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观后感中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电影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观后感的写作,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对电影的喜爱或批评,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电影钢的琴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电影钢的琴观后感篇1
星期五午时,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场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
这部电影主要描述邓小平爷爷去法国留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故事。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感想很多,收到的教育也很大。邓小平爷爷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小平爷爷12岁去法国留学,才读了五个月的书,钱就不够用了,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坚持在法国找工作,他当搬运工,干苦力挣钱,还被法国人欺负。之后,它又成了流浪汉,在街头流浪……可是他还是坚持不懈。
周恩来对邓小平说:“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是啊!为中华之崛起。邓小平爷爷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进过学堂,而是在社会大学堂里学习各种知识,磨练自我的意志。正是在法兰西的这段艰苦的岁月里,让邓小平爷爷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为今后革命事业有了扎实的基础。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们要向邓小平爷爷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接班人。
在领袖成长班,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我的法兰西岁月。
十六岁的年轻学子邓希贤怀着一腔救国济世的热忱, 告别了父母,与叔父邓少圣、同乡纪德铭一道历尽艰辛 越过大洋,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旅。在巴黎,他结识 了同乡聂荣臻。不久他们进入巴耶中学读书。这是一段 令人难忘的日子。他们读书、踢球、跳舞度过了一段美 好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由于中国政府停止了对这批 留学生的资助,迫使他们停止了学业,生活也陷入了绝 境。纪德铭不顾耻辱扮小丑为饭馆拉客。邓希贤则以自 己的毅力和执著,维系住他和伙伴们的生存希望。就在 进退维谷之际,邓希贤结识了法国工人米歇尔一家。在 米歇尔的帮助下,邓希贤走上了为生存打工的道路。在 他十七岁生日时,米歇尔为他送来了面包和牛奶。邓希 贤去米歇尔家探望,发现米歇尔的生活竟十分拮据。给 了他们钱。邓希贤在最困难的时候结识了开小书店的陈 延年和陈乔年——他们是陈独秀的儿子。他们借钱给邓 希贤,鼓励他去寻找在施奈德钢铁厂打工的聂荣臻。邓 希贤在钢铁厂打工时又结识了赵世炎和王若飞,通过他 们,他知道了还有一类“盗火者”的中国青年在法兰西求 索着战斗着,正在做着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大事情。他 被这些先进青年的人格魅力和理想精神所吸引。不久, 周恩来和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政府 借外债打内战的“拒款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邓希贤结 识了周恩来,并从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周恩来等人的 出现,改变了邓希贤的人生命运。自此他完成了求学求 生存的人生阶段,开始了九死不悔地追随共产主义理想 人生之旅和精神之旅……
在这里,我看到了当时中国的落后,无法强大起来,当时的政府又都是卖国的政府,中国在外人眼里只是一只无用的小蚂蚁。想到这,我已愤愤不平地想发言了,如果要让中国强大起来的话,必须让新一代的孩子学习邓希贤爷爷的道德思想,努力奋斗,让中国强大起来。
电影钢的琴观后感篇2
说好的大年初一给星爷捧场,三十晚上订好票,初一大早就去了电影院。
除了搞笑的片段,美人鱼里有些“阿凡达”的影子,当然,这是个人的看法。里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经过几个主演反复说过的,“当这个地球上没有了一滴干净的水,没有了一口新鲜的空气,你赚再多的钱,也是死路一条。”
单这句话就明白星爷为什么缺席政协会议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对自然的敬畏,对弱者的同情,反映在星爷的许多电影里。这应该是周星驰的核心思想,当然并不能说梁朝伟就没有思想,不过两个同时代的人,同时起步进入演艺圈,和梁朝伟早年的顺风顺水相比,星爷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对于人性自然也有更深的'感悟。
相比于功夫的夸张手法,美人鱼对于现实的批判要弱一些。毕竟,为了发展,不惜毁掉最后一滴干净的水,最后一口新鲜空气的那股势力,是那么的强大。区区一个斧头帮,那叫小巫见大巫。
刘镇伟对于星爷的感情经历,说过一句话,“在周星驰的心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女孩,他不可能爱上其它的女人,那个女孩,就是他自己。”
我宁愿说,他心里的那个女孩,是他的理想。不论生命经历些什么人,什么事。
都比不了那个份量,那是个需要坚持,也需要坚信的梦。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电影钢的琴观后感篇3
?百鸟朝凤》,一个很不错的电影,其中讲到了两代唢呐匠为了唢呐艺术的传承而进行孜孜不倦的努力。其中,诸多画面令人难以忘怀。
第一个是,主人公焦班主选拔接班人。他看的不是一个人才的能力和天分如何,而是看他的内心和做事的态度。看到父亲摔倒会流泪,练习吸气时的卖力,割麦子时的脚踏实地,为了守护唢呐险些被烧着等细节,这些经历也为游天鸣练就一身好本领打下了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做事情稳扎稳打,才能步步突破。在年轻时,选择了好老师,就选择了榜样和事业。在年老时,选择了好学生,就选择了未来与传承。焦班主用慧眼选择了好的继承人。在当今迷乱复杂的社会里,我们要学会选择。
第二个是,焦班主对艺术的追求。爱到骨子缝里去,爱到心里去,爱到自己为了唢呐流血,用生命在追求和守护着艺术。他说,时刻记住,唢呐是为自己吹的,不是为别人吹的。他用一生在坚守着对唢呐艺术的追求。看到焦班主在喝完酒后,吹起唢呐时的如痴如醉,炽热的心在守护着自己所爱的事业。我想,他们虽不是物质的真正富有者,但是确实是精神上的真正富有者。追求唢呐艺术之路也是一种事业。他们为了这份事业,用一生的时间在追求,在呵护,在进行最后的奋力拼搏,直到生命的终结。甚至,在最后要离开时,还想到为下一代人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献计献策。试想,我们任何人不都在追求着自己的事业吗?我们对于我们现在从事的事业能不能爱到骨子缝里面去呢?为了事业,不顾一切苦难和阻挠,放下个人的成败得失,能够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用一颗匠心精神,去做一份事业,将来又有何事不可为之?
