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是最大的谎言,要知道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读书毕业后不管做什么也能比不读书的人做的好得好。以下是范文社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拾荒者胡雷10余年捐百万元的家国情怀相关参考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你的阅读。
职业不分贵贱,人格有高低之分。
高贵的拾荒者
“国家和人民有难,应当人人有责”
在今年的2次救灾捐赠活动中,人们在现场看到了同一个特殊的人。一次是在河南的捐赠现场;一次是在江西的捐赠现场。他就是来自宁夏中卫市的胡雷,一位拾荒者,2次共捐赠了5万元的物资。
而在做公益的10余年间,胡雷捐款已经逾百万元。他行动不便,大多爬行前进,说话也不流利,但他的一句“国家和人民有难,应当人人有责”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灾区有难,倾囊相助
在给河南捐赠2万元物资时,超市老板得知他要捐赠给灾区,只收了1.7万元的成本费。胡雷又找到卖西瓜的大哥,想雇货车运送物资到河南,司机得知情况后分文不收,要免费运送,胡雷坚持给司机大哥塞了2000元的油钱。
他是一位拾荒者,日常捡回收品,拿去变卖,再加之平时卖一些手工艺品,这就是胡雷的主要经济来源。他有腿部残疾,不能正常行走,经常不是爬行,就是坐在轮椅上。常常顶着蓬乱的头发、胡子拉碴、衣衫。
后续在给山西捐赠时,他拿出了3万元。有网友看到他的行为后,直言感动流泪。不知道他要爬过多少路,翻过多少垃圾桶,去过多少次废品回收站才能攒够这么多钱。
自力更生,不给他人增加负担
在捐赠现场,胡雷认真看着工作人员清点物资。有人问他的工作是什么,他说自己是捡垃圾的,引得很多人眼眶湿润。为什么捡垃圾?胡雷5岁时,因为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他就进入了当地的福利院。
在福利院长大后,他决定自己努力养活自己,因此离开福利院。因为除了行动不便,还有语言障碍,胡雷能选择的只有捡垃圾。
不光给灾区捐赠物资,还资助学生
胡雷私下资助了不少学生,给多个学校捐赠过物资,他收到的奖章和证书有很多,但是胡雷认为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在他的心里,装着国家,装着人民。
看到胡雷在学校和学生们一起拍照合影,可以想象在他的心里,能够读书,于他而言是多么珍贵,自己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便帮助更多的孩子上学读书。
胡雷的家国情怀,带给人们深深的教育意义
胡雷的做法,在今天的社会里,显得弥足珍贵,也因此引得人们为之动容。他看起来像一位中年大叔,但其实只有28岁,因为家庭的不幸和身体的残疾,他艰难地生活着。
但是他心中的家国情怀,如此神圣高尚,给人们深深地上了一课。我们往往说教育是高尚的,因为教育可以传递文明,但是在生活的压力面前,有多少普通人可以这样热忱地付出。
教育应该为这样的精神点赞,并且将之传递下去,传递给千千万万的学子。做任何事情,都应将品德放在第一位。在成长和学习中,学生第一个要学会的就是学会做人,树立优良的品德。
教育:热爱家国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能力
家国情怀,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是一个民族向上并壮大的思想根基。从出生到长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心中有家国,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学校的教育,更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引导着学生做人。热爱家国是一种精神,是我们逐渐理解并拥有的精神品格,但更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说,从人们成长开始,就在逐渐通过成长和学习的觉悟来获得这种能力。
希望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感的学子,培养出更多具有正能量的学子,为民族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多的实事。
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一个连自己生活都困难的人,心中却拥有着大爱,散发着正能量的光辉,值得人们敬重和学习。
学校应该担起这样的责任,为社会培养有担当的人才
国内一所顶尖高校因为近年来的毕业生出国现象,引得各方讨论,而更让人不解的是,该校的校长在毕业典礼的致辞上,始终没有告诉学生要热爱家国,没有告诉学生应懂得回报,为祖国做贡献。
相比胡雷,这所高校传递的思想教育似乎暗淡了许多。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人们成为文明的人,成为有良知的人,成为有担当的人,而不是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结语
我们的社会需要胡雷这样的人,更致敬胡雷这样的人,希望他也能得到善待,就像自己帮助别人那样,得到帮助。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向胡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