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花生教案最新5篇

时间:2024-07-05 作者:Lonesome 备课教案

有挑战性的教案是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路径,贴近生活的教案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挖花生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挖花生教案最新5篇

挖花生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1、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揭题

(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学习“生”字)

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们爱吃,连小松鼠也爱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1)(电脑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 哪些字?(指名说说)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读准“找、种、生”。

(3)学习新偏旁“夕”和“母”

(4)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巩固字词

(1)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3)游戏:开火车找朋友

三、写字指导:“生、里、果”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卡。

2、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1-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3-5段写了图2的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

(1)自读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鲜艳) 理解“鲜艳”就是颜色明亮好看。

(3)思维拓展: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五星红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贝壳等)

(4)读好句子:“

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样问鼹鼠的呢?

(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

点拨:“

这是什么花呀?”要突出问话的语气。“

花生可好吃

啦!”要突出感叹的语气,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4、学习3-5自然段

(1)引读3、4段: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

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结果怎么样?(学生读:“

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

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2)朗读指导:小松鼠没看见花生,心里觉得怎样?(很奇怪,也很失望)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

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

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3)引导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

(电脑出示:“

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读出疑问语气。)

点拨: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这叫“

自言自语”。

(4)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里的。)

(5)思维拓展:通过课前预习,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藕、土豆、山芋、萝卜、地瓜、番薯)

(对答得正确的学生奖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实践活动

续编故事

?花生找到了》

1、讨论:小松鼠后来找到花生没有?它是怎样找到的?

(去问鼹鼠、自己上网查资料、请土地公公出来帮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后会怎样呢?

(和鼹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来留着冬天吃等等)

3、点拨:讲故事不但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要讲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4、自由准备后在小组内先讲。

5、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

6、集体评价(普通话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流利、故事内容是否合理等)

板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

花(鲜艳) →

花生(谁摘走了呢?)

|

(埋在地下)

挖花生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倾慕之心”。

2 、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关键: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突破重、难点。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板书课题20 、落花生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 、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认识生字新词

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 、本文主要内容和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讲读父亲的话

(1 )什么是“倾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倾慕之心”什么意思?

(2 )、父亲对什么发生倾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3 )、“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 、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 、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 、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倾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

七、讲读“我”的话

1 、什么叫只讲体面?

2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 、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小结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设计:

20 、落花生

谈花生——论花生(要……不要……)

挖花生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能理解父亲和我的话,并进行说话练习。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词语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大段,着重理解重点段中父亲说的话。对了,大家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作者的名字叫许地山(板书),是现代著名的作家。许叔叔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落华生,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你们知道吗?我们这节课就从课文中解开这个秘密,看谁肯动脑,最聪明。

二、整体感知第二段。

师:同学们各自读第二段,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五个人物,描写时又重点抓住人物的()去写,其中又重点描写了()的语言,他说了()次话,其中第(

)次和第()次最重要。

三、重点学习父亲的话。

1、谁先来读父亲第一、二次的话。

2、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样回答的?

(1)我们三姐妹的话分别从花生的`哪些方面来说它的好处的?

(2)把我们三姐妹的三句话合成一句,怎样说?

3、师:我们三姐妹是从花生的味道、用途、价钱来谈花生的好处,而且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父亲第三次说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让人一见就(),但是和()相比,还是()最可贵。

4、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呢?我们再默读父亲的话,用笔划出花生的哪些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不好看

鲜红嫩绿

埋在地里

高挂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

鲜红嫩绿

师:花生果实的好处很多,可它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从不显耀自己,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人们,(板书:默默无闻)这正是花生的可贵之处,父亲这是在赞美花生。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父亲的话,该怎样读,自己先练练。

5、师:丁丁和小华这两们同学读了这段话后,他们是这样理解的,是否正确,为什么?

丁丁说: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小华说: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挂在枝头的上东西都是不好的。

过渡: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吗?我是怎么理解,怎么说的?

四、学习我的话。

1、出示我的话,齐读。

2、体面是什么意思?(处表好看)讲体面是什么意思?(讲究外表好看)人要不要讲体面?

3、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4、有用的人是怎样的人?

5、有用的人与花生有什么联系?(板书:有用的人)

6、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7、同学们学到这里,心中肯定充满了对花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好,谁想用自己的话语来赞美花生,赞美许许多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8、朗读对话。

五、谈话解疑,深化教育。

1、你们知道许叔叔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吗?

2、师:许地山叔叔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他的笔名,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来读一读。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课外延伸。

课文学完了,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每位同学回家后,买上半斤花生。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尝尝花生。可别光吃,还要和你的妹妹、弟弟、爸爸妈妈谈谈有关花生的话题,好吗?

挖花生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己名字的含义。

3、发展性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

二、适用年级;

五年级。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

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统计讲评)

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

3、老师带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

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评议。

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3、公推最好的一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

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发挥想象,踊跃发言)

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

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己写的片断。

四、板书设计

1、味美

2、榨油很实用

3、落花生便宜许地山

4、埋从不炫?

5、默默奉献

6、挖

挖花生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写作特点。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默读课文,回忆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

1、重点学习议花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1)指名回答。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

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置来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2父亲想借用两种事物的特点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

(3)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

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6)理解句子“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意思

教师点拨。

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称为什么?

有感情朗读句子,背诵句子。

3、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有用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

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4、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5、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拓展延伸,体会写作方法

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