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同事进行教学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语言教案幼儿园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语言教案幼儿园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作品,会运用作品中的语言比较连贯完整地回答问题。
2、懂得为大家做好事,自己也会得到快乐的道理。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绘制幻灯片或图片。
2、每人1个小花籽头饰。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1、出示小花籽。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小花籽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
①故事中的小花籽从妈妈的怀里蹦了出来,它要去做什么?
②你知道什么叫快乐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
③小花籽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
3、看幻灯片,再次欣赏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小花籽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
要求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连贯地回答,并分别学说角色的对话。
4、讨论: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为什么感到很快乐?在讨论中让幼儿懂得太阳和小鸟等因为为大家做好事,大家喜欢它们,所以它们很快乐。
二、理解、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
1、提问:小花籽看到大家都找到了快乐,它也要去寻找自己的快乐了。谁能帮小花籽想办法,让它也找到快乐呢?(启发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花籽是用什么办法找到自己的快乐的。
2、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后半部分。提问:
①小花籽最后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做的?
②小花籽是请谁帮忙的?它们飘过哪些地方?
③小花籽最后在哪儿留下来了,为什么?
④小花籽为什么很快乐?
小结:小花籽知道只有为大家做好事,大家才会喜欢它,自己才会得到快乐。
三、请幼儿看幻灯片,完整地欣赏故事。
四、请幼儿谈谈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加深对快乐涵义的理解。
1、教师戴上头饰扮演小花籽,提问:你们快乐吗?你们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快乐的?(请三四位幼儿回答)
2、请一幼儿扮演小花籽,仿照故事中的对话形式与小朋友进行对话。如,小花籽说:“××,你快乐吗?”××答:“快乐,快乐……喜欢我,所以我很快乐。”
小结:我们小朋友也都像小花籽那样,为大家做好事,所以我们都找到了快乐。
五、请每个小朋友戴上头饰扮演小花籽,去询问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人员是否快乐。鼓励个别胆小的幼儿大方地与他人交往。
活动建议:
1、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因此在幼儿回答时,应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的快乐感受。
2、若将该活动作为第一层次,还可进行第二层次的活动:创编故事情节并绘画,即让幼儿设想小花籽在寻找快乐的路上还会遇到谁,它们之间会如何问答,要求幼儿创编情节并绘画。
附:小花籽找快乐
有颗黑黑的小花籽,悄悄地从妈妈的怀里蹦了出来,它要出去寻找快乐。
它看见太阳,问:“太阳,你快乐吗?”太阳笑着说:“快乐,快乐,我给大家阳光和温暖,大家喜欢我。”它看见小鸟,问:“小鸟,你快乐吗?”小鸟笑着说:“快乐,快乐,我给大家唱歌,大家喜欢我。”它看见蜜蜂,问:“蜜蜂,你快乐吗?”蜜蜂笑着说:“快乐,快乐,我给大家采蜜,大家喜欢我。”它看见青蛙,问:“青蛙,你快乐吗?”;青蛙笑着说:“快乐,快乐,我给大家捉害虫,大家喜欢我。”
小花籽要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它请风姑娘帮忙,风姑娘带着小花籽飘呀飘,飘过了大河,飘过了草原,飘到了雪山上。
雪山一片白,白的树,白的屋,白的路,洁白洁白,真好。小花籽喜欢这儿,它留下来了,把雪山当作自己的家,它要在雪山上开朵花。
春天来了,黑黑的小花籽真的开出了一朵美丽的大红花,香喷喷的,好闻极了,香味传得很远很远。白熊、海豹、雪兔、海象,还有大人、小孩都跑来了。小花籽已是大红花了,它看到大家这么快乐,高兴地想:大家喜欢我,我真快乐。
活动反思:
快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但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中班的孩子,因为年龄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往往都只想到自己,而忽视了别人,而能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种体验对于幼儿的成长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于是在这次的语言活动中,我把“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又通过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感情,最终让幼儿升华到懂得为大家服务,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境界。
中班语言教案幼儿园反思篇2
活动准备
?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的故事。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关心身边的人。
感受互帮互助,体验助人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师生共同讨论:
1.教师: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
2.教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谁帮助了你?你得到别人帮助高兴不高兴?
3.教师:你帮助过别人吗? 你帮助别人后心里感觉怎么样?
三、引导幼儿表演互相帮助的场景。
教师:你能把互相帮助的场景表演一下吗?
四、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关操作内容。
教师: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学他们这样做吗?
