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的教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过程,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母与子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母与子教案篇1
活动背景:
外活动对孩子们有着浓厚的兴趣,乐此不疲,为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满足幼儿多种发展的需要,于是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设计了此次大班体育《跑圆圈》活动。为全面锻炼幼儿肌体,均衡发展幼儿动作。
活动目标:
1、学习身体左侧向弯道内倾斜快跑的动作技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通过左手臂的彩绳提示、自身探索、同伴学习、竞赛游戏,初步练习弯道跑的动作。
3、增强集体荣誉感,体验竞赛游戏带来的快乐。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4个火炬,口哨,左臂的标记(红黄蓝绿彩带),起点箭头标记,主火炬台。
2、背景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郊游吧!(音乐声中,老师带着孩子们做矮人走、高人跑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1、请一个能干的幼儿沿着圆圈跑,其他幼儿观察该幼儿的身体动作。(跑一圈便步走,调整呼吸)
2、谈谈“你在弯道上怎样跑的?身体和平时直线跑有什么不同?”——幼儿进行讨论,教师小结。
3、教师示范弯道上跑动作,强调身体左侧向弯道内倾斜快跑。
4、按照老师的方法,请幼儿练习体验在弯道跑的动作。
5、幼儿集合,教师提出个别幼儿在弯道上跑时会离线的问题,组织幼儿探讨。
6、个别再次幼儿示范。(集体后退两步,个别幼儿示范)同时教师小结:身体向左倾斜跑,脚靠近线。
7、幼儿分男女生在圆上进行追逐跑练习,强调外道超越的规则,激发幼儿超越意识。
8、幼儿自己的圆圈上进行练习。
三、游戏——圆上接力赛
1、每组第一个小朋友先跑,跑一圈回到原位,与第二个拍手,站在队伍的最后。第二个小朋友再跑,直到全部跑完把手举高向老师示意。
2、、教师小结游戏情况。导入游戏情境:我们幼儿园即将举行第二届运会,我们都是小小火炬手,来传递火炬,最后一名火炬手跑完后,将火炬高高举起。
3、竞赛游戏:“圆上接力跑”,传递火炬。(最后一名火炬手将火炬插入主火炬台上)
四、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完成了传递火炬的.任务,一起来放松一下吧!(全体幼儿边走边捶臂捶腿,随乐和同伴一起放松。)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比较稳定,正是活动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对各项动作能够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可以进行较复杂的动作练习,本次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活动的动作,方式比较开放。幼儿们在游戏中不但学到知识,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增加了幼儿之间的友情。这类游戏很受幼儿喜爱,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既掌握了基本动作,达到了锻炼效果,又发展了幼儿动作的想象力。
体育活动对幼儿体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注意保证幼儿体育活动的强度与密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很大的收获。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认真钻研教材,带给幼儿更多精彩的游戏。
幼儿园母与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观看奶奶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3、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5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吃什么来庆祝节日的.?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谁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1)幼儿分组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阿姨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
(2)与幼儿交谈:通过看包粽子、学习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6、师生共同小结: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是我国特有的节日,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活动反思:
幼儿园母与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7以内数与数之间多1的关系。
2、复习对数字外形及意义的理解。
3、能较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分类板,双色数字卡,单独的小动物卡片若干学具: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读数字分别出示红色数字1-5,请幼儿读一读,说一说它像什么?它可以表示什么呢?
