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4-01-26 作者:Lonesome 心得体会

只有用真实的情感去写心得体会,才能让读者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热情,写心得体会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7篇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篇1

如果说《武穆遗书》是武侠小说中的兵学圣典,那么《孙子兵法》绝对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可以说孙武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兵法之祖。这段时间我参读了书中的“始计篇丶作战篇和谋攻篇”,颇有收获。

?始计篇》中孙子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必须从道义丶天时丶地利丶将领丶组织结构五个方面,将双方各种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后,预测是否能够获胜,再选择出兵与否。这其实就是当今swot分析法(优劣势分析法),它常用于制定集团的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我认为,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应该应用这种方法,与身边的同学朋友相互比较,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扬长补短,使自己不断进步。不过孙子的思想不能完全照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孙子兵法》毕竟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它强调以强胜弱,不是以弱胜强,比别人弱,就不要战丶不能战,战必败矣。在比赛中,如果我的实力比别人弱,难道我就弃权不比了吗?显然孙子的思想也是具有局限性的,即使不如他人,我们也应该努力求胜。

?作战篇》中强调战争最重要的是速胜,他提到:“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战争旷日持久,消耗的人力物力不断积累,国家就变得疲惫,国力就会衰弱,所以就算赢得了战争,对国家也没有益处。学习工作也是这样,起初定了目标,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拖延行动,到最后它也仅仅是个目标,读后感。这里我所强调的不是为了最快达成目标不择手段,而是定了计划就不要拖延,要为了实现它尽最大的努力。这个篇节中也讲到,善于用兵的人,是懂得将敌军的资源化为己有,减轻自己国家的负担。诸葛亮草船借箭就是最好的例子。企业竞争中,如果能够将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抢占过来,那么对竞争对手的经营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削敌壮己。

最后是《谋攻篇》,这篇的思想精要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被孙子誉为是“打仗用兵的最高境界”。凡是战争,必定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如果利用高深的谋略让敌军不战自败,就获得了全面胜利的利益。企业竞争也是一样,如果通过商业间谍让竞争对手内部集团人心涣散,自我瓦解,那样企业就能避免消耗大量财力物力来取得竞争的胜利。

读了《孙子兵法》前三篇,我发现《孙子兵法》也不像传说中那样神秘莫测,而是平凡的道理而已,只是我们习惯于将孙子看做圣人,把他的兵学著作看做天书而已。我了解到,外国对《孙子兵法》的推崇是很高的,美国人将它灵活运用于战场,日本人将它运用于商场,日本二战后经济仅用20多年就恢复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在经济中采用了孙子的思想。所以,我们也应该重视起来,认真学习体会其中的思想精要,把它运用到学习生活,国家建设当中去。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篇2

?孙子兵法》被世人誉为“世界第一兵书”,历代有注解批校者二百余家,各版本约四百余种,各译本近三十语种,影响甚广。《孙子兵法》十三卷,谈用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环环相扣以制敌,蕴含了多条行军打战的黄金准则。战国时韩非就说过,“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皆有之。”唐朝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日本,美国等国家也有大量的学者在研究孙子兵法,并赞叹不已。身为中国人,我们自然更应该研读先贤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读罢此书,我想做的工作是:基于自己的理解,重新将其归纳整合;其次是讨论《孙子兵法》在古代中国军事领域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结合当今普罗大众对此书的看法,提出部分国人对《孙子兵法》的误读。

一.《孙子兵法》讲什么

(一)练将,治卒

行军打战,首先离不开人,上到将领,下到士卒,如果没有经过严格挑选,强加训练,那么整支军队就是一盘散沙,一上战场便顷刻溃不成军。所以说,练将,治卒应该是战争的首要准备条件。

第一,对将领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将领要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护部下,勇敢果断,治军严明。这里,我们要特别提一下,《孙子兵法》虽然是用来指导严酷的战争,但其中蕴含了儒家“仁”的思想。《势篇》便提到“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主将不苛责下属,不把战败的责任往士兵上推,才有利于军心的团结。“地形篇”更是提到“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为将者要懂得施恩于部下。

