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出色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医学影像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医学影像心得体会篇1
去登记室实习以前总觉得登记室的工作很简单,“不就是点点鼠标,发发片子吗!”来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没那么简单,划价,登记,发片,核对片子,预约造影,扫描胶片,订每月的物品清单等等,每件事情都必须仔细认真,与家长沟通交流时更要注意。
先说说划价吧,不同检查部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根据高矮胖瘦划不同规格的片子。
最繁琐的就是登记,基本流程看申请单,核对收据,登记,打码,扫描申请单,分用照相室,平片的注意事项还不是很复杂,只有照腰骶,骶尾时需要让孩子用开塞露排完大便才可以照相,其他位置没太多要求;照ct时先看申请单内容,如果症状体征,病史都没写就不能登记,让家长回去找医生重写,如果做ct平扫,孩子超过5岁必须喝水合氯醛或注射镇静剂让孩子睡着了才可以登记,如果是增强则需要孩子身上扎套管针,登记时问体重;登记核磁时问体重,不用扫申请单,这些不同的检查都有不同的.要求,刚到登记室时特别迷,遇到人多时还特别着急,一着急就容易登错了,虽然看着别人登时觉得简单,等自己真的上手时,就觉得特别复杂,经常会忘一两项,或者把要求弄混;发片时更需要认真,核对孩子姓名,病人编号,照相部位,收取片条,门诊病人需要提前取片需要签字收条,病房病人取片则需要医生过来签字才可以取走,登记室还有好多容易而又繁琐,简单却又经常会出错的工作,自己工作时怕出错,有老师看着时又紧张,不过实习几周以来,没犯过什么大错,还算比较顺利。
患儿家长也是各种各样,有的家长怎么跟他交代注意事项都听不懂,听不懂又一遍又一遍地问,然后解释,不懂再解释,还不懂……最后似懂非懂的走了;有的家长自己不懂放射知识,我们解释之后还带着特别质疑和不屑,生怕照出什么问题;有时在工作也会受到一些委屈,但也只能摆正心态,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
登记室虽然小,却是整个放射科的灵魂,没有登记室,每项检查都做不了,登记室虽然不大,但工作范围却很广,种类也很多,每项工作都不能马虎,必须认真,出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医院不比在学校,在学校犯了错误,老师会原谅,理解,教导,在医院没有家长会像老师一样,所以做好自己的工作,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为病人着想。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把孩子当宝,所以作为医务人员更应该为孩子及家长考虑,把工作做好的同时说话的语气也应该友善,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温暖。现在我还是实习生,所以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像老师前辈们多虚心学习,丰富自己的经历,学习那些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最后希望在今后的实习中更加顺利,学到更多知识。
医学影像心得体会篇2
经过24周的影像各科实习,我对影像诊断的认识有的进一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习期间,我明白了一名影像医师应该具有的能力和责任。
在普放,我进行了为期6周的实习,是我了解到普放科室在整个影像科室中是关键的第一步。普放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筛查记忆在骨关节系统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通过“写报告—审核—看书”这一过程,我不仅巩固了书中所讲的知识,还学会了一些平片诊断技巧,对报告书写有了一定的掌握。在ct、磁共振科室,我各实习了6周,我感受到ct检查的重要性及mri检查的优越性。ct主要负责住院病人的复查或进一步检查及急诊,磁共振则对一些ct难以定性的病例做一个补充及进一步检查。当然,磁共振在头部、血管和水成像以及mrs方面的地位显而易见。在这两个科室,我白天坚持多写报告,多请教老师和晚上利用自习时间看书巩固,我掌握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我坚持做到数量与质量并存的原则,使我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一些疑难病例,通过全科室每周一次的病例讨论,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样的锻炼,我感觉自己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像诊断水平。在介入和核医学我各实习3周。虽然实践较短,但是通过观摩—实践的过程,我也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巧。
回顾整个实习过程,真是充实并快乐着,从最初的怎样描述病变到现在的怎样结合临床综合考虑,我对自己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有着最深刻的体会。我坚信,只要我带着这样的好习惯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影像科医师!
