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只是一纸空文,创造性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熊来啦教案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熊来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了解家乡过年的各种习俗活动,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过年的做的事情。
2、初步学念儿歌,感受过年的欢快气氛。
3、能熟练进行朗诵,读出儿歌的趣味性。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过年时的经验,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
(1)你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在过年做过的趣事)
(2)你觉得过年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3)在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做些什么?比如妈妈会我房子打扫干净,还会买好多好吃的食物)(扫房子,买年货)
(4)在过年的时候我们经常都可以吃到?软软的、香香的年糕。(引导幼儿说出年糕和米果)在过年的时候,一般乡下的叔叔和阿姨们回去做年糕,打米果。
(5)在过年的时候我们饭桌上吃的最多的'是什么菜呀?(引导幼儿说出鸡呀,鱼呀摆满了桌子)
(6)在吃团年饭的时候,每次都要放完鞭炮之后就要大家围坐来饭桌前吃团年饭。
(7)小朋友你们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是呀?(引导幼儿说出拿红包)。
小朋友不仅可以拿红包也可以穿上新衣服,小朋友们觉得开心吗?
(8)欣赏图书。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让幼儿进行欣赏图书,并且说说你在图书中看到了什么?
小结:过年是一个非常喜庆的日子,爸爸妈妈都会准备很多的年货,我们小朋友也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
2、哪接下来谁来说说你们在过年中还做过什么事.
(1)请幼儿讲述自己过年做些什么事情。
(2)教师:过年你会做些什么事情?
(3)引导幼儿大胆的讲述,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小结:小朋友们都可以回忆自己在往年过年时,所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3、通过儿歌熟悉顾念的各种习俗活动。
(1)教师朗诵儿歌,让幼儿从儿歌中了解一些年俗活动。
教师: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过年要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过年会做哪些事吧!
(2)请幼儿讲述听到的儿歌内容。
教师:儿歌中说了,过年会做哪些事情?
请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述的内容,说别人没有说过的,别人说过的就不要在重复了。
小结:我们要把自己在录音中听到的完整的说出来。
4、拓展讲述内容,请幼儿说说,你过年的时候还想做些什么事情?为什么?
5、进行讲述儿歌。
(1)教师带有感情的进行讲述儿歌
(2)集体讲述儿歌。
(3)个别幼儿讲述儿歌。
教师进行小结评价。
大班熊来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中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借助图示理解并唱准歌词。
2.唱出1-8的递增和递减,形象感受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3.尝试边游戏边学唱歌曲,享受轻松、愉快的歌唱氛围。
活动准备:图示卡片;课件;平衡木;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小鸭子学习上桥的本领”引题进场。(听《鸭子上桥》的旋律)
二、分段学习歌曲。
1.感受歌曲第一段。
(1)导入语:今天也有几只小鸭子跟我们一样,在学习上桥的本领,听一听是几只小鸭子呢?他们上桥的速度是不是一样的呢?(范唱第一段)
(2)提问:有几只鸭子在学习上桥的.本领?但是他们上桥的速度不一样,我们来听听哪几只上桥的速度快,哪几只上桥的速度慢?我们把小鸭子们请上来。(边演示边范唱)
(3)这8只鸭子中有两只鸭子上桥时害怕了,有停了一下,你们听听是哪两只鸭子?
(4)在三只鸭子和四只鸭子处练习间奏。
(5)后面的4只鸭子中有一只鸭子和其他的不一样,听一听是哪一只鸭子?
(6)练习附点的演唱。
(7)八只小鸭一起站在小小木桥上,小小木桥怎么样啦?
(8)演唱第一段。
2.感受歌曲第二段。
(1)导入语:小小木桥摇呀摇,鸭妈妈可担心了,她对着小鸭子们喊:“鸭宝宝们,快快下桥呀!”(范唱第二段)
(2)提问:“一共有几只鸭子在桥上走?”
“下来了1只鸭子,还有几只鸭子桥上走?”(7只)
“又下来了1只鸭子,还有几只鸭子桥上走?”(6只)
“桥上鸭子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唱到几只鸭子的时候出现了间奏?唱到几只鸭子的时候出现了小附点呢?(练习间奏、附点)
“八只鸭子下了桥,小小木桥发生了什么变化?”
