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创意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贴近生活的教案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捡花生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捡花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5.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准备】
课件、落花生生长过程的相关动画、作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直奔课题,了解“落花生”名字的由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导入新课。(学生各自说出自己落花生名字的理解)
2.学生交流,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理解,再结合资料,了解“落花生”名字的由来。
3.简单介绍文章作者(学生了解许地山)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结合课前预习,看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1)朗读词语:吩咐、便宜、石榴、尝尝(出示课件)(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重点指导:吩咐、便宜、石榴、尝尝的读音。(这4个词的第2个字都是轻声要读的短些轻些。)指名读,学生齐读
(2)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①指读。
②学生注意:播种“bō 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 hǒnɡ”就是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 zhǒnɡ”。
③学生重读“居然”,学生解释的意思,学生造句(在居然之前应对出乎意料的基础作简要介绍,不能简单的造出。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从来没有洗过衣服,今天居然把衣服洗的很干净。)
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这用了居然。(收花生不可思议,出乎意料)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④师小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这种意料之外,读出这收获的惊喜。
(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读出收获的惊喜。)
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我校开展“六步三查”校本研修活动,作为课题组的一员,我也参与此项活动,在语文课堂上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学习。本学期组内研讨课我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个课堂。
?落花生》导学二重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这个道理。课堂上,我运用本组导学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中学习课文。每个版块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重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
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环节时,我先对学生进行合作指导,告诉学生合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合作。学生小组合作秩序良好,效果很好。比如:在学习第二题落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时,我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告诉孩子们:第一步先自读,然后小组交流说说哪些方面不同,从哪里看出来的,再全班交流。这样孩子们组内合作操作效果很好。
捡花生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爱慕之心”。
2、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关键: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突破重、难点。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板书课题、落花生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认识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本文主要内容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父亲的话
(1)什么是“爱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爱慕之心”什么意思?
(2)、父亲对什么产生爱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
七、讲读“我”的话
1、什么叫只讲体面?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小结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设计:
落花生
谈花生——论花生(要……不要……)
捡花生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朴实无华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学会写作时主次分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作者作了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许地山,他的原名叫赞坤,昨天有同学问为什么他会给自己的字叫地山,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名与字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坤的意思就是地,经常有个词叫乾坤,意思就是天地,他的父母给他取名坤可能就是希望他长命百岁。
2,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尝花生,论花生(板书)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1,指名六位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独白,父亲,母亲,姐姐,哥哥,我)朗读要注意身份,父亲要有长辈的口气,孩子要有孩子的气息。其他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明确:a味美 b榨油 c价廉
2,那么花生还有另外的好处吗?我们首先把这个问题放开。下面回过头来我们阅读一下课文的第三小节,仔细思考,这么几句话传递给我们怎么的信息?
学生的回答预设:父亲很少回家,或者家人很少团圆。
资料补充:本文的创作时间是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官,平时公务很繁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
(提示)作者说:天气不大好,可是父亲还是来了,实在很难得。难道许地山父亲参加收获节就是专为吃花生而来吗?
明确:不是,父亲的到来,a 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与我们共同分享快乐b借机教育子女
3,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是来教育子女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十小节,这一节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明确: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第十小节,出示投影幻灯片,请其他同学找出花生与桃子等的不同,也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明确: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埋藏地下 高挂枝头
不好看 鲜红嫩绿
挖了才知道 一见生情
4,在比较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不同之后,我们可以看出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地方?也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确:藏而不露。
5,接下来父亲就用花生来谈论人生,来比喻人生,父亲认为应该做怎样一个人?请同学齐读第12小节,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华而不实,意思是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而内容空虚。
6,那么作者明白了吗?
明确:作者明白,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一,“我”说的话中看出,可以请大家读一下。提问,体面什么意思,就是外表,讲求漂亮,只讲体面就是指只追求外表的漂亮。二,也可以从作者取的笔名中看出,他取名“落华(同花)生”,这是父亲的话给他的激励。课文中说“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7,那么大家懂了吗?请你谈谈对今天所学的一点感想。
学生要刻苦学习,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作者的写作是在1922年,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根据你自己的情况,你更愿意做一个怎样的人,是像花生呢,还是像桃子、石榴、苹果?还是其他?先请大家同桌之间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告诉我!
