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方案5篇

时间:2022-09-12 作者:Fallinlove 策划书

活动方案的制定是可以让自己的活动很好的举办的,活动方案在制定时,我们都要明确好活动的主题,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方案5篇,供大家参考。

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方案5篇

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方案篇1

为进一步突出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的思想教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深化“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丰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内容,根据上级有关通知,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动主题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以清明节为契机,采取网上签名寄语与网下教育实践相结合方式,组织开展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历史、学会感恩,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奋斗之中。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日至4月7日,为期一周。

三、活动内容

1.开展网上活动

各班组织好未成年人登陆中国文明网未成年人频道、央视网科教频道,在网上祭奠英烈、敬献鲜花,抒写感言体会,引导未成年人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追思。寄语时请在姓名栏注明“上海市嘉定区xx学校(街镇)xx(班)xx(姓名)。”

2.开展清扫烈士墓等志愿服务活动

清明节期间,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组织二年级学生到嘉定烈士陵园祭扫、献花和宣誓,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恩怀念等。

3.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列活动

结合“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结合实际,开展主题班(队)会、专题黑板报和“节日小报”评比、征文演讲、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教育效果。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

开展“网上祭奠英烈”活动,是推进“中国梦”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是深化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具体举措。各年级要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引导未成年人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增强心向党的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2.精心组织

各年级要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参与,要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增强未成年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动员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共同祭奠;要积极发动关工组织老队伍开展活动。同时,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活动正常开展。

3.及时总结

及时汇总开展的“网上祭英烈”活动情况,加强舆论宣传,进行总结。

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方案篇2

一、活动目的:

号召同学们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的态度,发奋学习的精神,大胆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二、活动地点:樟村烈士陵园

三、活动时间:20xx年4月2日下午一节课后

四、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五、活动准备:

大队旗、中队旗、导游旗、小蜜蜂、红领巾、绶带、话筒、花圈、出旗曲、退旗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六、活动要求:

1、4月2日下午一节课后在学校操场集合(各中队长持好中队旗)。

2、列队集合及活动结束后都要清点好人数,班主任和带班老师跟好队伍,保证学生安全。

3、音乐教师指导学生唱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4、班主任指教育学生在默哀时要严肃庄重,不能喧闹和做小动作。

5、各中队辅导员和全体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学生统一穿校服。

6、扫墓时,按升旗仪式的队形列队,班主任及带班老师站在本班队伍的后面。

7、指导、训练好红色小导游。

8、3月29日班队课,一年级中队辅导员组织新队员进行队前教育:做好“四个一”(画一面队旗,唱一遍队歌,记一遍呼号和誓词,做一件好事);做到十知道(队名、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队的性质、队的目的、队旗、队徽、队的标志、队礼、队的呼号、队的作风)。

七、活动安排:

总指挥:

总策划:

主 持:

组 织:

摄 影:

音 控:

场地安排:

学生代表:

学生管理:各班班主任及带班老师

八、活动程序:

主持人宣布:

(一)、章水镇中心小学清明祭扫活动现在开始

第一项:全体肃立,出旗、敬礼

第二项: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第三项:向烈士献花圈

第四项:向革命烈士致哀并三鞠躬

第五项:学生代表发??

第六项:新少先队员入队仪式

第七项:新队员代表讲话

第八项:呼号

第九项:退旗、敬礼

(二)、由红色小导游带领大家近前瞻仰纪念碑、祭扫陵园,参观纪念馆等。

(三)、清明扫墓活动结束,班主任及带队老师集合队伍,返回学校。

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方案篇3

一、本次活动目的。:

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本次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重视。而且它也是一条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因此,我班为了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少先队员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欣赏自然风光,感受春天的气息,特开展此项本次活动。通过这次本次活动,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教育学生“敬怀先人、孝敬长辈、礼貌待人”,度过一个有意义、充实的清明节。

二、本次活动主题:

追逐,青草的芬芳——清明节本次活动

三、本次活动时间:

xx年4月3日至12日

四、本次活动地点:

xx小学五年级二班

五、本次活动内容:

(一)文化探寻,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

清明节作为我国的法定传统假日,有着其悠远的文化内涵,我将组织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等方式,让学生逐步了解清明的文化习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具体内容如下: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或书上查找有关清明节的背景资料,了解清明节,知道它的由来、传说故事、习俗等。

2、了解英雄先辈的光辉业迹,感受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让学生来缅怀先烈,知道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二)诵读清明小诗。通过对清明诗词诵读的本次活动,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让中华经典侵润心灵。

(三)踏青。清明节和父母一起去纪念自己的亲人,思考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本次活动应破除的?写出祭奠体会,发表感言心声。写一篇文章,缅先烈,话理想,谈感受。让学生发送至主题贴。

(四)倡仪“植树祭故人”:如今的我们要更新祭扫观念,倡导文明祭祀,逐步放弃焚香、烧纸等,传统的祭祀方式,推崇“植树祭故人”“鲜花表情思”“心语寄深情”等环保、文明的祭奠方式,走近自然,关爱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五)通过综合实践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清明节知识制作精美手抄报。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获得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民族文化、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

六、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并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方案篇4

一、活动目的

1.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祭奠先烈、先人、先贤,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从小树立服务意识。

二、活动内容:

