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教案6篇

时间:2023-01-13 作者:Cold-blooded 备课教案

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老师们一定都得到了磨练,教案在起草的时候,老师需要考虑讲授内容要点,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地道战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道战教案6篇

地道战教案篇1

冀中地道战教案

教学要求

1.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创造的一种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通过学习了解地道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理解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特殊地位。

3.为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学会分层和写出层意。

4.朗读。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冀中地道战

解题:冀,河北省简称;冀中: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二、整体入手,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思考:

①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②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各是什么?

2.预习生字、新词。

堡垒: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妨碍:阻碍。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迷惑:辨不清,摸不着头脑。

三、读熟课文、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第一段(1~2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用地道战同敌人斗争。

第二段(3~7自然段)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三段(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写了什么?

时间、地点、事件。

抓重点:斗争方式――地道战。

2.自由读,体会内容。

三、学习第二段(逐自然段学习)

1.自由读全段,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全段意思: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地道在打击敌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地道――是人民武装坚强的堡垒。

3.自学4~7自然段。

自学题,在书中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①自由读文。

②勾划。

③讨论。

④汇报。

教师摘录要点作.总结。

地道:式样100多种,洞内设施较完备。出口隐蔽,虚实结合。洞内“关口”多,防毒,防水,设“有线电”等等。

4.朗读,把地道的奇迹及对人民无穷智慧的感受读出来。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说说写了什么?

2.追问:你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说一说。

4.读全文,再次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地道战教案篇2

4、冀中的地道战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2. 理清课文的条理。

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 练习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1. 教学挂图。

2. 生字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引导学生看看导读部分。《冀中的地道战》是我们要学的第一篇

课文。“冀中”,指河北地区中部。冀,河北的简称。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阅读预习题,小声朗读课文。

2.讨论: (1)每个自然段都讲了哪些内容?

(第一自然段,日本在冀中大扫荡。第二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

的进攻,产生了地道。第三自然段,地道的作用。第四自然段,

地道基本样式和特点。第五自然段,地道的出口。第六自然段,

冀中人民通过地道用各种方法粉碎敌人的进攻。第七自然段,地

道通讯联络的方法。第八自然段,地道站在我国抗日战中历史上

的地位。

(2)根据自然段的内容,全文可划分几个部分来理解?(第??

段,1--3自然段;第二段,4--7自然段;第三段:8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并讨论交流。

2.想一想,敌人为什么修筑封锁沟、封锁墙?(目的让冀中人民

不能互相往来)针对敌人的封锁,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它的作

用是什么?(“敌人来了,用地道保护自己”)

(3)总结第一段段意: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生词,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讲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四层。第一层讲地道的式样多。第二

层讲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层讲地道里有许多大洞,生活设备

齐全。第四层讲地道中有许多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3.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开在隐蔽的地方。)“一夫当关,万夫莫

开”是什么意思?(一人把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

4.敌人是怎样想法设法来破坏地道的?(火攻、水攻、毒气攻)

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的?(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挡毒气;地

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

5.人们在地道中是怎样联络的?(用口传,用铁丝小铜铃)无线

电有线电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

6.总结段意。(主要讲地道战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第二句讲了什么?(冀中人民坚持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是惊人的奇迹。)这段话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

争史上惊人的奇迹。)

四、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在课后画一张地道示意图。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四自然段。

2.拿出自己所画的地道示意图,说说第二段、第三段的内容。

二、拿出挂图,与自己所画的图比较。概括中心思想。

(这片课文主要通过讲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

构特点,表现了冀中人民在对地斗争中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

智慧。)

三、了解记叙的方法。

1.本课的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在带??

这个问题再看书思考。

2. 学生讨论。

3.教师总结。

课文有条理地记述了内容,一步步深入地表达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默记本课生字,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2.指名读“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和句子。

3.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冀中的地道战(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道战教案篇3

冀中的地道战五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练习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地道战》。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题,释题。

1.同学们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的电影,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

2.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3.从课题来看,哪一个词是中心词?(地道战)

“冀中”是河北省的简称,河北省的中部就叫“冀中”。

二、初读课文。

要求: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理清课文层次,考虑分段。

三、逐题检查、讨论。

1.指名读课文,并说出课文大意。

2.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①指名读,齐读。

②强调“厕”是平舌音,“辣”左边最后一笔是撇,右边要封口。比较:妨-纺惑-感

3.讨论分段。

第一段(1~3)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段(4~7)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

