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教案参考6篇

时间:2024-02-24 作者:Monody 备课教案

一篇出色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和困难,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分数教案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分数教案参考6篇

分数教案篇1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尤为重要。通过这节课教学,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为今后学习有关百分数其它知识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分数和百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意义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分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

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引出分数后,短短的一句“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接着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让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概括,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出要求:

师:从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出**班的同学们都很棒。呆会儿合作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可以吗?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

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

突出整体:

师: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这是他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进行知识迁移:

生:我是把8个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提问:刚才我们在不同的材料里找到了四分之一,找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材料不同。

跟进:但我们都把这些材料看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

相同点:都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师: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两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说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进行表示呢?——一个整体

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深入理解了四分之一的含义。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猜数游戏,准备好了吗?

师:如果一个菠萝用三分之一表示,他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果然如此。

师:如果2个橘子用五分之一来表示,她的单位1,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已经能很快地找到单位1了。

3.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

(1)找其他分数

师:刚才我们把4个苹果、8个三角形分别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找到了1/4。现在请你继续观察,还能发现其他的分数吗?

那就请同学们动手涂一涂,用阴影表示出这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写在下方,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课件使用说明:点击课件出现:

师: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分母都是4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师: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单位“1”。

师:要是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分母是几呢?——5。平均分成6份——分母就是——6。

师:分母其实就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不一般呐。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分子各不相同,都差1

师:分母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取的份数不同

师: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一份就是1,两份就是——2,三份就是——3

师:分子其实就是表示——取的份数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能力强,分析、概括能力也很出色。

4.揭示分数的意义。

(1)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现在老师再写一个分数5/9,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说的真好。如果不是平均分成9份,板书5/(),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取这样的5份,就是5/()。

师:很多份可以是几份?——2份,3份……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板书:若干份)

师:如果取的份数也不是5份了,板书()/(),那么这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若干份,就是()/()

师:可以取这样的一份,也可以取这样的……几份。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1/4,2/4,3/4,4/4的分数单位就是——1/4

师:5/9的分数单位?

生:1/9

师:5/99

生:1/99

师:()/1000

生:1/1000

师:老师都还没说分子呢,你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

师:那3/4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5/9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请同学们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填一填

(1)说说3/5的意义

(2)同意吗?

(3)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点击生活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分数的意义。

(1)、我校五年级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1/6

(2)、长江约3/5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师:还有几分之几的水体没受污染呢?

师:受污染水体多还是没受污染的水体多?——怎么想的?

师:有什么想说的?——要保护环境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环保意识。那你希望,长江受污染的水体占长江水体的几分之几呢?

师:大家都有美好的希望,那就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共同来保护环境。

(3)、姚明的头部高度约占他身高的1/8

师:我们的身体中还蕴藏着很多分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资料。

五、总结全课、质疑问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分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提高估算意识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4.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二、复习引入

师: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可以用什么数表示?两个手指头呢?如果要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算式怎么写?(板书:1+2=3)

师:接下来老师还是伸出一个手指头,除了1以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生:1/5。(师:谁明白他意思?他是怎么想的?)两个手指头呢?(板书:1/5 2/5)

师:大家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三、新课教学

(一)同分母分数

1.设疑。

师:如果把这两个分数也合并起来,结果是多少?肯定吗?可我上二年级的女儿不这样认为?她认为是3/10(板书),而且她振振有词地找到了理由,你们和我一起做一做,左手用1个手指表示1/5,右手用两个手指头表示2/5,合起来3/10。

2.解惑。

师:究竟谁的对?请说明理由。

师:谁来解释一下我女儿的问题出在哪儿?

师:对,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关注单位1。实际上我们得到的不是3个1/10,而是3个1/5,所以结果等于3/5。(板书)

3.明理。

师:这个例子说明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它们的分数单位没有发生变化,相加的只是分数单位的个数。

师:1+2=3与1/5+2/5=3/5有联系吗?想一想它们的算理一样吗?

师:对,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发生了变化而已。

4.应用。

师:有了这种认识,这两个题目一定不成问题,谁能迅速说出答案?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在计算8/99时,你想到了哪个算式?你能用8-5=3解释这个算式吗?

5.总结。

师:观察一下我们做过的几个题目,有什么显着的特点?(板书:同分母)

师:你能总结出计算这类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吗?(课件)

6.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二)异分母分数

1.承上启下。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得数:3/6和3/9,我们还应该对它们作进一步的'处理,谁能明白老师的意图?对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引导学生约分。

师:约分后得到两个最简分数1/2和1/3,(板书)如果只让大家找它们的不同之处,你能找到哪些?

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意义、大小、分数单位、分母不相同(板书:异分母)等。

2.提出问题。

师:如果老师要把这两个意义不同、大小不同,分数单位也不相同的异分母分数也合并起来,我想除少数同学以外,绝大多数同学一定感到为难,实话实说,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师:如果老师允许你们改写这个算式,而且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直到你会做为止,你想怎么改?

