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通用范文4篇

时间:2022-01-17 作者:Brave 读后感

《富兰克林自传》作者富兰克林回顾了他一生自我奋斗的一段历史,塑造了个人事业成功的原型,也深刻地说明了美国精神的内涵。看完你有什么感受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有关《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通用范文4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关《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通用范文4篇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

最近一直在读书,也一直在写读书笔记。虽然自己的读书笔记写得总是不满意,但好在读的书绝大部分都很不错,想想也就释然很多了。权当自己做个记录吧,证明自己曾经也读过不少书,因为读过的书总是会忘得很快,具体内容也慢慢就模糊了,不然就跟白读了一样。这可能也是好习惯,一读完之后可以总结总结,二也可以自己练练笔,训练一下自己的表达能力。

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读自传类的书籍,而之所以会读这本《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是因为查理·芒格曾说,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他崇拜的偶像,甚至于《穷查理宝典》的书名也是模仿富兰克林所写的《穷查理历书》。

不得不说,这本自传让我读得异常轻松,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沉闷和枯燥。富兰克林始终以一种理性、坦荡和风趣的态度,对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进行描述,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丝毫让人感觉不到任何修饰和美化。对于自己年轻时曾经犯过的各种,似乎在常人看有些难以启齿的错误,富兰克林也在书中一一写明。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一种品质,对于像富兰克林这样在当时已经具有很高历史地位的人说,能够以平常心看待自己,实属不易。

我想,查理·芒格之所以崇拜富兰克林,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正是因为他身上具有诸多查理·芒格所提倡的品质,比如,谦逊,勤奋,善良,正直,热心,节俭,自制,理性等等。由于最初这本自传原本是富兰克林写给自己儿子看的,目的是通过讲述自己一生的事迹,能够让儿子少走一些弯路,学会如何积累财富,避开陷阱,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这本自传写的非常写实。

而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人无完人,没有人生下就是完美或者伟大的,即使像富兰克林这样被认为是最伟大美国人之一的人,本质上也是很平凡的,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但是,从富兰克林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发现,通过自己有意的培养,很多品质和习惯都是可以在后天形成的。富兰克林就是采用了一种计分卡的办法,写上自己最希望养成的美德,定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核对,提醒自己按照正确的方式去生活。这样,久而久之,人的行为就慢慢改变了。这个方法我自己也有借鉴,效果还不错。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富兰克林的人生似乎有点太过于理性,用情不深,让人难以理解。无论是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与自己爱人之间,都没有体现出特别的关爱或者情感。在谈及他的妻子时,他最看重的似乎是她在事业上对他的支持和帮助,最高的评价仅仅为"是个贤内助"更糟糕的是,在婚前还曾经一度离开妻子跟朋友远去英国,甚至不打算回。从很多的细节可以看出,富兰克林不是一个特别注重感情的人。

当然,最终每个人的人生都还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想要什么,就追求什么,关键是要确定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这个角度看,多看看别人的自传倒也不是坏事,特别是哪些我们各自认可的人。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2

“若想在尸骨已朽之时尚不被人忘记,要么写点值得一读的东西,要么做些值得一写的事情”这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富兰克林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人。他通过“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富兰克林七十八岁的时候一本《富兰克林自传》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读了这本书后,我更深一层地了解了富兰克林。

文中讲到在富兰克林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在家打打杂什么的,可富兰克林一心想到海上闯荡,由于他的父亲不允许,他最后只好到哥哥的印刷所去。当学徒空闲的时候,他就到图书馆看书。对富兰克林而言,“读书是我让自己享受的唯一乐趣。”所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得许多的知识。文中还讲到他偶然看到了一卷零散的《旁观者》,便把它买回来读了好几遍,真是爱不释手,便试着自己写《旁观者》,然后把自己的《旁观者》与原文加以对比,发现一些错误,便予以纠正。经过无数次的改正,他对原文的章法或语言有所改进,鼓足了他的信心。

