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爱心与教育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22-03-11 作者:Monody 读后感

推荐喜欢阅读的去读一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吧,作为教师的你在阅读之后一定受益匪浅,只要掌握了相关的写作技巧,写出一篇读后感并不难,以下是范文社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有关爱心与教育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关爱心与教育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

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最大感受是崇敬,李老师的教育智慧、爱心令我折服。

李镇西老师教育智慧令我折服。读《爱心与教育》,常常被李老师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折服。他对顽童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他独到的一套。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教师也有有权发泄他的愤怒,任何一个有涵养的、受过教育的人也在所难免)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他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所有这些都是李老师教育智慧的表现。他的这些做法,时时处处体现了一个名师的高明,他总是以自己特别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来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爱的真挚令我折服。李老师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相比于李镇西老师,想想自己,真是惭愧。在对爱学生的理解和做法上,尤其是在转化“后进生”上,自己是多么的肤浅和渺小。读了这些书后,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我努力这样做:首先,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生气有害健康,也解决不了问题!”其次,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和学生交流犯错的原因,换个角度把自己当做孩子;想想自己小时侯的犯错经历和当时的感受。最后,在学生确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再趁热打铁真诚、耐心地和他制定改错目标。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得有细心与耐心的技巧:

“你今天的态度很真诚,我非常感动,如果你能让我看到实际行动,我一定要在全班表扬你!”

“以后,你觉得自己该怎样做,才不辜负老师对你的信任呢?”

“那我们一言为定!如果你有时忘记了,需不需要我提醒呢?”

经过这样细致耐心的沟通与交流,孩子们确实变化很大,进步了,自信了。这些都是智慧与爱心浇灌。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2

看着《爱心与教育》,里面朴实的文字,一个个真实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无一不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李老师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一个个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汪斌父亲的鸡蛋;与宁玮八年如一日的通信;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后进生”万同的转化过程;对一个个优生的用心培养;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这些故事无一不向我们传播着李老师的一个信念——“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一、 爱心与童心

李老师首先提出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老师提到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读罢这一节,我深深地为我过去的教育观念而愧疚。我曾经非常笃信老师必须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一定的威严,学生就必须要尊重老师。学生一看到我就马上安静下来,我曾经为这一点多么地自豪“看我把这些小家伙治得多好”。可是开心过后,我却深知,他们只是怕我,而不是敬我。做了妈妈以后的我,重新站上讲台后,一件小事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小女儿喜欢听歌,我每天都会在她精神好的时候给她听上一段轻快的儿歌。上课前的一段时间,我想学生上课很累了,就一些最新的学生感兴趣的歌,让他们轻松轻松。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事情,学生给我的评价是:这老师真好,上老师你的课很开心。一节课下来,师生和谐,教学愉快。因此我更懂得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应该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二、要公平地爱学生

《爱心与教育》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李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在每个父母的眼中,每一个小孩都是最棒的,每一个小孩都是带着父母满心的期待来到这个世上的。换个角度来说,我们老师如果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一个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那样去选择教育方法。那我们的学生根本就不存在优生、中等生、后进生,每一个都是好孩子。那么你不论是用温和的劝导还是严厉的批评,让学生体验你那份挚爱和真诚,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与顽童打交道

“后进生”的转化,一直以来是令人头疼的事,“后进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李镇西老师对“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是一个惊心魂魄的传奇故事,最后万同成为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很特殊,成绩的好坏,一般和其他科目的成绩是没有很大联系的。其他科目的成绩不理想,信息技术这门的成绩也可能会很优秀。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是一个双差生,上课的时候从不注意听讲。后来我就发现,其实这个学生有时候还是能够完成我布置的简单任务的。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让我就他在前面给同学们做示范,虽然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不会做了,但是中间老师可以提醒他,告诉他,结果一堂课下来,他不但完成了任务,更重要的是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他已经在同学们面前露了一手。下次上课他还会争取下一次机会,现在他每堂课都上的很认真,虽然他其他科成绩不好,但上我的课总是争取做得更好。同时其他同学也会受到感染,因为连平时不认真的学生都在做,那他有什么理由不做呢?这时你不但使这个后进生得到了转变,连整个班的学习风气都得到了改善。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爱可以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甚至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的一片爱心和殷切地期待时,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锻造卓越人格

温总理 9月4日 在北京35中学教师座谈会上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由此可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是教育迫切的任务。

