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难的读后感通用7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Monody 读后感

读后感是一种与书籍对话的方式,让我们可以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总结书中的教训,思考如何应用到生活中,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书难的读后感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读书难的读后感通用7篇

读书难的读后感篇1

一根普普通通的鱼钩,陈列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在大家的眼里,它似乎微不足道。但就是这根”金色的“鱼钩竟挽救了三位战士的生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晚五千里长征中,老班长的感人故事……

?金色的鱼钩》主要讲的是: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一位快四十多岁的老班长接受指导员交给他的任务,负责照顾三个得了胃肠病的小战士。没想到老班长工作非常认真,坚决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他想方设法的给两个病号找东西吃。一次,他偶然在水里面发现了活鱼,他就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弯成了钓鱼钩。钓鱼后,做成鱼汤给三个小战士喝。由于食物的缺乏,老班长长久地忍着饥饿,不吃一点儿东西。只要是有一点儿东西,他全都把食物送到了三个小战士的嘴边。过了不久,老班长就因长期没有进食而活活地饿死了。

读后,我感慨万分,我发现我的眼眶已经湿润了。

从这篇课文中,我体会出老班长那种”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格。老班长在他为了三个小战士啃鱼骨头、嚼草根,这些东西都是很难咽下口的,但是老班长毅然地把鱼汤送给了小战士们,自己忍受着饥饿的肆虐。

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别说我们饿上十几天,就是饿上一顿两顿,都受不了了。何况在那么恶劣、艰苦的条件下,前面凶残的追兵,地下全都是沼泽,一不小心就有死亡的威胁,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走出草地,然而老班长年纪也老了,营养跟不上,一日三餐跟不上,老班长怎么有精力走出草地呢?

一次偶然的事故出现了,老班长正在为战士们寻找吃的时候,他晕倒了。战士们心急如焚,找了点儿鱼汤给老班长喝。但老班长还是决心坚定: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不行了。老班长怎么能说给他喝鱼汤是浪费呢?其实他此刻最最需要的就是这碗鱼汤,他只是不舍得喝这碗鱼汤。可见他的精神是多么的伟大啊!

我相信陈列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里的鱼钩,能够永恒的留下来;老班长的伟大革命精神能永远的唱下去!

读书难的读后感篇2

?你在为谁读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富家子弟,叫杨略。作为有钱人,杨略更有理由怀疑他在为谁读书,于是他便逃学旷课,成绩变得惨不忍睹。直到有一天,杨略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上的内容激励着他前进。而后,这封信的主人每月都给他寄信,他也从信中感悟、理解到了许多,更为以前的种种恶迹感到了愧疚不已。于是他化这些为动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而此时,他也明白了寄信人是谁…… 你在为谁读书?这一点一定许多人都想过吧?但是,又有谁真正明白呢?问到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会回答:我在为自己读书!那么,你为自己读什么?有一个好前途?有一个幸福的未来?

这当然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也愿意为这一点去努力。可是,我们可以从史书上发现,爱迪生、爱因斯坦、拿破仑以及许许多多被后人所崇敬,所爱戴的伟人们,他们的童年是辛苦的,他们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一生。可是,他们的生活是幸福的吗?

这些伟人们有许多一生一世也仅仅拥有一间自己心爱的.画室或者实验室,他们也将自己的心自己的身投入到了事业里,但在他们在世时仍然被一些人陷害、唾弃,只有去世后,世人们才会醒悟。比如哥白尼,他便为真理牺牲了肉体,不过他的灵魂却永远活在了人们心中。

也许有人会有不同意见,但是我觉得,我们是为了真理而读书,为了理想而读书,为此,我们应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也无所谓,只有这样的人的一生,才是充实的,才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我对“你在为谁读书”这个问题的最终解释。

读书难的读后感篇3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有意义的书—《你在为谁读书》,它是作家尚阳、余闲这两位教育作家、心理作家合作完成的。这是一本教育青少年的书。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叫杨略的初中生一直很迷恋篮球,常常玩游戏,荒废作业。但是自从收到了一位他不认识的人的一封信(名叫倪甫清)后,他就不在玩电脑了,并很上进的读书……成了班上的好学生,作文也写得很好,还帮助了很多同学。最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高,成了班上的尖子生。同时这也许是倪甫清给他写的最后一封信了,而他万万没想到倪甫清就是他爸爸!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有像杨略这样的子女,在以前也是这么的迷恋电脑,后来爸爸妈妈给了鼓励,就开始改变自我。

