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注重细节和文学细致的品味,读后感可以是一个启发思考的工具,让我们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楼梦读后感300字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篇1
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人物,比如贾宝玉、袭人、宝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林黛玉,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把林黛玉与众不一样的特点。
林黛玉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在《黛玉葬花祭花魂》这篇文章里,更突出了林黛玉多疑与敏感,多疑表此刻黛玉在敲怡红院的门时,晴雯没有开门,黛玉又听见宝钗和宝玉在里面说说笑笑,不禁流下了眼泪。敏感表此刻当第二天,宝玉来找黛玉,黛玉哭个不停。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比如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湘云和黛玉在月夜作诗,湘云作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句:“冷月葬花魂。”就表现了黛玉离别时的情绪。
曹雪芹对每个人物的形象刻画的都不一样,并且还清清楚楚的、比较鲜明,尤其是林黛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正是写作的妙处,我们要认真学习他的写作方法呀!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篇2
妈妈给我买了一套四大名著,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通过阅读,感觉四大名著不愧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座瑰宝。它代表了古典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和《红楼梦》中所写的贾家一样,是个“钟鸣鼎食”之家,曹雪芹身经荣华富贵到贫困潦倒的起落悲欢,促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彻的理解。
本书中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因为家庭原因投奔来贾府,与贾宝玉一见钟情,本来是一段完美的姻缘,却又因为王熙凤从中使计,让贾宝玉娶了薛宝钗,以至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心灰意冷,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看到此处,我为他们感到痛心
曹雪芹从真实出发,通过《红楼梦》把贾家在当时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崩溃一一展现出来,它预示了旧制度必将走向没落的趋势。
在书中我看到,曹雪芹通过刻画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形象,写出人物的真实性,复杂性,每个人物活灵活现,有血有肉,且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我非常喜欢《红楼梦》这本书,它使我对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篇3
?红楼梦》这本书早已在我的书架上,可我一直觉得是女生读的书,不愿意读。妈妈说,它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一定有她的可读之处。于是,我就拜读了这本书。
在贾府里,一个男孩出生了,这名男孩出生时嘴里含了一块五彩晶莹的玉,祖母对他爱如珍宝,取名为宝玉。一周岁“抓周”的时候,他的周围摆放了许多东西,谁知他伸手只抓那些脂粉,哈哈!真是一个假小子。
林黛玉的母亲生病去世了,无人照顾,也来到了贾府,她很有才华,可是她却非常爱哭,和宝贝一见钟情,但最后却含恨而终。
里面还有许多人物,薛宝钗稳重端庄,最后嫁给了贾宝玉;王熙凤精明能干,是贾府的管家……最后贾府也由盛转衰,最终败落了。
这本书注音版的非常浅显,我读的也似懂非懂,妈妈说等我再大些,可以读原著。我想,等读原著的时候,一定会和现在理解的不一样。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篇4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一本很难读懂的小说。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命,也告诉我们,这部作品具有十分深的意味。读这本书要细细读,慢慢品。
?红楼梦》写的是书中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角恋爱。我们能够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我们也能看到四大家著有兴旺到衰亡的命运。
作者在这本书里,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了各种行行色色的人物形象。
一心清冷,深深寂寥——读《再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有感
再没有什么比思念更漫长,再也没有什么比路途更惆怅,再没有什么比大地更宽广,再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
——题记
一位孤单的旅人,十几场随心所欲的旅途,百态描绘的世间冷暖,千般风景中的自然与物。吴忠全将他走过,见过,体会过的浮生万象都凝于一隅,又将埋藏心中那沉重婉转而又百转千折的情感倾注其中,记录这人世间的匆匆数载。他将生命的宏大主题分解为细小却汹涌的情感向世人一一展现。
再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在北方边界处或许不久将消亡的民族中。老人看着村中日渐日少远走他乡的年轻人,看着短暂停留又匆匆离去的旅客,看着不愿学习打渔的不羁少年。过着每个平凡却又独特的日子……为了生计而分隔两地的夫妻,叛逆的大女儿与内向的小女儿,清冷的生意,难缠的客人,只有每周末的一聚时才能得到的温馨也渐渐因枯燥的奔波而冷却。时间就在这沉默冰冷中悄然度过……黄昏时的村子伴着袅袅炊烟,患病的祖母,不知如何选择的礼物,幼时时而冗重时而轻快的回忆。逐渐苍老的祖母见证着他人生中的每一步,也成为他心中越来越痛的甜蜜……按部就班的成长,安排就绪的人生,不愿面对的相亲,被现实所束缚的他与不甘平静的她,像是被强拆散的一对打火石,只轻轻一碰便闪烁出耀眼的火光。这样的他们在黑夜中奔赴的那场未知中会有怎样的旅程……
