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读后感5篇

时间:2023-05-09 作者:Brave 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的好处有太多了,同时也需要读后感来记录,读后感是为了检测我们有没有读懂文章从而表达自己的合理的观点,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林海雪原》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林海雪原》读后感5篇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1

重读了多年前阅读过的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发觉此次重读经典所看所想的和原先所读到的有了很大的不一样。之前的我阅读这部书完全是出于电视剧《林海雪原》播出,很多评论说和原著如何不符,所以当时就想看看原著。我想也许正是这样的阅读初衷使我在第一次阅读《林海雪原》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书中所描述的传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而并非是故事思想和内涵本身。而此次我作为一名即将正式跨入党组织大门的一员去重新拜读这部经典,似乎受益斐然,也决不一样于前。下头我就对于我此次阅读印象比较深的地方,略谈下个人心得:

一、历史的感动永不泯灭

“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这是全书的第一句,也是作者怀念战友赤诚的一颗心。看到此句,一种莫名的感动立马涌上心头。一九四六年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一支精悍小分队,在严寒的冬天深入广大深山密林,在皑皑的东北雪原,凭借自我的大智大勇,与狡猾凶残的敌人搏斗、与恶劣的天气拼争,最终干净彻底地消灭了长期为霸一方、严重干扰我后方的土匪武装,这是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合上书卷,细细沉思,脑海中生动地展现的是一群骁勇善战而又不缺乏生动可爱的人物形象——即少剑波、杨子荣、孙达得等革命军人的英雄形象。他们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畏层层险阻,“征服林海,踏透雪原”,应对流血牺牲毫不畏惧,只为了那一个心中执着的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拼搏至极,单纯而简单,却又艰难而伟大——我觉得我的感动源于此。

我想这其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和革命气节是我们不能难以忘怀的,而他们执着于信念、不懈奋斗的精神及勇气我想也同样值得我们反省深思。在我们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更应当思考如何去向他们学习,如何能更好地实现其中进取的现实意义。尤其在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生活中,还有多少人能够拒绝各种诱惑专心于自我最初的梦想,只为一个信念坚持到最终,付出再多辛苦也在所不惜呢

二、怀揣梦想,拼搏奋斗

透过书本,你会发现浮现于脑海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特点——心中怀揣着高尚的梦想,执着地追求着自我人生的目标。无论是年青英勇的少剑波、足智多谋的杨子荣、攀登能手栾超家,还是身高力大的“坦克”刘勋苍,夜行千里的“长腿”孙达得、忘我拼杀的高波,小白鸽白茹等,他们都能够执着于信念,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这份动力来源于什么呢我想就是在于他们心中怀揣着高尚的梦想,有了梦想才有目标,有了目标就能看到期望。也正是如此,让无数浴血拼搏的革命战士能够看到胜利的曙光,让他们拥有了胜利的期望,才使得他们能够坚持战斗,十几年如一日,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前进。

是呀,怀揣高尚的梦想是人前进的动力,我相信每个人在进入大学之初都怀抱着早日成才的梦想。不一样的是有些人的梦想随时间和环境慢慢消逝,甚至走向堕落的深渊。所以,我们应当多阅读红色经典书籍,看看革命战士是如何长期以往坚持着梦想的,并且要去学习他们那种精神,那份执着,那股勇气。

三、融入团体,学会团结

此次的重读脑海中还经常会萦绕着一个词的含义,那便是“团体”。故事中的每一个革命军人,如少剑波、杨子荣等,团体已经完全深入他们的骨髓,同他们的生命融为—体了。对于他们来说“团体”已经完全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字眼、词汇、概念,而是一股力量,一种战斗武器,一种生命灵魂。头可断,血可流,永远把团体利益摆在第—位,此志不可改。正是他们将“团体”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不论什么年代,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团体里的。大家在一齐共同工作、共同学习,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克服自身的缺点,要正视自我身上有损人格魅力的弱点并不断加以改正,惟此,才能融人这个团体。把自我融人团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学会团结,并把团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发挥出团体的作用。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2

