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写好相关的观后感可以使我们得到成长和进步,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集结号》观后感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集结号》观后感篇1
?集结号》是在影院看的,效果自然好。尤其是战争的场面,轰隆隆的炮火更能衬托大气恢宏。可是整部电影看下来,脑子里面出现的词语竟是:孤独和遗弃。也许和我内心的敏感晦涩有关,这两个词语竟萦绕于胸,不吐不快。
衔接张弛有度的故事情节,或许深刻或许幽默的语言表达,都不是我想说的重点。只想说一个人,谷子地。艰难行走在自己的孤独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甚至没有组织。天地广袤,众生芸芸,骨子里掩藏的骄傲和生活中流露的卑微,交织在一个苦难的灵魂里,始终前行。
谷子地,父母死在逃荒的路上,被道士收养得活,注定了他童年被亲情遗弃,孤单成长。后来参军入伍,有了战友当了连长,可是一次战斗却让他折了所有的兄弟,部队的整合也让他所在部队的番号成为了历史。于是,他又成了孤家寡人,并被当成了国军俘虏。他说他炸毁了国军的两辆坦克,国军俘虏们笑了。医院的干部无法证明他的身份,怀疑他在说谎,本是毋庸置疑的战斗英雄,迷惑了,沉默了。给自己死去的兄弟们讨个烈士的说法,给自己找个身份,这成了他唯一能做,而不得不做的事情。
一个孤单行走的影子,没人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他被国军俘虏鄙视,被医院干部怀疑,被县上的干部恐吓,被挖煤的工人嘲笑。或许他被整个世界遗弃了。曾经有个女人出现,这是这部电影里面唯一的一个年轻女性,如果是俗套的情节,应该是孤独的英雄身边,多了一双坚定扶持的手臂。可是,生活不是这么简单的,英雄是善良的,所以孤独是注定的。
最后,他死去了。尽管是死在疗养院里,可是,谁能说这个老人不是孤独的死去?
这部影片,很简单的描述着小人物的故事。没有英雄史诗般的一咏三叹,它告诉我们说,每个人都怕死,不怕死的英雄不是天生的。只是,为了责任、忠诚、亲人、朋友,每个人都可以变的很高大。
形形色色的人,有形形色色的故事。有时候,读别人的故事,会让自己难过。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我们很努力的生活。
《集结号》观后感篇2
?集结号》,这部冯小刚的返璞归真之作,那也是一定要去捧场的。
历数以往在脑海中留有印象的战争片不多,可算得上佳作的更是廖廖,《拯救大兵瑞恩》曾以逼真的战争场面和生动的战士形象深深打动我;而去年也有一部国产战争片《太行山下》让我感动的落泪,就我这么一感性的人,大概也是《集结号》这类影片的忠实受用者。
影片到最后虽然终究不能让我的眼角渗出一丝泪光,映前吹捧的战争场面也不过是轻量级的〈大兵瑞恩〉,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你掏钱去看的电影。为什么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影片开头便是一场激烈的攻坚站,韩国特效团制作出来的特效画面效果虽然无法同老美同日而语,但唬唬像我这种对声色并非很感冒的'观众来说还是够了的。震撼的暴破声,血肉横飞的画面,手提摄影带来的真实感还是挺刺激的。同时影片台词也没有丢掉一向视作卖点的冯氏幽默:谷子地的京片子说的是抑扬顿挫,很中听。例如腻腻歪歪,什么物件之类的台词估计不多时便会照例成为流行话。
影片的战争戏第二个高潮便是那场狙击战,四十七个脑袋面对的是国军大概一个团的兵力,虽然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却是打的轰轰烈烈,革命勇士的光辉形象油然而生,老谷的那句“下辈子还做兄弟”估计赚了不少人的眼泪。往后便进入文戏部分。