第三个是,中西文化的对抗。电影里的唢呐,代表的不止是唢呐,更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当西方文化冲击传统思想,当现实的压力不断袭来,我们又该如何思考?是坚守,还是放弃?随着一代又一代老人撒手人寰,我们民间优秀的艺术又将何处去安放。等上一代人都逐渐离去,发现我们成为社会真正主力的时候,我们生活中的艺术又能见到多少?中华文化的精华又能留下多少?如果不去继承,那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痛,也会成为代代人的痛。没有继承,就没有传承。没有传承,就没有文明。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把握好当下美好的艺术,让其在现在以及将来发挥他们璀璨的光芒。一个人去拼命守护事业,生命会枯竭。一群人去拼命守护事业,生命会鲜活。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热爱艺术的人民,凝聚起来,众志成城,为了艺术的继承,为了艺术的发展,共同奉献和努力。希望将来有一天,生态长城建设起来了,在长城沿线的大讲堂里和大剧院里,我们都能听到这些民间艺术家们的悠扬美妙、无与伦比的演出。
电影钢的琴观后感篇4
对于不了解火灾、认为消防火灾很遥远的观众,这部片子还是蛮有教育与警示意义的。
除去少部分人物关系、情感铺垫的情节,影片的整体基本保持着紧张的节奏,火灾的危险万分、突如其来、凶残冷漠、暴虐无情、来势汹汹、步步紧逼都表现得很震撼,火灾爆炸有一种被其威慑的恐怖感,虽然还没有到提心吊胆的程度,但也做到了让人全神贯注的水平。
火场的冷酷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渺小将消防员的英勇与悲壮展露无遗,强调消防员的普通人身份使得观众容易代入自我,从而不自觉地留下感动和同情的眼泪。
但走出影院,却只能记得一个火灾惨烈、消防兵悲壮的模糊印象,更像是一部灾难片和英雄宣传片,教育大家注意消防安全、做好垃圾分类,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留下的印象都很平淡。
人物的功用性、模式化和标签化很强烈,影片选取的主要情节就是消防部队集体攻坚港口油罐爆炸,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情况下,更尊崇一种“是兵就要听令行事”的统一化和无差别化。影片中的主要几个人物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代表一群消防员,个体是模糊化的,他们遭遇的问题与困境也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特征,比如父子不合、家庭缺失、同行竞争等,人物的言行基本标准化和简单化,像“这么大的火,连根烟都点不着”这样不正确、不标准但鲜活的个性化设置少之又少。
故事情节有波折但不复杂,人物形象普通正面但不鲜明立体,人物关系与人物感情有刻意的设计感。
影片的重点在于为消防兵这个职业正名,主角之一马卫国父子不合的原因是自己只是一个消防兵;马卫国的下属郑志也抱怨过自己当兵却只当了一个消防兵而不是军人,消防兵低军人一等。加上现实中存在的刻板印象,消防员的牺牲与付出与荣誉不成正比,片尾特地加了字幕对消防员职业化这一事件进行强调。为了正名,影片不断表现消防员这个群体所面临的危险和所承受的牺牲,而对于个体,影片无暇顾及。
影片将消防员尊称为“英雄”,但对于“英雄”一词的理解有些单薄。江立伟因为察觉到油罐爆炸劝同事们暂时撤退被指责为怂兵软蛋,及时撤退减少伤亡被简单地曲解成懦夫行为。慷慨赴死、牺牲小我的英雄是伟大的,但是在推崇这样“一往无前”的英雄情结之余,希望能够更多的思考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受伤与死亡,“最美逆行”不该成为无谓的牺牲。
另外,看完影片除了感伤和敬畏勇敢的消防员外,也增加了一种“为什么这些消防员这么不专业”的困惑。影片有真实事件作为依托,而真实事件所能反映的恐怕不只是“消防员英勇无畏”这么简单,但很可惜影片所呈现出的东西太少了。
电影钢的琴观后感篇5