二、小动物变魔术1、教师请幼儿将数字按数序排一排,出示小动物卡片,请幼儿给每张数卡下面放相同数量的小动物。引导幼儿说一说:数字×可以表示×只小羊。
2、教师:小动物要给我们变个魔术。教师将数字1翻一面,翻成蓝色的数字2。引导幼儿发现数字颜色变了,数字也变了。
3、教师:数字1变成了几?它的下面应该是几只小动物?引导幼儿思考并示范如何将小动物的数量与变过后数字相等,师幼共同讲述:1添上1个就变成了2……4、再用同上的方法操作数字2,熟悉活动玩法。
三、小组操作活动
1、小动物变魔术。先在分类盒中插上红颜色的数字,然后按数字放小动物。放好以后,把数字翻过来,变成蓝颜色的数字,小动物数量也变得和数字一样多,边玩边讲一讲。初步感知7以内数与数之间多1的关系。
2、变成一样多。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画面,认读数字,数一数物体的数量,鼓励幼儿想办法把物体数量变成和数字一样多。
四、活动评价请幼儿展示操作,介绍活动过程,强调幼儿讲述:1添上1个变成2……了解操作新活动的幼儿人数,鼓励没有操作新活动的幼儿有时间到数学区角再去尝试。表扬在活动中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
重点:复习对数字外形及意义的理解。
难点:初步感知7以内数与数之间多1的关系。
幼儿园母与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幼儿利用塑料圈做走(曲线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2、培养幼儿集体意识,体验集体游戏和亲子游戏的'乐趣。
3、引导家长利用塑料圈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掌握游戏玩法。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塑料圈、一把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热身
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在椅子上坐成一个大圆圈,幼儿每人手里拿一个塑料圈,随老师说的儿歌做相应动作。
春天来了,小朋友也要过节了,我们一起去公园郊游吧!
大汽车开来了,(招手,双手我方向盘转动两次)
排队上车快坐下。(原地踏步走四步,再圈平放下蹲)
见到老人忙让座,(圈上举侧身二次)
扶好把手站得牢。(圈上举体转二次)
东西掉了捡起来,(圈上举腹背运动二次)
快快乐乐到站了。(圈在身前转一圈做跳跃)
(二)游戏:跟着宝宝走走
幼儿把圈套在身上,家长拉着圈跟在幼儿后面。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儿歌边随儿歌内容做走、跑、蹲走、跳动作。儿歌:跟着宝宝走走,跟着宝宝走走,跟着宝宝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谁最先站好(蹲下、跳起来、转一圈、让妈妈抱起来)。坐回椅子休息。
(三)游戏:穿过树林
继续出发,幼儿和家长一起扶圈绕椅子走。坐回椅子休息。
(四)游戏:钻山洞
幼儿站在圈中,从下向上套圈,把圈放下,跳到前面的圈中,继续套圈,家长协助。
(五)游戏:转圈、滚圈比赛
公园到了,幼儿和家长比赛原地转圈,互相数数,看谁转得时间长。
幼儿向对面滚圈,和对面的幼儿交换圈,再滚回来。
(六)游戏:青蛙跳荷叶
幼儿和家长一起听音乐绕圈走,音乐结束跳到圈中单脚站立数20歌数回到圈上,游戏重新开始。
(七)结束
郊游回家,坐车回家。幼儿背好圈,家长拿椅子依次回班。
幼儿园母与子教案篇5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学习以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沟通,从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儿实践和尝试自己解决社交问题的办法。
2、程序和策略
(1)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应力求真实、生动、有人有景,可以用电化教具配合,也可以用画板或口技代替。场景布置及道具应尽量简单,化装只要突出人物身份的主要特点,能使幼儿看懂就行。如需幼儿扮演角色,应先物色人选,组织排练。活动开始时,教师要用语言向幼儿介绍场景(什么地方)、角色和主演者,以引起幼儿观看表演的兴趣,并向幼儿交代任务,提醒他们仔细观看表演者的表情、动作,记住表演内容,以便在观看后讨论。
(2)表演
为了使全体幼儿都看清楚表演内容,表演者要面向全体幼儿,表演速度适中;可以完整表演,也可以分段表演。
(3)讨论明理
观看表演后,教师应围绕活动目标有重点地提问,引导幼儿讨论评价表演中人物的言行,激发某种情感,提出今后行为的选择建议,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幼儿,让他们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讨论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形式,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甚至展开争论。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上力求取得一致,在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一定不要强求一致。要鼓励幼儿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鼓励创新。
(4)学习表演