(3)演唱第二段。
三、多种形式完整演唱歌曲。
四、游戏表演。
1.一组(8个幼儿)示范游戏表演的方法。
2.两组幼儿表演。
3.四组幼儿共同游戏。
五、结束活动。
可爱的鸭宝宝们,现在鸭妈妈要带你们去学新的本领喽!(播放歌曲《鸭子上桥》)
大班熊来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一、倾听故事,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与过程,学习词:桃仁、挺
二、知道谁帮助了小桃仁,体验春风、春雨、太阳光对小桃仁的爱及小桃仁变成小桃树的自豪的心情。
活动重点难点:
听故事,知道谁帮助了小桃仁,了解小桃仁发芽的条件与过程,体验春风、春雨、太阳光对小桃仁的爱及小桃仁变成小桃树的自豪的心情。
活动准备:
一、课件《小桃仁》
二、教学挂图三、用过的一次性纸杯、玉米种子(也可其他)小桃核。
活动理论依据:
本课是一节语言活动,《纲要》中指出:语言活动应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课题。
"小姑娘,长的美,粉红脸,歪歪嘴,满肚子,甜蜜水。"请你说一说,是啥水果(出示桃子图片观察)
提问:吃完桃子里面有什么呢?(出示桃核图片观察)
师:一个桃核就是一间房子,里面住着一个又白又胖的小东西呢!这个小东西的名字叫小桃仁。(丰富词汇"小桃仁")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教师砸开桃核,取出桃仁展示给幼儿看。别看小桃仁这么小,它里面可藏着一个长长地故事呢?我们一起听一听好不好?
二、看课件,听录音,欣赏一遍故事《小桃仁》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桃仁变成了什么?
三、结合教学挂图引出提问,幼儿根据故事记忆回答
1、小桃仁在谁的帮助下变成了小桃树?
2、它们是怎样帮助小桃仁的?
3、小桃仁的心情是怎样的?它为什么要挺直了身子?
分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春风、春雨、太阳光和桃树妈妈亲切的语气、不同的语调。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春风、春雨、太阳光、桃树妈妈和小桃仁说的话。
四、总结:
小桃仁发芽生长的三个必要条件和其生长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桃仁是在众人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体验爱与被爱的美好。
拓展提问:小朋友是在谁的爱抚下长大的?
五、观看课件:
完整欣赏故事可让能力强的幼儿看图复述故事,注意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词汇。
六、幼儿操作:
种玉米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小朋友认识吗?(出示玉米种子)
2、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自己种出来的玉米什么样子?指导幼儿种植玉米。
七、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表演区分角色表演故事。
2、提醒孩子定期照顾与观察自己种的玉米。
评价建议:
?纲要》中指出:语言教学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本课中我精心设计了课件,配合课件进行故事教学,能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而适时的提问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最后的动手操作则是把幼儿的课堂知识变成了生活实践,进行了知识的整合,使幼儿对于本课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掌握。
活动反思:
本活动设计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发展来确定教育目标,克服了以前故事教学中单纯以理解故事、讲述故事为目的的做法,目标比较全面、明确、具体。
本设计寓教于乐,体现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大班熊来啦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孩子们喜欢读儿歌,并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好奇,经常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见所想。在语言区里,常常看到他们自编自创小儿歌。如: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感受儿歌韵律美,体验创编的乐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设计思路:
开始部分以图片导入,引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基本部分围绕“摇篮”分为五个步骤:一是教师有感情的完整朗诵,幼儿初步感知,之后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使幼儿初步了解儿歌大意。二是结合flash课件进行欣赏活动,再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三是图文结合,分段理解,使幼儿知道这些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四是配乐朗诵,陶冶情操,五是借助各种动物图片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儿歌。结束部分:师幼在愉快的谈话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宁静、温馨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3、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活动难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
1、《摇篮》flash动画,《摇篮曲》音乐。
2、一张摇篮图片,四幅自制教学挂图。
3、创编时所用图片:鸟宝宝,龟宝宝、熊宝宝、蝴蝶宝宝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孩子们快来看看,是谁呀?
宝贝们好!我的名字叫摇篮。你们认识我了吗?
师:摇篮有什么用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2、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摇篮》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二、欣赏诗歌、感知理解。
1.第一遍欣赏(教师朗诵,引人入境)
提问:
(1)儿歌的名字是什么?
(2)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师:儿歌里还有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哪些是摇篮?她们又是谁的摇篮呢?
2、第二遍欣赏(播放课件flash,整体感知)
提问:
(1) 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摇篮?(提示幼儿用诗歌中这样完整的句子回答)
(2)师:想一想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呀?大海是摇篮,她的宝宝呢?......