看完电影《风声》,离开电影院很久,压抑和感动的感觉还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毕竟地下党"老鬼"最后揭晓让人颇为意外。
论专业,她不如李宁玉;论后台,她不如白小年;论官职,她不如金生火;论聪悟,她不如吴队长。很多年前,在我们祖国遭受日本侵略,中华民族到了存亡绝续的紧要关头,在日军占领区,在一个大男人都会心惊肉跳的特务环境里,这个外表娇气的顾晓梦暗中递送情报,并策划了多起刺杀日军首领的行动,她就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地下党"老鬼"。
电影最初叙述中,顾晓梦每天就是喝酒玩耍,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富家女孩,富有的家族还向组织捐过一架飞机,她本来可以生活得很安逸,可以凭借自家财富远离铁蹄践踏的家园出国定居。但是随着故事进展,看她怀着赴死的决心缝在李宁玉衣服上的密码,我理解她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做地下党,用那瘦小的肩膀承担危险和压力,只为正义,只为她深爱的祖国。电影中顾晓梦一直在给李宁玉缝补那件开线的衣服,现在明白了她用生命织补的不仅仅是衣服的破损,更是修补当时社会中那种正在溃散的民族精神,唤醒那些苟且偷生的麻木同胞。
那个残酷的年代,还有许许多多像顾晓梦一样的英雄,为民族独立牺牲了自我。吴队长就是这样的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德国军校,但他放弃了其他军事强国高官厚禄的邀请,义无反顾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是他最早发现了特务们安装的隐蔽听器,也是他教会顾晓梦用手语交流,而用言语迷惑敌人。在敌人酷刑面前,他把能暴露自己身份的香烟放到顾晓梦手里,是为了保护党的秘密,也为保全战友生命。但顾晓梦又把香烟放到了逐渐觉醒的李宁玉手中,地下党"老鬼"保住了战友"老枪"的生命。电影即将结束,全国解放后的"老枪"吴队长擦拭眼泪,为所有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战友。
默默告慰长眠的"顾晓梦们",现在新中国六十岁了,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但我们通过这部电影知道,一切安定祥和都是那么来之不易,所有踏实幸福是那么值得后辈珍惜。我们一定会努力!
电影钢的琴观后感篇6
今天,我在看了《叶问4》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非常的好看!
事情是这样的,我闲着无聊就帮我妈妈拖了一下地,又帮妈妈洗了一件衣服。于是,我妈就非常的开心。她开通了超级影院让我看电影,超级影院里的电影大多都是在电影院里才能看的。
我在里面翻到了许多在电影院才能看的电影,比如:《战狼2》、《飞驰人生》、《流浪地球》、《鼠胆英雄》,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而这些我以前都看过了,在茫茫的电影中我一下就看见了《叶问4》这部电影,我心想:这不是在20xx年新出的电影吗?于是我就看了看,我看完之后感觉我自己都会咏春拳了。
电影内容是这样的:叶问的儿子叶正在学校打架被校长学,叶正因只想学习武术与叶问吵起来了。叶问想让叶正去美国上学,叶问去了美国的唐人街想让唐人街的馆长帮叶正写一封推荐信,可馆长因叶问的徒弟李小龙教华人武功而拒绝帮叶问写推荐信。在一次偶然的相遇叶问认识了馆长的女儿若男,若男也很想帮叶问,可她父亲不同意。
有一次李小龙的徒弟想把咏春拳带到部队里去,可美国人只认为跆拳道才是最厉害的,部队的首领就派跆拳道教练在中秋节的武会上去砸场子,到了中秋节时教练将台上的人全击倒了。然后,叶问上去将教练打败,首领发火了。最后,首领到了唐人街将馆长打到了医。这时叶问看不下去了,他前去部队与首领决斗。在叶问九死一生的时候,首领骂我们中国人是懦夫还说中国武术是最差的武术!叶问发火将首领击败,此时部队里掌声一片。于是,馆长写了推荐信给叶问,而叶问并没有拿。
叶问知道自己活不久了,就立刻飞回中国香港与儿子见了最后一面将咏春的精髓教与儿子叶正,随后,叶问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