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孩子读后感最新5篇

时间:2023-09-21 作者:dopmitopy 读后感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体验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冲击和情感共鸣,这对培养情感智慧非常有益,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逗孩子读后感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逗孩子读后感最新5篇

逗孩子读后感篇1

由于冠状病毒的侵扰,无奈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典型的三口之家,每天就是做饭,吃饭,网课,做饭,吃饭,中间穿插着一些小游戏和自由读书活动。我又重新读了一遍作家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多了一次阅读就多了一份感触。

龙应台看着她五岁的儿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

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女儿,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老师的角色!

有时候我很茫然,有时候我很疑惑,有时候我又沾沾自喜。看着学习上不算特别优秀的女儿,却忽略了她身上很多的闪光点:她淳朴,她善良,她勤劳,她懂感恩,她做事认真,她肯努力,她乐于上进,她兴趣广泛。呵呵,多好的一个孩子,为什么我仅仅因为她不太适应应试教育而经常责备她呢?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作为父母你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的面对孩子。可是,一旦遇事,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她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她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她有任何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希望她强大,希望她优秀,希望她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去等待生命的到来,去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一切都需要温柔的坚持与等待。

从现在开始,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只想对女儿说,人生的路很长,一切对于你来说都是新的,你需要慢慢的、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它。你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走出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孩子,你慢慢来!

逗孩子读后感篇2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原来看到这段话比较有共鸣,得知作者是龙应台,后经同事介绍特买来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仔细阅读。

书的封面是一张安安踩在落叶的照片,书中也不时会有安安的照片做插图,配上龙先生的文字,一个可爱率真又有点调皮的小男孩跃然眼前。我们甚至可以闻到他衣服上因为踢球而沾染的汗水和泥土的气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有时温柔似水,有时因孩子的调皮而生气抓狂的妈妈。

从妈妈的角度看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一起成长。真正的尊重就要允许他说“不”,允许不完美。当龙应台要求安安把字再重新抄写一遍时,安安理直气壮地回答:“为什么?为什么我要再多写一遍,你总是要我写得好,写得漂亮,我只是一个小孩,我没办法写得像你那么好。”对啊,孩子有权利说不,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美丽!

后来自己当了妈妈,发现孩子是个神奇的生物,我是那么爱他,他的手像含笑的花苞,我把他的手端放在我的掌心,然后亲吻那肥肥短短的手指,我着迷似的想吻他,帮他穿小衣服时,帮他换尿布时,为他洗澡时,他张开双手求抱抱时,搂着我的脖子依偎在我怀里时。但新手妈妈的我也曾因孩子的故意摔玩具不坐婴儿车晚上不睡觉而抓狂,也曾因孩子生病而着急落泪。但所有都不能改变一个孩子在母亲心中的地位。现在我最幸福的时光就是看着孩子在地上爬来爬去,用双手探索他感兴趣的世界,有他可以碰触的地方,也有他不应该碰触的地方。当他去触摸危险时,我从来是温柔耐心的去教他,但不禁止他的爬、他的尝试、他的探索。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的那样幼小缺只有一次。

作为老师,我们学生的少年时光也只有一次,他们也是妈妈的宝贝,也需要去在学习中去慢慢探索。当我们的学生犯了错,特别是屡次犯错,我们总是那么生气,甚至觉得这些学生深恶痛绝。我们应该静静等待一个孩子的成长,用欣赏的眼光,宽容的心静静等待。教四个班,100多个孩子,他们有100多种语言,100多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并不完美,也会犯错,也会淘气,但我学着不急于控制和纠正他们,允许孩子从错误中慢慢学习,给他们成长的时间。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而是万米长跑,无所谓“输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保存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就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动力。

教育是一项工程,亦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成绩提高上来,让自己内心有一种学生问候与念及的满足感,让自己有一种学生功成名就的自豪与欣喜。现在我能理解彭维维老师在青年班毕业时谈到学生谈到孩子时双眼包含的泪水,一切都时因为我变成了一个母亲老师,我愿意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等等我们的可爱的孩子,孩子你们慢慢来。

逗孩子读后感篇3

海风带着淡淡的咸味,翻起泛白的浪花,带起我的裙角,远处的天与海浅浅交融,从白到淡蓝渐渐晕染为蔚蓝。我回顾身后,一母亲带着小男孩儿在沙滩上踱步,留下两串深深浅浅的足迹。轻轻翻起《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细细品味书中的足迹——

这一串足迹,是母爱的足迹。龙应台书写的语句,一改犀利的风格,让我体会到了母亲之爱。我品到了妈妈听到孩子学会说话后“很没教养地扯着嗓子”的欣喜,我看到了妈妈看孩子扎蝴蝶结的耐心的目光,我听到了妈妈细细教孩子认字的温和话语。母爱,使龙应台以妈妈的角度看世界时,透出孩子的纯真心理;母爱,使龙应台细心描写孩子丫丫学语的口音:黄色是“嗯色”、青蛙是“青花”、流水是“游水”、人家是“鸭鸭”、古道是“五道”、西风是“蜜蜂”;母爱,使龙应台描写孩子动作时,令我感受到妈妈那浓郁的眼、慈爱的眉、含笑的唇、自豪的鼻、幸福的脸。

这一串足迹,是孩子的足迹。华安从丫丫学语到认识单词、从蹒跚学步到奔跑嬉闹、从捉弄弟弟到乖巧懂事,这一步一步的'足迹,在字里行间娓娓道来。华安散步时问的一大串问题、指的一大筐事物、说的一大堆单词,令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好奇童真;华安面对不同的人说的不同语言,与对孩子说瑞士语的错误认知,令我感受到了孩子的聪明可爱;华安因看童话想嫁给王子而想公主的想法,让我感受到了孩子的淳朴懵懂。