最后,感谢各科室的主任及各位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帮助,是你们帮我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医学影像心得体会篇3
在完成临床实习的任务之后,接下来进入了我的专业——医学影像学的实习阶段,我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超声诊断医师,实习将我向这个目标迈进了一步,虽然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但只要努力加用心我相信这个距离会一步一步地缩小的。
进入实习后才发现,超声远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在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诊断,然而临床上所见的并非都是标准的声像图表现,不同的患者即时是正常结构形态也是各有千秋,开始的时候真的很困难,图像很多不认识,我的带教老师要求我先认识正常图像,正常图像认清之后,再记异常声像图表现,只有这样看到了异常图像才能准确的诊断出来,这就需要长期大量的接触病患,多看、多记,才能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超声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手法,深入的手法必须靠在临床上的实践才能不断进步,手法的重要性在于有时即使你能诊断,若手法不到位打不到关键的理想的切面,病变未能清晰显示,诊断就无从谈起了,这就在于超声的实时显像的`特点,尤其是心脏超声,婴幼儿的导管未闭,常常是很细微的,需要轻微的转动探头,仔细观察,手法稍一不到位,就会导致漏诊。手法确实是一个艰难的学习过程,手力、臂力,都要用的,特别遇到脂肪层较厚的患者,有时需要双手加压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图像,不然根本诊断不了,刚开始操作时只压个几分钟,手就开始使不上劲发起抖来,我想我也许应该像针灸推拿医师一样,练手力、指力等等的肢体力量练习,我以后
一定加强手法练习。
超声科主任赵老师说过:"手法这个东西要活,不能硬搬书本,比如说观察胎儿唇部,书上肯能会说,先找到胎儿的颏下,往上打唇部,其实当你颏下不好打而眼睛鼻子好打的时候可以选择往下找打唇部,反而更容易一些。"由此看出手法需要一定的领悟能力,多做,不断总结,才能提高手法技能。刚开始实习确实心比较急,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因为差距而不断遇到障碍,但是只要坚持,这样一段过程总会成为过去,渐渐的熟悉明了:看到肾盂积液下一步开始找结石;胆囊内的高回声,让患者翻身,动则为结石,不移动则为息肉;看到肝脏的声像图出现声晕征即为肝占位性病变,看到肠管明显扩张考虑肠梗阻等理论和实践渐渐联系起来了,我也逐渐进步了。
我记得赵老师给我讲过一个50几岁的肠套叠患者,由于很久才下诊断,因为从未见过除小孩之外的肠套叠患者,但是超声就是这样既然看到了肠套叠的声像图就没什么好怀疑的了,要敢于诊断。医学上的无限可能,我们要敢于相信自己的所见:先天性的个别动脉的狭窄,先天性的单叶肾患者等。那次就遇到一个患者,始终没能看到胆囊回声,如果萎缩的话也会看到胆囊窝回声,赵老师坚定的诊断先天性无胆囊,外科手术果然证实了这一点。赵老师说诊断的依据就是胆囊、胆总管与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在老师们的身上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自信而不能自负的精神,也由此可知解剖学对超声的重要性。超声诊断医师也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我们也需要看、问病人的病史,这样心里有谱,一定的临床经验反过来有助于自己超声诊断。平时要注意多与临床沟通来逐渐提高诊断水平。医院定期安排
中国医科大学教授讲课,记得那次附属一院的王教授讲胆囊,小小的一个胆囊学问可真不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慢性胆囊炎脂餐试验后胆囊充盈,而胆囊腺肌症脂餐后胆囊强烈收缩;还有胆囊颈部的脂肪组织并非局限性增厚;胆囊疾病并非局限胆囊压痛等等,让我受益匪浅。
我喜欢在三维彩超实习,因为那里很多孕妇做产前诊断,我喜欢体会那些准妈妈的喜悦,看到她们开心的表情,我也会跟着高兴。但是也会遇到伤心的妈妈,比如胎儿有畸形,有时看到她们伤心的眼泪,也会跟着难过,特别是有的孕产妇差不多到了预产期才来做三维彩超,发现畸形是比较残忍的,所以产前诊断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而我们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
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医生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患者本来就是弱势群体,作为义务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医治他们身体的疾病,也要关注他们精神的痛苦。我们应该关爱他们,尊重他们,比如说我们在收单时要跟患者说清楚,做肾输尿管膀胱需要使膀胱充盈,而做肝胆脾胰之前不宜进餐,对于患者的问题我们要耐心解答并语气轻柔。有一次那也是我第一次遭遇到患者家属的误会,说我们不公平,排号晚的患者反而先做,其实那个患者只是进诊室交票排号而已,并没有先做,而那个家属吵得好大声,我当时都懵了,但是我镇定并耐心的解释才化解那位家属的误会,我想只要真诚的对待患者,跟患者也可以相处的很愉快。超声的发展越来越快,使得超声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辅助检查中已经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而超声诊断知识的日新月异,让每个超声诊断医师时时刻刻不放松自己的学习,我会更加努力的为自己充电,早日成为合格的超声诊断医师,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医学影像心得体会篇4
一转眼,一个月的呼吸内科实习生涯已告一段落,带教老师们和导师对我很好,她们的鼓励和耐心的教受让我树立了信心。在这里也学习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识,很多专科知识都是在其他科学不到的,所以很感谢这段时间以来各位老师的教学和照顾,衷心的说一声谢谢你们,可爱的天使们!