第三段(8)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

2.讨论交流。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为了……创造了……)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板书: 不计其数(形式多 数量多)

敌来敌走(保存自己 打击敌人)

3.结合课文内容解释“扫荡”“封锁”。

4.总结第一段段意。

五、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题。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读讲讨论:

⑴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有四层意思。第一层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第二层讲地道有位置和高度;第三层讲地道里有许多大洞,生活设备齐全。第四层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⑵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的每一段都有“孑口”。)“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这里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是:一个把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形容孑口之险窄。)

⑶“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的?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火攻,水攻,毒气攻)(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⑷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通讯联系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人们一一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对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许多办法进行了总结,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人斗争的智慧和才能。)

3.总结段意。(这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

4.齐读课文第二段。

二、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根据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示意图。

3.填空:(书后第2题)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第二段,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

第一句讲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话相呼应?(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第二句讲了什么?(冀中人民坚持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是惊人的奇迹。)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

三、自由朗读全文。

四、结合课文,学习句式,练习口头造句。

如果……就……

不但……还……

五、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1.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六、了解记叙方法。

1.这篇课文讲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那么,课文的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呢?

2.讨论:(引导学生弄清课文围绕中心,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样式和特点,构造有得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放毒气,怎样进行通讯联络;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教师总结。课文有条理地记叙了内容,一步步深入地表达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板书:

位置 高度

大洞 小洞 气孔

出口

迷惑洞

孑口

土沙灭火

吊板挡毒气

连通沟井放水

通讯联络

作业设计:

一、抄写词语。(课后第四题)

二、多音字组词。

横h唍g( )h坣g( ) 搁g ( )g ( ) 都 d島( )d ( )

三、把括号里不合适的词划掉。

⑴冀中人民(创建 创造 建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⑵在(宽大 宽阔 广阔)的平原的地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四、填空。(书后第三题)

五、造句。

如果……就…… 不但……还……

地道战教案篇4

小学语文 五年级 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设计示例

设计者:张乐

18* 冀中的地道战

一、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相持时期冀中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地道战”这种战斗模式打击日本侵略者。上本课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激发学生的学国热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要把重难点讲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

二、 学生分析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课文的重难点比较难以理解,因此要采取一切办法,一切手段把课文讲透。

三、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思路以素质教育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指导者。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四、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是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三、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辅之以电影录像资料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读、思、讲、辩理解课文内容。

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三)疑点

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四)解决办法

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通过播放影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思、讲、辩理解课文。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以及一些挂图。学生预习课文。

八、教学步骤

(一)交流已知,揭示课题

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读过与《地道战》有关的资料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十八课冀中的地道战。

板书:18 冀中的地道战

板书后引导学生理解“冀”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借助字典理解。

(1)自己独立完成。

(2)个人解决不了的与同桌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2、重点词:堡垒、扫荡、封锁、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后游击战争。

3、重点句: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l)此句通过让学生回忆电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理解“堡垒”。

(2)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交流理解“敌后游击战争”。从而使学生明白,这句话将地道形象地喻为“堡垒”,突出强调了地道在对敌斗争中所显示的威力。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讲了有关地道战的哪些内容?

(学生默读后,把自己的理解在书上加以批注,以便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地道战产生的背景、作用;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地道战的地位--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

(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

(自学、讨论后板书:地道、地洞、气孔)

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

(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

小结:(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

3、放电影《地道战》片断(光盘,介绍地道的结构及人们怎样通讯联络一段)。

(四)总结、扩展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九、总结:本节课上得较为成功,学生把重难点基本上掌握了,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较为成功。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达成了教育目标。但是老师讲的还是多了点。

[冀中的地道战(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道战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练习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地道战》。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题,释题。

1.同学们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的电影,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

2.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3.从课题来看,哪一个词是中心词?(地道战)

“冀中”是河北省的简称,河北省的中部就叫“冀中”。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理清课文层次,考虑分段。

三、逐题检查、讨论。

1.指名读课文,并说出课文大意。

2.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①指名读,齐读。

②强调“厕”是平舌音,“辣”左边最后一笔是撇,右边要封口。比较:妨-纺惑-感

3.讨论分段。

第一段(1~3)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段(4~7)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

第三段(8)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的地位。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

2.讨论交流。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为了……创造了……)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板书:不计其数(形式多数量多)

