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精选7篇

时间:2022-11-09 作者:Brave 读后感

一篇优秀的观后感是需要结合影片的情节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的,一篇有价值的观后感,必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精选7篇

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篇1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熟悉的歌曲、优美的旋律,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人激动人心的美好、重要的回忆。

中国一向提倡和平,不愿引发战争,但这种表现却被其他国家认为是软弱、无能的行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晚清与民国时期,中国签署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对于世界各国列强的侵略中国均选择了退让,但中国一味的忍让却没有换来各国列强侵略的魔爪,导致中国的国土一块块被分隔。幸运的是,以、周恩来同志为领导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渐渐的摆脱了“东亚病夫”、“支那”等污辱中国人的字号,尤其是60多年前的那一场抗美援朝战争。

知名作家李峰,参考了大量有关抗美援朝历史的图书,精心创作出了一部全景式再现朝鲜战争历史风云的经典作品《决战朝鲜》,全书共分为上、下两册,七个章节,共六百多个页次。全书以一种恢宏的气势和凝练的语言,加上翔实的史料与多维度的视角记述,全景式的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抗击美军的战争历史。

抗美援朝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朝鲜的一项群众性运动。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在朝鲜内部爆发,美国立即出兵干涉其内政,中国人民解放志愿军携海、陆、空部队在1950年10月19日越过中朝边境援助朝鲜抗击美军,抗美援朝战争持续了两年九个月零八天,于1953年的7月27日朝鲜时间22时停战协定正式生效。

那究竟是一段什么样的抗战历史呢?中国是如何在一个装备极其落后、后勤资源保障薄弱的境况下抵抗一支现代化装备的美军,让美军不得不宣布停战的呢?那个时期,中国军人没有防弹背心,也没有接受过“斯巴达式”训练,更没有火力强大的hk53、m16a2卡宾枪作为火力支援,有时候甚至三天三夜都没有食物供给。但他们依旧凭借着自身顽强的信念与作战意志,加上满怀着对新中国几亿人民负责的精神力量,才使中国军人在世界上赢得了尊严与生存。

著名军事战略专家、国防大学教授戴旭就对抗美援朝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作出如下评价:

“抗美援朝战争是终结中国近代史的一战,不仅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也一扫近代史上中国屡败于西方列强的屈辱纪录。”

美国作家莫里斯·艾泽曼在《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书中提到“身穿打着补西的棉制军装的中国士兵在这件事情上胜过地球上任何国家的士兵;他们能够在夜色的掩护下极其秘密地渗透到敌人的阵地中去,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中国军队的装备虽然落后,但他们懂得利用自身的优势加上抓住敌人的弱点,还有不畏牺牲的精神,才能在战役中获得成功。在这一次战役中,有多名英雄壮烈牺牲,

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潜伏部队,他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

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突击排对敌人阵地实施反击,在双腿被敌炮弹炸断的情况下,仍旧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并摧毁3个火力点,敌人反扑过来,他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人80余,拉响最后一枚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进攻部队受到机枪火力压制,他身体多处受伤,突然迎着敌枪口,挺起胸膛扑上去堵住了敌机枪口,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不胜,毋宁死。”为抗美援朝英勇献身的中国军人还有千千万,他们的精神令敌军都为之肃然起敬,同时也令我们这些后辈感到骄傲不已。

这一段战争历史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它使那些一直觊觎中国国土的国家不再敢任意侵犯。

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篇2

这“惹不得”来自于飞速发展的雄厚底气。在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后,中国人民以站起来的身态,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经过近七十年的艰苦奋斗,经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雄厚的底气昭示,咱们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

这“惹不得”彰显了日益强盛的大国硬气。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给予侵略者沉重打击。即使是在钢铁年产量不足美国1%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卓绝斗争,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这种硬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不畏强敌的优秀品质。现在,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强军兴军之路,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已具备全歼一切来犯之敌、维护和平发展环境的实力和硬气。事实证明,咱们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

这“惹不得”传递了不畏强敌的凛然正气。在这场艰苦卓越的战争中,中华儿女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动员令的感召下,毅然报名参军,英勇杀敌,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有197653名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这不畏强敌的凛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决心没有变,任何侵犯和分裂祖国神圣领土行径,必将遭到迎头痛击!毫无疑问,咱们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

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篇3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胸怀家国,冲锋于一线、奋战在前方,以“非凡之力”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学习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大智大勇,接续“非凡之力”,再创让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

坚定站位,筑牢“非凡之基”。“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回望祖国发展至今的峥嵘历史,有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勇猛出击,有奋斗先驱开疆拓土、昂扬迈步,有先锋勇士斗难除困、奋勇拼搏。这一切皆因英雄们永葆“爱民心”“家国情”“报国志”,才能不计回报、不怕牺牲,始终奔涌、始终攀登。广大基层干部身为当代推进复兴伟业的“生力军”,要当政治上的“明白人”,敢做新时代的“拓荒牛”,要让党的执政根基深入基层,以坚定站位、正确认知、奋勇发力筑牢“非凡之基”,用情建起“雄伟大厦”来。