刚到科里时候很无措、很陌生,后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渐渐的熟悉了这个环境熟悉了工作流程,就开始仔细观看老师的操作,在王老师带领下我学会了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试、抽取动脉血气等操作,还学会了使用输液泵、微泵、心电图机等仪器,这些让我受益匪浅,真正把书本的知识应用于临床,还掌握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开始实习的第一个星期,遇见一个褥疮组织坏死期的患者,坏死面积非常大而且很深,深达骨面,每天王老师带着我一起去换药,看着王老师认真仔细的将坏死组织清除消毒上药,看着患者的伤口一天天长好,那时候真的能到护理工作的重要,面对患者家属的感激,一股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俗谚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对今后从事护理这一行业的信心更加坚定!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做到像王老师那样无私,真正站到病人的角度为他们考虑,为他们减轻病痛,给他们送去一个微笑,一片温暖!也只有你真心为患者,患者才会给你一颗真心,护患关系才会更融洽!将护理服务作为一个理念进行到底是我对自己最高的要求,更是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在呼吸内科的这一个月不是科里最忙的时候,所以老师有机会耐心的传授她们的经验给我,手把手的教我,这是很重要的。在这里特别感谢王玲老师和汪蒙老师,手把手的教我操作要点并说出我的不足之处,给我改正的机会。有一次给病人肌肉注射胃复安,自己的手法错的很厉害给病人增加了疼痛,王老师十分生气,回来时狠狠的批评了我,让我回去好好练一练。这样的操作上的不足还有很多,今后会努力改正,提高操作水平,这是做好一个护士最基本的功课。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向王老师那样对什么样的血管都可以打上,而且一针见血不增加病人第二针的痛苦。真的好崇拜王老师啊!
在呼吸科也是第一次见过病人过世的科室,实习第三周时候我们的一个病人去世了,是个晚期肺癌广泛转移患者,我刚休假完上班时看见空空的30床,心情很莫名的低落。第四周周一的下班时候,31床突然心衰过世了,我和老师一起为他临终后的护理,为他穿上寿衣,送他最后一程。我还是感觉很难过,下班前还去看了他一眼,没多久人就没了,毕竟是自己刚刚接触的病人真有点难受。同时感觉对患者的一种怜悯,他们是最脆弱的,在生命左后的时段,真的需要温暖,家人的,医生的,护士的,一个问候,微笑,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给她们安慰。更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凋逝如此迅速,不敢浪费时间,更督促我们好好规划,好好学习工作,好好生活!
在呼吸科感受最深的感受是老师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团结精神,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科室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和谐,氛围也很好,为我们实习生考虑了很多,谢谢护士长、朱慧老师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提供的机会,所有的一切都是十分感谢!