怀着—股澎湃的激情读完了全书,轻轻合上,望着“林海雪原”四个字,似乎是由火热的血所凝成的,衬着封面上的皑皑白雪,显得更加地艳,更加红了。在那上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亲切和蔼的解放军战士,为着自己的理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在深山老林中奋斗的身影。此时的学似乎已同他们的笑容与灵魂,融为圣洁的一体。

?林海雪原》是根据曲波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一问世,在当时的社会上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故事讲述了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股匪徒是原国民党的败兵,流窜到我军后方。小分队设下埋伏,缴获了敌匪的地下先遣军联络图,初步了解到威虎山座山雕匪帮的情况,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杨子荣化装成已被消灭的另一伙土匪许大马棒的饲马副官胡彪,只身来到威虎山,并被封为威虎山上的“老九”上校团副。

年三十,威虎山要摆“百鸡宴,杨子荣在“百鸡宴”上八面威风,巧施安排,匪徒们个个喝得烂醉如泥,东倒西歪。小分队及时赶到,杨子荣和战友们,一举全歼威虎山的这伙顽匪,战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在《林海雪原》的无数英雄中,我最佩服的人非杨子荣莫属。因为他年纪轻轻,却深谋远虑,屡次立功:杨子荣智识小炉匠.杨子荣献礼.杨子荣盛布酒肉兵.活捉匪首座山雕等事例,都体现出了杨子荣的足智多谋。杨子荣也非常英勇,任何龙潭虎穴,他都敢去闯一闯;遇到危险时,他能随机应变,想办法脱离困境。但是,杨子荣在林海雪原最后的斗争里,在捕捉四大部长的战斗中,中了匪徒的无声枪而光荣牺牲了。杨子荣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怕苦,与他相比,自己真是惭愧。学习中,一遇到稍难的数学题,心里就叫苦,努力了几次,没有结果后,我更是着急,脑子里一片混乱,只能胡思乱想,瞎蒙.瞎猜。有时,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差了,别人一下子就能迎刃而解的问题,但我却感到那么费劲。现在想想是自己还不够吃苦,缺少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3

打开《林海雪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扉页上的一句话:“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让我感受到了本书作者对他当年的战友深深地怀念。作者为了让后人不忘记先辈们的感人故事和英勇事迹,克服重重困难,写下了这四十万字的《林海雪原》。

本书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地区土匪猖獗,他们杀人、放火,无恶不做,解放军派出了一个以少剑波为领导的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终于以少胜多消灭了土匪的传奇故事。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慨万分,这些革命前辈们,为了让人民能过上幸福安宁快乐的好日子,在那样冰天雪地里的艰苦环境下,饿了吃一口冰冷的食物,渴了吃一口雪,克服许多想像不到的困难,侦察奔袭,斗智斗力,用他们坚强的意志和胆略打败了敌人。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意志和毅力,就是因为他们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责任感。一个人如果要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并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气魄,那么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被击倒的,有了理想这盏明灯的指引,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前进的方向,最终抵达人生的彼岸。

我们这一代人很幸福,能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里快乐的学习、生活,这都是老一辈革命者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向老一辈革命家那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有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要有革命者的意志和毅力对待学习。只有这样,长大后才有能力和智慧为祖国的强大作出更大的贡献。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4

这个暑假,我怀着一股激动的心境再次阅读了《林海雪原》这本书,这次,我对这本书又有了更高的见解了,更加感觉“林海雪原”这四个大字是由战士们的鲜血所凝成的了,它们在我心目中更加得辉煌,更加得耀眼了。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位位智勇双全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为着自我的梦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在祖国大地上奋斗,每一个战士都与团队融为了难分难舍、患难与共的一体。在书中,每一位战士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多谋善断的少剑波,有胆有谋的杨子荣,骁勇威猛的刘勋苍,坚韧忠诚的孙达得,粗俗诙谐的栾超家,忘我拼杀的高波,甜美热情的白茹,机智聪颖的董中松……在书中,战士们吃苦耐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克服了一切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在冰天雪地里,他们侦查奔袭,与敌人斗智斗勇。