3、第三遍欣赏(图文结合,分段理解)
孩子们说得可真棒! 摇篮妈妈听到了可高兴了,瞧:她带着自己的宝宝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教师此时将教学挂图轻轻地推到前方)
(1)、师:看谁的小眼睛最明亮?先来看第一幅图吧!你看到了什么?
师:哦!白云在做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2)、师:你演的可真好!我们一起接着看看大海的怀抱中有谁呢?师:好的,浪花在做什么?一起做一下这个动作吧!
(3)、师:恩,孩子们表演得真不错!再来看一下第三幅图中又有谁呢?
师:看风儿在做什么?花宝宝呢?
(4)师:花宝宝睡着了,我们可爱的小宝宝呢?
师:他是怎样睡着的?
三、诵读诗歌,加深理解。
1、随文划指诵读
师:宝宝们都睡着了,我们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师:那我们就用轻轻的、美美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孩子们,伸出你们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划指读一读吧!此时你们的.小指尖嗖的一下碰到了字宝宝,准备好了吗?
2、师幼合作诵读
师: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再合作读一读吧!我读前半句,你们接读后半句。看好老师的手势,比比哪一小组接读的好哦!
3、幼儿接龙朗读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声音?好的,请4名幼儿接龙朗读。
4、师幼配乐同诵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 我也想读一读了,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美美地读读吧!
四、展开想象,创编儿歌。
1、示范引导创编
师:你们朗读的声音可真好听!瞧,都把螃蟹宝宝吸引来了!螃蟹宝宝的摇篮在哪里?我想到一首诗歌了,你听:海滩是摇篮,摇着蟹宝宝,海风轻轻吹,蟹宝宝睡着了。
2、幼儿分组创编
师:我当上了小诗人,你们呢?想不想当小诗人?好,赶快把你们桌下的宝宝们请出来吧!你也来用诗儿歌中那样美的语言说一说吧!还可以将你编的诗歌说给同伴听。
3、幼儿集体交流。
五、总结评价,情感提升。
1、师:这些小诗人编得真好听!老师把它们串在了一起,你们想不想听听我们创编的诗歌呢?
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响,鸟宝宝睡着了。
沙滩是摇篮,摇着龟宝宝,温度悄悄升,龟宝宝睡着了。
草地是摇篮,摇着兔宝宝,草儿轻轻动,兔宝宝睡着了。
花儿是摇篮,摇着蝴蝶宝宝,风儿轻轻吹,蝴蝶宝宝睡着了。
2、师:这真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啊!孩子们,你们真棒!今天不仅帮小宝宝找到了摇篮,还当上了小诗人,编出了好听的诗歌。你们高兴吗?
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宝宝,他们的摇篮在哪呢?细心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熊来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多1或少1的数)。
2、让幼儿熟练地找出2-9个数的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活动准备:
1、图片2、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每个数子都有自己的邻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前面的比它少1,后面的比它多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谁能快速的找出数字的邻居。
二、基本部分:
1、游戏:找朋友分别给10位幼儿发1-10的数字图片。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全体幼儿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最后把2和4找出来并按顺序站成一排,告诉大家,数字3的好朋友是谁和谁,为什么?