书读完了,它让我明白了你虽然很聪明,但是你却不肯动脑,那么你就不会成功。所以我们要勤动脑,多思考。

读书难的读后感篇4

初次拿起《昆虫记》时,以为它就是那种平凡枯燥的科普书,但我翻开第一页,就发现《昆虫记》不仅仅是一篇介绍大自然昆虫世界无穷神秘的科普书。并且还是一篇优美、充满诗意的优秀文学作品。读这本书时,就像在科普书籍和文学佳作中遨游。如同步入了大自然昆虫的世界里。它主要描述介绍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生育和死亡等等自然知识。

金步甲是毛虫的天敌,所以他就成了花坛、菜地的“园丁”。这个很勇敢的“园丁”。却有着人们无法了解的一点。那就是,在婚配后,雌虫要吃掉雄虫。认真观察的法布尔,观察到了这一点,向人类详细的阐述了这一点。原先金步虫和螳螂一样,这就是他们的一种婚俗。雄虫为了满足雌虫婚后的需要,才牺牲自我,在人们观察不到的那一点,而法布尔却那敏锐的眼神,经过反复的试验观察到了。可见法布尔对昆虫的无比热爱。

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它在树上为树下乘凉的人高声歌唱,可人们不喜欢它。法布尔他抛开了一切人们对蝉的开法,开始潜力研究,不久,他发现蝉很勤劳,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让我懂得看人不能看表面,要像法布尔那样细心观察,像蝉一样勤劳。

昆虫和人类一样,有勤劳的人有懒惰的人,有聪明的人有伶俐的人,有老实憨厚的人,昆虫和人类息息相关,我们人类应当爱护昆虫,保护绿色家园,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完美,让人类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读书难的读后感篇5

这个暑假我终于看完法国三大作家的代表性巨作。说它们是巨作,因为篇幅都在百万字以上。看外国小说巨作,对于中国人有点困难,一个是翻译上有点讲究,有的名著有几个译本,译笔要做到流畅典雅和忠实原著,译者水平不一。二者外国人名地名,对于中国读者一时建立不起条件反射般联想,何况一般中国人没有在伦敦、巴黎、罗马、柏林、莫斯科和外国乡村具体生活体练,方位感时有错愕。三者外国文化背景知识与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差距大。小说引用的历史文化背景典故,即使译者、出版者为了方便读者,增加原著简介和注释,我都感觉一时无法记忆,大多只能囫囵吞枣而过。

能够成为小说名著巨作和作家平生代表作,自然都有其根据理由。十九世纪是西欧强盛时代,涌现出小说名著巨作也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我总体感觉西方文明的科学方面以英国和德国科学家群为顶峰,文学方面以法国和俄国作家群为顶峰,相对而言文学方面英国要弱一些,德国和意大利和西班牙只有一二人而已。对于俄国,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群中的珠穆朗玛峰,我个人觉得他也许是世界级冠军。在法国作家群中,我看候选者有三位大仲马、雨果和罗曼罗兰。

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电影电视已经有了几个版本,故事情节脍炙人口,大仲马也许是众人心目中的第一。看完《基督山伯爵》小说原著,我也感觉大仲马确有这个实力。他开篇就先声夺人,大副邓蒂斯远航归来,船主莫雷尔已经许可他接任船长,与梅塞黛丝谈婚论嫁,心情正在高峰,想不到造化弄人,被职敌邓格拉斯、情敌福尔南和政敌维尔福联手做局,未经审判就押入伊夫堡地牢,陷入谷底。一个一般才气的作家,写到这里也许就结束了。大仲马笔底波澜,邓蒂斯又遇到法里亚神甫打洞,传授知识,交待基督山岛藏有巨额财宝,不知不觉十四年牢狱过去。大仲马神来之笔,邓蒂斯利用神甫死亡契机,冒充神甫死尸,被抬出海葬,终于死里逃生,找到了基督山岛宝藏。换成有点天份的作家,小说写到这里40万字左右规模,也就搁笔了。大仲马荡开一笔,写基督山伯爵的罗马狂欢节,招待法国年轻公爵阿尔贝等,情节人物交待转换没有铺垫,我一时都感觉这里是大仲马的败笔。看到小说结束,才知道空缺这七八年,大仲马实际是调查仇人的老底去了,海黛是福尔南出卖恩主总督得财的恩主之女,阿尔贝公爵则是福尔南和梅塞黛丝的儿子。维尔福与道格拉斯妻子的私生子贝内代托,被邓蒂斯包装成诱饵,最后在法庭上让维尔福身败名裂。大仲马埋伏做得很足,复仇写得痛快淋漓,仇敌结局没有重复。我唯一觉得他写基督山伯爵暗中教会维尔福后妻下毒,有教唆犯嫌疑。毒杀四人,死宅阴暗,维尔福最后成为孤家寡人,被逼疯,写得过于惊心残酷;写梅塞黛丝求情,饶其儿子阿尔贝一命,最后阿尔贝突然放弃决斗,写得似乎又少了,情感纠葛没有深入,写的梅塞黛丝像个衣服架子,不如维尔福夫人和邓格拉斯夫人写得深刻。他写福尔南妻离子散,最后开枪自杀,铺垫有点不足。他写邓格拉斯,写其银行逐步破产,被绑乞食,遭匪徒洗刷,最后邓蒂斯宽恕不死,只是成为一介贫民,实际上这个职场上的敌人才是当年邓蒂斯遭罪的根源,复仇报应结局反倒最好,我倒希望他写酗酒贪财的卡德鲁斯最后结局没有被杀,毕竟他于邓蒂斯没有什么原罪。