小结:不管是像花生还是石榴、桃子、苹果,只要是对其他人有用的人,我们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活动。石榴等的人生,就是要表现自我,勇于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以为这在当前更加难能可贵。当然,花生的人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求虚名,这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人生。
捡花生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6个生字,会写其中的9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认识花生果实。
2、同学们喜难免吃花生吗?小松鼠也喜欢吃啦,他还打算靠花生过冬呢!可他到花生地里却没有找到花生果,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25课。认读生字:鼠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2、圈出文中的`16个生字,读一读,不会读的拼一拼。
3、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引导学会用abb
4、学生自由读。
三、指导写字
1、复习巩固生字
2、示范、指导。
3、描红、临写。
交流、反馈。
教学后记:学生很容易会漏掉直的里面是三横。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引入课文
二、学习第一至第五自然段。
1、巩固字词。
2、图文对照。
3、出示课件:填空。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导读书。
6、试背课文,
三、你知道哪些植物是在什么地方生长的吗?
四、小结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了解更多的生物在何处生长。
捡花生教案篇5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明白不明白?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此刻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明白,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指名说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部分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明白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透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己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一)
1、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明白文章哪一部分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2、此刻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学生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状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资料,我们就重点学。
(二)
1、此刻请你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好,此刻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此刻再看,第一部分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那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好几样吩咐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板书:我们谈
父亲谈这两方面资料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穿插)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资料”。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我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主角读这部分,只读他们说话的资料,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我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我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资料确定重点
“我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我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透过“看资料”我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我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资料”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赞花生,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思考,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赞花生的。再读一遍,透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己的好处)
(2)我们再看“学花生”,一齐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我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之后父亲又是怎样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我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看目的”。在那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此刻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我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我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我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现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貌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资料?再读一遍。这句话深深地证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5)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我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板书:
种花生
落花生—吃花生
过收获节△我们谈
谈花生△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喻做有用的人
(道理)
(找重点的方法)看详略、看资料、看目的。
捡花生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找出重点段,并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假如你拿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2、学生交流。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落花生。
1、听录音后回答: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
(1)介绍一种物品( )
(2)记一件事 ( )
(3)写一处景物 ( )
(4)描写几个人物( )
2、教师简介: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按第一单元的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
四、交流学习成果
1、自由地找小伙伴交流。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典型的几个问题。
五、按提示分段
1、出示投影,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1)种花生,收花生。
(2)尝花生,谈花生。
(3)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2、结合课文插图,分段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六、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第2、4。
2、绘制花生的生长过程。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课文脉络,学习学习提示。
1、想想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哪一部分是重点写的?怎样学习重点段?
2、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提示,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从学习提示中,你学懂了什么?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
(3)根据学习提示,找出课文的重点段。
二、研读重点段
1、学生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结合课后练习2、3题独立学习重点段,教师巡视,辅优补差。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1)说说今晚过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什么?
(2)一家人是怎样谈花生的好处的?圈出有关词语。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投影出示第10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说的这段话的?
①父亲是拿花和玫什么进行对比?为什么要这样比?结合回答课后练3。
②父亲是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比,其实是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藏而不露)
(4)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这样说?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5)我有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话的含义?(读第13自然段)
有用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学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
?作业 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开辟居然、价钱、榨油、可贵、爱慕、体面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引入: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
2、自由朗读第一段,讨论:这段话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体会:课文内容要前后连贯。
三、研读第三段
1、引入: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从哪里看出来?简介作者生平: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曾留学美国,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病逝于香港。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有感情地朗读:个别准备、同座互练、指名读知道点评。
四、总结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书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说、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五、作业
1、完成《作业 本》中剩余的作业 。
2、把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
种花生 收花生 味美
尝花生 谈花生 榨油 便宜
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教学后记
为了突破本课学习抓住事物的某种特性,以物喻人的写法,并练习对话的几种句式,设计课文主题迁移写一段话,较好。
捡花生教案篇7
研究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精心安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内发挥主体作用,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使学生了解花生果结在地下的特征,激发他们认识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揭题
1、 刚才森林里的一位小动物悄悄地告诉老师,它要请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去树林里,和它一起去做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愿意吗?
