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教案的编写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小舞蹈教案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小舞蹈教案篇1
一、动作建议
前奏:全体幼儿分成两条龙,上举龙把立正姿势准备。
●a段:
[1]一[12]小节,在龙头的带领下,上举龙把绕活动室场地跑动;
[13]-[20]小节,手举龙把做大幅度左右摆动(4拍1次);
[21]小节,上举龙把立正姿势过渡准备。
●b段:
在龙头的带领下,随音乐边做慢速左右摆动(2拍1次),边按“s”形或圆形走队形;
●c段:
在龙头的带领下,上举龙把随音乐按逆时针方向跑动成螺旋形,在尾声处保持造型不动。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百叶龙舞动的姿态和气势,学习根据音乐的句段结构较准确地表现舞龙动作。
2、借助队形变化图,尝试多人合作舞龙。
3、了解“百叶龙”是浙江省的民间艺术,喜爱民间艺术。
【活动过程】
l、说说神奇的“百叶龙”
与幼儿一起回忆“百叶龙”的传说。
2、欣赏舞动的“百叶龙”
(l)欣赏舞蹈第一遍
你看到百叶龙是怎么样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2)欣赏舞蹈第二遍
百叶龙舞出了哪些形状?
(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边哼唱音乐旋律边用简单的符号记录队形,如直线状、圆形、波浪形、螺旋形等,引导孩子找找龙头龙尾的位置。)
(3)倾听音乐,教师指画队形图
(4)讨论队形与音乐的变化特点
3、试试合作舞龙
(1)教师带领幼儿初步感知空手舞龙的方法。
(2)简单介绍草龙(数一数一条龙有几根龙把),将幼儿分成两组,推选出“龙头”。
(3)幼儿尝试随音乐合作舞龙。
(4)分享交流,自主讨论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困难。
(5)幼儿再次舞龙。
4、活动延伸
百叶龙是浙江省的民间舞蹈。在我们四川也有很多有名的民间舞蹈,比如“翻山铰子”等,以后请你们的老师带你们学,好吗?
幼儿小舞蹈教案篇2
艺术活动:《新年好》(演奏)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学习边演唱边有节奏的演奏碰铃、铃鼓等乐器。
2、能根据教师的指挥手势演奏,初步注意合奏时音响的和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已比较熟悉歌曲。
物质准备:碰铃、铃鼓、圆舞板等、音乐《新年好》
活动过程:
1、感受歌曲欢快情绪。
(1)幼儿听录音,感受歌曲的欢快,并用各种体态表达快乐的情绪。
(2)教师伴奏,幼儿演唱,教师提示幼儿用饱满的精神、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节奏,学习表现三拍的节奏特点。
1、引导幼儿徒手练习节奏|×××|与|×0 0|,初步表现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放慢苏速度演唱歌曲,指导幼儿随乐拍手为歌曲徒手伴奏。
1、第一遍:用|×××|节奏型。
2、第二遍:用|×0 0|节奏型。
3、播放歌曲录音,指挥幼儿分两组边演唱边拍手为歌曲伴奏。
3、幼儿持器演奏。
(1)幼儿分两组练习演奏。幼儿持碰铃、铃鼓的一组演奏|×××|的节奏型。持圆舞板、木鱼的一组演奏|×0 0|节奏型。
(2)引导幼儿持器完整的为歌曲伴奏。
(3)提示:幼儿最初持器演奏时可用齐奏的方式,第一遍用|×××|的节奏型。第二遍用|×0 0|节奏型。之后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合奏。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倾听各种演奏的方案音响效果,尝试寻找最佳方案。
4、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一组演唱,一组持器演奏。之后可进行交换。
三、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投飞镖 见领域活动指导p25。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幼儿小舞蹈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维吾尔族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亲密友情。
2、学习维吾尔族舞蹈,感知舞蹈的独特风格,要求幼儿跳的热情、奔放、开朗、轻快。
3、学会维吾尔族舞的基本步伐:错步、跺地拍手、进退步
活动准备:
场地、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教师戴维吾尔族小帽、敲打着摇鼓进教室,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二)展开部分:
1、请幼儿说一说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了解。教师介绍维吾尔族民族的特色及其舞蹈特色。
2、全体幼儿欣赏音乐《小伙伴,你好》,体会音乐的热情、欢快,熟悉节奏。
3、教师和幼儿自由表演,教师重点示范舞步,请幼儿创编舞蹈动作,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4、教师示范讲解错步、进退步、跺脚拍手等动作,教师指导,请幼儿间相互纠正动作。
5、随音乐跳舞,分组反复练习,请幼儿相互指导、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6、请个别跳的好的幼儿带领大家一齐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讲评,幼儿听音乐跑跳步出教室。
幼儿小舞蹈教案篇4
活动前评析
舞蹈《千手观音》是一个由壁画产生灵感,从而将静态艺术转变为动态艺术的创作,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让人赏心悦目的节目,不管是舞台的布置、灯光、服装、饰品还是演员优美的舞蹈动作,都给人带来一种震撼美。特别是舞蹈中的动作造型更是有利于大班孩子主动的参与,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受到熏陶,唤起孩子好奇心和表现欲,引起共鸣。由于参加表演的都是残疾人,他们克服了种种身理上的困难经过三年的反复编排和排练,共同努力的集体团结合作,更是值得孩子们学习。
活动目标
1、欣赏古典舞蹈,初步感受舞蹈中的美。
2、探索舞蹈动作的特点并尝试多人合作表现舞蹈。
3、体验欣赏合作表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千手观音》碟片、多媒体。
活动过程实录
一、初次欣赏舞蹈,感受舞蹈的美。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看的舞蹈,请小朋友看一看、听一听这段舞蹈什么地方美?