文戏的第一站是抗美援朝,影片重点渲染了老谷和赵二斗之间的友情发展,再接下去王金存媳妇,也是片里唯一的女性角色登场了,演员长的挺水灵的,可惜演技不怎么样,眼睛大而无神。不过尽管如此,导演还是安排她在戏里起到了二次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二推推出了影片最后的二个高潮。
第一回她告诉谷子地二斗帮忙找到了一三九团的现属单位,于是上演了整部电影里最煽情的一段戏;第二回她去矿场告诉谷子地找到了当年一三九团的张政委,后者已然升为首长,这时已至结尾。
电影尽管没有如期望中那样令我感动,但处处透出冯氏那股玩命拍片的狠劲,我觉得中国电影需要这样的狠劲。
《集结号》观后感篇3
记得在一年级,老师组织我们全校小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集结号》。看到战争的惨烈、看到英雄们为遵守军纪,坚守阵地,最后除连长谷子地一人外,全部壮烈牺牲……当时,我年纪小,看到英雄们血流成河、体无完肤的场景,我非常的害怕。
今天,我再一次看完这部影片,深深地感动了、流泪了,但更多的是思索:鲜血承载着一份责任和勇气,泪水蕴藏着一份情义与感动,号声凝聚着生存和希望……
1948年冬天,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连长谷子地带领全连四十七名战士奉团长刘泽水的命令坚守狙击阵地,以集结号为令撤退。然而团长为战争考虑全局,没有吹响集结号,致使九连全体战士在打退敌人的三次进攻后,除谷子地以外全部壮烈牺牲,并按失踪处理。为了给九连按正名,谷子地张开了执着的探寻,最终在烈士墓前吹响了47个生命一直想听,甚至死也没有听到的集结号。
集结号的响起意味着任务的结束,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可它并没有响起。因为它没有吹响,所以我们的革命战士不能撤退;因为他没有吹响,所以我们的英雄很执拗地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命令,对一个战士来说,它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我不由得想起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贪图享乐,懒惰娇逸,自私自利。不说关于生死的革命任务,就连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当中某些人也不乐意认真完成。我们要加倍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因为他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有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还有什么理由去浪费时间而不好好学习呢?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如果非要下达什么任务的话,那么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做贡献。
每一个幸福的背后总有一份艰辛的付出。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只要祖国有需要,我也要像影片中的英雄叔叔一样,不退缩、不哭泣,自力更生,勇敢面对,担起我的一份责任和义务。我更要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为祖国的持续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集结号》观后感篇4