这便是吴忠全,当你遇见这些早已见怪不怪的平凡微小的琐事时,或许只是漠然无视或是轻蔑一笑。而他看见时,却并没有选择习以为常或者熟视无睹。他开始思考,思考看到的这一切以及与之有关联的事物,思考人们无法预测的命运,思考生命里无法言语的意义……笔落暗香,吴忠全笔下的词句似兰花般纯简却又带着世人不为察觉的幽香,带领读者们前往一个又一个从未被注意过的世界。人们在这质朴而又清新的气氛中重新思考感悟这看似平常的点滴中的不寻常。
北方地区的寻常巷陌人家,来回几经转折的旅程,记忆中童年的生活与事物。书的后半部分诉说的是吴忠全二十余载间体验过的细致人生。依旧清冷的笔调,描绘了一场北方以寂寥为基调谱写的走马灯,每一帧的画面又带着各不相同的寂寥。幼年时玩耍的大院,院前相对的杨柳与榆树,院中突发的深夜大火,院里平凡的一家人。不灭的回忆在这十几篇的散文中淋漓体现了人世细微处的意识与形态,带着严寒中的点点寂寥。
翻过一页又一页,体味着世间中铅华与繁华的融合交织。不知不觉中,书已将近尾声。最后,吴忠全用这样一段话将他沉淀的全部情感向读者全部袒露。“人人在努力做着一些自己喜欢或是不喜欢的事时,也都是为了证明自己存在过吧?那些无法改变、无法参与、无法遗忘的情感,组成大部分的生命,谁能说自己不曾感到既聊呢?”
?再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一点点温情,一点点寂寥。吴忠全情感深处那一抹细微的感动以及对世界的独特认识与理解。在我的心头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篇5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题记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
利用周末时间,我终于啃完了这本儿童普及版的《红楼梦》。它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这本书家喻户晓,作者是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他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创作背景。《红楼梦》里既有儿女长情,风花雪月,也有盛衰变幻,人情冷暖。它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结,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故事。
?红楼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精致,每个人物形象都深入人心,并且十分真实。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十分鲜明:纯真率直,待人平等的贾宝玉;多愁善感,心思细腻的林黛玉;稳重平和,深明大义的薛宝钗;思维敏捷,察言观色的王熙凤;心直口快,乐观积极的史湘云;风流灵巧,豪爽泼辣的晴雯
书中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让我对书中的一些知识和每篇文章蕴含的哲理有了进一步了解,也让我体验了那个时代绝美的爱情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篇6
?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作者心细,开篇用神话传说来描写贾宝玉的玉。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宝玉聪明活泼,善解人意,黛玉多愁善感。
文中的王熙凤,她能言善道,察言观色,掌管家中大权,为人聪明,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是《红楼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人物。
作者写的每一件事,都有前因后果,不会让读者觉得唐突,而且把人物的形态、动作、神情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不用同一种笔法写,不停地变换笔法,让读者读得入迷。该用修辞手法时,作者都细致地描写了,有些地方还从侧面进行烘托,有时还给读者设下悬念。这是一种不错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能用到自己的作文里,一定比现在写得好。
?红楼梦》给了我许多的智慧,我很喜欢这本书!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篇7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的人间悲欢情愁,让古今多少人流下了惋惜之泪。
在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曾以为大观园是个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但重读后我发现我错了,这灯红酒绿的生活掩盖了社会肮脏黑暗的一面。小说中穿插着许多爱恨情仇,我也从中明白了很多。
书中我最喜欢林黛玉的《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喟叹的不只是她一个人的悲哀,也许在不久后的他年,不光林黛玉自己,就连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也都消失不见了吧。纵使纯洁如妙玉的人,最终也落个狼狈收场。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最凄凉的一句联,也是林黛玉对自己结局的最为精准的预测。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她的世界是孤独的,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就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她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一个丫鬟在为她默默哭泣。
贾宝玉,一个外表柔弱还带着点天真的男孩子,也许到最后谁也想不到他会去出家,可能是看破了红尘吧。姐妹们都成家后,他的内心渐渐成熟了,但还是被骗与宝钗成婚。美好的青春就这样断送了。
?红楼梦》这本书让我感慨万千,它丰富的内涵又有几人能够参透。一首《葬花吟》怎能概括的尽,真是一红楼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