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处在极大的压力之下,都有自己的烦恼,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推荐你去读一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本心理学著作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关于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优秀范文3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
成熟似乎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它代表了青春的流失和梦想的褪色。但是,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况且,一种持久的平和的幸福人生离不开成熟。
1、”轻视异性”
能够“轻视”异性,不把异性当回事,这是成熟的标志,所以把它放在第一条,因为它是人生迈向成熟的第一步能够不把异性当回事,这对于人们、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困难的,唯其难,所以它才成为一种成熟的象征。
那里说“轻视异性”,不是指性别歧视,它既指男人不要把女人当回事,也指女人不要把男人当回事。肤浅的人可能会有肤浅的疑问:不把异性当回事,这,这能行吗,这不是太无情了吗?其实,那里说“轻视异性”,主要是指能够用一种平和、健康、冷静的心态理解和交往异性。轻视,不是拒绝对异性的好感和感情,而是拒绝见到异性就心惊肉跳骨头软的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
少男少女天真单纯,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心、神秘感,而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有一天你会明白男人但是如此,女人也但是如此。我们能够对异性怀有好感,而不必好奇神秘。这神秘感好奇感将导致人们情绪的起起伏伏,为之欢欣鼓舞,为之痛不欲生,为之幸福,为之痛苦。也许恋爱中的人们不能持续应有的清醒,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也能常常见到人们在异性面前的种种失态。不把异性当回事,不是让你对生活失去热情,而是少一些失望,少一些伤害,以及能够表现得自然和从容。
2、否定自己
否定自己、不断地否定自己,是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也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否定自己是深刻的思想活动,是出于对真理和对自我的认知,而不是妄自菲薄和自轻自贱。否定自己是思考的结果,而不是“触景生情”。只要你时时地反省和应对自己,你就会时时地否定自己。
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否定自己同样困难,人最容易自以为是和固执已见。
在真理面前,没有谁有资格自负。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最需要改变的可能就是我们最坚持的东西。但是,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总是对的,把傲慢当作成熟,把固执当作个性,最后只能是“追悔莫及”。其实人们的认识本就浅薄,再加上一切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你们如何能够不改变?事物在变化,时局在变化,真理也在变化,这就要你们不断在改变自己原先的认识,否定自己曾坚持的东西。
3、学会宽容
宽容不仅仅象征成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幼稚的心从来不会宽容,他们偏激、暴怒、盲目行动、“疾恶如仇”,而且自己却屡犯不可“宽容”的错误,他们追求完美,却并不明白自身所存在的缺憾。另外,暴君和强权也从不宽容,他们心胸狭隘、噬血如命、杀人无数,最后,愚蠢只能导致他们的覆灭。
盲目追求抽象的正义,使“敌人”的观念在人们心里得到强化。实际上,没有谁是天生的敌人。记得哪位作家说过,一片落叶不经过全树的允许,是掉落不下来的。同样,一个人所以沦为了罪犯,并不仅仅仅是个人之过,整个社会都是有职责的。况且,在大多数状况下,所以敌人、罪犯都但是是权势强加的人为的定性,而并不是根据正义的标准。
宽容不是容忍,因为容忍仍是一种消极的反抗,这种并不明智的情绪其实是暗暗跟自己过不去。生活的阅历、生命的体悟,构成了宽容的前提与基础。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这体现了对人性缺陷的包容和理解,因此,宽容不但是一种成熟,也是智慧。其实,这“不宽容”也是值得宽容的,因为他们的幼稚。伏尔泰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缺点和错误,让我们互相原谅彼此的愚蠢,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4、重视简单
从思考潜力的角度讲,成熟的标志就是对“简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不再把简单看作简单,或者说,不再轻视简单。真理就是简单的,而这简单的真理就是在平常的朴素的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从简单处寻找和发现真理,你就得到了最深刻的真理。
无知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什么都不瞧在眼里。无知的人以及少年最常说的话就是:我懂、我明白、这太简单了,如此等等。在一个有思想和有探求精神的人那里,没有什么是简单的,尽管他们能够举重若轻。一个苹果的落地,科学家能够思考到天体运行的规律,一粒简单的沙子,哲学家能够透过它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理论学术的建立,是在简单、原始概念之上的;思想的产生和深入,也是来源于人们对朴素世界、简单问题的深入思考。恩格斯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好,他说哲学的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我们能够作这样的理解,哲学(深刻的思维)就是来自对于简单事物和朴素世界的思考。如果真正懂得了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复杂。
因此,你若想寻找真理,就不要轻视那些你所轻视的简单的事物,就要善于从寻常的生活、习见的事件中领会和获得并不寻常的道理。
我明白很多人看了之后,却不知从何下手,因为大家还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那么,我还推荐大家看一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这是一本经典之作,必读之书。
它的中文版序:
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我们的一生只是追求心智成熟的一个过程)。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它出自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但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但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应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逃避问题的人比比皆是:你是老板,你必须会明白你的手下有几人敢于承担自己的职责;你是父母,必须明白你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躲躲闪闪;你是公务员,你必须会明白,面临问题时,你是在用心主动解决,还是在消极回避……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请你勇敢地翻开这本书吧!只要你有勇气翻开这本书,你就必须有勇气应对自己的问题;只要你勇敢地应对自己的问题,你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