这一串足迹,是岁月的足迹。书中的零散文章,以岁月为线索,串连成一条长长的录影带:孩子出生,母亲喜悦;孩子学语,母亲无奈;孩子走路,母亲好奇;孩子嬉闹,母亲担心;孩子成长,母亲骄傲·····这一段段慢镜头,使我看到岁月的流逝。

海风又一次涌来,海浪轻轻舔舐沙滩,远处的天与海交融,从白到橘红渐渐晕染为紫蓝,我盖上书,想前望去,一母亲与小男孩儿在沙滩上踱步,留下两串深深浅浅的足迹。

逗孩子读后感篇4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理应成为孩子的情感引导师。为了提供更好的引导,父母首先应该对孩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了解并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避免否定、怀疑、轻视孩子的情感,为孩子做好良好的典范,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

1.控制型父母:善于用命令和威胁来处理孩子的一些行为,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动不动就板起面孔,数1.2.3,甚至对孩子动粗。看似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压制,就想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反弹的越厉害。在少年时期他们可能会抓住一切机会放纵自我。

2. 放任型父母:纵容孩子的行为,也体现了父母的无力感。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会个性散漫,因为没有规则意识而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3. 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例如,孩子奔跑时摔倒了,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坚强立即说,不疼,自己站起来;或者吃饭时孩子说自己吃饱了,家长非要继续喂等等。

4. 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我的孩子喜欢在客厅里玩球,有一天他打碎了一个花瓶,怎么处理?以往的我会说:“告诉过你多少次了,不能在客厅里玩球,看看现在怎么办?取消今天六点的动画片时间。”这样会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犯了错,你要为你的错承担责任,作为家长的我和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我要惩罚你,让你过的不好!很显然,这样不利于亲子关系更没有通过这件事教会孩子什么。

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认知、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亲子感情;可以为孩子打造一件“保护盔甲”,让孩子学会很快地从消极的情绪和经历中恢复出来;可以让孩子成年之后更能理解和安慰他人的情感。

1.播下合作的种子:即提前打预防针,提前明确要求。譬如带一个孩子做火车或外出聚餐,首先告诉孩子活动流程,其次是什么不能做,我们全家一起遵守,例如在公共场所不可以大吼大叫、到处乱跑,吃饭时必须坐在桌前安静的吃饭,直到吃饱为止,当然不要期望孩子可以在整个吃饭的过程中安静配合,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提前给孩子准备好玩具以备他饭后玩耍。

2.判断和观察:时刻观察、关注孩子,体察孩子的需要。他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烦躁、吵闹或者沮丧。仔细观察并了解孩子的个性,有助于家长预测何时可能会面临挑战,并提前做好准备。

3.学会聆听: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至关重要。用耳朵和眼睛,甚至是蹲下来和孩子视线齐平,以便直接和他进行眼神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的关注着他。不仅要注意孩子说的话,也要观察他的肢体语言。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有一天晚上睡觉前孩子有点闷闷不乐,我问他,要不要和妈妈晚谈呢?今天有什么事可以和我分享吗?(孩子在幼儿园里每天早晨都会和老师早谈,所以他把睡前的我们之间的谈话称之为晚谈。)他告诉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今天有一个比他大的女生用脚踢他了。这个时候我该如何处理呢?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让孩子觉得家长能体会到他的痛苦,并且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意见和方法。让他在下次碰到此类问题时不再只是生闷气而影响一天的好心情。

1.让你的言行保持一致

孩子是很敏感的,有时候我儿子会突然问我,妈妈你怎么不开心了,其实我可能真的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或其他事情没有处理好而表情比较严肃。这个时候没有必要隐瞒孩子而非得说我很开心啊,可以实事求是的告诉孩子我正在思考问题。这样也避免了孩子的担忧和猜测。

2.让孩子知道大人会帮他

就像前面讲的孩子打碎花瓶的事情,正确的处理方式是1.愿意和孩子一起承担后果,并帮助孩子一起收拾残局。2.通过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经过和后果来学到经验和教训,并引导孩子提出避免此类事情发生的方法。

每一次坚持都有意义,每一本书都给我不同的人生感悟。这本书告诉我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应建立在同情、关爱和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育儿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学习和改进。努力吧,趁着他未长大,趁着我还没有变老。

逗孩子读后感篇5

最近我看了《水孩子》这本书,认识了一个叫汤姆的水孩子。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大城镇,有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儿叫汤姆,他是个扫烟囱的.孩子,经常受他师傅的欺负和虐待,非常可怜。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有一天,汤姆到一个庄园里扫烟囱,在烟囱里迷了路,被庄园里的人们误会为小偷,在他们的追赶下汤姆经历了艰难的路途终于跑到了旺代尔。他到一条河里洗澡,洗睡着了。等他醒来就发现自己迷迷糊糊地变成了一个只有四英寸长而且脖子周围长了一圈腮的水孩子,其实是仙女把他变成了水孩子,从此他便开始了在水里的生活。在水中洗净了身上的污泥,干干净净地在水中开始了一段惊险旅程。可汤姆很淘气,经常惹事生非捉弄水里的海蟹和海葵等小动物。经过仙女们的教诲,他终于变好了,不再欺负比他弱小的小动物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要爱护大自然给我们的东西,包括纯净的水,我们自己也要保持自身的干净,做一个心灵纯洁的人。像书中的小主人公一样弃恶从善,做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