使用彩色贴纸中的小红花,引导幼儿学习判断对错。
五、教师小结
只有乐于关心、帮助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会有更多的朋友。这样我们的身边才能到处充满爱。
活动建议
鼓励幼儿用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幼儿之间互相帮助。
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在小河的对岸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蚂蚁。一天,小蚂蚁们爬到树叶小船上玩。一阵大风吹过来,把树叶小船吹到了河中。树叶小船载着小蚂蚁们漂来漂去,他们好不容易才爬上了岸。
野地里长着一棵蒲公英,翠绿的叶子,淡黄的花朵,美丽极了。夜里,她听到附近传来哭声,仔细一看,是十几只又冷又饿的小蚂蚁。蒲公英召唤小蚂蚁来到身边,她用叶子为他们搭起小房子,用奶一般的叶汁喂饱他们,哄他们睡觉。天亮了,小蚂蚁们快活地喊:"谢谢您救了我们,蒲公英妈妈。"蒲公英妈妈笑盈盈地说:"我会想办法送你们回家的。"他们在蒲公英的叶子下高兴地生活着。
一天,小蚂蚁们听到了蒲公英妈妈的叫声,他们看到有条大青虫正在咬她的叶子呢。小蚂蚁们向大青虫发起进攻。大青虫又痒又疼,掉下来死去了。蒲公英妈妈感动极了。
蒲公英妈妈的黄花谢了,长出了洁白的绒球。她告诉小蚂蚁们:这就是我的娃娃们。你们赶快爬上绒球,一人抱住一把小伞。小蚂蚁们急忙爬了上去。这时一阵大风刮来,小伞带着小蚂蚁飞呀飞呀,又飞到了小河对面,飞到了他们自己的家。
小伞在小蚂蚁的家园里生根发芽,这下小蚂蚁和蒲公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中班语言教案幼儿园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鸡的出生和过程
2、能记住故事情节,并尝试角色表演故事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鸡妈妈贴画小鸡贴画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入主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想不想猜一猜(尖嘴巴,花毛衣;爱吃小虫和小米,浑身上下毛茸茸;说起话来唧唧唧)。这只小鸡尖尖的嘴巴,黑黑的眼睛,浑身毛茸茸的,是不是很可爱啊!
二、出示小鸡图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哎!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鸡是怎么出生的吗?(幼儿举手回答)出示鸡蛋,小鸡是鸡蛋孵化出来的。
在鸡蛋的孵化过程中,小朋友们知道鸡蛋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进入下一环节)出示图片,了解小鸡是怎样出生和长大的
1、小朋友们,这是最初的鸡蛋,你们仔细的看,蛋壳里面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2、在鸡妈妈的孵化下,过了几天,蛋壳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第二张图片)
3、在鸡妈妈的孵化下,又过了几天,蛋壳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4、依次出示到第六张图片。
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播放录音)
1、小鸡刚从蛋壳里出来是什么样的?
2、小鸡睁开眼睛发现了什么?
3、我们来模仿一下小鸡抖翅膀。
4、引导幼儿学说小鸡和鸡妈妈的对话。
四、鼓励幼儿角色扮演(教师当鸡妈妈,幼儿当小鸡)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到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了解一下自己的成长足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来自生活。在活动中,我首先抓住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出示一只出壳不久的小鸡和鸡蛋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然后再以非常形象的图片,通过引导孩子看、思、说,了解小鸡出生的过程。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幼儿欣赏故事,学习语言。最后的游戏,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了解小鸡出生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观察、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中班语言教案幼儿园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探索,通过找一找,想一想。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2、鼓励幼儿积极思维、表述声音响亮,清楚。
活动准备
幼儿经常接触的东西(纸、笔、书、玩具等);
自制图片一张两个人区别(略);
①笑、哭;
②胖、瘦;
③高、矮;
④头发多少;
⑤穿长袖、穿短袖;
⑥一个红短裤、一个黑短裤;
⑦一睁眼、一闭眼。
活动过程
(一)在物品中寻找反义词
1、今天我们做个游戏,叫“说相反”。这儿有许多的东西,等会儿请你们去找两样东西,再找找这两样东西里意义相反的地方。幼儿去寻找,并请每一位幼儿都将自己找的东西说出来。
规则:
①你找的两样东西里必须有“反义词”朋友。
②别人说过的尽量不说。
2、出示图片,鼓励幼儿能够找出多对反义词。
规则:同上
3、出示一杯水,请幼儿说出多对反义词。
规则:
①你找的东西和我手里的东西必须是有“反义词”朋友的。(多和少、轻和重、左和右、上和下、大和小)
②别人说过的就不能说。
(二)在生活中寻找反义词
1、想想在家里、电视里、马路上、教室里还有哪些“反义词”朋友,找到后等我说“开始”就站起来,(自由地站起来表述)等会儿告诉大家。
规则:
①你说的两样东西里必须有反义词朋友。
②别人说过的就不能说。
2、老师问,幼儿答(如师说软,幼儿找硬)。速度由慢到快。
3、幼儿合作玩,一问一答。两个好朋友组成一节车厢,一个问一个答,说对了就拍一下手,表示通过。全说对了,这列火车就可以出发了。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寻找身边的反义词朋友。
活动反思
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我根据活动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操作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讲新课的时候,我采取请小朋友用眼睛看耳朵听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设计活动的目的主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
中班语言教案幼儿园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手势所表达的含义并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地想象。
2、引导幼儿看手势创编不同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表演台、vcd、录像等。
活动过程
1、导入“会说话的手”
①做简单的手势,知道表达的含义。
t: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
②做生活中常见的手势,知道其表达的含义。
2、手势像什么
①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联想像什么。
t:有的手势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东西。现在我做一个手势,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②请个别幼儿做手势,让其余幼儿猜猜是什么。
3、看手势编故事t:手势不仅可以说话,还能讲故事呢!
