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关于《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范文4篇

时间:2022-02-08 作者:Animai 读后感

当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影视节目不断涌现,在观看之后,我们都有很深的感触吧,写好观后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通用关于《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范文4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通用关于《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范文4篇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1

2月5日的晚上,我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一场。

人生自有诗意,诗意美在四季。这句话告诉了人们诗的美好,也引领着我们去深度挖掘诗意的美好。诗词大会分为百人团和预备团,百人团又细分为少年团、青年团、百行团和搭档团。每一场将会上来4位来自各团的选手,随机抽取关键词,百人团答错的人数即为选手得分,百人团得分高者进入攻擂资格争霸赛,获胜者将进行擂主争霸赛。

作为本场第一位上场的张益铭小朋友,年仅7岁,却已有着丰富的诗词知识,虽败犹荣。大卫作为一个外国人,却对中国诗词极为热爱,并且还认真学习,在本场比赛中得分最高,令人敬佩。若要问我本场哪位选手令我印象最深的话,当然是从预备团晋级到攻擂资格争霸赛的邓雅文同学了。作为预备团的第一名,邓雅文的诗词功底非常深厚,她在飞花令、超级飞花令及诗词接龙上获胜,并且打败了大卫,成为擂主。

本场诗词大会让我看得意犹未尽,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和他们的差距,让我坚定了好好学习的决心。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2

好激动啊,太兴奋了,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激动兴奋。当然是中国诗词大会啦。

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视,准备好手机,纸和笔,准备与选手同步答题!

今天是第二季诗词大会的第八场比赛!

第一位上场的是张勤,他先送给了大家一句诗,然后从容不迫的走向答题区,开始答题。

第一题是九宫格,我一眼便看出是《独坐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真是小Kiss!第二题是十二宫格,找出一句七言诗,我一看,呵!这正好是我刚学的“瀚海阑干百丈冰”,哈哈,我连对两题啦。正当我嘚瑟时,我发现后面的诗我都没见过,只能靠蒙了。

罗默轩和武亦姝的比赛都很精彩,可我最喜欢的还是罗默轩和彭红宾的飞花令对决!主题词是“山”,彭红宾先说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罗默轩紧接一句“收取关山五十州……”我感到他们的诗词储存量很大,而且还能灵活运用。

最后彭红宾胜过了罗默轩,获得了挑战擂主的机会。可彭红宾还是不敌擂主。

这次比赛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我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古诗词,让古诗词成为我的精神食粮。通过诗词大会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古诗词无穷的魅力。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3

当晚的巅峰对决,是本季最强选手集结:获两次攻擂资格的张淼淼、获第四期擂主之位的武亦姝、获第五期擂主席位的李宜幸、获得3次擂主席位的陈更。巧合的是,4名攻擂者全部为女性,她们和获得4次擂主席位的守擂擂主彭敏,决战冠军宝座。

一开场,首先亮相的是身着红衣的主持人董卿以及4位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和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按照惯例,评委老师每人朗诵一首古诗鼓励参赛者。康震朗诵了毛主席《清平乐.会昌》:"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诗词爱好者,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蒙曼则选择了杜秋娘的《金缕衣》,祝福参赛者们珍惜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简短开场白后,比赛正式开始。第一个出场的是气场强大、只爱汉服的张淼淼,她自信地喊出自己的决赛宣言"我为自己而战",一路旗开得胜,在回答第八道题时,未能答对诗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中与葡萄一起带回来的舶来品是苜蓿,最终止步,获得216分。

第二个上场的,是网上人气选手、16岁高中生武亦姝。"不破楼兰终不还""五岭逶迤腾细浪"一道道填词题不负众望。当屏幕出现第六道题,"哪位诗人当时不受关注,后世粉丝多"时,她稍加犹豫选择了陶渊明,险胜。王立群随即分析了原因,因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崇尚华丽诗风,直到宋代美学境界提高了,人们才发现陶渊明的审美趣味比别人早半步,从此陶诗风靡后世。最终,在这一环节中,武亦姝答对所有题目,以317分击败张淼淼,暂时领先。

在随后的比拼中,从小在新加坡长大的李宜幸止步于第二道题"共剪西窗烛"。第一季返场选手、北大工科博士生陈更,虽在第一道题中以"秋风生渭水"力克88位百人团选手,赢得整场比赛的最高分,但最终止步第七题,以11分之差惜败武亦姝。