敌来敌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

3.结合课文内容解释“扫荡”“封锁”。

4.总结第一段段意。

五、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题。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读讲讨论:

⑴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有四层意思。第一层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第二层讲地道有位置和高度;第三层讲地道里有许多大洞,生活设备齐全。第四层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⑵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的每一段都有“孑口”。)“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这里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是:一个把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形容孑口之险窄。)

⑶“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的?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火攻,水攻,毒气攻)(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⑷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通讯联系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人们一一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对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许多办法进行了总结,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人斗争的智慧和才能。)

3.总结段意。(这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

4.齐读课文第二段。

二、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根据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示意图。

3.填空:(书后第2题)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第二段,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

第一句讲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话相呼应?(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第二句讲了什么?(冀中人民坚持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是惊人的奇迹。)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惊人的奇迹。)

三、自由朗读全文。

四、结合课文,学习句式,练习口头造句。

如果……就……

不但……还……

五、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1.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地道的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六、了解记叙方法。

1.这篇课文讲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那么,课文的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呢?

2.讨论:(引导学生弄清课文围绕中心,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样式和特点,构造有得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放毒气,怎样进行通讯联络;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教师总结。课文有条理地记叙了内容,一步步深入地表达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板书:

位置高度

大洞小洞气孔

出口

迷惑洞

孑口

土沙灭火

吊板挡毒气

连通沟井放水

通讯联络

地道战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条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智慧。

3、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理解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冀中的地理位置和战争背景;

2、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观看视频,解题导入

1、点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冀中的地道战》。(出示课件1)

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出示课件2)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吧,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现在,我们再重温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鬼子的精彩瞬间。

2、播放视频

(出示课件3)今天,我就带大家穿过时光隧道,走进地道战,感受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播放《地道战》片段)

(出示课件4)谁说一说“冀中”是什么意思?在预习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中”中间,中部。“冀中”指的是河北中部平原。)

3、简介时代背景

(出示课件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二、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出示课件6)自读提示: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指名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7)

(1)会认字:强调“侵”不要读成“jìn”,“吆”读作yāo。“任”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rén,另一个读音rèn。

(2)会写字:注意“妨”的部首是“女”;“陷”的左下部是“臼”不是“白”。

三、精读课文,品味理解

1、默读课文: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出示课件8)

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1~3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层(4~7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叙述了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

第三层(8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的地位。

指名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讨论交流。

(1)什么是“大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你是怎样理解“创造”一词的?(课件出示9)

“创造”说明了冀中人民的智慧。“创造”说明地道是当年冀中人民设计发明的。“创造”说明地道是冀中人民最早挖掘的。

(4)(出示课件10)“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你怎样理解“奇迹”什么?

“奇迹”指的是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

板书:地道战奇迹

(5)(出示课件11)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地道有什么作用?

“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地道是用来防守的坚强堡垒。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的可靠屏障。

板书:产生及作用为了粉碎“扫荡”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五、布置作业

(一)课堂作业新设计

模仿课文的写法,将你家庭院的结构和特点写下来。

(二)课外作业

(出示课件12)

1、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试着回答课后练习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

3、。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出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对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战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冀中人民的聪明才智吧。

一、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出示课件14)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4—8自然段

(1)读一读

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

(2)想一想

(出示课件15)第四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

这段话共有四个意思。第一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第二讲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讲地道里有许多洞,功用各别,生活设备齐全。第四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板书:结构特点

地道(数量地点高度)

地洞(大洞小洞气孔)

(出示课件16)第五自然段中,介绍的地道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形式?

地道的出口有四种形式: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每一段都有“孑口”。

板书:出口(荆棘和陷坑)

(出示课件17)“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特点?

“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孑口又险又窄,易守难攻,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出示课件18)从第六自然段,我们能知道敌人破坏地道的方法有哪些??

板书:火攻、水攻、毒气攻

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

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板书:防御

(出示课件19)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联络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一个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

板书:通信联络有线电无线电

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所以加引号。

(出示课件20)“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

(3)画一画

讨论交流:根据课文提示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结构示意图。

(4)说一说

让学生做导游解说“地道”。

小结:

(出示课件21)课文4—8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讴歌了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打击敌人的无穷智慧。

2、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

追问:

(出示课件22)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这句话的?

板书:地位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二、升华情感,陶冶情操

播放《地道战》主题曲:《地道战》。

三、布置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