2、 猜猜这位小动物是谁?
3、 对了,小松鼠要带我们去——(出示课题)。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4、 不过小松鼠说它最喜欢爱动脑筋、爱发言而且发言声音响亮的小朋友。所以在去之前它得先考考你们,不知你们有没有信心通过这一关?
5、 准备好了,听句练习:花生长着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
出示词语:
(1)花生果 高兴 睁大眼睛
(2)真好 蚯蚓 金色
(3)长着 留着 看见 笑着 摘下来 钻出来
(4)绿油油 黄灿灿 自言自语
(在心里默读这些词,读好加点的词。再开火车读、齐读。问:你还能说说其他表示颜色的词吗?)
二、 看图说话,归纳课文。
1、 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小松鼠要奖励我们看动画片,看仔细了。(课件演示动画)
[注:通过课件播放,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感受花生地的美、找花生果的有趣,为理解全文奠定了基础。]
2、 这个故事有趣吗?看起来有趣,学起来就更有趣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树林。出示文中花生果开花的插图,问:“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三、 美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第一小节,谁能美美地来读一读。
2、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可是,我们的小松鼠却不明白这是什么,瞧,它是怎么说的呢?(出示第二小节)同桌分角色读读这段话,看看哪只松鼠更可爱。
3、 指名交流,点评,你感觉小松鼠这时怎样?(高兴)小松鼠是心里偷偷地高兴,那么这种偷偷高兴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4、 松鼠有了美好的打算,它多么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看,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第三小节)自己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轻轻地告诉你的小伙伴。
5、 交流,指名说,齐读。学习生字“色”
[评:教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探究文本。做一做蚯蚓和小松鼠,把自己的读书感受轻轻地告诉自己的小伙伴。这个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注意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展开学习,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这种有效的小组学习对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是大有促进作用的。]
6、 小朋友们再想想,小松鼠自从花生开花以来,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天天等天天盼,这时都没发现一个花生果,他心里会感到怎么样?(奇怪、不理解、失望)
7、 小松鼠睁大眼睛自言自语地说:“奇怪,花生果被谁摘走啦?”小松鼠是在跟谁说话呢?自己跟自己说话声音会怎么样?(小声点读)试着读一读,把小松鼠奇怪的样子读出来?
8、 指名交流,朗读,理解“自言自语。”学习生字“言、语”
9、 你们知道花生果被谁摘走啦?你怎么知道的'?(相机出示第五小节)
10、 读读这段话,一起去告诉小松鼠这个好消息吧。
四、 故事续编。
1、 小松鼠听到这个好消息,它心里怎样?它又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导演和小演员,请小朋友们和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续编故事:
(1)小松鼠和妈妈对话
(2)小松鼠找花生果后再与蚯蚓对话。
选择一个主题编一编、演一演。教师指导:六人小组,由2号当组长,分配小组成员任务。小组中可以有导演、讲故事者、评委、策划者、表演者等,根据自己组内的实际情况分配好任务,练习续编故事。教师巡视,逐个指导。
2、小组上台表演交流,集体点评。
[评: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披文入境。通过小组合作续编故事挖掘教材的内涵,填补了教材的空白,丰富了教材内容,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合作时都明确自己的角色、任务,在合作时互相建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从而也提高了小组的凝聚力。]
五、 拓展
1、 你还知道哪些东西长在泥土里?
2、 推荐读《一粒种子》这本书。
六、教学写生字:语 言 色
七、总结:小朋友,大自然是美丽的,是奇妙的,只要大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是可以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文章来的。让我们用掌声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喝彩。
[评:通过以上课例的教学,我们课题组认为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精心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且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同时,小组合作交流,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以“我会读”、“我教你”、“你教我”、“我帮你”的心态共同学习,为学生营造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形成每个学生既是“老师”,也是学生,还是表演者、设计者等,多种角色不断变换,互教互学的局面。合作学习,由于教与学的角色不断变换,在生理上也减轻了儿童的疲劳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