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关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时间:2022-02-13 作者:pUssy 读后感

读书可以带给人无穷的力量,读书让我们进步,让我们成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会写相关的读后感吗?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教师有关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师有关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真理》一节。本节中提到“许多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联想自己上学时的记忆对本节提到的这些话深以为然,特别赞同。初高中时,许多同学学习异常用功,效果却并不好,用老师的话来说,一换题型就错。现在想来,正应了本节所写,许多同学是“死记硬背地识记”。

语文学科不同于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学科,被许多人认为只需努力抄写背诵即可,其实不然。例如,识记生字时,有些孩子用时用力多,但效果不好;有些孩子善于根据以往所学知识,总结规律,遇到新字结合经验,用时用力少,但记得牢固清晰。如识记“载”一字时,有些孩子能够根据“截”、“裁”、“栽”三字轻松解决上半部分的记忆,然后根据它的含义,解决下半部分的识记。而有些孩子则不利用已有的经验,把这个字当做一个全新的字来进行识记,用时用力多,却还容易出错。

“识记(熟记)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规律的东西,我们不能让孩子死记硬背这些东西,而引导孩子在思考、理解、操作的过程掌握它们。这是一项复杂的技术,要想熟练地使用,我必须多总结多揣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二十七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中说:“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我想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你都应当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否明白阅读能充实灵魂,滋养心灵,润泽生命。可是,为什么有的小孩爱读书而有的小孩不爱呢?为什么有的班级爱读书,而有的班级不爱呢?为什么有的学校爱读书,而有的学校不爱呢?作为老师我们有没有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呢?怎样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真正地让“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既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作为传播文化的使者,我们更应该明白读书的重要,我们再也不能马马虎虎的教书了,我们不能只当一个教书匠,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上的有心人,为成为教育家而奋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而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就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终生学习和探究的一本好书。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女生有书法方面的特长,曾经在班级的书法比赛中得了第一名,老师和同学都夸奖她,她也以此为荣。但是,她生来胆小,没有张扬的个性,只有脸上淡淡的微笑才让人记得她是班级里的书法冠军。平时,她并不爱说话,当然上课时也不常举手,只有在自己确定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才会举起那只难得举起的手。

两年级时的一次语文课,老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去书写新教的生字,这项任务太简单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得到这次机会,这个任务对于那位女生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因此,她也举起了手。结果,老师选中的正是她。我们都能猜到老师的用意。女生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目光中走上了讲台,微微颤抖的小手握住了那支短短的粉笔,老师微笑地期待着她能够快速而漂亮地完成这项任务。可不知因为紧张还是害怕,女生怎么也找不准写字的位置,平时天天接触的田字格一跑到黑板上就开始和她捉迷藏,四个小格子把她的眼睛都看花了,而且头越来越晕,写了半天,也没能把字写进格子里,这时的同学们已经开始有了不耐烦的议论声,女生多么希望老师能制止同学的议论,同时给她指点一下写字的正确位置,可是这时却传来老师不耐烦的埋怨声:“哦哟,写了半天怎么还写不好,算了算了,回去吧,时间都来不及了……”女生默默无语,低着头红着脸,全班同学的目光像利剑直刺她的心窝。

从此,本来不爱说话的她更沉默了。当然,课堂上要看到她举起的手就更难了。

朋友,那位女生就是小学时候的我呀!现在,我自己也成了一名语文教师,学生时代的这件事却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多么想对那位老师说:“老师,请爱护学生对你的信任,小心呵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吧!”最近认真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在《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一篇中写道:

“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当了整整六年的班主任,我深深地体会到: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进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老师的任何一句不经意的责备都在渐渐扼杀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每个班级中难免会有几个问题生,对待问题生,我想很多老师都会和我一样,一开始倾注十分的耐心,久而久之,耐心耗尽,取而代之的将是厌弃,感觉无能为力。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生,从来都没觉得自己那样对待他有什么过错,不过,自从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我才知道是自己泼灭了他对学习的燃烧的热情。

他是三年级转学到我班的,一开始谈到的他的家庭环境就引起了我的重视:父亲在外省打工,一年难得回来几次;母亲在家照顾他,没有工作,但是每天都混于娱乐场所早出晚归。以至于孩子经常一元钱买早点,方便面结束晚餐。由于没有人监督看管,很快,他的成绩一落千丈,班级倒数第二,给他妈妈打电话,妈妈居然会因为在搓麻将而拒绝来学校,没有约束的孩子更加变本加厉,发展到每天自己修改家庭作业,甚至不做,根本不背书,每天都拿不出任何作业,面对家长的无动于衷,我终于决定对他采取的特殊的处理手段:不再理会他的作业,放任自流,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本以为这样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根本就不会在乎我的几句批评,本以为给了他这样的教训,从此他就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但是结局并非如我所愿,却很好地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

“而孩子是要以怨抱怨的,有时候甚至做出奇怪的、荒唐的、毫无意义的事来。”