看齐榜样,坚定“非凡之心”。“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们常说,“这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看齐榜样,就要以榜样力量为精神引领、以榜样行为督促自我进步。广大基层干部要以“角色意识”服务于基层、无悔于基层,不负“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先锋模范、不负“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的人民期望、不负“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大好时光,坚定“非凡之心”,成就“非凡之事”,再干出一个“火红年代”来。

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篇4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意外地遇到了老朋友王复标的儿子王成,从而获悉与自己失散了18年的女儿王芳的消息。王成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正在医院养伤时听说部队要打大仗,伤未痊愈便跑回连队请战。战斗打响了,为了坚守无名高地,部队伤亡惨重,增援部队一时又无法赶到,没过多长时间,阵地上只剩下王成一个人。王成一人坚守阵地,消灭了无数进攻的敌人,为了消灭更多的敌人,他对着报话机向首长喊道:“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最后,在弹x用尽,敌人再次进攻时,王成抱着爆破筒跳进敌阵,壮烈牺牲。 王芳知道后,十分悲痛。后来在一次演出中,王芳为了掩护一名炊事员,不幸身负重伤,被送回国内治疗。不久,王芳返回朝鲜,知道了王文清是自己的亲生父亲。王文清鼓励王芳要做工人阶级的好女儿,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王成叔叔负伤请战,始终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不放过一丝机会。好一个“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叔叔英勇地倒下了,为了任务,为了使命,更是为了和平。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王芳也是好样的,她为了他人而身负重伤,回国内治疗痊愈后仍然不忘抗美援朝。他们愿意牺牲自己,换取胜利。这种无私的精神,这种无畏的精神,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王成和王芳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这部电影中不仅体现了这一种革命精神,也表现出了骨肉亲情的感人。

今后我们一定以这些英雄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刻苦学习,勇攀高峰。我们还要懂得维护和平,发扬和平精神。祖国的未来需要靠我们来发展,我们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做跨世纪的接班人!

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篇5

当年作为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战地记者的李翼振,曾经亲身经历并参与报道过闻名中外的上甘岭战役。追随着这位老记者的讲述,发生在48年前的那场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空前惨烈的战争渐渐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李翼振是在11月中旬赶到上甘岭作战部队总指挥部,即志愿军第3兵团第15军司令部的。在那里,他采访了第15军军长秦基伟。秦军长介绍说,15军守卫的金化以北五圣山是朝鲜中部前线的制高点,我中线防守的战略要地。敌人进攻我五圣山前沿上甘岭阵地,其企图是突破我中部防线。如果上甘岭守不住,五圣山便直接受到威胁。五圣山若失,敌人居高临下,平康地区就唾手可得,整个战线就会起重大变化。

上甘岭战役前夕,正是美方在板门店单方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的时候,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先后三次到金化防线视察阵地,策划进攻。

果然,10月8日,美方中断停战谈判。14日,敌人就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凌晨4时半,以侵朝美军第7师第31团为首的敌军地面部队,分6路开始对我上甘岭两翼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这一天,敌人共发射炮弹30万发,飞机投弹500多枚,是我朝中部队坑道防线形成之后,敌人发动的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上甘岭表面阵地工事大部被毁,山头岩石成为粉末,硝烟弥漫,尘雾腾腾。我15军守卫上甘岭的英雄部队立即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威震中外的上甘岭战役由此拉开了序幕。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敌人连续7天猛攻,我守卫部队与敌人进行了夜以继日的反复争夺,阵地昼失夜复,战斗空前紧张激烈,在此期间,涌现出了著名战斗英雄孙占元和黄继光。21日到29日,我军全面转入坑道斗争,为实施决定性反击作准备。从10月30日开始,我军展开决定性反击,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李翼振在45师135团采访时,了解到了30日我军对上甘岭右翼阵地进行强大反击的情况。当天,从清晨到傍晚,我炮兵部队向占领表面阵地的敌人进行了毁灭性打击。敌人的工事被打塌了,铁丝网飞上了天,到处烟尘滚滚。入夜10点钟,随着我军火炮的又一阵轰击,天空中升起了冲锋信号弹,战士们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冲向敌人,以压倒一切的勇气与敌人搏斗,最后终于重新夺回了阵地。战士们眼中闪耀着泪花,向着五圣山高呼:“我们胜利啦!”