游戏前,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一遍,然后游戏继续。(这个游戏让幼儿说出2-9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2、游戏:说一说(出示幻灯片)请小朋友根据老师提供的数字,说说每个数字的邻居。
3、游戏:想一想(出示幻灯片)小朋友请想一想我的邻居门牌号是几号呢?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练习生活,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大班熊来啦教案篇6
教 学 目 标
第一周米的家族
一,能比较各种不同的米
二,能说出米的种类和名称
三,能说出米的各部位及用途
四,能做出美丽的贴画,并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五,能玩童玩「丢米包」
六,能知道单数与双数
第二周米从哪里来
一,能专心聆听音乐并唱出歌谣,吟出唐诗
二,能体会农夫的辛苦并会懂得珍惜食物
三,能做出乐器并知道节奏感,能唱「农村曲」
四,能热心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
第三周走过历史的隧道
一,能开心的游戏
二,能说出各种农具的名称
三,能说出农具的用途
四,会安静又专心的观赏影片
第四周呷饱未
一,能知道中国特定节日所吃的'米食
二,会操作电锅,煮好吃的饭及做出饭团
三,能知道家中常吃的米制品并说出来
四,能分辨各种米制品的口感
五,能表现出良好的用餐礼仪
单元主题一:
米的家族
1、让小朋友会比较不同的米所做的食物并会说出米的各部位名称、
2、让孩子知道米的用途
一,引起动机:
1、展示各种种类的米、
2、让孩子说出自己已知道的米的种类
二,团体活动:
1、认识米的形状,大小,软硬,粗滑,颜色、
2、知道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米、
3、认识米的各部位名称及用途
三,分组活动:
1、美劳区:米的贴画、
2、语文区:米盘写字、
3、数学区:米的单,双猜数
4、益智区:米的配对(各部位)
5、游戏区:丢米包
单元主题二:
米从哪裏来
1、能快乐的学唱歌谣、
2、会说出稻米的外型、
3、可以分辨稻子和米、
4、会比较好与坏的米、
5、会热心的参与讨论、
6、会做简单的乐器
一,引起动机:
1、放农村曲,念唐诗、
2、可让孩子发表是否看到稻子、
二,团体活动:
1、观察稻子的长相、
2、知道稻米的成长过程、
3、认识稻田周边环境生态、
4、了解水田的特色、
5、知道农夫的工作与辛苦、
6、讨论插秧的方法
三,分组活动:
1、美劳区:乐器的制作、
2、语文区:念诗、
3、科学区:谁最健康、
4、益智区:图卡配对、
5、游戏区:能用乐器摇出节奏、
6、欣赏区:聆听农村曲、
7、体能区:随风摇摆
单元主题三:
走过历史的隧道
1、让孩子培养团队精神、
2、能开心的参与活动、
3、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4、训练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起动机:
1、介绍各种古老的童玩、
2、展示农具的图片和影片
二,团体活动:
1、观赏影片与图片、
2、知道童玩的名称、
3、农具的介绍、
4、知道农具的功用、
5、知道童玩的玩法
三,分组活动:
1、欣赏区:影片欣赏、
2、益智区:图卡配对(各种农具的图卡及字卡)、
3、游戏区:竹蜻蜓(与小朋友比远近,比高低)、
4、体能区:踢罐子(当鬼,一人踢罐子其馀分开躲藏)
单元主题四:
呷饱未
1、能分辨各种米所做的食物风味、
2、能学会煮饭、
3、会注意用餐的礼仪、
4、会做出可爱的饭团
一,引起动机:
1、介绍各种米制品及与节庆相关的米食
二,团体活动:
1、认识不同种类的米所做成的食物、
2、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米制品及原因、
3、体验食物的满足感、
4、嚐试各种食物的风味、
5、商店买东西—学会价格(数学)和量
三,分组活动:
1、工作区:洗米、
2、烹饪区:米团的制作、
3、小小美食家:饭、
4、学会吃的礼仪、
5、益智区:配对卡
大班熊来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火柴、打火机、厨房灶具等用品使用不当会有危险。
2、不碰触易燃、易爆的用具,教育幼儿不玩火。
3、学会如何应对火灾,知道如何在火场逃生。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打火机、蜡烛、纸张等实验用品。
2、湿毛巾、灭火器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一、身上穿红袍,脾气真暴躁。惹起心头火,一跳八丈高。(火)请幼儿讨论火有什么用处:可以帮我们做饭,可以取暖,可以放烟花,可以烤干衣服,可以烤熟食物等等。那火除了对我们有好处,有没有害处呢?请幼儿讨论火的危害:火能烧掉房屋、家具,火能烧死人,火可以烧掉森林等。
二、认识生活中的易燃物品和家中的主要火源。
1、观察小实验“纸的燃烧”,帮助幼儿了解有些物品很容易被引燃,认识火源和易燃物品。
老师用打火机将蜡烛点燃,将一张纸放在蜡烛的上方,让幼儿观察纸的燃烧过程。
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火源?(打火机、火柴、鞭炮、蚊香)那些东西可以燃烧?(纸、棉花、衣服、煤炭、汽油等)小结:在我们的家中经常会有打火机、火柴、煤气炉等火源,还会有抹布、纸张、塑料、木制品等易燃物品。火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如果不会正确使用火,火娃娃也会生气,给我们带来伤害。所以小朋友不能玩火。
3、讨论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怎么办?如何逃离火灾现场?小结:如果出现小火,我们可以求救大人用水扑灭、用湿布扑灭、用灭火器扑灭……如果出现大火,我们要拨打求救电话119,并迅速逃离现场。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嘴巴。
三、消防逃生演练在教室里点燃废纸,让幼儿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嘴巴,老师手提灭火器灭火,孩子迅速按逃生路线逃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