幼儿观看舞蹈片段。
师:刚才听小朋友边看录象边说,好多人都看过了,这是《千手观音》,春节晚会上的舞蹈。美吗?哪些地方美?
幼:手的动作
师:初了动作,还有美的地方吗?
师:你觉得他们穿得服装美吗?还有美的吗?刚才我们看到他们身上一会是红的,一会是绿的,那是什么美?
幼:灯光美。
师:那你们觉得音乐美吗?
:我们看了《千手观音》的舞蹈,发现这个舞蹈的动作、服饰、灯光、音乐、道具都非常的美。
二、再次欣赏舞蹈,探讨舞蹈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作。
师:我们再来看一遍,你觉得这里有哪些好看的动作?你最喜欢哪个动作?
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动作做给小朋友看看?
幼儿“兰花指”并示范动作,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师:我们小朋友来试一试、学一学他的动作。
师:我看出来了,好多小朋友都想试一试,现在就请小朋友到前面找个空地方做一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教师:老师现在要考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只能看到一个人的脸,而能看到很多人的手呢?
幼儿议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这说明一个问题,他们的队伍很整齐,很直,象一条线,但是他们手的位置不一样,有的.手低,有的高,还有的更高。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一遍我们要看他们的手有哪些神奇的变化?播放录象,在有手部动作造型的地方暂停:这些手的动作象什么?
幼儿依次欣赏一只手、两只手的动作。
师:我们来数一数有多少人在跳舞?(21人)。他们的动作一样吗?象什么?
幼:像打开的翅膀;像半圆形;像打开的扇子;像转动的风车。
三、幼儿分组,尝试多人组合表演舞蹈,体验合作的快乐。
师:我们又欣赏一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请小朋友找自己的好朋友(两个人)做四手观音。
师:两个人难不倒,三个人怎么样,再找你的好朋友试一试。
幼儿尝试。
师:只能看到一张脸,6只手。三个人的手有高、有低。
播放音乐,幼儿尝试五个人合作跳舞。
师;老师准备了一个小道具,请第一组的小朋友来表演。
欣赏第一组的小朋友表演,教师:我们来看看他们做了一个什么造型?
师:刚才我们做了五人一组的观音,现在我们按照刚才进教室的队伍(一条直线)站好,面向大镜子一边看一边跳。
师:你们的舞蹈美吗?你知道跳舞的这些演员是什么样的人吗?“聋哑人”,那我们回去也好好地练,然后跳给弟弟妹妹们看,好吗?
幼儿小舞蹈教案篇5
天天做操身体棒
活动目标:1、教幼儿学习模仿操,帮助幼儿模仿学习整节操的动作。2、初步培养幼儿做操的兴趣。活动准备:幼儿开好小火车到户外。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教师带领幼儿“开火车”进入场地进行走、跑练习。将地上的大圈当做“铁轨”开火车慢慢地走走、跑跑,逐渐走成圆形队伍。
教师:现在我们准备到外面做游戏拉!我们要怎样拉小火车呢?(一个跟着一个,小手拉好前面小朋友的衣服不松开)那我们开着小火车一起到外面做游戏吧!
