讲党史的读后感5篇

时间:2023-10-08 作者:couple 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注重细节和文学细致的品味,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讲党史的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讲党史的读后感5篇

讲党史的读后感篇1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持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斗争过程,记载着中国人民屡经挫折而不屈、屡历坎坷而更强的丰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动表达,学习好党史、国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党史、国史中蕴含为什么出发的思想资源。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不能忘记来时路,更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坚守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毅前行。为什么出发是本源之问也是未来之问,从一经成立就承担起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任务,到先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再到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一切为了人民,就是我们党和国家出发的原点和初心。牢记为什么出发,我们能战斗、能牺牲,不忘赤子之心,我们有力量、能胜利。

党史、国史中彰显走什么样的路的实践智慧。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如何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一场艰辛曲折的探索,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一次又一次自我调整前行的步伐,最终摸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段实践是党史、国史中最重要的一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连接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只有学好党史、国史,才能深刻地理解党和国家所走的路,搞清楚为什么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历史中更好地坚定道路自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时代的激流中艰辛探索,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经实践反复证明其成功的独特优势,这条道路解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不断焕发着蓬勃的生机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更加自觉地、坚定不移地、与时俱进地走好这条正确的道路。

党史、国史中积累怎么走的宝贵经验。回顾党史、国史几十年风雨兼程,中国道路是怎么走出来的?是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中不断拼搏前进,是在以问题为导向、尊重人民意愿、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中走出来的,这是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这条道路来之不易,走好这条路更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党史、国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学习党史、国史,就是要通过对历史的研习更好地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指导当下实践,引领我们开拓未来。党史、国史中积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探索到前行的历史进程,学习党史、国史要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态度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及历史眼光正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和失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中找到怎么走的正确思想指导和科学方法。

党史、国史中传承坚持走下去的精神财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国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及新中国的发展史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鼓舞和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共同经历非凡奋斗,共同创造美好未来。这笔精神财富铸就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坚固防线,记录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及奋斗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与艰难困苦斗争到底、越挫越勇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魄,是党史、国史传承下来最持久、最有力、最深沉的精神动力。要学好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感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和泪水写就的精神宝藏,锻造红色气质,不断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信仰、信念及信心,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凝聚起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磅礴力量。

讲党史的读后感篇2

党课作为一种传统的党员教育形式,是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行之有力措施,是我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参加过很多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党课,如果在自己心中选一个党课的标签,那就是呆板。读完《顶天立地谈信仰─原来党课可以这么上》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读党课讲稿也能让人欲罢不能,原来党课也可以很吸引人、感动人。

分析上面三个问题,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因果关系,因为落实制度不严不实,导致领导干部对上党课不重视,久而久之就不会上党课,从而造成党课质量不高,党员不爱听,最终产生广大党员不愿上党课的后果。通过分析,对如何解决问题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从严落实党课制度,从关键上来讲就是要提高党课质量。在当前推进两学一做学习常态化制度化的背景下,应该说上党课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因此提升党课质量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党课质量有保证了,可以促进制度的落实落地,也可以吸引广大党员积极参与,最终,问题就落到如何提升党课质量这一点上了。通过本书的学习,个人认为至少以下三点有借鉴意义:

首先,情感得让人有共鸣。讲党课貌似简单,只要事先准备好一份讲义,登上讲台人人都能讲,但真正让党员产生思想共鸣、行动启迪,乃至受用终身却绝非易事。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要让听课的人产生情感共鸣,关键在于真实。要有真情实感,只有讲课的人对党、国家、民族、人民有真感情,才有可能感染打动听众。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通过几句话就知道你是真情流露还是故作姿态。本文作者徐川为何能通过上党课成为网红,就是因为从他个人经历与深情讲述中能够看出,他是一个非常爱党的人,自己爱党,才能带动更多的人爱党。要会真学实用,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如果授课者本身对这些都是一知半解,党课效果可想而知。只有真学真懂,才能做到上课时游刃有余,才可能融会贯通,进而引起听众的共鸣。要说真话实话,少讲、不讲空话套话废话。现在不少授课者高高在上、口若悬河,习惯于讲大概念、空道理,听讲者食之无味、心不在焉,原因就是在于不讲真话实话。很多人上党课怕讲错、怕犯错误,用空话套话回应一些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对一些尖锐的问题不敢说、不会说,难以形成感情认同。

其次,内容得让人愿意听。党课的核心其实就是内容,一堂高质量的党课,内容一定是具体吸引力。要提升党课质量,必须在内容上下苦工。一是准备要充分。上党课绝非一件易事,在网上看到过一位省委党校教师关于上党课的报道,说他上一堂一个小时的党课,需要准备三个月。这本书的每一章除去网络素材,也还至少有九篇的参考文献。这些党课专家尚且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准备一堂党课,那我们又花了多少精力呢?好一点的花个一天半天时间写个讲稿,还有不少是在网上下个所谓的党课讲稿,一念了事,这样的党课内容如何让人入耳入心。二是内容要精准。毛主席教导我们: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党员有工作领域不同、年龄党龄长短、文化程度高低、理解能力强弱,如果不加以区分,搞一刀切一锅煮,那效果差是必然的。比如上十九大主题党课,就是对着十九大报告念一遍,上廉政党课,就是学习党章党规,这样的党课能有什么样的效果。要在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原则下,听众想听啥我们就讲啥,改变我讲啥听众就听啥的模式。三是知识要丰富。大家都知道准备充分、要内容精准,才能上好党课,但是知道不代表能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力不足。每个授课者很想讲一堂出彩的党课,奈何受限于自身的能力素质,讲不好、讲不出彩。这就要求每一个授课者都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素养。强化理论武装是根本,同时不断增强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才有可能讲出高质量的党课。

最后,语言得让人听得懂。再好的内容都需要以语言为媒介来表达。要会化雅为俗。就是要以最接地气的语言,把党言党员转化为群言群语,让广大党员听懂党的创新理论。党言党语当然很必要很重要,但也必须学会与人民打交道,必须将其转化人民喜闻乐见的表达,否则,党的群众路线就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当然,化雅为俗不是无原则的,必须要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俗不是低俗、恶俗。要会化繁为简。在党课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理论性较强、复杂晦涩的内容,会讲的人,把复杂的问题讲的很简单。比如这本书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时,就以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年》来说明,小姑娘是劳动主体,小铲子是生产工具,箩筐是生产关系,然后以挖蘑菇的过程的变化来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让每一位听众都能听懂,同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都要增强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党课是上给人听的,只有让人听得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没有人听的理论,入耳入不了心。

讲党史的读后感篇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共产党人的革命史,是人民群众的奋斗史。品读党史,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共产党人铸造百年风华的艰辛与不易。历史是的教科书,从浙江嘉兴南湖之畔的一叶红船,到今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中国号巨轮,我们党百年奋斗史和新中国70多年发展史,是我们理解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蕴含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密码。

讲党史的读后感篇4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广大党员必须做坚定的信仰者和忠实的践行者,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历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我们一定能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讲党史的读后感篇5

在党过去百年的历,经济发展不常提及。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确实无法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可此刻不一样了,历史已经被我们改写,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经济同样能够向革命一样焕然一新,有理由相信,我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