①看手势表演
②幼儿根据手势自由编故事。
③讲述故事。
4、联系生活,学做手势。
①联系幼儿看过的手势,提问:
t:还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势来说话?
你还在哪里见过?
为什么要做手语?(激发幼儿关心聋哑人的情感)
②教师做手语,幼儿学做手语动作。
t:我也来用手说一句话,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幼儿学做)
5、结束部分欣赏手语歌曲,幼儿边看边学做手语动作。
t:这儿还有一首用手语表演的歌呢,咱们一起来学一学、看一看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需要注意。如整个活动内容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又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选取了这一内容,让幼儿在想象活动中根据手势编故事,通过手看影子,调动了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学生编的故事不管是否完整都应该给予肯定,学生能够说就是进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即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幼儿想象、讲述的机会再多一些。另外,结尾时给予幼儿的音乐节奏太快,最好教师自己编一段可以用手语表演的歌曲让幼儿模仿,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兴趣。
中班语言教案幼儿园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绘画蝴蝶,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2、通过对故事的欣赏,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体验与好朋友相亲相爱在一起的情感。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纸剪的各色花朵,范例,幼儿绘画工具,固体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幼儿仔细观察蝴蝶的外貌特征,并能说说蝴蝶长的是怎么样的。
1、出示红蝴蝶:“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能猜出我叫什么名字吗?”“为什么叫我红蝴蝶?”
2、问:你们觉得我漂亮吗?漂亮在哪里?
3、请你们猜猜我有几个翅膀?
4、出示黄蝴蝶,问:这是谁呀?它有几个翅膀?它的翅膀上有什么花纹?
5、看看又有谁来了?它身上的花纹是什么颜色的?是怎样的花纹?师幼一起来找对称的花纹。
二、体验情景幼儿在体验情景中感受同伴间的友好情感。
1、三只蝴蝶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时天下起了大雨,三只蝴蝶赶紧去找避雨的地方,它们找到了一朵大红花,它对红蝴蝶说:“红蝴蝶,你先来躲躲吧。”红蝴蝶摇摇头:“我们三个是好朋友,相亲相爱在一起,等它们找到躲的地方,我再来躲。”
2、大黄花请黄蝴蝶来躲雨。黄蝴蝶会怎么说?(幼儿说:我们三个是好朋友,相亲相爱在一起,等白蝴蝶找到躲雨的地方我再来躲。)
3、于是白蝴蝶在大白花的家里躲雨,黄蝴蝶在大黄花的家里躲雨,红蝴蝶在大红花的家里躲雨。
4、雨停了,太阳公公出来了,三个好朋友又在一起了。
三、融入情景幼儿融入情景,扮演蝴蝶,自由绘画打扮蝴蝶。
1、三个好朋友又要飞到其它美丽的花园里,你们想不想请他们飞到你们的花园里呢?
2、引导幼儿先涂底色,再涂花纹。
3、引导幼儿画好蝴蝶去找美丽的花园,粘贴花朵。
四、延伸情景启发幼儿在美丽的花园中三只蝴蝶会干些什么,它们会说些什么?