2、幼儿手握空拳在胸前绕动练习慢跑,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不要撞倒前面的.小朋友。
教师:(边带着幼儿开火车的动作)到站啦!我们把小火车开成六列!(按组站好)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模仿操。
教师示范操节。教师带领幼儿复习念儿歌后完整做操提供幼儿欣赏,引起幼儿学操的兴趣。
教师: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做做操吧!早上天气真正好,我们大家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做操身体棒!你们想做操吗?(想)锻炼身体能使我们的身体变的更棒,所以我们每天都要锻炼身体。
2、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逐句做操。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做操,先活动活动我们的手臂,伸伸臂,伸伸臂,两个小手像开飞机一样,把手放在两边。活动完手臂,接着我们就活动我们的腰,弯弯腰,弯弯腰。活动完腰就动动小脚,踢一踢。最后蹦一蹦吧,天天做操身体好!
3、注意辅导个别幼儿“两手叉腰”的动作。
4、在幼儿基本掌握每节操的基础上,完整练习整套操一致数遍。
三、结束部分。
1、教师:火车开走了!(幼儿自由跑开)火车开上铁轨了,幼儿找到大圆圈站好。游戏2-3次介绍。
2、幼儿跟老师“开火车”离开场地。
教师:我们开着火车回去喽!
幼儿小舞蹈教案篇6
设计思路:
冬天到来,漫天飞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满幻想的心灵中会别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展示。集体欣赏、交流、协商,从而形成最佳的编排方案。
本活动集个人表述、小组交流、集体表演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创编、表演的积极性,体验创编的乐趣。活动设计力图突破学科领域界限,整合语言讲述、环境创设、交流互动、动作展现等各种形式,使整个活动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活动目标:
1、在熟悉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幼儿分组后引导他们大胆创编舞蹈动作,发展创编能力。
2、激发幼儿以快乐的心情和同伴协调一致的表演自己创编的集体舞,体验集体表演的愉悦,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分析:
重点:幼儿合作创编舞蹈动作,节奏准确、动作优美协调。
难点:幼儿在表演集体舞时能按队形和同伴自然愉快的交流。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投放有关下雪的图片、头饰等
2、在活动室悬挂各色雪花吊饰
3、事先让幼儿学会歌曲《小雪花》
4、音乐磁带、活动标志小雪花
活动过程:
1、师生交流对小雪花的感受,引出课题
2、请幼儿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雪花》,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并启发幼儿讨论应注意的事项
3、分组进行编舞,选出幼儿最喜爱的动作进行练习
4、在幼儿舞蹈当中添加队形的练习
5、对创编的舞蹈,鼓励幼儿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感觉6、教师对本节课做出评价
五、活动延伸:启发幼儿说出如果上台表演应需要什么物品如:服装、头饰等,并鼓励幼儿进入活动区自行制作。
律动《嘀哩 嘀哩》
前期活动:
1、 组织幼儿收集一些春游时的照片投放语言活动区,在活动区游戏时,幼儿互相观看、回忆讲述春天的景色,春游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玩了什么?谈一谈心里的快乐感受。
2、 引导幼儿比较秋季和春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够区别两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3、欣赏歌曲《嘀哩嘀哩》,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快乐的情绪。学习歌曲,用活泼、轻快的自然声演唱歌曲,学习齐唱、领唱、分组唱等多种演唱形式。
律动《嘀哩 嘀哩》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春游线索创编动作,初步学会律动。在教师提示下较准确的随乐段、乐句更换动作和按节奏做动作。
2、培养幼儿在比较拥挤的空间状态下与同伴共享空间、亲密交流的能力。
3、使幼儿体验到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的快乐。
二、活动过程:
1.教师与全体幼儿拉好圆圈坐在地板上,面对圆心,教师指导幼儿复习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1)副歌前置学习动作,教幼儿随乐做出节奏型× × ×× ×教师用手指扮作黄鹂鸟,以游戏的方式教幼儿熟练的`在自己和左边的伙伴腿上拍出节奏型× × ×× ×。
2)引导幼儿根据春游线索分段创编动作:教师通过语言启发幼儿"我们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天空中快乐的小鸟在飞,我们爬山、来到游乐场玩跷跷板、坐转椅"等游戏,创编花--小鸟--爬山--玩跷跷板--坐转椅等动作。
3.教师清唱旋律帮助幼儿整理、记忆动作。
4.听音乐完整表演,教师逐步减少语言提示把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延伸活动:
一.组织幼儿进行主题绘画活动《快乐的春游》。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回忆春游时的情景,把看到的、听到的、玩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活动流程:
1、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春天,把在春天看到的、听到的、玩的讲述给大家听。
2、幼儿将自己的春游经验创造性的绘画出来,教师个别指导。
3、将幼儿作品贴在美工区展览,幼儿互相讲述作品内容。
二.组织打击乐活动《嘀哩嘀哩》
三.组织集体舞活动《嘀哩嘀哩》
幼儿小舞蹈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舞蹈基本功节奏的训练。(难点)
2、幼儿学习一些舞蹈造型,能够大胆跟着音乐摆出造型,动作优美。(重点)
3、幼儿体会舞蹈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穿上自己的舞蹈鞋、坐垫、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
1、教师带幼儿做基本功热身。
2、提问:小朋友你们都拍过照片吗?那么你们拍照片的时候都喜欢摆什么造型呢?