昏黄色的光晕下,我匍匐在书桌前,厌恶地随手一扔,“啪”地一声在静谧的空气中犹显突兀,印着“语文文言文读物”字样的书本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大咧咧地躺着,很明显的被他主人刚刚抛弃了。我嫌恶地盯着地上的读物,犹如瞧见灰黑老鼠般的皱着眉头。微风拂面,穿过指间,掀起地上的层层洁白光华,我渐渐地陷入迷茫……
任时光荏苒,一晃就是二十年,如今我已是一工厂里的一名普通工人,是一孩子他妈。因为早年的不努力,在那场激烈的“高考战争”中被无情的甩出局了,浑浑噩噩地又浪费了几年青春,最终在我妈的无奈中轰出了家门,于是我便踏上了朝七晚九的高压工作中,撇开工作的非人折磨,最要命的是我那脸皮一如以往的薄,一如以往的爱面子。
事情是这样的。在一次高中的同学聚会中,我穿着早些日子就借好的华丽衣裙,戴着刚好不容易从弟媳那借来的首饰,昂首挺胸地踏进会场。眼角瞄到周围投来的道道羡慕的目光,高额的租借费以及弟媳睥睨的神色神马的都是浮云了,我得意的笑着。然而这笑却在昔日同学的“在哪里工作,月薪如何,地位如何……”的话题中僵住了,我羞赧的一一含糊带过。在一阵高过一阵的炫耀声中,在耳边钻进的一句句“我在某某公司只是挂个经理名儿玩玩,有什么好说的……”“哎呦!我家那个只是能赚着这么几个钱罢……”脸上却都是掩盖不住的笑意。我的头越埋越低,祷告着不要把目光放在自己就好,身上的华丽就如同一张恶毒的嘴脸,拌着周围的炫耀声嘲笑般地死咬着我不放。最终,我以不舒服为由,逃一般地飞奔出会场,仿佛走迟一步就会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似的。
在那次同学聚会后,我没给家里人好脸色过,瞧见谁都不顺眼。越看自家丈夫那落魄寒酸样,自家儿子没出息的混帐,脾气愈发厉害了,却从不曾埋怨自己半分,久而久之,如同恶性循环般地生活着。最终,儿子忍不住气,跟我可是彻底地闹翻了脸。那也是一次高考过后,是那么一次曾经熟悉的场景,儿子落榜了,当然我少不了跟他戳气。一天下来,半冷半热战就那么僵持着,谁也不饶谁。随着儿子的一句“连你自己当年都办不来的事,有什么资格来教训我!”以及似乎是他出尽浑身力气般的摔门声,彻底地把我剜成了千万瓣,心也随之碎了一地。那日过后,我如同被时光不公平地掳去了些青春,刹那间老了几十年。摊躺在病床上,望着洁白的天花板,后悔不已地流下眼泪,“假如在早年时我能努力地学习,如今怕是不会落得如此光景。假如在早年时我能乖乖听父母的话,如今我就不会因那牛脾气而被儿子气倒,假如……”然而现实中是没有“假如”的,而时光也不会因谁的懊悔而停留过脚步,生活也是一如以往的残酷。
“叮叮叮……”身旁的闹钟不停地聒噪着,我浑噩地惊醒起来。原来,是梦。
镜子里的我,脸色显得是如此的苍白,额头上爬满了冷汗。我突兀地笑了,喃喃道:“还好是梦,还好是梦……”我心虚地抄起躺在地上的《文言文读物》,紧紧地把它抱在怀里,还好,一切还可以重来,还好,一切都来得及改变……
《集结号》观后感篇5
悠扬的号声响起,壮士们却已经不在了。
战场上,九连战士们顽强地与人数和装备远远超过自己的敌军抵抗,每个人抱着必胜的决心,端起枪,架起炮,与敌人殊死拼搏。
一声声枪响,一阵阵炮鸣,叫醒了战士们火热的心。
胡天八月即飞雪,凄凉的雪花随着战士们的鲜血落下,染红了每一寸土地,刺骨的寒风伴着枪炮轰鸣的声响,点亮了每个人的激情!
炮弹打完了,子弹用光了,敌军仍排山倒海之势袭来。战士们的斗志没有减退,他们亮出闪闪发光的刺刀,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随着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倒下,末了只剩连长和战士王金存。伴随着最后一颗炸弹的响声,敌军的坦克与奄奄一息的眼镜书生灰飞烟灭。
战争结束后,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在烈士们用鲜血打下的土地上安居乐业。煤山堆起来了,矿洞建起来了,战士们的英骨却被永远地埋在地底下。
人们被金钱和利益冲昏了头脑,有人为了七百斤大米,与发慰问金的军人吵了起来,硬说自己失踪的哥哥为烈士。他们不仅不缅怀英雄们,反而利用他们换取大米,甚至用战士们血迹斑驳的钢盔当尿壶,这是对先烈们何等地不敬啊!
