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的读后感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lcbkmm 读后感

写读后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让我们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作家的风格和文学传统,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冷暴力的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冷暴力的读后感8篇

冷暴力的读后感篇1

?非暴力沟通》与其它沟通类的书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沟通类型的书籍主打场合式的沟通技巧,而这本书讲的是从人的情感诉求出发,说话前三思,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来进行交流的温和式沟通。

初次看到书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沟通难道是武力解决问题吗?相对而言,非暴力沟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吗?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暴力沟通指的是语言暴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语言伤害性往往比肢体暴力更严重,也更持久。书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这些被长期忽视的语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要做到的是,学会观察对方与自己,讲究内心的需求与感受,并用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来。

艾提·海勒的日志中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我们常常在第一眼的时候就妄自下了批判与看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往往导致双方之间产生误会。

非暴力沟通就是突出强调这一点带来的伤害性有多大,书中介绍了实用的沟通模式。首先,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是随便地批评指责别人。第二,关切地倾听别人,而不是在未细心观察上解读为批评指责。人们容易混淆观察与评论,倾向于听到批评而反驳对方。比如,他是个懒惰的人。这就是评论。他是个四五天都不出门的'人。这是观察。有人认为他不经常出门就认定他是懒虫。但未曾细想,几天不出门的人就是懒人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念于人就是一种暴力沟通的表现。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对方;责备自己;体会自己的需求与感受;体会对方的需求与感受。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们的反应常常是为自己辩驳。相反,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求与感受,人们就比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时,要具体明确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比如,“我想要每个星期出门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和感受,帮助我们在倾听同时与他人建立联系。

冷暴力的读后感篇2

最近看的书是《非暴力沟通》,对里面一段话深感佩服:

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可以引领我们改变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沟通时,我们所给他人的观点或反馈不应该再是间的条件反射,而应该是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之上。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在沟通时,我们应该准确把握特有的沟通情景,并留意所发生的事情——我们观察到的结果。不论我们是否喜欢,只需说出观察的客观结果。

在观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因为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更多的'听到批评,令他人反感,排斥沟通。需要强调的是,非暴力沟通并非要求我们做到绝对的客观,不能用任何的评论,只是说将观察和评论进行区分是重要的。

沟通的四个因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每个因素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观察需要用眼睛、耳朵,更需要用心去观察;表达感受要越清晰越好;表达需要更是越细越好;最好清楚地表达我们的需要。比如面对叛逆的学生什么事都和你做对,你会怎么处理?反正我会先表达我的愤怒,接着痛批一顿。可换来的结果一定是要么假装没听到,要么闷闷地恩一声:“知道了”,或者非常不情愿的嘴里小声嘟囔着。书中教给我们这样做:“看到你这样,我不太高兴。你是否愿意改正”。当然非暴力沟通不一定都是这样的公式(模式),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作出调整,但一定是清晰明确不带情绪的沟通方式。简单说可以表达生气,但不生气地表达。

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不中听的话,共有四种选择:1、认为自己犯了错;2、指责对方;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想大多数人常常会徘徊于第一种和第二种,只有突破了第三种和第四种选择,才能进步成长,也才能心平气和地听懂说不中听话的人是不是真心地想让你进步!

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倾听。作为老师我们经常说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我们自己会倾听吗?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多数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是啊,不仅倾听痛苦的人是这样,平时的沟通中,我们我们更多的时候急于提建议或发表看法,表达感受,而缺少了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信息的能力——倾听。作者交给我们倾听的几个方法: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给他人反馈,保持关注,倾听并给予反馈。

作为一名老师,每天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我们是否用心去聆听过孩子的心声,是否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当孩子犯错,我们有没有耐心的去听听孩子的想法,去理解他们。

冷暴力的读后感篇3

说一下昨天晚上家里发生的事。因只有我参加了学习小组,孩子爸爸并没有参加,可能就和我不是很同步,做事比较鲁莽一些,不能做到积极倾听。

昨晚儿子洗脚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撒了一地,孩子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了孩子一下,并训斥:“干嘛呢你,地板怕水不知道啊!”孩子马上就委屈的掉眼泪了,但是又不敢哭出声,压抑着抽泣。我看到了后连忙对他说:“儿子,你是不是很委屈,如果是就大声的哭出来吧!”儿子听了我的话后就大声的哭了起来,我过去抱了抱他,拍了拍,对他说:“哭完告诉爸爸怎么回事就好了。”儿子哭了几声就不哭了,告诉爸爸:“我的洗脚水打热了,我把2只脚放在盆边上,一只脚太用力,踩翻了。”爸爸很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我以为你跟妈妈闹脾气,故意打翻的呢,爸爸错怪你了。请你原谅。”儿子点点头,算是勉强原谅了爸爸。