在书中,每一个战士,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忠诚、敬业、团结、勇敢、顾大局、识大体、勇于拼搏、服从命令……少剑波痛失姐姐,却能够强忍悲痛,将悲痛和愤怒化成力量,用于剿匪;杨子荣只身一人混入匪穴,献礼座山雕,完全在想如何当一个不被发现的卧底;栾超家跨越涧谷,想得最多的还是怕自我的失误导致剿匪的失败。

他们的思想都是一种军人精神;高波以一敌百,与敌人殊死搏斗,完全没有想过自我能够逃离,他为了群众,最终英勇牺牲;白茹是个女兵,体质不如男兵,却从不要男兵帮忙,她认为,只要不拖部队的后腿,自我摔多少跤都是值得的。

对战士们来说,死,不可怕,流血,不心痛,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我要解放全人民,解放全中国。这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持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直至最终的胜利,他们对自我的梦想,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艰险,无论是到了胜利的时刻,还是到了失败的边缘,也毫不放弃那个信念,或许他们认为:为了那高高在上的梦,必须拼,也仅有拼,不管成败,可是毫无遗憾。

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求为团体而死,必是重于泰山,战士们就是抱着这样一股信念,才能在战场上打得潇潇洒洒,毫无忌惮。生死,是战场的关键,贪生怕死的绝不是好士兵,看看古人活的多坦荡,更有人长叹一声:“生死有命,富贵永生在天。”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便是有气与无气。

有人死得气壮山河,但他们还是活在我们心中,可得其所;有人死了,便遭万人践踏,因为那种人为了一丝生机而去拼命乞求,却照样成为了土灰。这也是为什么烈士受人敬仰,汉奸遭人唾弃的原因了,不必太看重生死,该来的迟早会来,既然自我无愧于世界中的万物,那么又何必执着于一个想法或一个迟早会来的结果呢?

那我们,要学习战士们的什么呢?

敬业、团体和奋斗。敬业是一种工作态度,我们此刻的工作是学习,对待学习要热情,如果总是冷冷淡淡的,又有什么意思呢?战士们从来不会忘记的: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一个团体,应对团体,他们总是舍小家,顾大家,个人利益总是小于团体利益,但我们,真的会以小换大吗?每个人总有自我的人生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去拼搏,让人生充满精彩!

?林海雪原》这本书,讲述的不仅仅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剿匪斗争,更体现出的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成为革命的一个影子。尽管有时,天灾与人祸齐头并进,战士们措手不及,但在一阵风雪和战斗后,天灾人祸成了战士们走向胜利的铺垫,战士们也圆了自我的梦。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5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林海雪原》这部红色经典,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讲的故事是:1946年冬天,年轻的团参谋长少剑波奉命带领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进行剿匪任务。这股土匪是国民党的败兵,转移到了解放军后方。土匪血洗了寨子,少剑波也因此失去了最亲近的姐姐,战士们咽不下这口气,更加奋勇拼搏。其中杨子荣与座山雕斗智斗勇最为精彩:杨子荣扮演了被小分队消灭的九彪,骗过了座山雕犀利的眼睛,成功潜入敌人内部。他和小分队里应外合,成功拿下座山雕。经过小分队的不懈努力和拼搏,终于全部消灭了这帮无恶不作的土匪。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小白鸽”——白茹,她活泼开朗,美丽动人。蘑菇老人称她是“灵芝”;夹皮叔叔誉她是“女侠”。在包围座山雕的时候,战士们的脚出现大片冻伤,白茹为了照顾战友们,一宿没睡。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在捕捉妖道时,战士们发现土匪“小炉匠”的老婆被人在雪地里刺伤,眼看就要不行了。白茹立马实施抢救。因为她知道,这个受重伤的女人是善良的,不像土匪那样可恶。最终,这个女人被救活了,从中我看出白茹心中宝贵的善良。

?林海雪原》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红色传奇,也让我们见识到了革命战友之间的生死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