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关于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4篇

时间:2021-12-08 作者:Kris 读后感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它可以是受作品内容引发的思考,可以是自己对某一现象的看法,也可以是简单地描述自己的感受。看完《永远在路上》你有什么感受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通用版关于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4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通用版关于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4篇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1

屈原说过:“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是一场旅途,没有所谓的终点。生命因奋斗而精彩,永远保持在路上的心态,人生就不虚此行。

在路上,每一步都是起点。著名球王贝利在射进第1000个球时,记者问他对射进的哪个球最满意,贝利回答:“下一个。”这“下一个”的回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永不满足的目标,是一个永远的新的起点。美国人伯森·汉姆也是这样,他徒手攀岩上了“世界第一高楼”,然而他自己却有恐高症,他把自己的每一步都看着起点,一步一步向前走,恐高的感觉就会消失。终点也就是下一个目标的新起点,永远带着新起点,迈向下一步。

在路上,就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哈佛大学曾有一位学生,记忆力强得惊人,仅在几分钟之内就背完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两万多位。听到这个故事后,美国许多人都改变了“结果与努力成正比”这一观点。但哈佛大学教授后来调查出的结果表明,像这样的人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才能出现一个。爱因斯坦是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但他在少年时却被别人认为有痴呆症。他的事例告诉我们,过程终究决定结果。我们只是普通人,要在平凡的生活中获得不平凡的收获,必须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在路上,要注重过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无论是哪一科中考、高考试卷上都标明了每一题第几步得几分。如果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即使结果对了,也是做零分处理。必要的过程是个人能力、思维方法的具体体现,所以价值体现的过程中。这就不难奇怪为什么有的学生每一题结果都做对了,成绩仍不理想。很多时候,过程往往最重要,所以我们要注重过程,不能只一味追求结果。

奋斗的人生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永远保持一颗谦逊努力的心,走好人生的路,才能在人生的路上留下最美的风景。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2

2016年10月20日,我观看了由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看到因贪污腐败、违反乱纪而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在镜头面前忏悔和反思,我感触很深,感觉他们的悔恨和愧疚,更加感受到我们党对腐败、作风问题的严惩的决心,

《永远在路上》列举了多个省部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吕锡文周本顺、李春城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他们的腐败是惊人的,这种不正之风我们应该严惩不贷。专题片教育我们党员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未来生活中要引以为鉴,理想信念不能迷失方向,时刻谨记自己是名共产党员。

这些活生生的实例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的决心,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以来党风作风改进的重大成果。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到我党的生死存亡,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如果党的作风出现了问题,那势必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果失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那后果会是很严重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说道“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攀比之心,人之本性,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我们应该时刻提干警惕,提醒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能踏入权利的深渊,方要知道我们党员的权利是人民赋予我们的,我们就要用我们的权利为人民服务。

作为十八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3

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注重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才让国家和人民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却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有的还表现得很突出。形式主义害人,形式主义是作秀,形式主义违背"实事求是"的精神。官僚主义让党和群众分开,让鱼和水隔离,离开水的鱼儿能活吗?

成由勤俭败由奢,"夺天下易,守天下难"。"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吃坏了党风,败坏了党风,使党的肌体生病,生重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病情转变,就会使党萎靡不振,甚至使党成为癌症病人走向覆灭之路。

十八大后,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随即落马。此后,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等先后在高位上东窗事发被查办。近日,已有四川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现任省文联主席郭永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区总工会主席李达球三位官员被双规的消息。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吕英明,广东英德市原副市长郑北泉,广东省揭阳市原市委书记陈弘平,深圳市原副市长梁道行等多位官员,亦因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这些眼下发生的事件,都在印证一个真理:"四风"问题,已经正在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四风"不除,党继续为民执政,就隐藏着很大的祸患。

通过认真观看,从中感受违纪人员的反思痛悟,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领会中央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同时,要求认真撰写观后感,从政治思想层面认识自我,剖析自我,从而树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抵制“四风”的坚定决心,以收看《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保持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的新常态。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治理“舌尖浪费”“车轮铺张”不松劲,管住中秋月饼、新年贺卡、春节烟花爆竹不含糊,刚性执纪打破了一些人的幻想,让紧箍咒越念越紧;中办、国办加强督查,中央纪委点名通报,截至去年底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铁面问责防止了“破窗效应”,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凭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我们以改作风的成效取信于民,让八项规定赢得了“铁八条”的赞誉。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八项规定针对调查研究、会议活动、干部待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亮出了制度建设的利剑。一年多来,从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1+20”制度建设框架,不断织密的制度之笼,体现了中央靠制度抓问题、管根本、谋长远的战略思考,为管住权力、转变作风提供了坚强保障。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解决作风之弊才能变“割韭菜”为“连根拔”,人们才会越来越坚信“改作风不是一阵风”。

历史选择为民务实者,未来属于勇毅笃行者。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继续推进八项规定所开启的历程,乘势而上、乘胜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巩固扩大来之不易的作风建设成果,赢得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的更大好转。

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4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是重中之重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脱贫攻坚战目前已经进入全力冲刺阶段,虽然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我们一定要拼力打赢打好这场硬仗,坚定脱贫攻坚的信心。有信心,就能赢。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有全党上下凝心聚力打硬仗,有全党铆足劲敢啃硬骨头劲头,有各级领导的担当和认真抓落实,我们就有必胜的信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我们一定能创造人类减贫史的新奇迹,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