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5的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4-04-15 作者:couple 备课教案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只有通过认真写教案,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规划课程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15的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15的教案优秀6篇

认识15的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小叮当这个人物,告诉学生这节课它会陪着我们一起来学习,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让学生把小叮当带来的礼物分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请小朋友分组来分一分,老师也参与进去。

学生汇报

师给予评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物品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起名字,并说明理由。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让学生感知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师小结。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

师动手脱掉花外衣,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学生举例说明。

四、活动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小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五、总结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抽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反思:“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种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几何概念,我把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遗憾的是课堂纪律不够好,有待多加强化管理训练。

认识15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认识数字“5”

2、激发幼儿喜欢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卡片、数字卡片

2、魔法袋

活动过程

一、课堂调控

1、大闹钟,小闹钟,大小闹钟一起响,叮叮当,叮叮当,叮叮当当丁丁当当。

2、姿势,端正。小小脚,并并拢。小手放在,大腿上

二、导入(今天一个果园的主人说他的果园种了好多的水果,要请大一班的小朋友去他的果园参观,一起分享他种的.水果,但是呢他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大一班的小朋友都要学会数数和认识今天所学的数字,才有资格分享他的水果,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张老师开着小汽车载你们一起过去,笛笛笛……)

三、复习“5”以内的数字并认识数字“5”

师:数一数草莓有几个,

幼儿:1—4

师:小朋友真棒,小鸭子表扬自己,那现在老师在加上一个草莓还是4个草莓吗?我们一起再数一数是几个?

幼儿:1—5,

师:5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幼儿:5来表示55555,5像称勾能称菜。还有红红的大苹果耶,一起来数一数苹果有几个,

幼儿:1—5,

师:又是5个,5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5来表示,55555,

幼儿齐读55555。

师:数一数柿子有几个?幼儿1—5,55555师:小朋友真厉害都认识5啦,掌声送给自己。

师:5个苹果可以用5来表示,那5个苹果还可以要多少个圆圈来表示?

(请幼儿上黑板操作,5个苹果可以用5个圆圈来表示)

师:小猫休息,小猫起床;小狗休息,小狗起床;大老虎休息,大老虎起床;小朋友休息,小朋友起床。

四、课堂游戏

1、变魔术

刚刚果园的主人说张老师带小朋友来参观他的果园他很谢谢张老师,要送5的水果给张老师,可是张老师不认识5请小朋友帮老师摘5的水果。(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并送礼物

五、结束课堂(小朋友真厉害,已经认识数字5了,果园已经参观完了我们也要回幼儿园了)

认识15的教案篇3

——德江县稳坪镇中心完小:安世兵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生

2、学科:小学数学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圆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56/57页

四、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从圆中初步去感知,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归纳总结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突破方法:在尝试的基础上发现掌握圆的画法。

五、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形纸片、一张白纸

(2)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

(3)教师准备好课件、与圆相关的其它教学资源。

七、教学过程

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板书:半径。

3、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刚才我们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出示课件)

生:回答。

师: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板书:直径

??研究圆的特征

1、师:请同学们在圆形纸片上画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生:由学生完成。

师:如果继续让你们画,你们能画出多少条?

组织学生讨论。

师:你们能发现这些半径有什么特点?

生:……

师:在同一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2、想一想:直径有什么特点呢?

组织学生讨论:

师:在同一圆内,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请同学们再用直尺量一量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认识15的教案篇4

一、快乐活动目标:

1、知道新年即将来临,在新的一年里,自己会有许多变化,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2、乐意对周围人表达自己的祝福。

3、学习一些表达的方法。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二、快乐活动准备:

1、了解去年和今年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以及带若干件已经穿小的衣物。

2、每人都已收到一张来自于父母或老师或同伴的贺卡,并将其布置成一个"贺卡展"。

3、做贺卡用的厚纸和一些用来装饰的彩纸。

三、快乐活动过程:

1、快乐激发:

①、准备自己的身高体重卡,让幼儿了解并记录自己今年与去年的身高体重的变化。

②、向同伴介绍自己穿小的衣物,获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的感性经验。

2、快乐认知:

