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最美乡村教师的观后感参考范文3篇

时间:2022-03-02 作者:betray 读后感

看过最美乡村教师,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这其实也是抒发我们感情的一种方式。一起写写看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精选关于最美乡村教师的观后感参考范文3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精选关于最美乡村教师的观后感参考范文3篇

最美乡村教师的观后感1

昨晚在网上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深深地被宋玉刚、邓丽、徐德光、肖山、于贵勤、刘效忠、马复兴、陈万霞、吴金成、阿力甫夏等教师的美丽善良的心灵和朴实无华的行动所震撼,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教师的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

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无手教师”马复兴,马复兴老师在小的时候掉进火坑,近一半的手臂被烧掉了,这个没有双手的老师却是全校师生的最佩服的老师,也是我最感动的一位老师。

稀松平常的板书,对马老师却是巨大的挑战,一根小小的粉笔,夹在断臂之间都需要全身的力气去板书,夹紧了就断夹松了就掉,一节课下来,和粉笔一起落下来的还有无数的汗滴,学生们让老师就读给他们听就好了,不用板书。但马老师还是坚持板书,他说,老师就是学生的标杆,这标杆立的多高,学生的目光就能看得多远,通过自己的操作,也让学生知道老师是怎么克服困难的,他们遇到比这更困难的时候,应该怎样去解决。53年的生活中马老师正是这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才从一个生活难以自理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师,而这背后一直有一个人给他信心和勇气,那就是他的妈妈,她的妈妈跟每个人说,她的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有出息的。07年马老师的妈妈去世了,让他遗憾的是不能像正常人用双手去拥抱母亲。在《胖乎乎的小手》这堂课,一向乐观的马老师忍不住伤心流泪。也许是感受到了马老师的那份遗憾,也许是马老师的泪水感染一时间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们也流泪了。书本是孩子们的学习知识的教科书,而马老师是孩子们心灵成长的教科书,他让孩子们懂得苦难或许无法避免却可以超越。

在白岩松问马老师:“你怎么会让你这么棒,无所不能。”马老师说:“让我的孩子,首先我要谈我自己,让我强起来,我的学生坚强起来,无论他们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下去。”就这样平凡的话。当马老师说起他妈妈临终前给他说了一句话,“我走了,可我的永远也放不下心来。”“妈妈走了,由于社会和自己的努力走到了今天,妈妈你放心。”马老师这话让我很受感动,相信大家都流下了眼泪。马老师他没有双手,却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30个春秋,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这样的马老师你们能说不美吗?美在这里有了全新的内涵。

看完了这十位最美乡村教师的感动事迹,久久不能平静,谢谢他们,为我上了这么美好,感人的一课,在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向他们学习,付出与坚守,是我的责任。

最美乡村教师的观后感2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最美乡村教师的观后感3

李雨才,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上清镇城门小学高阳教学点的一位山区教师,今年58岁的他以顽强意志和惊人毅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30余年。2004年,因胃癌做过胃切除手术的他,仍常年带病坚守在三尺讲台上。2015年,李雨才当选江西省2015年度“最美乡村教师”。“为了山里那些孩子的未来,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李雨才说。

为了不让孩子辍学他省吃俭用为学生垫付学费

上李村距上清镇有30多里路,是一个典型的山高水冷、交通不便的山区小村,生活条件艰苦,村民想写个申请报告,还得到处求人。在这种情况下,1978年,李雨才毅然担任起了这个山区教学点的教学任务,成为这里唯一的民办教师,一干就是30余年。

“当时我就决心把家乡的孩子们培养好,希望他们长大后能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那时村民大多经济困难,每到开学的时候,总会遇到想读书的孩子交不上学费。有个叫小英的孩子就由于家里人口多,父母认为女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我就上门劝说,最后帮她垫付了学费,这个孩子才得以上学。还有个残疾人,夫妻离婚留有一子,说到读书问题,他总是笑着说‘没有钱,孩子怎么上学’,我同样为他的孩子垫付了学费,让他的孩子按时上了学。”9月9日,在江西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表彰大会现场,李雨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自己是农民家出身,深知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读上书,他能帮就帮。