睡觉的时候我和儿子谈论这事,并表扬他没有对爸爸发态度,但是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要表达出来。事后,我对爸爸也进行了沟通,怎么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了孩子,爸爸也特别后悔.其实他也在看书,但是同我一样,运用起来还是比较生疏,希望他将来也加入学习小组,我先自己努力变好,慢慢影响他吧。

冷暴力的读后感篇4

我们花了三年时间学会说话,用一生的时间学会闭嘴。

—题记

也许世界上不存在奇迹,但我们能找到更多的快乐,找回对生活的热爱。我非常渴望被信任的安全感,这是我大部分开心、悲伤、愤怒时刻的起因。情绪素来是人的软肋,如同《象与骑象人》里说,理智无法拉住情绪的大象。这本书里最启发我的其实是章节小测题,让我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觉察到非暴力沟通与普通沟通方式的不同,我试着做了一下,发现真的挺难的,不过进行完之后感觉自己比原来有了更多的安全感,慢慢来。

这是20xx年读的最后一本书。沟通上的困局通常表现为两种极端,一种是情绪炸裂的吵架,另一种则是情绪压制的沉默。无论张扬的还是克制的,最后都被证明是无效的“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则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而真正的倾听,是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

观察而不作评论,体会感受,了解需要,表达请求。观察了解自己以及他人自动的语言行为情绪表达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学会倾听,请求,满足需求后表达感激接受感激。我们都是自己的主人,承担起自己生活的责任,不要逃避,没有什么应该、必须、不得不,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想清楚自己的目标,你可以选择别的。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会好好说话了的年代之后,我们总是习惯在别人身上找毛病、挑刺。喜欢给别人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也喜欢给自己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要么抬高自己,要么给自己开脱。看起来我们给自己套上了厚厚的壳,保护自己,也给别人贴了一脸的即时贴。

拉远了人的距离,让自己学会了逃避,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己的渴望,更看不到别人行为的原因和需求。《非暴力沟通》恰恰就是以这样的起点告诉我们,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心声。当静下来,听到自己的心跳,听到自己的渴望的时候,自然就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需求。

非暴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一句话。

非暴也很难,因为最难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内心。

如何真正地倾听,真正地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如何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还有很长的一段修炼之路要走。

——描述观察而非发表评论。

——表达感受而非粗略想法。

——理解需要而非强制安慰。

——说明请求而非生硬命令。

生活不是一场辩论赛,目的不是争对错,而是为了活得更好。

当然,我个人认为非暴力沟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是从心理方面着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并且减少矛盾或由于误解带来的愤怒情绪。但是倘若我们要从更为工具、理性、更符合这个商业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磨练沟通艺术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道路虽远,却不必因此而止步。

冷暴力的读后感篇5

一、总结

本章以“让爱融入生活”为主题,从倾听自己及他人、乐于互助两方面着手,引出了本书的主要内容nvc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简单的8个字呈现在眼前,背后却是漫长的刻意练习,这练习期间会有欢欣雀跃、会有颓废沮丧、会有心灵清洗的涤荡、也会有内心波涛汹涌的暗流,让我们开启这扇大门,进入我们新的别样人生体验。

二、“让爱融入生活”感悟

本书这一章标题,让爱融入生活。此刻,我想到的是,你愿意让爱融入生活吗?

曾经我有一种认识,工作与生活是不同的。生活是日常柴米油盐、妻儿老小、家长里短、七大姑八大姨、生活作息……面对的有耄耋老人、有稚口小儿,所有与工作无关的场所、事件、人物、情感、时间等;而工作则是一群有共同理想、共同愿景、共同情操、能力互补的青壮年,在约定的时间、地点合作完成一件事。

持着我的“认识”,我践行着让爱融入家里的每个生活角落,我感受着先生、孩子、父母、手足的爱,也感受着给予他们由衷爱的暖流,我的心在感受到暖流之际都将被爱快要融化了!然而,在工作中,我却感受到了我的僵硬、我的不由自主的强势、我的急躁、我的压抑与容忍限度。我开始困惑、反思,是什么原因?我本不是这样的人啊!