医学影像心得体会篇5
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全科医生的理论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将原有的各科相关知识有机的融合。
做为全科医生将在全科医疗中充当重要角色,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的管理的医生。
在这一个月的学习时间里 ,老师给我们传授了全科医学基础、社区保健与康复、人际沟通学、医学心理学、社区预防医学五门课程,使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熟悉了全科医学的特点和全科医学基本知识理论。虽然课程多、时间紧,与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研讨的机会也不多,但是通过这有限时间的学习与交流,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显示出全科医疗在现今社会中社区居民的需求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更进一步认识到做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在社区职责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深刻的体会到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全科医生肩负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社区广大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我在今后学习和工作和工作中端正态度,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全面提高自己在新的全科医师岗位上的工作能力。
由于从事社区卫生医疗工作时间不长,工作还不深入,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医学认识还不够全面,很多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医疗的模式之中,在应对患者的过程中还存留着以医疗为主、以疾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的就诊模式,对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康复医学、中医药照顾等全科医学知识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今后的实践学习中要充分利用现阶段的有利条件更新观念,继续学习,为今后的全科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争取圆满、合格的完成此次转岗培训。
医学影像心得体会篇6
1结合医学影像实践课程特点,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本院于2006年9月引进pacs信息网络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即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是对医学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系统。不仅很好地为临床医疗、科研服务,同时也为影像教学提供了更先进的教学平台。本院于2010年引进his教学系统,在pacs的基础上,可以将典型病例提交至his教学系统,为教学进一步提供方便。多种技术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实践课程中,给学生放投影仪,图像质量好而且清楚,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也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且配给5个学生一台电脑,可以和教师互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应用pacs及his教学多媒体给留学生讲解典型病例,讲完一个病例然后再挑出另一个典型病例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果。然后,笔者再挑出一个胶片的病例,让学生看着胶片再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自己看的时候一般积极性比较高,笔者会引导学生怎样就手中的胶片或多媒体中的影像得出诊断结果。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民考汉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并掌握诊断思路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此时学习是真正进入临床阶段的学习,民考汉学生在经历了语言预科及2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十分渴望所学的知识能解决实际工作或生活中的问题,这时候,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一块敲门砖。怎样针对民考汉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医学影像在医学中的作用,让学生轻松学习的同时又热爱这门学科,在几年的教学中,笔者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1)民考汉学生由于其教育背景的原因,有时候他们的想法很多但是不知道怎样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老师很好地理解并引导他们提问,让他们心情放松,想问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问,不必举手。也不用拘泥于课堂礼节,有同学讲错或回答不上来,尽量让别的同学帮助,让大家在愉快的集体氛围中学习,没有压力。
(2)讲解某一种疾病的诊断要点时,要应用比较影像学及情景假设。比如,讲解肝脏病变时,告诉学生什么时候用超声检查,什么时候用ct,什么时候用增强ct,什么时候用mri检查手段,让学生假设为病人和医师2组模拟使用的检查技术手段,如果医师看到影像怎样告诉病人结果或者需要怎么做进一步检查,如果只是常规体检,则只需做超声即可,不必采用ct或者mri,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知怎样选择技术手段。如果超声检查肝脏实性病灶,建议进一步进行ct检查,这时候,给学生2幅片子:血管瘤和肝癌,并在3期增强的不同表现下讲解病灶的特点。让学生们了解2种疾病的不同表现,最后再分组给同学们给出胶片或幻灯,让同学们再自己诊断。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民考汉学生积极性较汉族学生强,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让学生们提前感受进入医院当医生的感觉,并且很乐意多看影像图片。
(3)pbl教学法在影像教学中已经日趋成熟,也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从传统的教学中脱离出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民考汉学生思维活跃,虽然语言并不是流利,但是他们胆子大不怕错,这样可以很好地了解他们怎样想以及学习掌握的程度。pbl教学在民考汉学生中非常适用,在讲检查技术手段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如果接诊病人,让病人选择哪种检查手段,每一种检查手段的优劣和适应证。让学生自己提出影像表现类似或相同的病人怎样去鉴别诊断,一步步引导学生怎样做出正确的诊断,理清诊断思路。
笔者在民考汉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一部分适应于本校汉族学生的教学模式,由于民考汉学生的特殊教育背景以及将来的就业趋势,怎样将所学知识在将来应用到真正的临床工作中并发挥最好的作用才是每位教学工作者应该重视的现状,本院所有成员正一步步为了新疆的临床医学教育事业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