“优生”的培养,“优生”,是指品德、学习和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同龄人的学生。李老师在培养优生时先就“优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指出了“优生”的培养方法,指出: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优生比“差生”学习成绩好,常常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赞扬,他们的优越感与日俱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对优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却忽视对优生的心理障碍的疏导,总认为这部分学生自觉性强、智商高,不用多管也能成才。但是由于这些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单调的生活、成长的烦恼,还有来自家长、教师及学生自身过高期望值等,常常会诱发这些学生的消极情绪,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如果我们能对优生因势利导,不断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会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老师的一句句真诚的话响彻心头,在我心里撞起了千层浪。爱,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对教书育人这份工作有了更深层的解读。

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3

《爱心与教育》是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座、代表作,他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是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展示的是鲜活的校园生活。透过这些案例,折射出的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活动目标,并不是一张张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讲到这里,我有点惭愧,回忆我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似乎真的像教育家们所说的那样,把学生当成了承载知识的容器。我希望我的每个孩子上课能够认真听讲,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且希望那些后进生们别考的太差,别把平均分拉动太大。事实上,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理由让他们变成一模一样的产品啊。

其次,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感受到的是李老师对学生门的一腔爱心,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爱着他们学生们,才能无微不至的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的写下这么多手记、札记。

说实话,我对教育类的书总是有排斥的心里,如若晚上睡不着,它可能是我最好的催眠曲。很多教育类的书籍总是用高深的理论堆积而成的,可能是我还没有到达那个层次,所以领略不到他们所阐述的情境吧。但是这本书通过记录校园中的生活,孩子们的日常表现,还有学生们的作文等夹叙夹议地讲述事例,用最真挚、朴质的文字阐述着高深莫测的理论。

李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确实跟别人有这不一样的地方,真正的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说有位后进生上课特别爱唱歌(虽然有时候只是小声哼哼),他知道同学们对他这个坏习惯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于是李老师就对他说:“你现在是每堂课都要唱歌,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这样吧,你先试试尽量争取每天有一堂课没唱歌,你就给我来个喜报,好吗?”第一天,他没有来喜报,第二天他来喜报了而且特别兴奋;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没来喜报,第五天他来喜报了。尽管一周内他只有两天来喜报但李老师还是给他热情的鼓励。就这样,他犯这个错误的频率慢慢少了;半个学期后,他基本上改正了坏习惯,李老师在全班人面前表扬他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还有一位学生上课在抽屉里偷偷研制炸药,结果引燃了书包,李老师就把这位学生介绍给一个化学老师,结果他渐渐的迷上了化学。还有一位学生一上课就睡觉,李老师给他推荐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精彩情节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叫他上课抄这本小说等等。

李老师认为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等,便想把他变成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看的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认错……”这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循环。他推荐了几种比较有效的据他的方法,如写《驾校联系本》。让后进生为自己确定一个帮助人,让这个帮助人每天将后进生的当天表现卸载上面,然后让后进生带回去给家还在那个看。还可以采用填《报喜单》,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等方法。本书中被李老师作为案例的是一个名叫万同的后进生,这位后进生到学校的第一天就偷窃,上课极端的不认真,从小学开始就被老师们所放弃的孩子经过李老师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教育,后来他成了国旗下的演讲者,到最后虽然他没有考上大学,由于基础实在是太差,他成了一名通信兵,成了国家最“可爱的人”了。

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正被我们现在所沿用。比如说他每个学期前总会印很多的报喜单,哪个孩子在学校有进步,不仅仅是成绩上的进步,都可以让他们填写报喜单,并让他们带回家。李老师每天都会亲自为学生朗读小说,和学生一起品味“书”的味道,这正是我们现在正推崇的班级读书会吧。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4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可以说震撼大于感动。开始拿到这本书,心里有些反抗,觉得是学校给的任务,然而当逼不得已的翻阅时才发现,书里面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术语,相反是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不愿意读到成为了枕边书,李镇西老师和学生之间这种深深的超越一般师生的爱让我佩服更是羡慕。

给汪斌每天煮一个鸡蛋,给班里学生送生日礼物,用自己的钱给学生买书籍笔记本并认真写赠言,对宁玮的关心帮助,帮助王铜转变……这种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超越了老师这个岗位的职责。李老师为学生做的太多太多,而他自己却说学生对他的情感太多,他自己是在还债。是啊,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被学生爱戴拥护。

