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种子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pUssy 读后感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总结书中的教训,思考如何应用到生活中,写读后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安的种子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安的种子的读后感7篇

安的种子的读后感篇1

年初我在西城青少年儿童图书馆为女儿还借图书时,偶然从书架上找到一本国产绘本名叫《安的种子》。本想借来凑凑数,随便看看,谁知读后却欲罢不能。每读一回,都让我感触一回,犹如品茗一般回味无穷。人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已很少会被触动了,随之而来的多是世故、固执和自以为是。而恰在此时《安的种子》悄然走近我的视野,宛如一股清风吹进我的心灵,让从前执迷的自我发生了一场心灵深处的反思与变革。

安的种子》讲的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它却蕴涵了很深的哲理。在隆冬时节,寺院里的老师傅分给三个徒弟每人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并告诉他们这非常珍贵,让他们去把它种出来。拿到种子后,三个徒弟各有主张。徒弟本想第一个种出来!徒弟静想怎样才能种出来?徒弟安想我有一颗种子了。于是在不同的想法下他们有了不同的做法。本跑去找锄头,直接把种子埋在雪地里;静查找种植书籍,挑选名贵花土与药水,并为种子配备金花盆、金罩子和暖房等;而安却在大家忙于种莲花时坦然为寺院继续做着采买、扫雪、做斋饭、挑水等工作,照常做日常功课和散步……最终持不同心态的三个徒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本的种子没有发芽,他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静的种子发芽了,但是为了保暖被金罩子罩住了,使它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安的种子在春天种在了池塘的一角,慢慢的生根发芽,并在一个盛夏的清晨轻轻地绽放了。

每每合上这本书,都会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作为孩子的家长,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呢?但是真正成龙的又有几个呢?家长们常常会说:“我的孩子天生不是那块料。”难道孩子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一生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当父母们饱含深情地望着刚刚呱呱坠的孩子时,不啻于得到了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大家最终的想法都是希望看到自己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么该怎么做呢?是违背自然规律地拔苗助长?还是水到渠成地自然生长?徒弟本、静、安正好代表了三个类型的父母:第一类是不顾孩子生长规律一味蛮干地家长,结果是他们只能有三分钟热度,干得快失败的也快。第二类是自作聪明的家长,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与第一类家长相比更有智慧。他们对孩子呵护备至,并会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或学习条件,可最终大多数孩子还是会失败。因为家长们始终不明白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经历暴风骤雨的。遗憾的是这样的家长比比皆是。第三类是胸襟博大、淡定坦然的家长。他们不会为孩子成长中的小荣誉小挫折而患得患失。他们会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看着孩子慢慢成长。这在我们现在这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经过反思使我看到自己的狭隘,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位像徒弟安一样的母亲呢?现在我释然了,平和了更淡定了。比如我不再为女儿挑选大部头的书看了;不再为女儿不喜欢上兴趣班而烦恼了;也不再强迫女儿做她不喜欢的功课了……孩子需要顺其自然慢慢长大,任何的拔苗助长都会适得其反。现在我愿把这本书推荐给天下为人父母者共分享,愿天下每位父母都能种出千年莲花。

安的种子的读后感篇2

暑假,我细细阅读了一本书--《种下美德的种子》,书中蕴含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讲述了很多的关于美德的动人小故事。这些小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优美流畅,情节温暖感人,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展示了人类本性中永恒的人性之美。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这些小故事里蕴藏的十二颗美德的种子:诚实、善良、正直、勇敢、宽容、认真、勤奋、感恩、尊重、遵规、自尊、自立。它们就像小精灵,把美德的种子传播到人们心里。

我印象最深的是

宽容就是原谅他人的过错,不斤斤计较,不于耿耿于怀,做一个大大方方的人。人们常说“宽容如水”,宽容就如同水一般的温柔。所以,在遇到有矛盾是,宽容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我曾经做了一些错事。有一次,我不小心的把好友的一支贵重的钢笔给摔坏了。这是好友生日时她爸爸送给她的。所以,当时的我很忐忑,我认为她会很生气的骂我,并且不会跟我做朋友了。然而,她没有这样做,她原谅了我的过错,依然和我做朋友。我想,这应该是她有一颗宽容的心吧。

在这本书中,我不止学到了宽容,还有很多很多有益的道理。我想,这12颗美德的种子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了。这些故事将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照亮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将会收获到人生与美德的全新体验和深刻感悟。

相信,以后的我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的!!