九连四十七名牺牲的军人,竟被草草一个“失踪”代替。他们从早上坚持到深夜,期盼已久的集结号却迟迟没有响起,大部队抛弃了他们,他们却仍孤军奋战。最后,不光是被人们忘记,就连团长谷子地,也被别人冤枉,被质疑。
然而,九连的将士们的心血没有白费。
纪念碑前,庄严的军人们齐刷刷地敬礼,而迟迟没有响起的集结号,也在大雪纷飞的天空中飘荡,传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集结号》观后感篇6
随着电影集结号得上映,前几天收到了朋友的一条短信,内容是看了《色戒》知道了女人不可靠,看了《投名状》知道了兄弟也不可靠,看了《集结号》知道了组织更不可靠说的虽然简单,但煽动性却颇强,因为没看电影所以也不好下结论,正疑惑着呢,恰好有个朋友约我去看集结号,很久没到电影院看电影了,似乎对电影院都有点陌生了,但那条短信的作用促使我决定去看看究竟如何不可靠。
电影拍得确实非常的精美真实,战争场面非常的逼真,加上影院的音响效果,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情节的发展,使我对整个事件的进程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感触,故事的主人公叫谷子地,名字的由来是因为父母在逃荒的路上去世,一个鞋匠在一片谷子地里发现了他,取名谷子地,长大后参加了解放军,当了连长,在一次掩护大部队撤退的阻击战中,布置任务的刘团长与谷子地约定撤退以听到集结号的声音为信号,没有听到集结号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坚持下去。战场上命令就是铁的纪律,谷子地率领编制不全的全连47名弟兄打退了敌人的三次大规模进攻,战斗异常的惨烈,每个人都知道坚持下去的后果就是全军覆灭,每个人也都盼望着集结号能够早早的吹响,好给他们撤退的生路,然而号声始终没有传来,全体将士除了谷子地外无一幸免全部阵亡。而谷子地由于原来部队的整编也变成了失去组织的无档案无身份证明的黑人,现实对这位英雄的打击是如此的巨大,作为一个军人他抛弃了个人的恩怨,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当战友踏雷时,舍命救战友并因此致残。回到祖国,一切都归于平淡,当他听到阻击战中死去的弟兄被定为失踪时,他说了一句话:太不公平了,为了不被误解,为了阻击战中死去的47位弟兄能够有个公正的结论,他开始了不懈的努力。从他身上体现了一位军人的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豪情,真的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冒着严寒,不顾别人的误解,忍饥挨饿,在煤山上去挖去寻找死去的弟兄们的尸骨,那是一种常人所做不到的壮举,那需要一种怎样的执着和信念。一切的努力没有白费,在战友的帮助下,47名弟兄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得到了他们应该享受的待遇。故事的进程值得玩味,此时,他们仅仅是被追认为烈士,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也就是说仅仅有证人证明了阻击战的存在和47名烈士的牺牲,而没有发现其他的物证及他们的尸骨,因此,组织上至此也仅仅是追认了他们烈士。知道了真相的谷子地心里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啊,集结号从来就没有吹过,为了大部队的转移,为了大局,集结号永远也不会吹响了,弟兄也永远不会听到了,而他们为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至死都不知道真相。直到后来当地因为修建水库发现了烈士的尸骨,这才取得了足够的证据,烈士们被隆重的安葬立碑并被记功,从此也可以看出事情的发展的是以喜剧结尾,组织对待每一件事情是认真的慎重的也是负责任的,从而也说明组织还是可靠的,在那种复杂的历史时期,甄别一件事情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当一旦取得了足够的证据确定了事情的真相组织是以可靠的负责任的态度去处理,这是值得欣慰的。故事的最后汶河边那列队鸣枪的场景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枪声在天空中久久回荡,那是告慰烈士的英灵,告诉他们可以安息了!
整个的故事不算复杂,但值得思索玩味的却很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种大无畏的气概,也应该有一种契尔不舍的精神,没有文化的谷子地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很多品格确实值得今天的我们去学习,从他身上能够体会到一种优秀的无法言表的人格魅力,不能不被折服,谷子地,真正的英雄,一个大写的人!