将领不仅要为人宽厚,还要有军事谋略,也就是“智”。“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值得赞赏的是,孙子还提出了“将受命于君”但“君命有所不受”,这在古代中国封建专制的情况下可是相当难得。原因其实也简单,古代交通通讯并不发达,而战争局势却是瞬息万变,法令的传达往往是不及时的,并且君主对战局的了解也不如将领清楚,这就要求君主要赋予将领指挥作战的自主权。

孙子还提到“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这也就要求君主在任命将领时,要综合考虑将领的各方面素质,做到任人唯贤。

第二,治卒。其实《孙子兵法》并没有侧重讲怎样训练士卒,就算涉及到了,也是间接地讲。比如,《军争篇》就提到“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作战时能够以金鼓,旌旗一耳目,想必离不开平时对士卒的训练。“行军篇”也讲到“令素行以教民”,这便要求将领平日便要对士卒严加训练,做到“令行禁止”。

但也仅此而已,孙子没有细致地去讨论怎么挑选士卒,训练士卒,但是行军打战,“人和”可是重中之重,这个缺漏也许算是《孙子兵法》的一个不足吧。正如戚继光所说,“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戚继光也谈行军作战,但与《孙子兵法》不同的是,他结合实战经验所创立的建军学说相当具体细致。我们看看《纪效新书》,从选兵到练兵,从各色兵器的配合使用到诸兵种的协调行动,都介绍得再清楚不过,务求实效。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篇3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孙子兵法》。

这本书是春秋时代孙武写的,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里的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孙子兵法》里由13篇组成,分别是《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每篇里面有几种兵法。

每一种战法,有原写的古语,接着是注释和译文,最后是兵法解析和兵法范例。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兵法是“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这个战法的范例是“岳飞巧用反间计”,此范例讲的是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刘豫多次配合金兵攻打宋军,成为北宋抗金的最大障碍,有一次抓获了一名金兀术的间谍。岳飞看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给了一封信给间谍,让他交给金兀术。间谍以为窃得重要情报,兴冲冲地跑回军营里,把信交给了金兀术,金兀术看了,就下令抓捕刘豫和他的儿子。就这样,岳飞利用反间计为宋朝除了一害。

其实,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像这样的范例,我不得不向这些英勇的智者们竖起大拇指啊!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篇4

谈起《孙子兵法》这本书在国内外久副胜名,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兵书,不仅古代战场采纳其中的战术战法,就是当今世界军事行动上也延用。它不仅在军事上使用,它的基本原则和思想也已经渗透到了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企业的发展、竞争、管理等都重视和应用它,它其中的管理智慧值得企业深思。读这本书最有感触的有以下两点: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企业必须熟知“彼”,比如竞争对手的资料、市场、经济对外政策等,了解本企业外部环境对自己的威胁,迅速而准确的进行调整,决断来完善本企业的不足,达到企业目标。对于“知己”,就是认识到企业自身力量和内部决策的执行、生产经营规模,做到企业自己心中有数,奖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结合起来,更好、更高效的运作。

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活动的步伐加快,对企业来说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样特别严峻形式下,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做到提前预判形式,做出超越其它竞争者的策略,才能由补被动变主动,获得竞争的优势。

?孙子兵法的智慧》在生活中也在不断的体现及延伸,谁运用的最好,那必定是位强者。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篇5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本著名的军事著作,经过两千多年的继承、发掘、不断扩展应用范围,其很多原则和原理已经在其他一些存在竞争和对抗的领域得到应用。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人民生死、国家存亡的重要领域和根本问题,是不可不加以认真研究的。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 《孙子兵法》是一本具有指导商业行为价值的书。企业的经济利益都是从与别人的竞争中获得的,如何赢得竞争,是管理者每日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全在《孙子兵法》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孙子兵法》就是我们如何获得经济利益的方法库。战争是从准备工作开始的,因为任何优秀的将领都不会打无准备之仗。同样,任何商业竞争也都是以准备工作为发端,竞争的实质是比拼谁准备更充分。在准备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对手的了解,以及对竞争的环境的分析。孙子说:“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仅“知”一字,足以体现出孙子的战略分析思想。孙子始终把“知”看做是战略思想的核心基础,认为只有知才能为战略环境分析提供足够的信息依据。知彼能把握彼之弱点,知己能发挥己之优势。战略准备的充分与否,决定着战略结果。其实,战争的结果往往从决策时就已经注定。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将有所指,军有所向,如果出现错误的决策,无论士兵再怎么努力,只能是南辕北辙,与成功背道而驰。同样,在商业竞争中,如果管理者不能识别时局,制定出正确的决策来,最终会使努力付之东流,不仅与成功无缘,而且会陷入万劫不复的衰败深渊。如果说商业竞争存在着颠扑不破的黄金规则,那么这个规则就是谁占有优势谁就能获胜。孙子说:“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集中兵力为一处,分散敌兵为十处,形成局部的以十攻一的态势,以多打少,显然是兵力多者易胜。除了兵力优势之外,管理者还可以建立天时优势、地形优势、资源优势等等。一言以概之,要想获得胜利,就必须创造优势。很多管理者会心存疑问:如何创造优势?对此,孙子为我们列举了多种方法,比如:“攻其无备,出其不