安的种子的读后感篇3

当把书捧在手里时,对书名的意思理解很模糊、并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翻到作者简介那页看之后才对作者有了些许的了解。而也就是前几天参加过的培训才知道松居直是“日本图画书之父”,说来惭愧,平日与自己小孩读图画书时,从来不关注作者是谁,最多看一眼出自哪个国家。此时意识到了去读一本图画书,不是盲目的,而还应该对图画书发展史及文作者做个必要的了解。

写在前面的“爱的语言”我似乎从中看到了自已过往是如何对待和孩子的沟通,文中强掉亲子语言交流引起了自己的反思….一口气读完了第一章节,看完反复琢磨其中真正的含义。居然有种怎么没有早点遇到这本书的感觉,真是相见恨晚。之前的很多育儿迷思,都像被解读了出来。

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存在,妈妈完全可以用温情的语言带来孩子一生的受益。当我看到‘一个母亲的手记’文章里那位母亲边喂奶边唱摇篮曲给她的小孩听时,我联想到了自已小时候,我围着妈妈身边,妈妈边做了家务边轻轻哼唱着曲儿的画面,成长过程中已记不清多少次出现过脑海里,让我感受到来自儿时温情蔓延至今还存在的幸福感。

我想,我对‘幸福的种子’,有了自己清晰的理解,可以往大了说,是曾经所有经历过的让自己想起时心间便有快乐健康的情绪,也可以往小了说,只是用心陪伴了一次孩子读图画书时全身心投入的一次愉快的对话交流。

安的种子的读后感篇4

1、从《幸福的种子》一书中,你可以感受到松居直老先生对图画书的热爱,并且把图画书和儿童教育结合后对儿童教育提出的一些观点,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受用。

我大概从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开始读书给他听,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因为一辈子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自己能教的东西毕竟有限,希望他能爱上阅读,可以从书中学习知识,总结经验,不论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都能少走弯路。

不知不觉每天读书给孩子听坚持了一年多,有时候特别累想偷懒不讲了,可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不讲就不睡觉,有时候觉得很恼火,还会跟他讨价还价三本?两本?一本。

直到这次去郑州参加了绘本馆馆主培训,被问到每天能坚持给孩子至少讲书二十分钟的请举手,在场二十多个人只有我一个人举手,我才深深的感受到由于孩子的坚持,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个挺难完成的任务。

2、不论是这次培训还是这本书都纠正了我过去一些不正确的观点。

第一个错误的观点:读书是为了认字。之前也没有刻意教小朋友认字,但有一次得知有个好朋友家的孩子已经几乎认识所有字了,主要是因为给他讲图画书时他就会关注字而不是图画,我好生羡慕。

于是回来以后开始要求孩子指读一些简单的绘本,教他一些简单的字,但发现效果不是很好,他还是更关注图画。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好庆幸自己没有过分的坚持而扼杀了孩子对图画的好奇心。不像我们大人总是先读文字再看图甚至图都不看往往错过了很多精彩的细节,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第二个错误的观点:讲书给孩子听就是为了让他从书中学习一些知识和开发他的语言能力。

过去一段时间,大概在给孩子讲书两年多的时候,发现其实很多书他都会背了,但就是不愿意讲给我们听,于是很懊恼,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收获,再加上他很爱看电视,于是就想出一招,要求他要看几集电视就要讲几本书给妈妈听。

这招很灵,他开始慢慢讲一些书给我听,但还是能感觉出来他不是很乐意,讲的时候也很紧张,我还暗自窃喜觉得自己很聪明想出了教育高招。好在不久就过年了,孩子就先于我们回了老家,我的计划被迫终止,直到三月份回来我好像也忘了这一茬,就没有继续实施我的高招。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好庆幸没有因为自己的愚蠢泯灭了孩子对图画书的兴趣,其实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第三个错误的观点:希望他能尽早的自己看书。

有时候自己很累需要休息一下的时候就希望他能自己看会书,孩子确实也很争气,确实能自己看一会书,自己还很得意认为是自己教育有方。

但看了这本书以后发现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就算不错起码也不完全正确。这么小的孩子还不应该学习自己看书,他还只会自己看图画不能完全理解故事的内容。

