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最新6篇

时间:2024-06-26 作者:Lonesome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和突破的关键,其实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整理思绪、总结经验的方式,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最新6篇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1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纳利的保护人》令我最难忘,可怜的驼背纳利,昨天也看了军队的行军。他脸上的表情好像在说:“我永远当不了兵!”他的母亲是一位苗条的金发女人,也穿着黑衣服。母亲很疼爱他,担心他出校门时被学生挤倒,常在放学时来接他。因为纳利驼背,很多孩子嘲笑他。

一天上午,卡罗纳猛跳起来说:“谁敢在动纳利一下,我就狠狠揍谁,打得他转三圈。”

弗兰蒂不相信这话,当真尝了卡罗纳的老拳,一拳打去果然转了三圈。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捉弄纳利了。纳利尤其爱着卡罗纳,他到教室里,一定要看卡罗纳有没有到,回去的时候,没有一次不说:“卡罗纳再会”的。卡罗纳也一样,纳利的钢笔书本掉到地上,卡罗纳不要纳利费力,立刻弯下腰去替他拾起来,还处处帮他的忙。

后来,好像纳利把从前受人捉弄、自己偷偷哭泣、幸亏一个朋友保护的事告诉了母亲。纳利的母亲为了感谢卡罗纳送给他一个项链。

这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了卡罗纳看到纳利在这种情况下,帮助了纳利,他们两个相互帮助,有一首诗句可以表达互相帮助: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我要向卡罗纳学习,学习他乐于助人的精神。

我感受到了卡罗纳是一个想着别人的人,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亲自出手去帮助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赞扬。

记得有一次,我也发生过一次帮助他人的事情。

我从网上看到了---说过的一句话“向雷锋叔叔学习”!当时我还不知道为什么向他学习。最终,我从知行手册上知道了,原来雷锋天天做好事,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所以---说了“向雷锋叔叔学习”。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向雷锋学习做好事。

有一天,一个别的班的同学抱着很多书本,看起来非常的重,突然,一个同学疾驰而过,一不小心撞上了,那个同学没有一起捡,跑回了班,书本全掉到了地上,我看见他一满脸的汗水,于是,我帮他一起去捡,最后这位同学说了声谢谢便去了办公室,我觉得自己做了件好事,美滋滋的去教室上课了,做好事真好,因为能得到别人的赞扬,以后我一定继续做好事,希望有的人也能向我学习做好事。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2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在暑假中已经阅览几次,它是由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写的。亚米契斯在当时战乱时期写下了这本文字优美且情感丰富的小说。

?爱的教育》是一本以日记形式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作者赋予各种凡小事以崇高美好的爱,让平凡人物的内心深处有着不平凡的光彩,来鼓舞着我们用爱创造每个人心中的美好世界。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爱流入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国家之爱、民族之爱……它是以一个小学生的口吻来向读者展示着世界上的美与丑,善与恶,更体现出世界上一点一滴的爱。

读完这部小说,我觉得其实世界上到处都传播着爱。爱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记忆深刻的是在《卖炭者与绅士》这篇日记。绅士的儿子骂卖炭者的儿子父亲,是个叫花子,绅士父子俩向卖炭者道歉。卖炭者对绅士儿子态度转变,十分怜爱。绅士是一个教子有方的父亲,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儿子:要关爱弱势群体,如果换做是卖炭者,我想他肯定瞧不起人。最后卖炭者对这位绅士儿子有所怜爱,恋恋不舍的离去。而在《六千英里寻母》中,与上篇不同,则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儿子为了寻找母亲,不论刮风下雨,不畏艰辛,整整走了六千英里路,找到了生病的母亲。这些故事中,不仅能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爱,还让更多的人去深思“爱”的含义。

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爱,爱是世界上最纯洁,也是最温暖的。爱是无限的、爱是不朽的。每个人都拥有爱,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亲情、友情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欢笑。像这样的爱在《爱的教育》中还有许许多多,使我感受到了世界充满了爱。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3

暑假我去舅舅家玩。舅舅家书橱里有《爱的教育》这本书,我认真的看了。书中一个个爱的小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受益匪浅。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以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眼光通过日记的形式完成的一部爱的作品,书中介绍了无数种爱,有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等等。虽然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是感人肺腑的。

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恶与善,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的教育》这本书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首先得对世间、对事物充满爱,真心诚意为他人着想。俗话说的好,爱是一种无限的力量。它可以驱使你的动力,让你成为对世间有用的人。

在我们身边,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小故事,这些微不足道的故事在不断唤醒人们,在不断教育人们,在不断感动人们。就拿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来说吧!那些奋勇抗战的官兵们救了多少条无辜而宝贵的生命!每当官兵们发现地里有受难的同胞是,它们就会不断地鼓励受难的同胞,用爱的力量让受难的同胞们坚持,从而获救。这种爱就像一跟隐线,拉扯着同胞,鼓舞着同胞,感动着同胞,挽救着同胞。后来,这种爱也成了千百万人学习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些人因为过分地爱导致了极为悲惨的后果。如太多的腻爱,不正义的爱……所以我们在学习爱的同时,还要注意分别善与恶,做一个正直的人,《爱的教育》这本书中的罗伯蒂就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好学生,他为了救即将被车撞的一年级的小学生,脚不幸被三轮车车胎压到,可当他醒来时的第一句话就是问那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的情况。瞧,多么可贵的爱啊!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爱的教育》这本书中的所有主人公,充当一个充满爱心的小使者,为社会做出无私的贡献。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4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流泪,可是我的心知道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爱的教育》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表达出来的近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的。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其实爱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无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表达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根底。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以及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爱的教育》这本书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5