学习篇

各班利用晨诵午读、阅读课和班队课,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有关清明的来历、习俗及诗词等。

活动篇

1.开展一次“诵清明诗歌、扬民族文化”活动。

各班开展一次清明诗文诵读会。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活动参与对象:全校学生

活动形式与要求:各班级搜集关于清明的诗文,利用班会、校本课开展诵读比赛。

活动时间:4月3日~7日

2.举办“忆先烈伟绩寄后人哀思”祭扫活动。

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中国文明网已与央视网、中国未成年人网、未来网、中国家庭教育网等重点新闻网站搭建了“网上祭英烈”的互动平台,各中队要发动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网上缅怀纪念活动,发表祭奠感言、开展网络访谈。活动期间(3月25日至4月25日),中国文明网每天刊出精彩寄语。各班级要组织广大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开展“清明节祭英烈网上征文活动”,要结合“入团、入队”和“家长学校”等活动,表达对先烈、先贤、先人的感恩和敬仰。

活动参与对象:中高年级(3-6年级)

活动形式与要求:各班利用信息技术课在校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也可在家上网祭扫,活动后各班收集5条精彩寄语交到政教室。

3.开展“感悟清明”征文活动

征文主题:感悟清明

例:过清明话文明——要求学生开展实践性的研究,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在清明节期间的行为、交往、互动,来了解现代人对清明节活动的精神寄托及生活品质,并且通过征文的形式来呈现观察研究的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掘出清明节庆的新内涵、清明礼仪新风尚。

学先烈敬先贤——通过“网上祭先烈”活动,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感恩思源,创造未来”,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先烈精神、秉承先烈遗志。

征文题目:不限

征文体裁:题材、形式不限

征文参加对象:中高年级(每班3篇)

征文时间:4月4日~10日

征文奖励:本次活动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将推荐刊登在学校网站上。

注意事项:稿件一律上交文本及电子稿,题目下方标注作者班级、姓名、辅导教师评语,于4月10日前上交。

缅怀先烈传承民族精神

活动目的:

自古以来,在这片繁荣而肥沃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众多极有名望的先人,他们为了这片土地的繁荣和富强谱写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理应得到后人的敬仰和学习。而清明节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缅怀祖先、纪念先人的重要节日,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日子。开展此次活动,正是旨在缅怀先人、纪念先人,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少先队员进一步感受家乡浓郁的文化气息并从中受到熏陶。

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方案篇5

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对广大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学校决定今年清明节期间,在全校广泛开展清明节主题教育文化活动。现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引导广大师生慎终追远、缅怀先辈、弘扬文明新风,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我校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日至4月7日。

三、活动主题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四、活动内容

(一)《钱学森》观影活动暨大型广场纪念仪式(牵头单位:校办;责任单位:学工部、宣传部、校团委、后勤集团)。

一是观看电影《钱学森》。让广大师生更真切地感受伟大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对于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志愿者,举行“慰问劳动模范志愿者,爱心观影”公益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观看电影《钱学森》。

二是广场纪念仪式。为深切缅怀钱学森、蒋英同志,在钱学森广场开展大型广场纪念仪式,现场用图片方式展出钱老生平,组织志愿讲解员带领师生参观钱学森纪念馆,在纪念横幅上签名,并集体燃放写有怀念寄语和签名的孔明灯,以寄托哀思。

(二)“唱读讲传缅英烈”中华经典咏诗会(牵头单位:校团委;责任单位:学工部、教务处、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结合学校开展“书香满校园,文化武生院”活动,举办“唱读讲传缅英烈”咏诗会,提倡情景诵读,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爱国诗词吟诵活动,通过举办朗诵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组织青年大学生、附属幼儿园、小学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中华古典诗词歌文,学习清明节知识,引导青年慎终追远,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追寻英烈足迹,传承民族精神”网上祭英烈活动(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学工处、校团委、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充分利用我校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荆楚文化特色的建筑,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组织学生重访求索书院、楚风园、钱学森纪念馆,举办征文活动,撰写心得体会,通过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参与网络访谈等新形式,发表感言心声,表达对先烈、先贤、先人的感恩和敬仰;号召师生用鲜花、手机短信、网上扫墓等文明生态的新型祭奠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四)“清明节——我们赏柳播绿”活动(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校团委、组织部、基建处、后勤集团)。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组织师生党员、青年志愿者开展“清明节——我们赏柳播绿”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和谐清明,文明过节”的号召。倡导全校师生在问天湖畔及柳园欣赏柳文化,开展摄影、摄像活动,并鼓励师生参与校园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等活动,为武生院建设添砖加瓦。

(五)“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群众性纪念活动(牵头单位:学工处;责任单位:工会、思政课部、校团委)。

“追思励志做栋梁”。充分利用省内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师生为革命先烈扫墓,提升师生对于荆楚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开展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引导师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六)“放飞纸鸢,祈福吉祥”系列节日民俗活动(牵头单位:校团委;责任单位:各系分团委)。

为加强民俗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学校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各系结合自身特点,深入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开展植树、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放风筝等系列民俗活动,倡导广大师生走近自然、关爱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七)“知清明——研读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牵头单位:校团委;责任单位:各系分团委)。

比赛采用“开心辞典”形式,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又不缺乏娱乐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清明节由来、清明节习俗、清明节食品、清明节纪念方式等等,进行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