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热门范文10篇

时间:2022-04-12 作者:loser 读后感

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更新,不妨写一篇读后感记录自己的感受,那么相关的读后感该如何写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关于《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热门范文,以供参考。

关于《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热门范文10篇

关于《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热门范文1

最近读了《玫瑰与教育》,这本书记录了窦桂梅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窦老师在书中说:“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从她的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著,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为什么朗读水平不高的原因了。因为平时很少读,特别是像窦老师那样说的大声读。

“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而同为教师的我却在写作大道路上有一种疲于应付的感觉。特别是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的时候,就有一种凑的心理在作怪!没有真正陈夏鑫去写作。

读着这本书,了解了窦桂梅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

今后我需要像窦老师那样: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读后感·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窦桂梅语)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桂梅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我缺少的是名师们的那种耐力和坚持!

 

关于《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热门范文2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是说“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喜爱,是说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困难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思考很好、自己去发现和表达自己个性特征。这本书中我想说的那个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让人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的书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时时刻刻都要有读书的好习惯。

关于《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热门范文3

徘徊在图书馆,在众多的教育名著中游走,我的视线不禁被眼前这本《玫瑰与教育》书名所吸引,翻阅泛着浓浓教育香气的书卷——《玫瑰与教育》,颇有感触,仿若走进玫瑰园,此处动人风景、迷人芳香让人流连忘返,我感觉自己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心中的感悟与触动似乎要“冲口而出”,自觉有许多话要说……

《玫瑰与教育》一书是窦老师从实践中总结记录下的个人的思考和感悟,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的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令我受益匪浅。我曾多次听她的网络录像课,她的课充满激情,课如其人,热情得让台上台下没有理由不为之兴奋,她的课也不无理性,正是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教育春天,她开出了最鲜艳的一朵。窦桂梅自诩为“玫瑰”,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她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我觉得颇为有趣,印象中的她从容、大气、率直甚至豪迈,却又不失南方女子的细腻温情的特质。

教育在线是“一片生命的林子”,这里有许多来自一线优秀教师在交流他们的教育思考,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见证着彼此的影响窦老师说自己是在“连他们天人合一的融洽,采他们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他们一片迷蒙的吴山烟水,取他们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他们淡远的岁月章回,耕耘出了自己的玫瑰园。”

关于《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热门范文4

放寒假了,在办公室里整理书籍的时候,发现放在书橱里的几本书籍还是在开学初到幼儿园图书室借阅,本想利用中午不回家的时间在幼儿园看的,结果一个学期下来,都没有好好地或完整地看完几本。于是,把几本教育书籍带回了家,每天利用闲暇的时间静静地看书,觉得心情特别宁静和舒畅。

这几天,走近了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感受着窦桂梅老师对教育、生活的热爱与执著追求,被窦桂梅老师的勤奋与才情所感动,被窦桂梅老师坚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如她在书中说到:“面对学生,我是全心投入,激情满怀,毫不保留地释放自己,彼时的我不是演他人的戏,而是演自己的心”。这是她对教育事业的追求,这样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也是真正的教育。里面一个个很普通很生活化的小故事,却是很真实的思考,如读着《小红花的背后》让我记住了:尊重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读着《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让我知道了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首先要有专业“自信” ,还要有专业“自能”,最重要的是要有专业“自我”……当然,窦桂梅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让我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要培养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

一个人能够潜心读书,的确是一件很幸福、很享受的事情,让我们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吧!

关于《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热门范文5

窦桂梅的的这本《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贾晓玲。

该书主要为四部分,第一辑是她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是一种清淡与忧患的完美结合。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这点给读者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而我沐浴在玫瑰清新婉约的文风里,体味着玫瑰繁富精到的旁征博引,把玩着玫瑰漂亮精致的文字,幸福着玫瑰“幸福的感觉”,“沉醉不知归处”成了自己最好的选择。

当然同样身为教师的我也在认真阅读完此书后,开始了严肃的思考。时代在不断变化着,我们所谓的课堂学习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竞技比赛,我们不该过于太死板。课堂里没有谁是真正的失败者,所有的学生都是需要鼓励的。尤其那些通常在老师眼里不积极的学生更应该得到鼓励,这些不起眼的鼓励也许会转折很多人的人生。我们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学生。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冷血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给他们一颗美好的心去看待他们所要面对的路。正如窦老师所言:我们如果用形形色色的小红花娇纵一部分学生,同时会伤害一些无辜的学生。

我们要时刻铭记:尊重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玫瑰与教育》一书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诗:“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因为她的《玫瑰与教育》,我想把这句诗改写一下:跳着舞过平凡的日子,让我走进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园。

关于《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热门范文6

当在同事那里看到这本书时,名字很吸引我。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和在别人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的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被它深深地打动了。心灵鸡汤不过如此吧!