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某些教师抱着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态度,对学习和品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一味批评训斥,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为,青少年的叛逆性很强,教师这样教育学生,只会让学生加大恨老师,使其品德行为就更为放荡,日益失掉争取进步的信心。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有厌学的情绪,上课常走神或做小动作,作业糊涂至极,甚至干脆不做。我屡次直接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绪反而更加抵触,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毫不在乎的样子,我差点为之气昏。过后,我头脑冷静下来,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惊地感觉到对他的态度过于偏激并且简单草率。后来,我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支观察揣摩他,抓住他爱表扬的特点,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当他老毛病再犯时,不是再一味批评他,这样一来,他可来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会神,那节课的提问,他回答得正确而且声音十分响亮,课后的作业也做得不错。所以,经验教训让我深深觉得,做老师的不要动辄就批评学生,或用单调的罚抄、罚背、体罚等来对付学生,因为这种表面看似乎“爱之深”,但实际表现出来的却是“恨之切”的行为,常常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摧残,学生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拥有为人权利的人,当老师兵贵神速或践踏了他们为人尊严和权利时,学生就会产生越批评、越惩罚、越偏跟教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不尊重的态度和行为,都是应当予以遗责的。

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的爱。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考试是教育结果检测的手段,考试是为教育服务的,但由于社会总是用考试来检查、评价教育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来区分各个学校教育效果的好坏,决定学生的升学率。由此,大部分教师为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大幅度采用题海战术,大量的作业让学生简直喘不过气来,教师却不为之所动,仍不知疲倦地搜集资料,绞尽脑汁不停的出题,让学生不分昼夜地做!做!做!学生考试成绩好,教师就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教师就不高兴,甚至大发脾气,责怪、漫骂、歧视等相继出现。这样的教育只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恐惧的心理,日益把学习当作苦差事。试想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下来,尚可会觉得疲累不堪,一下班回家还可以停歇下来休息,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听听音乐,看看电视。而学生一整天除了上课时间外,课后还有大量的作业在等着他们,甚至连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休息日都不例外:背书、作业一大堆,学生真是比大人还忙累!长期下来,学生吃得消吗?知识掌握得了吗?这样的教育适应现当今的素质教育吗?答案是显而易见。

三、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只重优差生而忽略中间生的爱”。一个班中有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优差之分,当然,也就有夹在优差的两头的中间生。有些教师重视的大都是冒尖的“两头”,由于应试教育的泛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教师总是比较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少数开学有望“尖子”平时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注意和关心,甚至常开“小灶”而“转化后进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厚爱” 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转化是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而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学习平平,能力一般,平淡无奇,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带给老师麻烦,不少老师常常任其自然,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了心不在焉,使“中间生”处在“受冷落的尴尬之境地,” 这样“中间生” 就容易因被冷落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中一大部分人就会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冷淡,学习的劲头也不高,参加集体勉勉强强的,他们心里认为“没人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样。”其实,这些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节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平平常常的,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师去挖掘,他们同样渴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还有善意的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我想这里存在着一个“爱”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以及如何表现教师的“爱”的问题。我们要改变对学生强制的爱、盲目的爱、粗暴的爱、变味的爱。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篇6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谁的家中都有许许多多的书。在书的海洋中,有数不胜数的好书,其中《爱的教育》就算一本,很值得一看,尤其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更值得我们去读,去学习。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亚米契斯,他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教学的作品。全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人公安利柯学年日记(包括作者所见的发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小故事以及作者安利柯的真实感受);他的父母亲及他的姐姐在他日记上所写下的劝诫性、启发性的文字;10则老师每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感人的小故事(每月例话)。《爱的教育》的特色是以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描述了学校孜孜不倦的老师们如何关爱学生们的学习和启发学生们的心灵;描述家庭中父母亲对子女心灵成长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描述可爱单纯的小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的相处中彼此照顾、彼此鼓舞,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书中表露了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培养和塑造儿童爱国爱民爱生活的感情。对于教育来说,除了知识的传承书中还强调了教育所具有的更大的意义,那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灵的启发和开导。