①、说说我们在长大。可以先说说自己在长大。在幼儿说出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后,说说哪里可以证明自己在长大,如"我的裤子短了"、"我的鞋子小了",甚至可以让幼儿来穿套一下小了的衣物,和同伴共享长大的喜悦。

②、可以说说别人在长大。说说同伴身体的长大和能力的"长大"。

③、记录现在的情况,记录现在的情况,等明年再来看看我们的变化。老师可以用大张的白纸,刻画孩子的身高;幼儿的手、脚沾上颜料,印画在纸上,并保存好记录,来年再用。

④、给亲人写信,如妈妈、奶奶等等,以增进孩子与成人的交流,或者画画,画上自己在新一年里的愿望。

⑤、老师引导幼儿讨论写信格式,幼儿介绍自己信的内容,老师应尽量引导幼儿讲述清楚自己的愿望。

3、快乐获益:

①、在新的一年里,自己会有许多变化,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②、能够对周围人表达自己的祝福。

③、学会了一些表达的方法。

4、快乐拓展:

①、做贺卡,引导幼儿欣赏"贺卡展",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张贺卡。

②、幼儿动手做卡并送贺卡。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能尊重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来引导他们用连贯,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春节里快乐的事,培养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和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也能快乐地分享着,达到了最初预定的目。

认识15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材22--23页,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 )厘米 床长2( ) 铅笔长15( )

二、设问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情境图)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 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那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平时用的直尺(幻灯片播放),这上面除了我们认识的1厘米,你还发现了什么?(一小格一小格的) 师:小博士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用字母表示为:mm(板书) 出示毫米定义

(3)感知

师:那你们现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长了吗?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毫米很小)对,因为毫米很小,所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时候就用毫米做单位 师:能不能再比一下5毫米的长度?那你现在知道5毫米有多长了吧?噢,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齐天大圣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4)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毫米,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到了毫米?或者你在哪里见过毫米?

(5)寻找关系

师:大家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手比一下)

师:那还记得米和厘米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的毫米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米或者厘米是不是也有关系呢?(播放幻灯片) 师:那你现在知道了吗?( 10毫米=1厘米)

师:那2厘米=( )毫米?3厘米呢?5厘米呢?(出示练习题)

(二)、认识分米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了1分米放到了甜甜的手心里,通过图片,你能猜一猜1分米有多长吗?(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请教一下小博士(播放幻灯片) (小博士说: 10个这样的小格是1分米,用dm板书表示) 出示分米定义

(3)小组合作探究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会思考、会学习,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答,那你就跟分米成为了好朋友。

课件出示题目

(1)分米跟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2)分米跟米又是什么关系呢?

(4)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分米,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到了分米?或者你在哪里见过分米?

(5)感知

师:那你能不能用手比一下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噢,原来孙悟空又把他的金箍棒变到这么长,怪不得正好可以放到甜甜的手心里了

(6)小结

师:我们学过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什么?他们都叫做“长度单位” 出示长度单位定义

三、自学检测

师:今天大家表现这么好,相信在用这些长度单位时,大家也能表现的更好,老师对你们有信心,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呢?(幻灯片出示练习题)

1、 1米=( )分米 5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40厘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6厘米=( )毫米

2、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

3、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

四、巩固练习

1、 38米+54米=( )米 1米 -6分米=( )分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38( ), 他的大拇指宽约( ), 手腕一圈长约12( )

五、拓展延伸

师:拿出1张白纸,谁能量出这张白纸的厚度?(生量后发现不到1毫米。) 师:其实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同样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

六、总结提升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15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7页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特征。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圆的特征。

2、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圆规。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实践操作。

1、折一折。

每人准备一个圆,请同学们想办法找出圆心。

2、小组活动:剪几个圆,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

3、汇报: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都能完全重合。

4、小结: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r=d/2。

二、尝试练习。

1、说一说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4条

长方形:2条

等腰三角形:1条

等边三角形:3条

圆:无数条

2、要求学生剪出书本第7页做一做的三幅图,沿中心点a转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2、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

学生画出对称轴,集体交流。

4、练一练第四题。

学生实际测量,集体交流。

5、练一练第五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使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特征,以及圆的轴对称性和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引导学生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旋转对称性,以及圆是一个任意旋转对称图形。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在掌握圆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而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存在问题:对于画对称轴,学生掌握得层次不齐。需要进一步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