伴随着个人成长的一次次深入学习,我终于明白:《非暴力沟通》中“让爱融入生活”中的“生活”,囊括了生命体的时时刻刻;而其中的“爱”,即是感受的体会和体察、需要的觉察和感知,体会自己、体察对方;觉察自己、感知对方。在这里,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都是对自己的爱!

爱自己,是《生命的重建》中的核心,也是《非暴力沟通》中的核心,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核心!

当我明白了“生活”、“爱”这两点时,我从内心深处放下了对待工作间合作、同事、领导的旧有的“认识”。我们都在不同系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无论角色怎样切换,我们所有的一切,从感受和需要出发,都是对我们自己的爱!爱自己是让爱融入生活的必要条件。

三、感悟点

1、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感受和需要,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的体会和觉察;对对方的感受和需要的体察和觉知。爱自己,能够让我们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依然能心存爱意。

2、通过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

倾听是爱自己的方式,倾听自己、倾听他人。听听自己的内心、他人的内心,带着觉知、感知去体会和觉察,有意识的、刻意地去练习,这是实现爱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3、当你施与我,我给你我的接纳。当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赐予。

乐于互助。施者由衷的给予与受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接受,施者因该行为产生价值更欣赏自己,施者与受者同时受益。

4、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觉察,多练习!

冷暴力的读后感篇6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发现一本好书,非常棒,是美国的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看后感觉非常受用。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书里讲述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不舒服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说对方引起的。比方说,每次你看到孩子满地乱丢玩具或者老公不收拾家务,就会叨念他们,结果他们不但不改,屡屡让你忍不住自己收拾,最后惹得一肚子气,他们烦,你也烦。其实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说话方式就可以改变他们这些屡教不改的行为:

第一句:当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乱丢在地上(要述说事实,任何人都不可以反驳的事实。比方说,乱丢,就是一个批判,不是事实,人家觉得玩具本来就该放地上的!)

第二句:我觉得很不舒服(陈述自己的感受,诚实、中肯)

第三句:因为我很不喜欢家里看起来凌乱(把自己不舒服的感受归咎到自己身上,因为我不喜欢凌乱,我才不喜欢你把玩具丢地上,否则我一点也不在乎的,不是吗?)

第四句:可以请你捡起来吗?或是以后你可以玩耍后自己将玩具收进玩具箱里吗?(提出一个可行的要求,对方可以照着做的合理要求)这种沟通方法真的很棒,可以化解很多纠纷,尤其是对付青少年反叛期的孩子,特别管用。

这本书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达感受,与人沟通,它还从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们如何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懂得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学会观察内在的情绪和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等——学会懂得自己,就会懂得别人,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冷暴力的读后感篇7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沟通不畅而引起的矛盾、烦恼比比皆是。作为一位以语言表达为主的传道授业者一一教师,沟通方式尤其重要。有幸读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歇尔的《非暴力沟通》这本心理学书,给我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些启迪和思考。

沟通无处不在,暴力沟通也随之常伴,有时不经意间我们的语言,会造成别人的误解、反感、生气,甚至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暴力语言,它的杀伤力很大,直接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那非暴力沟通,能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和谐,是爱的语言。

寻根求源,马歇尔博士给我们总结了造成暴力沟通的四种情况: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强人所难、回避责任。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情景,“你怎么这么笨呢?”“那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看你那同学谁谁谁多听话,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人家呢?”“作业又没完成,罚抄课文”……结果呢?导致一些孩子,不会的题,干脆不做了,拖拉作业的依旧拖拉,甚至都变本加厉了,违反纪律的依旧我行我素。致使我们又气又急又无奈!有时候也常常安慰自己:“这些孩子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冷静,冷静,再冷静!?那场景实在是屡见不鲜啊!这样不恰当的沟通也使我们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怎么办呢?马歇尔教授给了我们很理性的解决方案:观察和倾听。既要全面客观的了解孩子的情况,分析原因,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信赖。

孩子的内心比较单纯,非暴力沟通比较容易实现,与家长的沟通,甚至家长与家长的沟通是我们最头疼的事?如果沟通不畅,就会引起矛盾,不但影响我们的教学常规,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甚至使我们处在掏力不落好的尴尬之中。