3.明确方向。

师:从我们听取这些想法中,我发现一个共同的倾向,把它改成分母一样的算式就简单了,我们从这些同学的想法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4.转化学习。

师:是呀!我们可不可以在不改变这两个分数大小的情况下,把它们的分母统一起来吗?请大家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2)板书讲解。

(3)课件展示。

师: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用同样大小的两个圆分别表示出1/2和1/3,为什么这两个分数的分子不能直接相加呢?

师:即使我们简单的把这两份合在一起,我们也不能准确的说出它究竟占了这个圆的几分之几,因此,只有通过通分的方法,把这两个分数细化为3/6和2/6,从而得出它们的结果是5/6。

(4)归纳方法。

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准备怎么归纳?

(三)总结方法并介绍数学文化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我们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是以什么作为基础的?我们又是用什么方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呢?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是以什么作为基础的呢?

师:实际上,我们是用层层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知的旧知识来学习的,转化是学习数学学习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使新知识更为简单易懂,你们现在觉得分数加减法简单吗?

师:让你们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简单的知识曾令欧洲人十分头痛,德语有句古老的谚语:掉进分数里去了。就是指说一个人遇到困难时束手无策的尴尬处境。这句话是怎样产生的呢?(课件)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分数的世界,却并没有掉进分数里去,轻而易举的学会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是因为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的观点是:只要愿意思考,办法总会有的。还是那句广告言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如果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解决分数问题,你们会掉进分数里去吗?

四、巩固练习

1.算一算。

2.选一选。

3.比一比。

4.填一填。

五、拓展提高

师:课前交流时,我们谈到了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我们回过头再来看一看。想一想,有没有办法让三个儿子在不破坏规定的前提下继承到父亲的遗产呢?这办法还真有。(课件)

师:现在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其实,这位农夫在设计遗嘱时,是把18作为单位1,而他只留下了17头牛,是18头牛的17/18,而三兄弟的分牛的份额17/18刚才一样,只不过在分年是我们要以18作为单位1,没不是用17作为单位1。

六、总结全课

分数教案篇4

一、创设情境

(1)展示主题图

(2)让学生说出从图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3)揭示课题

二、师生共同探究新知

(一)再创情境,探案例1

1、中秋期间,我们的传统习俗是合家分享一块大月饼,喻示合家和美,团圆之意。小华一家也不例外。(示图)

他告诉我们什么?我分得这个月饼的1/4

谁能告诉大家,这里的1/4是把()看作一个整体呢??

2、小红家买的是盒装月饼,每盒8个,她说:我分得这盒月饼的1/4。谁知道小红所说的1/4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呢?

分析一下他俩得到的月饼,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吗?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二):教学单位“1”、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

1、关于单位“1”

学生小组交流“议一议”

师让学生小组“议一议”的3个情境,全班反馈(师对应板书)

归纳:一个物体或是由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观察板书内容,体会这里单位1的量,及其所表示量的对应的分数的实际意义。(可以同桌交流)

2、关于分数的意义

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的量,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拿出一些小棒,把它看作单位1

使它能平均分成5份,6份?

情况反馈

归纳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先说,再对照书上的概念进行巩固。同时板书:分数

说一说,议一议,上面分数的实际意义

课堂活动: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画一画(书上的第2题)

3、关于分数单位的认识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又叫做这个分数的单位。让学和举例说一说:

再议一议:分数单位与分数什么有关系?(分母)

三、全课总结

1、反思与质疑

本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方面的新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再针对主题图的情境试述其中各分数的实际意义。

2、还有什么疑惑的,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师生共同梳理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25~26页1、2、3题

分数

单位“1”:

分数的意义:

分数单位: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分数教案篇5

目标

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灵活计算从能力

教学及训练

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仪器

教具

小黑板若干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略)

2、笔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同练。

要求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注意点。

二、教学新课

1、变题导入

把+变为”x-=“比较有什么变化?

2、补充例题

(1)审题:这道题是几个分数相减?这三个分数的分母是否相同?能不能直接相减?必须先做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订正。

板书: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x-=

=+x=+

=x=

(3)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么样?

(4)归纳:(略)

3、补充练习:3x-=2x+=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集体评讲。

四、巩固练习:p121第6题第一列

五、全课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课作:p122第7题

家作:p121第6题二、三列。

分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2.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3.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三)应用题

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四)引入新课

如果把、问题改为: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应用题.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题

例.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1.读题,理解题意.

2.比较: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异同?

3.讨论:“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什么意思?(画图理解)

教师板书:多出来的部分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4.列式计算

(50-45)÷45 =5÷45 ≈0.111 =11、1%

5.思考: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50÷45-1 ≈111、1-1 =11、1%

提问:为什么要减去1?

(二)反馈

1.把例题中的问题改成“水比冰体积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

思考:这道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少百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一)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二)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4.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5.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三)思考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面积约35760平方千米,第二大岛海南岛面积约是32200平方千米.台湾岛的面积比海南岛大百分之几?(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2.工程队原计划一周修路24千米,实际修了28千米.实际修的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实际比原计划多修百分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