请个别幼儿上台来展示,其他幼儿一起来学一学。
二、播放ppt。
1、师幼一起观察图片中幼儿的造型。
2、教师分动作教幼儿,提醒幼儿摆造型时的注意点。(提腰、顶胯、绷脚尖等)
3、提问:怎么摆造型最好看?
4、教师总结:摆造型时不能乱动、要微笑、要自信。
三、播放音乐,幼儿表演。
1、教师跟着音乐节拍表演,幼儿观察。
2、提问:你们觉得老师表演好不好?为什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老师在听音乐时候心里默默数节奏。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3、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做动作一边练习数拍子。
请能力强的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起练习。
4、播放音乐,幼儿全体随一起表演。
小百科: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
幼儿小舞蹈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掌握踵趾小跑步、踮步和小跑步的动作要领。
2.能围绕摘果子的情节自主探究舞蹈动作,按音乐结构变化队形跳舞。
3.体验与同伴一起舞蹈的乐趣,感受摘果子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队形图示、果园背景图、幼儿果园采摘苹果的照片。
2.活动前让幼儿感受音乐,并随音乐节拍拍手,掌握音乐节奏。
3.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6组。
●活动建议
1.出示幼儿果园采摘时的照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与幼儿一起回忆:在果园采摘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用什么工具装果子?怎样采摘后和小伙伴说了些什么?
2.感受、理解音乐,创编摘果子的舞蹈动作。
(1)幼儿倾听第1遍音乐,随音乐节奏探究摘果子的动作。
幼儿自由表现后,请动作较好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练习。动作要领是:手腕向里转动表示果子摘下,
然后向外翻动表示果子放进筐子。
(2)幼儿倾听第2遍音乐,运用已有舞步经验自由创编舞步。
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用什么步子,能表现出摘果子时的喜悦心情?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教师及时帮助幼儿梳理出踵趾小跑步、踮步和小跑步等舞步。
(3)引导幼儿手脚协调地随音乐节奏表演舞蹈。
教师启发幼儿围绕去果园、摘果子、相互问候的`情节创编舞蹈。如:去果园时,我们手里拿着什么?拿着筐子去果园,用什么舞步能表现出我们的快乐心情?引导幼儿尝试用踵趾小跑步表示去果园,然后摘果子,最后用小跑步高兴地相互问候。
3.幼儿探究队形图示,了解队形变化的方法。
(1)教师出示队形图谱,幼儿分组尝试练习队形。
教师引导分组练习,鼓励每组排头带领全组小朋友尝试练习“太阳形”中的一直排;练习“6个小圆”中的一个圆。
(2)幼儿集体练习队形。
引导幼儿协商合作,排头明确站位,6组幼儿集体练习,学习太阳形、6个小圆、大圆队形。
(3)随音乐,尝试队形变化。鼓励幼儿随音乐运用踵趾小跑
变成太阳形:用踮步变成6个小圆;用小跑步变成大圆;变化队形时,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
4.幼儿随音乐,尝试完整表演舞蹈。
(1)教师带领幼儿尝试完整表演舞蹈,及时规范幼儿动作,鼓励幼儿随以音乐节奏舞动。
(2)出示果园背景图,让幼儿在情境中舞蹈,更好地表现丰收的喜悦心情。
(附歌曲苹果丰收)
(3)全班幼儿以组为单位战成太阳形队形。
?1】-【2】小节:踵趾小跑步,双手做抱筐动作(在身体左侧),第【1】小节做踵趾小跑步动作。
?3】-【8】小节:动作同【1】-【2】小节,踵趾小跑步,成太阳形,第
?8】小结将筐放下。
?9】-【10】小节:双手叉腰,用踮步行进走,队形由太阳形变为6个小圆,幼儿面向圆心。
?11】-【12】小节:原地按一定规律做找果子动作,如:上、下、左、右,单手或双手,两拍摘一次。
?13】-【14】小节:双手叉腰,做小跑步,队形由6个小圆变成一个大圆,全体面向圆心。
?15】-【16】小节:前两拍全体蹲下,双手扶筐;后两拍,站立,同时双手将筐举过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