大仲马洋洋洒洒,写满120多万字,情节连环紧凑,描写不枝不蔓,故事有传奇性,有故事性,有场面性,读来感觉不粘,有显笔,有隐笔,有直笔,有曲笔。大仲马早写阴谋陷害,让人看得伤感;写埋婴下毒,让人看得惊心;写报恩复仇,让人看得过瘾。《基督山伯爵》这部小说天生就是改编电影电视的好素材,大仲马确是大手笔。可是看后又一细品回味,我感觉大仲马思想趣味境界不如雨果,《基督山伯爵》小说主题歌颂金权复仇,有点拜金主义味道。描写上层社会交际生活,大仲马私心有点羡慕。推敲小说故事人物情节,感觉有点编造嫌疑。当然大仲马编得高超,编得技巧,擅长语言对话描写,对比其子小仲马写的《茶花女》,父亲的作家天份是要高出不少。

读书难的读后感篇6

?夏洛的网》这本书是我盼望以久的。今天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书中的夏洛,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夏洛和威尔的故事,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住着一群小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自从夏洛交了威尔伯后,它们都很开心,然,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宁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坚信它能救小猪。它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了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小猪终于得救了。但,这时,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最后让威尔伯把卵袋带回家,不久,小蜘蛛出生了,在威尔伯绝望的时候,有三个细小的声音,它们是小蜘蛛,威尔伯开心极了,分别叫快乐、阿拉妮、内莉。

读了这本书,我非常感动,感动这真挚的友谊,夏洛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这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更激起我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情。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种宝贵的财富叫友谊,它是用金钱买不到的。真正的朋友,没有忠诚的友谊,你将会是多么的孤独呀!但是,威尔伯的一生却是那么地幸福,因为它有一个成天陪伴它,而且为了救它而牺牲自己生命的朋友——蜘蛛夏洛,威尔伯一定不会孤单的。

读书难的读后感篇7

假期里,我阅读了名著《海底两万里》,它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我带着好奇与激动的心情读完了全书,被其中的人物与情节深深吸引。

凡尔纳是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写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趣横生,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情节生动,悬念迭出,环环相扣。故事的开始写了海面上怪兽频频出没,袭击各国游轮,深深吸引了我,神秘的怪兽搅的人心惶惶,结尾时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漩涡吞没,结束了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行和探险。旅途中,高潮迭起,许许多多的清节扣人心弦。在这次充满冒险和奇幻的海底旅行当中,主人工们在海底狩猎,参观了海底森林,探访了亚特兰蒂斯海底废墟……这些经历使人耳目一新,也使我们对海底旅行充满了向往。

小说中有四个主要人物,他们性格鲜明,分别给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阿罗纳克斯教授博古通今,仆人康塞尔生性沉稳,为人随和,鱼叉手尼德兰性情火爆,尼摩船长沉着机智运筹帷幄……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鹦鹉螺号的拥有者:尼摩船长。

我十分敬佩他的博学,在他的鹦鹉螺号上,藏有千千万万的书籍,我也十分敬佩他的果敢,不屑于人类被束缚,果断潜入水下,生活在深深的海底,与世隔绝。他伸张正义,同时也向往自由,是一个博学,果敢,政治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凡尔纳丰富的想象力,他为我们营造出了一个及其惊险的氛围,《海底两万里》塑造出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跟着作者与书中的主人公一起探寻海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