他非但没有任何想改好的意思,而且渐渐地跟自己的命运妥协了,每天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毫无怨言,却态度冷淡,准备好耐心地倾听老师的讽刺和训斥,根本无动于衷。依然交不出任何作业,听写几乎全错,而且字写得无法辨认。我的教育方法宣告失败了……

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联系现在所教的这位学生,我终于意识到是我吹灭了他渴求知识的微弱的火花,忘记了儿童是脆弱无助的,错误地认为儿童都是能顽强地克服困难的英雄,没有鼓励,只有同学的冷眼和老师的批评,他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又从何谈起呢?我终于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篇文章的真谛:

“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大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使我收益匪浅,他把教育教学中大部分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都一一指出,针对他文章的建议,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情况,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他在第84条建议《我们的“家长学校”》中写道: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这是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方面,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又一重要问题。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家庭和学校不仅要行动一致,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在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如果没有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父母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亲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家庭教育在整个人生的教育阶段是最为重要和基础的,它就是一幢楼房的地基,地基的深度决定楼房的高度。当前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在我从教这几年中,自己也带过了一些学生,其中绝大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是不错的,但也有个别学生是让老师头痛的。在我所接触到的学生和所了解到的家庭教育情况,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①一种是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各方面都要求严格,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要通过孩子去实现,一定要遵照家长的意愿,儿童如果做得不好,达不到家长的标准,就会受到训斥和责备。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儿童,要么处处唯命是从,做事没有主见,在大众场合不敢表现自我;要么会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你叫他朝东,他偏要朝西,处处与人作对。在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班级里就出现了这样一位学生,他经常违反学校的纪律,老师找他谈话,其收效甚微,哪位老师如果对他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他就有表现出很强的抵触情绪,经常和老师顶撞,师生关系僵化;在家里根本不听父母亲的教诲,有一次甚至和他父亲打起架来。通过后来了解到的情况,该学生在小时侯比较调皮,父母亲经常批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局面;

②一种是对儿童放任自由,不管不问,儿童提出的要求都尽量满足,即使儿童出现了问题,也不重视。等到孩子大了,想管理也来不及了。我带的上一届学生中,有一位学生在班级里的各方面的表现都可以,就是说话和行动缺少些阳刚之气,以及早晨经常迟到。我找其谈话,一问才知道他早晨起来也很早,但就是动作太慢引起的。他都能向我保证以后不再迟到,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与他的母亲联系后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他的父母亲常年都在外面做事情,从小到大很多时间都在他的爷爷奶奶身边,家里人都宠爱他,对他的小毛病都视而不见,行动慢可能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尤其是父母亲对他百依百顺,作为对孩子的一种补偿。等到上初中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些缺点要求其改正时,已经为时已晚。他上高中时他的母亲就过来陪读,他还嫌他母亲烧得饭菜不好吃,经常与他母亲吵架;

③一种是对儿童进行引导教育,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对于好的行为加以表扬;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行为,不是用训斥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而是耐心地告诉他为什么不能做。这样的儿童知书答理,能适应各种场合,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这样的学生在生活中不占多数。现在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主要是一学期的家长会以及刚刚开通的短信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一些好的学生而言是可以的,对于问题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正是利用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空隙,作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例如现在学生的带手机问题,学生对家长和老师说平时和家里联系,但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是和同学聊天,有的则是在谈恋爱。他们有些则在课堂上发送短信。老师把收上来的手机或小灵通还给家长后,不久又回到学生手里。而这些有问题的学生的家长,有些是工作太忙,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有的是管不住孩子,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会教好的,这完全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夫雷什中学的“家长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思考,他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与家长进行相应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方面的谈话,让家长知道现在与学校要共同作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一些西方国家对于在学校犯错的学生,明确规定必须到自己所在的社区进行义务劳动。

“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会设想会有完满的家庭—学校教育”。我认为我们的“家长学校”势在必行,因为现在每个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在教育子女上需要做哪些事情,有些父母可能不太清楚。通过家长学校使父母知道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对于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化解,不会引起分歧和隔阂。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地成长,身心都健康,做一个自信、积极乐观的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一、通过读书感到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通过读书,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推掉压在无形生命自卑的巨石,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特别是残疾孩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品德、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如:在卫生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每天提前早到校,首先拿起扫帚带头把卫生区打扫的干干净净,到教室里拿起抹布,擦桌子和学生一块打扫教室的卫生。虽然他们是些智障孩子,看到老师在干,也主动的干起来。

我班学生王荣涛是个通校生,有时候来到看到老师在打扫卫生,自己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来完了,没有打扫卫生,真对不起,明天我一定早来。到了明天,我走到校园的时候,已经看到这个同学在草地上拣树叶了。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我不需要过多的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他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干的又快又好。

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通过读书让自己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过学习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残疾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智障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自食其力的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通过读书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通过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我们这些智障学生更需要理解、信任和鼓励。作为班主任,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对一类学生严格要求,对班二类学生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