松居直老先生说的很对,图画书一定是大人念给孩子听的书,一本有意思的图画书再加上爸爸妈妈真实声音的朗读才是最完美的读书体验。

简而言之,不要想太多,每天坚持读书给孩子听,这样做仅仅只是为了教会他一种幸福生活的能力,仅此而已。

安的种子的读后感篇5

这天,老和尚把三颗古老的千年莲花种子分给了本、静和安,本想第一个种出来,可是天气寒冷,本的种子怎么也种不出来;静想我一定能种出千年莲花,静看了很多关于种莲花的书籍后,自信的种下了种子,静用了最漂亮的花盆,最好的泥土,最好的药水去浇灌花朵,种子没几天就发芽了,静用金罩子把小芽罩住,小芽没有得到阳光的照耀也死了;安每天还过着正常的生活,到了春天,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种子,在夏天的午后,古老的千年莲花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你们知道为什么本和静种不出千年莲花吗?我觉得本急于求成,在冬天把种子种在了雪地里,种子很快就冻死了;静的种子发芽了,但是他过度的保护了小芽,没多久小芽也死了;安却不一样,他享受当下,富有等待的智慧,扫庙门,做斋饭,买东西,这些他都照常做,等到春天把种子种到了池塘的一角,让种子在大自然中自由的生长,到了盛夏,古老的千年莲花盛开了。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跟本和静一样,刻意的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在新闻上经常会看到有些小孩子从小就被爸爸妈妈宠爱,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会买什么,长大了以后爸妈还养着他,可是孩子不懂感恩,不满足他们的要求还会打父母,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呀!所以教育孩子不能像本和静,不能急躁,也不能刻意的保护。要向安,静静等待,享受当下,让孩子遵循自然规律在大自然中快乐成长!

每个人都是一颗千年莲花种子,只要放平心态自然生长都可以开美丽的千年莲花!我也是一颗千年莲花种子,在大自然中嬉戏,努力向上,努力学习就可以学。

安的种子的读后感篇6

前几日,有幸拜读了松居直着的《幸福的种子》,一口气看完,心中感触颇多。这本书是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的一部代表作。书中系统介绍了图画书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实例教家长和教师如何为孩子挑选优秀的图画书、如何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非常的有实际指导意义。通过阅读松居直着的《幸福的.种子》,告诉我如何透过共读图画书,引导孩子感受爱和快乐,成为内在充实、有情有爱的人。通过阅读本书,使我开阔眼界,改变我对童书、对育儿的看法。

如何给孩子读图画书:其实也一直也是我很疑惑的问题,应该怎么样给孩子读图画书呢?是照本宣科,一字字的念插图所附的文字呢?还是对着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呢?如今我看了《幸福的种子》以后,这个问题终于迎刃而解了。松居直先生认为,父母在给孩子读图画书的时候,要尽量的去读“图”,而不仅仅只是念文字,因为孩子不识字,他们看书的方式和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看书都是最先注意到书中的插图,他们会从插图中去理解书的意思,以及细节,而成人却是先看到文字,而忽略了图画,这样很难和孩子达成共识。

另外父母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怀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定也要从心里喜欢这本书。只有这样,读书的人才能够把这种心情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从书中体会到乐趣。松居直先生还特别强调图画书的作用,图画书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更不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做准备,它唯一的作用是带给孩子乐趣,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松居直先生可以说是日本最久负盛名,同时也是最坚忍不拔的图画书阅读的推广者。几十年来他一直旗帜鲜明的坚持一个观点,就是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读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用来学习的东西,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父母亲用自己的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真正让父母与子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户口薄或出生证明书,而是温柔的、人性化的言语。

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当我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讲了这么多故事的意义在哪里。我也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做母亲父亲的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用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拥抱孩子,让他在温暖生动的话语中成长。因为,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用好的图画书,通过父母给孩子读书,从小让孩子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安的种子的读后感篇7

人类很幸运。如果我们想旅行,可以借助各种交通工具。而植物旅行靠的是种子。种子的旅行方法多种多样。

凤仙花的种子躺在蒴果里,只要一碰就会快速收缩,种子会沿着弧线飞出去。凤仙花也叫“别摸我”。

老鹤草的种子利用“小勺子”来旅行,“小勺子”就像一个投掷器,把成熟的种子向四面八方抛去。

有些种子用风来进行旅行。蒲公英随着风的方向就像个降落伞一样在空中旅行。树木也是体型较大的植物,当它的种子向下飘落时,风把它抓住,吹到遥远的地方。

有些种子更聪明,它们喜欢“坐出租车”旅行。紫花地丁、花雪莲、报春花,它们的种子上都有美味的含油附着物。这是蚂蚁的美食,它们拖着种子,边走边吃,随后把种子仍在某个地方。

草莓是我的最爱,它的种子直接附着在果实的表皮上。它还利用自身的匍匐茎进行传播,匍匐茎向外延伸,它们的尖端长出新的根和叶。当匍匐茎接触到地面后,根会牢牢地扎在地里,长出一株新的草莓。

牛蒡或者猪殃殃这类植物会借助动物旅行。只要有动物从它们身边跑过,它们就会用钩子紧紧地钩在这些动物的皮毛上。动物会很快察觉身上的不速之客,梳梳身上的毛皮,种子就落在地上生根发芽。

原来植物这么聪明,原来大自然这么神奇!让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