意”,“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孙子要求作战时必须做到奇正相生、虚实结合。这都是创造优势的方法。管理者只要把握住竞争局势,充分抓住对手的弱点,就一定能改变双方势力的对比结构,从劣变优,从弱变强,最终取得胜利。竞争是商业发展的常态,获得胜利是企业的最终目标。目标的高度决定着成就的高度。孙子十分重视全胜目标的确立,“不战而屈人之兵”;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目标定得越低,取得的成就就越低;只有不断追求全胜之境界,才能成就鳌头之霸业。

?孙子兵法》的魅力在于他是中华五千文明的结晶,他蕴涵了普遍的、朴素的、辩证的真理。在这里我们不能把其视为万古不易得的真理,也不能把他捧上高高的神坛。但是,我我们现在又必须把他捧上神坛,这不仅是因为数千年《孙子兵法》和孙武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百战百胜、决战决胜的钢铁统帅的代名词及其圣经,更重要的是,其文笔简约,正因为简约,可以引申出无限的联想和解释,言简意赅,内涵深厚,高屋建瓴,高高瞻远瞩,就像“三个代表”。其道理尚存,“法无万古不便之法。”古时的圣经,现在很多以丧失其曾存的魅力,如“唯女子与小人者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如“男女授受不亲,嫂溺,叔援以手,权也。”如“蛮夷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四书》《五经》“六艺”,多以不用,就正如列宁所说:“历史是客观事物的排列,逻辑是主观对历史的排列。”,或如郭沫若所提出的:“为革命而研究历史。”旧瓶装新酒,使古老的东西披上新的外衣,外延其适用,内涵其道理;“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使新的理论有古老的外壳,让其与中华文明完美的结合。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现代,与古老,完美的结合,这也就是其真谛之所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个道理。用古文阐释现代,用现代充实古文。《孙子兵法》有其长久适用的道理,因此,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指导现代的实践,获得成就。

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

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相信一部孙子兵法,只要认真领会其神髓并不断实践,必将对我们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助益良多。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篇6

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子著出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就是这一本书被国外的军事机构作为最高级别的课题进行研究,也从中学到了许多比中国人更高明的东西。其实,他们并没有超越这本书的内容,只是他们看到的是著这本书的国家,却完全不按这本书的套路出牌,弄得他们莫名其妙,但是他们用这本书上的内容时,著书国的精英们却跟这本书上所讲到的负方答案完全一致的执行,好像这本书上的两个对战方,胜方永远是他们,而负方永远是写这本书的国家。

有时,他们甚至在怀疑,这个国度的人是不是在唱空城计吗?但又不像这回事啊,每次只要我们几句话,他们就跟附声虫一样附和,并且比本国的州长和省长听话多了。次数多了,他们如是也不再怀疑这是空城计,而是发现写这本书和用过这本书的人,都早已不在人世了,而现在这本书这个国家里早已被上屋社会淡忘了,没有忘记的人却是一些最穷和最书生气的穷人而已。那些,忘记的人用得最经典的也是最多的一计,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本叫做“韬光养晦”的成语,现在却成了“掏光养贿”,而且这个养贿的成本是,每年度国家总gdp的1%用来养这帮善于用这一计策的群体;其实,这一计策的既得利益者和整个管理者,并不是不知道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却仍然泰然处之的心态,的确不能不让学这本书的外国人感到意外,因为这些全国13。6亿人的血汗,不是放在国内发展经济了,而是全部转移到其它的世界发达国家,为他们的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就算这样,人家也不感激他们,反而变本加厉的加高筹码,而这些人就算好了这些人,也绝不会在生他养他的国度里,哪怕做一点有利于人民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