当我读到转化后进生万同时,对我的震撼最大。原来后进生还可以这样转换。当老师的都知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这颗爱学生的心爱在了学习成绩上,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尤其是后进生的情感。李老师说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要个性,不要以分数论英雄。而我班的后进生我却只盯在成绩上。如A、B、C让他们课下在教室被我盯着背诵,不管是语文英语还是历史地理,只要没有背过,我就像是有了天大理由剥夺他们自由一样,让他们课下在教室被我盯着背诵,体育美术课也暂停在我办公室背,背不过的像是犯了多大罪一样通知其父母在家做好监督。我认为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跟上,成绩才能上来,她们会了解我的用心。然而A同学妈妈的一通电话让我陷入沉思。A同学在班里不学习,并且扰乱其他学生学习,多次换位无果后就让他自己单人单桌在教室最前面,一来不会打扰其他学生学习,二来在老师眼皮下面可以有所收敛认真听讲。所有的背诵我来检查,以为这样他的成绩可以有点长进,最起码的基础知识应该掌握。然而A同学把我这种行为理解为是对他的歧视。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之前也一直在和家长沟通,询问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自认为掌握的学生信息不错,不知道哪个环节出错,学生还不让家长告诉我。我想我是不是也应该像李老师一样从学生情感出发。首先和学生交流,问他最近上课老师讲的知识怎么样,自己一个位习惯不……通过交流,学生向我敞开心扉,我知道了学生的需要是什么,给学生调了座位,并且与我列了接下来努力的方向。从那以后学生的作业每天都按时完成并且写的很认真,上课态度也改变很多……

我从这件事情发现原来学生的情感是这么的重要!唯成绩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真正的会爱学生才是王道!这是我教学的第二年,我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没有多彩的教学技巧,但我有学习的心,我也想像李镇西老师这样拥有与学生间亲密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知己关系。每当回忆起学生,学生回忆起我嘴角都会有上扬的微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用爱心浇灌学生的成长。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5

当我第二次捧起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时,拿在手里的是20周年纪念版,李老师当年写《爱心与教育》时还是个小伙子,如今已经退休了。20多年来,这本书一直是教育行业中的畅销书,很多教师、家长、学生、学者都被感动过。之所以经久不衰,大都因为那个“爱”字,第一次读《爱心与教育》中,曾努力理解何为教育之爱,在此不再赘述。重读这本书,让我了思考最多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能为学生留下怎样的生命记忆?

李镇西老师当班主任时,无论是优生杨嵩、程桦、王铜,还是普通学生宁玮、伍建,甚至于问题学生万同,以及从未谋面的杨守丰、冯珉娟,他们都把李老师当成了知心朋友,且常年保持着联系,距离拉开了,心灵上却越来越近了。为什么这些学生即使毕业、成家了还不忘当年的老师呢?为什么其他大多数老师没有这样的待遇呢?再次阅读,我发现李老师真正把教育做成了心灵的艺术,陶行知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李老师把每个学生看在眼里,让每个学生能够抬头做人。他在伍建的心里种下了善良、勤奋、认真的种子;他在万同的心里点燃了“我是一个好人”的愿望;他在杨嵩心中树起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他在王桐的心里培养了谦虚、宽容、礼让的格局。这些学生带着李老师送的特殊礼物,为社会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李老师也欣慰不已。李老师曾多次在讲座中,讲他和学生的故事,每讲一次,都会被幸福冲击一次,因为他幸福着学生的幸福。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们上车时没有什么行李,如果我们能在他们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会感到幸福。”作为一名教师,除了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能不能也像李老师一样送给学生一份美好的回忆呢?我想,我们应热爱每一个学生,永远不放弃任何一个,以研究的心态看待每一个特殊的学生,以最真诚的内心与学生建立沟通的桥梁;放眼未来,培养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是最善良最努力最上进的那一个;教会学生自我教育,不断改正缺点,真正认识自我,最终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也许我们不能像李老师一样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但至少可以像李老师一样培养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学生;也许最终也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始终牵挂着我们,但至少我们在他们的成长路上,洒下美丽的种子,他们一定会记得曾经有位教师用心做过、真正爱过。

李老师在《回望20年,重新审视爱》中这样写到:“希望再过20年,拙著《爱心与教育》不再畅销,甚至无人问津。因为到那时爱已经是教育的常态,每一个教师的生活都是一部属于自己的《爱心与教育》。”书写自己的“爱心与教育”,就是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书写和学生一起留下的生命印记,始终带着“我能给学生留下什么”的思考,便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