假期读了校长推荐的两本应属心理范畴的书籍:《少有人走的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说实话,就两本书的书名而言实在引不起我多大兴趣,尤其前者还让我产生些抵触情绪,这大概就是本书作者所说的潜意识的恐惧吧!(“少有人走的路”让我联想到:坎坷艰辛困苦孤独……)我是作者说的那种吃蛋糕会先吃蛋糕后吃奶油的人。于是我选择先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
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除了因译文的原因读起来有些生涩难懂不顺畅之外,书中的内容对我个人的心智成熟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让我很快产生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可以感受到书中所说的那种神奇、神秘的力量,我坚信这本书就是我人生中的一只“圣甲虫”。回顾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的一再缩短,常对青春不再,对生老病死,对时常厌倦的工作生活,对不可知的未来充满茫然无措的恐惧。每当这时我便习惯于借助书籍给自己增添勇气,并且总能碰到挈和当下心情的一些颇受鼓舞的东西,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安慰,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内心的平静甚至愉悦。这大概就是神秘力量的作用!打个比方,如果说以往这些对我有帮助的文章书籍是“偏方”,那么《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则是良药,区别在于后者比较专业,它带给人内心的并不是短暂的平静和安慰,我想那应该是不断成长的直面人生的坚强和勇气。
很佩服作者敢于选择这样一条“少有人做的路去走”,其艰难、漫长、充满的挑战性,我想只有亲身经历,否则是没有办法体会的。仅从作者的描述还是不能感受作者的感受,就像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样,读者看到他描述的过程可能很简单甚至有些戏剧性,但实际心理治疗的过程要比所描述的枯燥、乏味、痛苦的多。我相信,这条路一定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苦无数倍。从作者叙述中,我能感受到只有那些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坚韧的意志,充满爱和智慧,而且勤奋的人才能从事这项了不起的职业。作者不仅具备了这些职业素质,更具备了放弃舒适人生之路的勇气,才能够使自己的心灵之路走得更远!人生之路是有限的,心灵之路却可以无限延伸并且不会老去。写到这儿,我想到了假期中读到的另一本书《夏山学校》,校长尼尔说:“我觉得年龄和一个人的思想没有什么关系,我遇见过二十岁的老头子和六十岁的年轻人。我现在是以年轻、热忱、生气勃勃和乐观来衡量一个人。”我相信,一个人有一个强大的心灵,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假期陪孩子上篮球课时,我把《少有人走的路》推荐并借阅给一位家长,于是她也把很珍爱的这本《夏山学校》借给我,据她说几次出国都带在身边。我读了也很喜欢,得到不少启示,推荐给大家!这位家长朋友的朋友也推荐她读《少有人走的路》,看来这本书确实像书中介绍的那样是由口耳相传而逐渐得到大家认可和喜爱的。
从开始读这本书,我就一直跟随作者的叙述和指导来学习并思考怎样让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对我个人而言书中第一部分内容对我的帮助更多一些,推迟满足感,懒惰与恐惧,自律等方面的内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列举出的生动事例让我看到了生活中自己的影子,通过作者的案例分析让我清楚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所在,使我豁然开朗,作者提出的指导方法对我也很有帮助。读完这本书我还清楚地认识到,要让心灵得到不断地滋养,使其成长,逐步成熟,仅靠阅读一本书籍,学习其中的几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条艰难的路程,如果确定要走这条路,那么这本书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还要学习作者身上许多的优秀、坚强的品质;努力了解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补充、扩充自己的人生地图;不断与懒惰、恐惧作斗争;在人生的路上踽踽独行……虽然步履维艰,但坚持下来的人却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丽的人生风景!书中对于我的很多启发指导,我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慢慢消化实践,来实现自己心智的不断成熟。
在阅读《少有人走的路》和《夏山学校》这两本书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即作者并不避讳谈论他们失败的经验。这能够给我极大的安慰,这些失败的经验在告诉我们,这些成功人士也非“圣贤”,避免了我们对其言论的望而却步或嗤之以鼻。我想,成熟的心灵就是这样,可以迎接成功,也可以拥抱失败,这样的心灵才能更加成熟,最终走向成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
让人觉得“孤寂”的书名,是当初吸引我去翻阅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本书据说曾被翻译成二十三种以上的语言,还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停驻了近二十年。一翻作者简介,发现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学家,难道这是一本心理学书吗?随手翻阅一下,却发现语言很平实,还有一些真实的事例,于是,我开始了此次阅读之旅。
一向以来,作为特教教师的我,当被其他人问起职业时,他们都会追问两句:是小学还是中学教师啊?是教什么的?当了解真相后,大都会“夸”上一句:很有爱心的工作啊!“爱”这个字眼似乎总会在我耳边响起。固然,在他人,甚至是自我看来,做教师的都要有一颗爱心,而做特教教师的,这颗“爱心”的分量应当还要重!所以,我也曾单纯地认为,只要抱着对学生的爱,就能胜任这份工作了。但当我读完《少有人走的路》第二部分“爱”时,顿时哑然失笑,我对于“爱”的理解看来是有失偏颇的。
诚如书的作者说道:“爱是自律的原动力”、“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我,也是爱他人”。看来,爱不仅仅是为了促进他人心智成熟,还是为了促进自我心智成熟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像这样,对于“爱”的一系列的阐述,顿时让我觉得心域宽阔了许多。这又让我突然记起导师在我们新教师带教会上提及的“爱”的意义:“用爱打开心灵”!是啊,要走上心智成熟的旅途,要让自我的心灵更充实丰腴,就必须要怀有“爱”意。
要爱我们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要爱我们的家人,这样才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
要爱我们的工作,这样才会找到自我的人生价值!
要爱我们的生活,这样才会让热情和自信充满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