这种现象,不但让外国学这本书的军事机构不解,也让写这本书的国家里的普通人民,也越来越看不懂了,从上幼儿园时起,国j的课本上就告诉我们,我们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是随着与周边各国疆界的不断的确定后,真正有多少只有当事国的测绘局知道,而且这些国土里的所声称的面积,实际上早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被一些小到只有几个兵的国家管理着,并且在这些土地上,开采着丰富的.资源来作为发展他们国家军事和社会的主要经济来源。

常常被别人奉承几句就知道自己姓什么的国j,宁肯让发展了三十年的外汇全部用在国外买那些没有任何价值的债券,为发行这个债务的国家社会发展和财政赤字买单,也绝不让国内的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没有钱看病的九亿人民,去享受哪怕一点好处。这是为什么,这又是“孙子兵法”中的哪一计呢,学习这本书的外国人越发看不民懂了,但是他们不需要管这这么多,只要每天不开口承认这个,不开口承认那个,写这本书的国家便有大把的钞票送给他,说几句话就能挣到大把钞票的好事儿,如是世界各国纷纷效仿,也如是写这本书的国家每天都送出大把的钞票去买他们不要说这些话。

难道,孙子兵法的真正精髓,就是成天的装孙子,然后别人叫你往东,我们就往东?别人叫你往西,我们绝对不敢往南?长此久矣!写这本书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从地底下爬上来时,真的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想了。

我们是不想装孙子的,但是想不装都不行啊!因为我们连温饱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闲心去忧国忧民。况且,那些占着国j总gdp的群体就算不装,也不碍他们几辈子都用不完的金山银海,不过也别得意得太早,强盗们通常都不讲信用的,等你们的积蓄被人家坑光了时候,你也得回家跟我们一样,再来好好学习装孙子的兵法,那时想不装,可能吗?

读孙子兵法心得体会篇7

?孙子兵法》是兵家经典著作,由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共十三篇。《孙子兵法》在深刻总结春秋时期各国相战的经验的同时,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孙武兵法》和《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全书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分为上卷、中卷、下卷。

?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谋攻篇》第三、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逻辑清晰,思想深刻,哲理性、前瞻性较强,其中还涉及了儒家、道家、法家的重要思想。可以说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人并不是学军事专业,在阅读此部著作时则以其它的角度进行领悟。

在现代的商业范畴里,“商战如兵”。如“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这里提到了“奇正”。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多我退。正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商战韬略无常,无百年的不败企业。辉煌如生产缝纫机的胜家,能源的安源,财会的安达信,通讯的高通,不也一夜间似大厦倾覆么?但是,我们利用《孙子兵法》中所蕴含的不变的真理内核,往往可以立于难败之地。只要一个组织,无论公司、甚或班级,就有斗争,就有竞争,就有管理,《孙子兵法》就有用武之地。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难道不是么?无论我们在商业竞争里,无论我们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这都是必须的。不了解情况,就像缘木求鱼一样,难。

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比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人生的紧要处便是人生的岔道口,走错一步关系到你达到既定目标的方向,方向错了,就永远达不到你所追求的目标,如同作战中选错了攻击目标一样。所以说,一个人最悲惨的莫过于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因为迷失了方向而同时又不能迷途知返的人,一生的努力会付之东流。即便能够迷途知返,也往往是已经流逝了宝贵的时光,再怎样拼命挽回,也是一段令人遗憾的损失。"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的这个用兵法则,不仅是军事斗争的要诀,也是人生的常理。

人生是美好的,但人生的道路却是坎坷不平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波折就没有生活。所以,我们不能把人生理想化,而缺乏走崎岖之路的思想准备,要接受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考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百折不挠,做一个勇敢的跋涉者。只要你能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那么坎坷就会化为坦途,眼泪就会化为歌声,陷阱也会助你成功,幸福就将属于你,你就将成为"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的"善战者",把握自己的命运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