《集结号》观后感篇7
“呜——,集结号吹响了,这个号声不仅仅是代表着撤退,还带表满腔的热血和一份沉重的责任。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生命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兄弟的情谊,在我看来命其实是不能拿来和兄弟的情谊相比的,就算自己宁愿用性命来交换也是不可能的换得到的,就像这部电影一般。
战争,是一场血腥的盛宴,一旦踏进去就要做好随时献出生命的准备,但对于电影中的谷子地其实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他们九连属于四十七个弟兄的荣耀和属于他们的情谊。
1948年淮海战争打响,他们的战斗空前的激烈,谷子地接收任务去阻击敌人,掩护大家撤退,约定撤退后吹响集结谷子地才能撤退,没有集结号,就算打到只剩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都必须打下去。
之后,他带着九连躲进一个旧窑厂,迎接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每次敌人的进攻,都被他们奋力挡下去,经过一次次的厮杀,47个弟兄也变得越来越少,当日本人派出坦克时,有,他们做出奋力一搏好些兄弟都在这次反坦克战中身亡,就连谷子地的耳朵也被炸聋了,最后只剩几个弟兄了,但集结号还是没有吹响,后来晚上敌袭,所有兄弟都阵亡了,就只剩下谷子地一个人逃了出来。看完他们在窑厂里打阻击战后,我感慨万千,这样的兄弟情谊,大无畏的精神,也只有在那种时候才能见到吧。谷子地是那么的讲信用,没听到集结号就算死不走。
后来他到了一个休养院里面,养好身体后就去找那些兄弟的尸体,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他看见抗美援朝又加入到里面,刚开始别人炮兵的团长十分轻视他,觉得他就是一个老兵油子,后来谷子地救了那个团长一命,团长去指挥炮兵去了,就从此再也没见着。几年后,谷子地又遇到一个他兄弟的媳妇
,看她孤家寡人又带到那个炮兵团长那结良缘,团而且长本来就对那次的恩情十分感激,后来也一直再帮谷子地找,终于找到了他们团长的坟墓。
最后他找到了那个就窑厂,可是没有人想信那你面还埋着几十俱战士的尸体,他就不停的挖,别人都以为他是疯子,可是他不计较外人的语言,一直挖,最后终于挖到了那几俱尸体,找回了属于他们九连的荣誉。
当我看完这个电影后,也是热泪盈眶,真的,这部电影让我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心中的感慨,这部电影完美的诠释了身先士卒和鞠躬尽瘁这两个词,还有谷子地的重情重意,令死也要找回兄弟们的荣耀,证明九连个个盖定个,都是烈士! 我一定要学习他们的九连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对战友的尊敬!
《集结号》观后感篇8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读高中的时候,当时老师为了让我们劳逸结合而选择了放电影的形式,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电影里面的情节印象越来越淡,连主人公的名字都不记得,依稀记得的是他在幸存后找寻自己的部队,为战友恢复荣誉过程中的艰辛与辛酸。时隔几年,我又重温了这部电影。
故事一开始就是谷子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掩护大部队撤退,在对抗敌人时,全连战士义无反顾,直到集结号响,事实上集结号并没有响,也不会响。在没有听到集结号吹响的情况下,就算剩下最后一人也要坚持打完这场仗,这就是谷子地接到的命令。在武器力量悬殊的条件下,九连仍然完成了阻击任务,但47名战士全部牺牲,仅谷子地幸存。影片大部分是在叙述谷子地寻找自己的部队,但找到后才发现他的47名付出生命的兄弟战友全部被国家认为是失踪(失踪包括战死、被俘、逃跑)。一想到战友们在战场上英勇抗敌不怕牺牲的场景,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发誓要找回他们的荣誉。影片结局是国家在开发的时候发现了47具白骨,这才证实了当时的战争并给予了他们应有的荣誉。
整部电影中,真正感动我们的,不是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而是连长谷子地为战友求证、为战友争取荣誉的过程。我们没有战争的记忆,但我们应该对每个牺牲表达应有的敬意。向所有默默无闻的英雄和烈士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