在《爱的教育》里,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生活中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将“爱的教育 ”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好强心”这篇日记。这篇日记讲了一个驼背孩子那格,在一次体育课上,大家都在“爬秆”这个项目上取得了及格以上的成绩,那格的母亲因儿子驼背而向体育老师说明,那格身体不便,不宜爬秆,而那格不愿让别人看不起自己,毅然向高达5米的竖杆发起冲击,最终,他没有靠别人的帮助,奋力地爬上了竖杆,取得了优秀的好成绩。然而,在他下杆时竟然晕倒了,这是因为他的好强心给了他力量,使他爬上了杆顶,但因他体格弱小,实在坚持不住,才会导致他累晕在杆上,我被他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而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亚米契斯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和情感。这些小故事,通过孩子叙事的形式表述出来,让人感觉特别熟悉与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日记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长,都是孩子在读书期间每天发生的有趣,有意义的事,孩子只是很简单的将这些学习过程,教育过程如实地记叙着,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可以表达很多的内涵。因为我们读者看到小学生将他眼中的老师的教育方法,老师对学生的爱、关心,对学生的帮助,以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友爱的情感用一些记叙性的文章记录下来,将一些简单的情感表达其中,小学生虽小,但却能深刻感受到老师“爱的教育”感受好与坏,感受爱与憎恶,这一切复杂的感受通过这一篇篇日记表达出来,传达给我们读者,引起我们读者的一些思考,让我们读者能切身体会“爱的教育”,感受“童言无忌”。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爱的教育并非易事,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怎样充分运用爱的教育“法宝”?我认为:

第一、老师对成绩低下学生要有一颗无私的爱心和善心。因为我们的成绩低下的学生,由于进入民办院校,一些人瞧不起他们,更不用说关心爱护他们,理解尊重他们了。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当作朋友。对成绩低下学生的同情和理解,是爱他们的重要表现。我对那些因学习智力特别差的成绩低下学生总是给于特别的关心爱护;对那些违犯纪律而抬不起头、受到责罚而陷入孤立的学生给予同情;对那些因失败产生心理挫折的学生给予同情;对那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感到低人一等的学生给予同情。我们的教育学首先是人学;而教育者首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对学生没有同情心,决不是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所以,我认为,教师更应该对成绩低下学生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这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在生活细节上关心爱护成绩低下学生。关怀学生是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关怀我们的学生,这关怀不止局限于对学生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关怀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的未来。我们用要心灵来认识自己的学生,感受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动机、体会他们的欢乐和忧愁、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爱的教育》正是老师把对学生的爱与关心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情上,才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看了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能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照顾每一个成绩低下学生,让他们从中感

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激起他们刻苦学习,自立自强的精神。在我曾经执教过学生里,有一个非常调皮的成绩低下学生,父母对他的一切很淡漠,甚至不管不问的。这个孩子从小仇视一切,无论是谁和他说话,他都不理睬。以前我对他的教育只是严厉的批评,他很少服从老师的教育。但是,我的一个很平常的爱的举动却改变了他。他上课不再故意捣乱,学习肯努力了,成绩逐渐上升。这让我深刻地感悟到:从前我的严厉批评,我的多次说服教育,都没有改变他的行为,都没有使他转变,而仅仅是老师一次爱的行动,却彻底地改变了一个学生,可见,教师在生活中实际的、真心的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却让一个差生迅速转变。《爱的教育》这本书,它对教育的影响很大,是改变教育方式的指南。

第三、尊重信任每个一个成绩低下学生是教育好他们的关键。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尊重包括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二者是一致的。自尊心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他们在学校中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主要的精神支柱。心理学研究认为自尊心是人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是人们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尊重学生,特别是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可以用严厉的语气和措辞指出他的错误、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指出他的行为所造成的不良甚至是很坏的影响,但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回顾我的教学过程,有过多少次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那是数也数不清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每次我都十分注意自己的用词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失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是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前提下客观地指出他的不足。

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爱,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爱。然而又有多少人真的去感受去学习那种爱呢?! 我认为这本书虽然讲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在阅读时好似把我带入了广阔的社会中去,它真是让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每个故事都讲述了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爱可以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所以在《爱的教育》一书中,也有老师尊敬学生的事情,学生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述了对老师的难忘和喜爱。我在教育中,时刻注意告诫自己:不要以为成绩低下学生智力低下,在某些人的眼里随便讽刺挖苦他们;不要以为他们没有自尊心而随意地批评他们,而要时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爱。是呀,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读完了《爱的教育》后给我的第一感触,就是——爱。《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不是?

自从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其中,有一位大姐姐写的温馨的爱——《牵手》,更让我明白了爱的伟大。爱是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故事让我非常感动。

大姐姐从小就牵着她妈妈的手。有一次,同学看到了笑她,于是她就问妈妈:“妈妈,你为什老牵着我的手呢?”妈妈回答道:“以前你外婆老是牵着我的手,可是,现在你的外婆永远离开了我们,我又牵谁的手呢?”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因为我知道,长大是一步步放手的过程,但在放手之前,必须学会牵手。我想到了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每成长一步都离不开妈妈的辛劳。对呀!世上的一切都会变,只有亲情、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它永远都是那么永恒、纯真。

爱是一种我们摸不到的东西,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它来的是那么静悄悄,一会儿就来到了整个世界,爱它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寻找,用心感受,它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它用爱心为孩子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我们大家一看。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本书在我们教育教学生涯中,起到了指导作用,从《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我找到了教育。

也许有人会问:“是不是只要需要爱,爱就会来到?”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们在拥有爱的同时,一定要去创造爱,让需要爱的人得到爱,让整个世界充满爱。 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