通过阅读富兰克林的自传,我想到了自己。在我小班的时候我就对古筝情有独钟,深深地爱上了它。于是在我的业余时间,我选择了古筝这个爱好。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的演奏水平也有了突飞猛涨的进步,在宜兴、南京等地的比赛中还得到了一等奖。我每天都勤奋的练着,每到晚上我都会让家人陪着我练习,时不时还把妈妈拉在身边听我弹。就这样,由于有了每天让妈妈陪在身边当听众的习惯,因此我胆子也壮大了几分。有一年,我接到要去北京比赛的通知,我就更加努力的去练习了,不管寒冬腊月、严寒酷暑我都坚持练习,并且寒假和暑假都去老师家练习,因为只有多练,才能在比赛的时候不紧张。有句谚语是“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吗!经过紧张的等待,终于到了比赛的那一天,我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进入了“华夏之星”的比赛场所。看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张张充满自信的面孔,我的心里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信心也像伞兵跳伞——一落千丈。我紧张的脚直抖,看见评委那严肃的表情,听着别人那优美的琴声,真是把我“火上浇油”。在我身旁的`大姐姐鼓励着我:“加油,不要紧张,你一定可以的!”我心想:我一定可以的,既然老师选我来参赛也是信任我,我可不能辜负了她呀!该到我了,我大步流星的走上前。就这样,每一根琴弦都被我弹成了一个个优美的音符,一只只可爱活泼的音乐小精灵就在我的手指下诞生了。弹完后我信心十足的走出了考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可等我过了十级,妈妈还是督促着我,让我继续练,可我没坚持。现在想想和富兰克林那坚持到底的精神,我很惭愧。“恒心+耐心”才能成就辉煌。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富兰克林的精神,做个有恒心的人。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3

一个出生低微的青年,缺点很多挫折不少,但是凭借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对提高自身的不懈努力以及对服务他人的一腔热情,最终在文学、科学、商业、政治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成就,成为了被印在百元美钞上的男人。

这本自传的前半部分最有趣,写了很多年少时光的真实细节。既有青年人的上进,比如坚持用午餐和下班的时间通过阅读和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有很多其他人可能不会写进自传的内容,比如懊恼自己因为对朋友的女友动手动脚导致朋友的绝交,从而也要不回来朋友欠自己的债了。

在他的诸多优点中,最让他与众不同的应该是他的好奇心和实干精神。上至闪电的本质与洋流的温度,下至壁炉的构造和路灯的设计,他全都关心并且用实践来验证。自从40岁上下通过开连锁印刷厂实现财务自由以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研究和公共服务。但是他对世界的好奇和从身边做起服务他人的热忱其实从很早就显现出来了,并贯彻一生。

富兰克林是一个杰出的人,可以说是实用主义的代言人。没有太多形而上的思来想去,就是撸起袖子干,干出一番天地,值得敬佩。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4

富兰克林是我最钦佩的历史伟人之一。他这一生在商业,写作,法律,外交和科技等领域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为美洲公共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这本自传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无名的小学徒,成长为一个对美国历史乃至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的伟人。

我最钦佩他的不仅仅是他的伟大成就和世人给予的荣耀,而是他的为人处世和生活态度。他这一生在多个不同领域都获得了巨大的成果,而我们很多人在这其中一个领域都很难有深入的发展。他自己最常提到他之所以有所成就是因为他勤劳, 诚实, 节俭等等。

生活态度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有很多目标想要达成,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我常常很焦虑,我甚至在做眼前的事情时很难专心致志,甚至会三心二意。在读自传时,富兰克林用朴实无华的词句娓娓道来他是如何处理工作, 学习和生活的,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对待生活, 对待时间的平和,不急不燥的态度。他是通过勤奋, 简单的生活方式才能做到在有与常人相同的时间里却完成了超越常人几倍的成就。比如工作时,在中午只吃简单的食物来节约时间去读书;别人在周六周日休闲的时候,他选择看书, 写文章或者参加对学习有益的活动; 即使是公务,繁忙他也会抽出时间去做感兴趣的实验。

同样,富兰克林是及其自律的人,不但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更能以身作则影响别人。在英国的印刷厂工作时,他身边的工人都有嗜酒的恶心,他非但没有沾染上,并通过坚持自己的好习惯影响了周围的工人,使他们戒掉了酒瘾,获得了工人的尊重。

为人处世

书里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他在老板凯默那里工作时,即使看透了凯默是在利用他的印刷技术,并打算得到他的技术后把他一脚踢开后,富兰克林依然尽心尽力的做好他的本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良好的声誉和优秀的朋友,为他未来事业的发展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让我想到在工作环境不顺心的时候,是如何处理自己与工作的关系,是得过且过, 敷衍了事;还是像富兰克林这样继续专注于本职工作。我想看到富兰克林的成就便可以知道答案了。

这本自传极其详细的讲述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在这本书里感受到了与现在社会浮躁风气截然相反的一种平和的态度,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我在这本书里不但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渐渐被那种平和的态度所感染,变得愿意塌下心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