在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小字:“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除了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之外,这本书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 ”写了作者的教学随感反思并就学生和自己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见闻,并对中国和日本教育的进行了对比而产生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书中有篇文章《心中盛满阳光》,文章里的每个字都能触动自己的心,不忍割舍就全部抄写到读书笔记中永远保留着。开头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处的环境变化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狱;如果你把周围地人群变成天使,你就在营造天堂。

好花要有好心情赏,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赏到好的风光。你的内心如果是一团火,你就能释放出光和热。因此,面对教育的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面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滚烫于心,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退去浮华留下平实。让我们踏实前进,留下深深的足迹。

如新课程改革在给我们带来了契机的同时,也随之会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许多新矛盾。需要我们所有的探索者手牵手,朝前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开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自由——就能是你心中盛满阳光。愿你我的心中都如窦老师所写,在彼此的心中盛满阳光。

关于《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热门范文7

随时随地地记录,就意味着要随时随地地思考,思考我们的教育生活,思考我们的人生。

“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精彩还是糟糕。”窦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人生过程,有风景如画,也有的残页败笔;有繁花似锦,也有落叶纷飞;有春华秋实,也有杂草枯荣……只要我们仔细品尝,品出它的意义,即便过程有些艰辛,即便其间会遭遇痛苦,我们就会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这句话,听起来有几分禅意,但如果真具备了这样的心态,人生的快乐便是无处不在了,知足长乐嘛!“怀着爱心吃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朴实中却道出了幸福的本质意义。我一直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源于每个人心底的一种暖暖的感觉!有特色的教师容易被学生记住。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的压力导致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令教师们不敢去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能围着分数棒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培育风格的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他们的专业水平刚刚成长,就要面对学生是否接受、领导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问题;如果参加比赛,还要面对评委老师们能否首肯的问题。而目前的评委们,可能会出于对新风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为了规避风险,一般要求中规中矩、有板有眼。评委们只是按照时尚的理念或个人的印象给授课教师打分,也不给授课教师任何申辩的机会,更全然不顾教师的个人特点。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那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呢?教师的自身素质最重要,教师要找到独特的自己。教学有特色的教师不一定是有风格的。一个有特点的教师,能赋课以智慧,融教学以自己的独特思考,这样才能拥有风格。

所以,教师一定要找到自己内心涌动着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学风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好好读书,结合实践,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进教学中去,切忌成为“教学机器”。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教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我们去善待,教育不是竞技体育,不是让受教育者优胜劣汰,而是让每个人都具有享受幸福和自由的可能。

关于《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热门范文8

近来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老师的专著——《玫瑰与教育》。本书主要记载了窦老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及为人处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国外教育(日本)现状的透析,还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对窦老师肃然起敬,倒不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还担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而是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

小时侯的窦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语)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

窦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窦老师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感谢《玫瑰与教育》!感谢窦老师!

关于《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热门范文9

临近放寒假,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发放了一本书,我领到的是窦桂梅老师写的《玫瑰与教育》一书。当我一拿到书,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吸引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书名,“玫瑰”。一个浪漫而又温馨的词语,居然有人将它与教育联系在一起。二是人名,因在大约六七年以前,我曾经看过窦老师的演讲和课堂实录,当时就被窦老师激情四溢的演讲深深打动,那时我就了解到窦桂梅从吉林一实小一名普通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她肯定是一名不同寻常的教师。

通过再读《玫瑰与教育》,我知道了这本书一共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触到窦老师那质朴而真实的语言,透露出的是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她的机智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纵观全书,我觉得窦桂梅老师在读、写、思这三面做的非常好。如从读《人民教育》开始,让她找到了良师益友,《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她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小王子》《夏洛的网》《教师人文读本》《语文课程理论基础》《红楼梦》……相比较之下,再看看自己,读的书真是囊中羞涩,不过随着自己年龄的成长,阅历的增多,我正在努力地改变自己,也让自己到书中去感受名师的做法、经典的甜梦、童话的广阔海洋。窦老师不光自己读书多,她还教育自己的学生、女儿多读书,还向身边的人、老师推荐阅读。书读的多了,随之也有了广博的见识。

窦老师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窦老师坚持用文字记录着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看后感受颇深,写作不但是对自己工作的梳理,更是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它更是逼迫自己坚持实践、勤于阅读、深入思考的强劲动力,是一种让我们反思着的存在。确实,写作也是一种最深刻的心灵对话。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在与一个自己最信赖的朋友在谈话。当你心情不好时,就可以“畅所欲言”。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排毒”过程,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美容,因为文字可以滋润生命,让人忘却心灵的疲劳。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触。谢谢《玫瑰与教育》,它使我又一次经历了心灵的洗涤,让我在前行的路上充满希望。

关于《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热门范文10

《玫瑰与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这本书一共分四辑,每一辑都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教育随笔以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辑,窦老师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教师的品格铸造以及如何做人,学会生活,学会面对挫折,学会感恩等道理。

把盛开的玫瑰移植到自己的园地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窦桂梅老师做了引申,她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事,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育事业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烂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努力做到黑玫瑰的稳妥,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把个人的生命溶入教育的使命。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怎样做?在窦桂梅老师看来,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既教师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窦老师给与我们忠告。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就要养豪气而不失霸气,扬正气而不是邪气,养大气而不是邪气。对待教育事业,对待自己的学生,不仅仅有爱,还有一颗慈悲的感恩的心。有了这样的心境,遇到感性的问题就会模糊艺术的处理。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事情的意义就变了。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是一只小小鸟,然后感性做人,理性做事,这也许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和发展。

窦老师特地摘录的冰心先生的诗句,警告我们:要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都感受到爱。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再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永葆激情。永葆激情是一种生活姿态,最终会由表象内化成一种精神气质。心中盛满阳光。境由心生,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你就在营造天堂。因此,面对教育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和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滚烫于心,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

读书养气。教师的专业化道路,要求我们有底气、大气、灵气,既要有精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身后的教育理论功底,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