引导幼儿尝试表演。
教学反思
在感知三只蝴蝶相互关心、相互关爱的形象时,我即兴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红花,你该怎样做?有的小朋友说:“如果我是红花,我会让三只蝴蝶全进来。”有的回答是:“如果我是红花,我会让黄蝴蝶和白蝴蝶先进来,最后让红花进来。”整个活动显得紧凑,有序,目标完成得很好,做到了动静相互结合,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然活动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由三只蝴蝶相互关心、关爱的形象,延伸到幼儿日常活动,玩游戏,积木,吃东西时,怎样做才是友好的?应该多让幼儿多说,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多创造机会,让幼儿多说。
中班语言教案幼儿园反思篇7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引导幼儿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从优美的童话作品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是语言活动的目的之一。快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但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中班语言活动《小花籽找快乐》正是让小朋友从神奇、优美的童话故事里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欣赏作品,了解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历。初步学习句式:“快乐,快乐,我给大家××,大家喜欢我。”
2、参与谈话活动,乐于在集体面前大声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快乐。
3、懂得为大家做好事,自己会得到快乐的道理。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成幻灯片、影屏展示台。
2、每人一个汉字小花籽头饰。
3、字卡:小花籽、太阳、小鸟、蜜蜂、青蛙、雪山、大河、草原。
活动过程
(一)幼儿带着头饰随音乐“蝴蝶找花”入场。
(二)教师出示小花籽:“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小花籽的故事。”
(三)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
1、故事中的小花籽从妈妈的怀里蹦了出来,它要做什么?(出示字卡“快乐”)
2、你们知道什么叫快乐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
(四)播放幻灯片,再次欣赏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
1、小花籽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要求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连贯地回答,拿着字卡分别学说角色的对话)
2、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为什么感到快乐?(在讨论中让幼儿懂得,因为它们为大家做好事,大家喜欢他们,所以它们感到快乐)
(五)学习角色对话。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说的话吧。请拿出字卡,说说字卡上的宝宝的话,然后再与你旁边的朋友交换着再说一说。
幼儿说角色对话,教师巡回指导。
过渡语:小花籽看到大家都找到快乐,它也要去寻找自己的快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样寻找到快乐的?
(六)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提问:
1、小花籽最后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做的?
2、小花籽是有谁帮忙的?它们飘过哪些地方? (出示字卡:大河、草原、雪山,幼儿回答后,并找相应字卡)
3、小花籽最后在哪儿留下来了,为什么?(结合字卡进行)
4、教师小结:小花籽知道只有为大家做好事,大家才会喜欢它,自己才会得到快乐。
过渡语:现在我们完整地听完这个故事,然后告诉我你们感到快乐的事。
(八)结合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请幼儿谈谈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加深对快乐含义的理解。
(九)教师讲评,请每个小朋友戴上头饰扮演小花籽,去询问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人员是否快乐,鼓励幼儿大方地与他人交往。
师:那我们一起去问问幼儿园里的老师们是否快乐吧。来,我们出发吧。
幼儿随音乐退场。
教学反思
快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但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中班的孩子,因为年龄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往往都只想到自己,而忽视了别人,而能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种体验对于幼儿的成长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于是我选择了语言活动《小花籽找快乐》,虽然这个教材比较老了,但是这个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又通过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感情,最终让幼儿升华到懂得为大家服务,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境界。
我在课前自己制作了《小花籽找快乐》的ppt课件,将整个故事融合进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由于课件的图片比较鲜艳、生动,所以观赏课件更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活动中,我创设宽松的语言氛围,通过让幼儿欣赏故事,学说并表演故事对话,让幼儿多说,敢说,乐说,发展幼儿的思维,又通过表达自己的快乐将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懂得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努力在幼儿心灵播下爱的种子。
中班语言教案幼儿园反思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小蚂蚁坐车》,懂得尊敬长辈,待人热情。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在公共汽车的不同情景中应该怎么样做。
活动准备:
图片:小猴、小猪、小羊、小狗、小熊、小蚂蚁,汽车的车厢内部剖面图,红绿灯的指示牌,塑料圈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宝宝们,你坐过公共汽车吗?在汽车上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呢?
二、出示小蚂蚁的图片和汽车图:
1、瞧,这是谁呀?小蚂蚁要坐公共汽车到森林里去看外婆,在汽车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的前半段至熊婆婆说:“我坐你们的位置上,你们不就要站着吗?”
3、提问:
(1)最后是谁上了汽车呀?(熊婆婆)
(2)熊婆婆要去哪里呢?(她要到森林里去看他的外孙小熊)
(3)小羊对熊婆婆说了什么?(“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4)小狗又说了什么?(“熊婆婆,来我这儿坐!”)
(5)还有谁说了话?(小猴、小猪)我们来学一学。
(6)熊婆婆坐了吗?为什么没有?那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
4、教师讲述故事的后半段:
提问,小蚂蚁想出了什么办法?你喜欢这个办法吗?为什么?(熊婆婆身体大,小蚂蚁身体小,坐在熊婆婆的肩膀上熊婆婆也不会感到累,这样大家都能坐到位置,小蚂蚁还能给熊婆婆唱歌,这个办法真好。)
三、情境创设,组织幼儿讨论:
1、如果你和妈妈或爸爸两个人乘车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位置,你会怎么办?
2、如果你坐在公共汽车的位置上看到有爷爷、奶奶站在一边,你会怎么办?
3、如果你坐在公共汽车的位置上看到有一个比你小的弟弟、妹妹,你会怎么办?
四、游戏:红绿灯。
幼儿人手一个呼啦圈当小司机。教师当交警,看红绿灯自由地游戏。红灯停,绿灯开。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从身边生活开始。对于幼儿来说,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不是目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本次活动,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围绕活动重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提供支持性的操作材料和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爱吃的食物,即在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