上甘岭右翼阵地恢复后,敌人多次反扑,战斗紧迫,作为预备队的第12军31师91团,接受作战命令,立即投入上甘岭的激烈战斗。

11月5日,兵团作出决定,由12军副军长李德生在五圣山德山砚组织战斗指挥所,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由炮兵第7师师长颜伏组织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配属的炮兵。该两指挥所统归15军军长秦基伟指挥。

11月6日,志愿军总部批准第3兵团上述部署,并就加强五圣山地区作战向中央军委作了报告。次日,毛泽东主席以中央军委名义批复:“你们对加强15军作战地区之决心和部署是正确的。此次五圣山附近之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规模,并已取得巨大胜利,望你们鼓励该军,坚决作战,为争取全胜而奋斗。”

在15军部队胜利的基础上,12军主力巩固了上甘岭右翼阵地;11月11日,又成功地反击了左翼阵地。此后,连续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战至11月25日,敌人再也无力发动反扑,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志愿军副司令员对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上甘岭防御战以它自身的显著特点及其历史作用,以军指战员惊天动地、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当之无愧地被载入世界战争史册。”

美国的报道则哀叹道:这次“金化攻势”中“美军的伤亡率达到一年来的最高点”。美联社记者伦多夫在他的报道中说:“金化战役成了一个无底洞,它所吞食的联军军事物资比任何一次中国军队的总攻势所吞食的都更多。”就连亲自策划和指挥这场攻势的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朝鲜战争中“最血腥的和时间拖得最长的一次战役,使联合国军蒙受到重大损失”。“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沮丧地说:“金化攻势”是“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这次作战是失败的”。

上甘岭战役对“联合国军”的打击是沉重的,从此以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再也没有力量发动什么大的攻势了,对于最终迫使敌人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篇6

今天,2020年10月19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的此刻,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并从此开始了一段烽火硝烟的征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多年前,当我们从课本里了解到那场战争的艰苦和残酷时,或许很少会想到,出征朝鲜时的他们,大多都是一群正值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有的战士甚至还不满18岁。这场对新中国来说伟大的立国之战,正是这些青春的热血铸就和浇灌。

在参考消息推出的大型融媒体报道“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中,我们一直在倾听志愿军老战士的心声,也是在这些第一手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多青春的面庞,以及他们在70年前义无反顾的选择。思想汇报范文他们中有的人刚刚参加完解放战争,正在憧憬着未来的安居乐业;有的人刚刚在战机上训练了几十个小时就奔赴朝鲜开始了实战操作;有的人在朝鲜战场上还惦记着家里欠下的清亮菜油钱……

没有什么能轻易把人打动,但那些朴实的话语,勇敢的行动,以及对牺牲战友深切的怀念,却一次次让人忍不住泪流满面。几乎所有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对参考消息记者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比起牺牲的战友,能够替他们看一看这片用生命守卫的山河,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在很多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年龄,可能正在高中的课堂上奋笔疾书,可能正游走在不同城市的大街小巷,可能正在电脑前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此刻,虽然一声“谢谢”不足以涵盖保家卫国和生命之重,但我们仍想对70年前的他们说声:谢谢你!我们用今天的青春,致敬70年前的青春;用和平年代的岁月静好,致敬当年战火弥漫下的英雄!也请相信,经历了风雨洗礼的这片土地,必将因你们、我们和一代代中国人的努力而更加美好。

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篇7

今天,我在新闻联播上看到韩国把437具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遗骸交还给了中国,这些遗骸被运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安葬。在新闻中我看到许许多多抗美援朝老兵的子孙举着上书“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后代迎接亲人回家”的横幅,手持白菊站在陵园外祭奠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1950年,24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朝鲜的独立,为了捍卫新中国的安全,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朝鲜战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险,浴血奋战。在这三年艰难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辈出: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占领391高地,为了赢得战斗的胜利,任凭烈火将自己完全吞噬也一动不动;黄继光为了给部队争取宝贵的时间,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敌人的枪口。他们这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鼓舞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种信念是我们永远传承的不灭圣火。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和千万个中国父母一样,痛失了自己的爱子——毛岸英。在这场战斗中有多少母亲失去了儿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亲,造成许许多多的中国家庭支离破碎……但是为了使千千万万个家庭不再受战争的摧残,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些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离开了自己的亲人,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英勇战斗,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防线,阻止了美军的进攻,保卫了朝鲜人民的生命安全,但他们却长眠于异国他乡,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与自己挚爱的亲人天人永隔。

66年后的今天他们回家了,他们终于回到了这片自己守护着的,让自己深深留恋的土地。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他们的事迹难道不可歌可泣?他们的品质难道不值得学习?

在清明节之际,我们要去看望他们,是他们用生命换回了和平,保障了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是他们用自己顽强的战斗精神,使中国军队打赢了这场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争,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让中国甩掉了东亚病夫的称号,像一个苏醒的巨人一样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我们要对他们说声久违的谢谢,诚心诚意地为他们献上一束洁白的花朵。

日本的安倍晋三也经常去靖国神社祭拜,然而在日本靖国神社中,摆放着250万战死军人的牌位,其中有210万是死于二战的,包括14名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也是甲级战犯之一。

这不禁让我思绪万千,同样都是祭奠,有多少是为了正义与和平,又有多少是为了侵略与占领。日本右翼为了掩盖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在教科书中删掉了南京大屠杀的事件,还将钓鱼岛编在自己的领土内,蒙蔽了不明真相的日本人民。这样的行为大大影响了世界和平,我们应该抵制这种不知悔改还负隅顽抗的行为。

作为中国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武装头脑,努力学习,掌握知识,还要强健体魄,锻炼身体,参加劳动,更要提升修养,牢记历史,热爱和平。我们应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品质,为世界和平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