事实上,当年李雨才的工资并不高,家境也不好,可为了让山区的孩子都能上学,他把省吃俭用省下的钱帮孩子垫付学费。李雨才说,30余年来,他垫付的学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

为提高教学质量他四处求学提升自己

为了让孩子们学到更多、更扎实的知识,李雨才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改进教法,经常步行几十里到镇里其他学校向同行们求教,探讨教学方法,甚至到县里、市里的学校虚心求学、观摩,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坚持精心备课、扎实上课、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每日早出晚归,以校为家,中餐大多是在学校简单应付一下,为的是能有更多时间辅导学生。

有付出就有收获,据了解,李雨才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在乡里常常名列前茅。他数十年如一日在教学岗位上默默耕耘,从没有向上级提过一字半句要求调动,先后为家乡5个村小组培养了300余名学生。

1995年以来,李雨才多次被评为上清镇“先进教育工作者”,2000年荣获鹰潭市龙虎山景区“优秀教师”称号,2007年被授予“鹰潭市模范教师”,2008年9月被授予“鹰潭市十佳教学点教师”。

患胃癌做切除手术后他曾拄棍坚持上课

然后,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常年废寝忘食,早出晚归的辛劳,2004年,胃癌缠上了李雨才。“我开始以为是一般的胃病,因怕误了学生的学习,吃了些胃药又坚持上课。直到在家人的劝说下来到鹰潭市人民医院做检查,才发现是胃癌,且情况十分严重,当时就做了手术,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手术后,每天要少吃多餐,刀口刚吻合又接着做了全程的化疗。因为放心不下学生,出院后就回学校上课了。”李雨才说。

由于手术的原因,李雨才的胃还会经常阵阵作痛,如果是上课时发作,他会将胃部挤在课桌角上,极力掩饰疼痛坚持上课;如果是晚上批改作业或备课时发作,他会干脆双膝跪地,用床沿顶住胃部,坚持改完作业、备完课。2005年冬季的一天,天下大雪,李老师病情恶化,胃部剧烈疼痛,两天两夜没有合眼,整个人有气无力。可是,当他想到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还是拄着木棍拖着虚弱的身子走进了教室。

2013年的9月,李雨才倒在了讲台上,送往医院诊断为长期劳累和不规范饮食导致了胰腺炎。李雨才在医院匆匆住了几天院,病情有点好转又回到了学校,他长讲放不下那些孩子们。由于缺少休息,2014年1月,李雨才又因为胰腺炎复发住进了医院,他去南昌做ERCP手术。他在南昌做完手术回来,一直坚持回去上课,教育局的领导来慰问他,劝他休息一段时间,但李雨才说:“我请假了,那些孩子们怎么办?附近又没有人来代课,年亲人都出去了。我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

李雨才:“最美乡村教师”荣誉只是起点

近年来,李雨才就这样坚守着他的三尺讲台,与病魔作着顽强抗争。每天,在上李村,大家都能看到一手提着热水壶、一手抱着一叠书本人往返于家与学校的小道上,他就是李雨才。这条三里长的小道坑坑洼洼,非常难走,就是一个健康人也要走上半个多小时,可李雨才坚持走了30余年。

2015年,李雨才凭借自己出色的教学成绩和感人的事迹,当选“江西省最美乡村教师”。9月9日,李雨才来到南昌,参加江西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当领到“最美乡村教师”荣誉证书时,李雨才很激动,他告诉记者,这个荣誉是广大师生和家长对他的认可。

“今年我已经58岁,再过一两年就要退休了,但不管怎样,只要我还能当一天教师,就要用自己全部的精力教好书,我要对得起山里的孩子,对得起三尺讲台,对得起‘最美乡村教师’这个荣誉。”李雨才说,“最美乡村教师”荣誉只是他从教生涯中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