"飞花令"环节中,与武亦姝对决的是从本场百人团比赛中脱颖而出的河北大学老师兼图书馆阅读推广人王子龙。以"酒"为关键字,王子龙先吟"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武亦姝接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子龙续吟"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武亦姝再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此7个回合,王子龙最终败在复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惜败。这也是十场"飞花令"环节的惜败共因--一旦诗句重复,几无翻盘可能。

最终,守擂者彭敏和攻擂者武亦姝争夺擂主争霸赛冠军。作为大会最有诗意的环节,诗画题最能考验选手诗词功底,在第一道沙画题中,沙画刚画了一半,武亦姝就抢先答出"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赢得1分,随后双方你追我赶打成3比3平手,最终在第八道题中,武亦姝抢先答出"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诗句与洞庭湖无关,率先赢得5分,问鼎本季诗词大会冠军。

透过诗词大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不应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更是群众发自内心的渴求与呼唤,是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生于物质不再匮乏年代的90后和00后渐渐成长之后的必然向往。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4

近来,一档关于诗词的节目大火,我的朋友圈每天都会见到不少消息。但正当寒假,作为一个苦逼的小老师,每日忙于用阅读题和作文折磨学生,并没什么时间凑趣。

但是,最近几天,经常有人问我,小紫啊,你怎么看待诗词大会啊,诗词大会里夺魁的武姑娘你怎么看啊,你为什么不参加诗词大会啊......被问得多了,觉得还是有必要简单聊一些。

首先,一定要搞明白,诗词大会的性质。这是一档电视节目,并且是出现在官媒中央电视台一套的电视节目。这两个属性就导致了其具有很多特征:

第一,不知道各位最近有没有关注一个官方文件的颁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所谓传统文化的回归,已经被官方以文件形式确立,并将很快体现在教育、文艺、宣传等各个方面。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激烈反对自己的文化开始,到最近这个重要的拐点,历史完成了毅种循环。过年回老家,在当地做党政工作的舅舅饭桌上聊天,他那里得到的一些信息表明,这个事儿来头绝不在小,大有做成我党的第三套成型的理论的驾势。说到这里,无论这个转变好还是不好,针对这道题,看出来节目呈现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的背景,就够了。

第二,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尤其是肩负了某种使命的节目,收视率是一个很硬的指标。那么想要收视率高,节目需要做成什么样子呢?你想啊,诗词作为很深广的一个话题,所能探讨的位面是很多的,若想做出文化深度,无论鉴赏也好,创作也好,都无疑是更好的方式。但是,鉴赏需要充沛的知识支撑(旧诗的创作规律,艺术手法,发展过程,时代背景等),而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是连古体近体都分辨不清的,看得一脸懵逼,节目就黄了;再说创作,创作就更难了,能不能写是一个坎儿,写得好、一般、差又是几道鸿沟,观众连看都懒得看,除了猎奇一样地赞叹几句哇居然会写诗,参与不进去,用评比的方式,也很难公允,所以节目更黄了。

综上,这档节目的目标受众,并不是对旧诗浸淫已久的这帮人,而是广大对于诗词或传统文化心有爱好,但是其实并没有什么相关知识的`人群。故而,背诗虽然被诟病为隔靴搔痒,考得其实是记忆力而不是对诗的理解鉴赏,却是节目组所主动选择的最优解,背诵还不够,节目组定的题库也非常聪明,比高中生的背诵量难一点儿,所谓"飞花令",找个语文老师看看,无非也是古诗词默写中的同主题横向延伸。这么一来,观众参与度非常高,我这么废,居然能会背一半,看来我还挺厉害。

事,就这样成了。

对于这样的节目,你是目标受众,自然会看得爽,每天乐此不疲;而万一您不是目标受众,肯定怎么看怎么膈应,挑出一堆不满意的地方。要我说,干嘛非得跟自己较劲,看不进去还非得逼着自己看,为何不去读几本适合自己水平的书?

最后,有人邀我评价冠军武姑娘的水准。我只能说只看了几个片段,我很难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16岁的年龄,肯定有其出色的地方,背诵量也不小。但是,"如何四( )为天子"这一句,填个"时",可以很容易分辨出,除了背诵之外,缺乏基础的格律知识,不然这里怎么也该蒙个仄声字啊。所以,一条腿长,一条腿跛,就算不论创作,在诗词这个领域,其知识结构也是我辈司空见惯的那款不均衡。同年龄段的,我见过不少水准更均衡的少年。

故而,厉害是厉害过大部分目标受众,但是造神却大可不必,挺好一小姑娘,这不替人招黑么,真替你们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