幼儿有模仿和表演的兴趣,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组织全班幼儿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从而巩固在活动中获得的行为规范。有时可让部分幼儿参与表演,其他幼儿再次观看,这要依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教学环境来定。幼儿通过表演,进一步判断道德行为,在亲身参加表演中更好地掌握道德行为要求。
3、教学范例及评析
幼儿园母与子教案篇6
活动说明:
这个读本呈现了奥妙的天气变化,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读本教学。而且读本采取了现实照片最为画面,根据天气、实物和人的变化讲述了天气的故事。所以在进行这个读本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自然的天气个孩子一起观察,让幼儿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并且可以采取记录的方式帮助幼儿观察自然现象,从而拓展幼儿的阅读经验。
活动一>大书阅读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帮助幼儿熟悉书中的文字内容;
3、认识书中的天气现象及其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大书、天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封面阅读
教师拿出大书,请幼儿观察图画,猜猜、讲讲故事内容,然后教师指读书名,邀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阅读大书。
二、大书图画阅读
遮盖书中文字部分,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可以引导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是什么天气现象。每翻开一页教师都要提示这是第几页,帮助幼儿巩固书页的顺序概念。
三、大书文字阅读
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后,指读文字,幼儿跟读,教师从旁指导。
四、扩展游戏
1、教师取出准备好书中介绍的天气图片;
2、请幼儿看图片,认知天气;
活动二>小书阅读
活动目标:
1、回忆和巩固上次学到的内容;
2、认识书中以外的常见天气现象。
活动准备:大书、小书
活动过程:
一、大书阅读
教师拿出大书,帮助小朋友进行复习阅读。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幼儿的指读过程,帮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集体阅读之后,教师将小书发给每个幼儿,请幼儿自己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扩展学习
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些书中没有提到的常见的天气现象,并结合生活经验谈谈遇到这样的天气如和保护自己。
活动三>拓展活动
活动目标:
1、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扩展幼儿的相关经验。
活动准备:若干张纸
活动过程:
一、学习有关天气的儿歌--《天气》
天气天气常常变,小朋友们要认识。天气晴,大大太阳挂天空。天气阴,厚厚乌云遮天空。刮风了,门窗千万要关好。下雨了,雨衣雨伞莫忘带。下雪了,出门走路多小心。有冰雹,赶紧躲到房屋里。天气热,防暑降温要做好。天气冷,防寒保暖别忘记。天干燥,多多喝水身体好。天气湿,房间经常通通风。我们来把儿歌学,认识天气好处多。
二、绘画
教师准备好幼儿填色用的图画纸。
三、作品展
将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巩固认识天气。
幼儿园母与子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2、巩固练习徒手用泥团圆与搓长的技能。
3、初步练习分泥的技能。活动准备:彩色长布条若干、红色方块布一块、橡皮泥若干、印模两个、幼儿围圆坐好。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红色方布,放在圆圈中间,告诉幼儿这代表我们的幼儿园。问问幼儿你住在那里?你每天是怎样来幼儿园的?给“幼儿园”安上大门(用印模)在次提问:你每天从哪里进到幼儿园?请幼儿走一走注意不要碰到两边。
二、放“地图”:在“幼儿园”四周方布条作通道,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从那条路进入幼儿园的,走走看。拓展通道的各个方向与长度、摆放小区大门(用印模)引导幼儿看看自己上幼儿园时走过的路。说说来幼儿园时一路上看到那些东西?(人、树、房子)
三、置展:示范用手将一团泥分成2块,徒手团圆与搓长,分别表示树与人。将他们放在道路两旁与道路中间。给每个幼儿一团泥,指导幼儿团圆与搓长,并放置到地图上。注意不要碰到边上的作品。
四、个人解说:三里亭序早上可真热闹!马路上到处是人,有的是幼儿园的,有的是上班的。路旁种满了数,真漂亮,走在幼儿园的路上,小朋友可真开心!请几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幼儿来说说自己上“幼儿园”走过的路上有哪些东西,是从哪里来近来到达幼儿园的?
活动反思: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期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孩子感兴趣的各种活动,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的道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