以下这些场景都是我们工作中常见情况,需要我们非暴力沟通。如领导布置的各种学习文件、信息表格,需要家长学习、签字、填报及时完成。还有,订报纸、订校服、订牛奶,原则上领导要求我们不能强制,但又想让每个孩子都完成,这时候我们只有通过智慧的沟通方式,让家长及孩子们完成我们所布置的任务。

还有一次,下班回家,正准备休息嘞,打开手机发现家长群里已经炸开了“锅?,两位家长“针尖?对“麦芒?的唇枪舌战,能够想象他们怒拔剑张的样子。原因是两个孩子之间的一点小摩擦而已。家长护犊心态可以理解,可战火的气焰得立即泼灭呀。这就需要我们去通过观察,耐心的倾听,客观正确的判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一一击破。非暴力沟通是多么的重要啊!

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要学以致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用马歇尔教授智慧的沟通方法,来优化我的沟通方式,使沟通更畅通,家校联合,共筑坚固的教育长城,打造和谐美好的教育环境。

冷暴力的读后感篇8

2018年3月份,我读了一本书,是华夏出版社出版的《非暴力沟通》,作者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译者是阮胤华,读后有一定收获。

我还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时,读到张飞被杀的故事,感到非常惋惜。因为急于给死去的结义哥哥关羽报仇,张飞命令部下赶造白旗白甲,必须在三天之内完成,负责此项工作的将官范疆、张达据实禀报:白旗白甲不是三天之内就能够完成的,希望能够宽限日期。结果被脾气暴躁的张飞绑在树上,扒光商议,用辫子鞭打后背50下,打得满口出血。打完之后,张飞还说,必须在三天之内完成,否则,就杀了你们两个人。

结果范疆、张达一合计,认为三天之内无论如何完不成任务,肯定要被张飞杀掉,与其被杀,不如杀他,两个人合谋杀死了醉酒的张飞,投奔东吴而去。可怜大喝一声河水倒流、英勇无敌的张飞没有死在敌人手里,反而被自己人给干掉了。起因就是沟通有问题,张飞脾气太暴躁,让部下觉得生命受到了威胁,最后自己把性命搭了进去。

所以,沟通非常关键,甚至关系到自己生命安全,我们每个人能不重视吗?而且,沟通不能以暴力相威胁,或者语言里含有暴力成分。用《非暴力沟通》封面上的推销广告语来说,就是“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关键是如何沟通,如何实现非暴力沟通?这是本书写作的主要目的。

作者提出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模式。这种模式看似简单,实则我们很多人都败在这几个环节的不完备上。比如说,上面的例子中,张飞可以说:“我观察到你们三天内制造白旗白甲有难度,感到很痛心,我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赶往前敌杀死敌人,所以请你们一定努力完成任务,保证军队进攻敌人时的装备就绪。”

而且,张飞不以暴力相威胁,等范疆张达等人提出困难之后,不是一味责打鞭笞,而是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让范疆张达两个人度过难关,我想,范、张二将官不会受到责骂鞭笞,也不会感觉到生命受到威胁,就会踏踏实实地履行职责,不会想着可能被张飞杀掉,心里就踏实了,也就不会谋划杀掉张飞了。你看,因为沟通方式不同,可能沟通的效果不同,就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不同。沟通重要,我们每个人能够不慎重对待吗?

再比如,有的家长可能看到孩子在做作业时效率不高,这时,有的家长会说“别磨蹭,赶紧做完,还需要干别的事呢。”孩子听了以后,觉得有一定压力,就会在自己作业上下功夫。如果受过非暴力沟通训练的家长会说:“我看到你今天的作业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我觉得老师布置作业是有目的的,所以你没有完成作业让我感到不安,你能否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干别的?”这种模式就是按照“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模式,就会省掉了种种命令、抱怨、批评的成分在里面,就有可能让管理对象心悦诚服,愉快地接受任务。

说服人的技巧,是非暴力沟通的核心,需要我们好好琢磨,认真实践,才可以取得效果。反过来,如果每个人的沟通都是非暴力沟通,这个世界可能再也不会发生战争了。

沟通学,在国外是显学,我们国家虽然注意了,但是,还有不小差距,需要继续努力。虽然,我们国家历史上因为沟通改变历史面目的实例太多了,但是,我们研究的广度、深度是需要继续提升的。沟通问题解决了,我们十三亿人口团结一致,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沟通学,是一个大题目,我自己需要认真学习,读者们如果有兴趣,也可以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