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讲座观后感7篇

时间:2024-02-07 作者:Fallinlove 读后感

大家在写观后感时一定要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写观后感来记录自己观影后的感悟,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心理讲座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讲座观后感7篇

心理讲座观后感篇1

今天下午,有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我听了之后收获很大。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多媒体教室。宽大的教室里现在却挤满了人,到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位子了,只好端凳子坐在旁边。

在这堂课中,我知道了什么是心理健康。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是有着很多方面的。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友好的与他人相处。第二,能够做到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等。

在我的眼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该是活泼开朗、有着良好人际关系、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且言行一致、爱憎分明的。

听着娄老师的讲座,我开始分析自己心理是否存在问题。经过分析,我发现: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但是人际关系并不是很好,其原因在于我不懂得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需要什么。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且言行一致、有着良好的情绪,但是我的意志力和抗干扰能力很差,经常写作业时看到有人在玩儿就忍不住了。

为了让我能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我决定从现在起,经常做换位思考,并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和抗干扰能力。希望我们都能愉快地度过小学最后一学年!

心理讲座观后感篇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为自己描绘了桃花源般的精神家园。我们以为你的内心阳光明媚,我们以为你的人生桃花朵朵开。可我们没有想到,你会作出那样的选择!多少人为你握腕叹息,多少人暗中为你哭泣。你,一个满腹经纶的旷世奇才,为世人留下美丽的诗篇,自己却长眠于冰冷的铁轨。可悲可叹,海子。我们读懂你的诗句,却读不懂你内心的忧郁。或许,你忧郁的眼睛常常诉说着你对生活的不满,对情感的无奈。可是,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你的亲人或朋友?难道是对他们的不信任?或是,孤独的你已经习惯于孤独地咀嚼自己的孤独?我们不明白,你可以写出无数的经典之作,却不能道出你内心的苦闷?我们也不赞同,你用轻生的方式来倾诉你哭泣的内心。

有人说,你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但我说,你是一个内心封闭的人。内心封闭使你看不到外面的阳光,使你只会一个人躲在阴暗的角落独自饮泪。现在,回想已随风而去的你,我们只有感叹。

最近,我常常想,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固然重要,但拥有健康的心理更重要。否则,健壮的身体毁于一念之差是瞬间的事。相反,身体残缺,内心完美,却可以活出美丽的人生。你看_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丽姐”——李丽,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年轻时好不容易与轮椅说再见,可一场车祸又逼她不得不与轮椅长期作伴。试想,遭受这样不幸的命运,有多少人能坦然地面对?有多少人能够笑着去选择崭新的生活?有的人,或许只会整天以泪洗面,怨天尤人,甚至走轻生之路。我们的丽姐她说不,她穿上漂亮鲜丽的衣服,以“丽美人”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眼前。她要告诉人们,不幸的遭遇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道路,但健康积极的心态也可以改变不幸的命运。她认为,面对生活的磨难与挫折,坚强的意志诚然重要,但健康的心理又岂能忽视?因此,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帮助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和服刑人员,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她每天为很多人的心理健康而努力工作,她在努力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塑造美丽的人生。

我们比李丽幸运,因为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人生?那些因为一时挫折而一蹶不振的人,那些因为所谓的失恋而自暴自弃的人,那些垂头丧气,脸上总是阴云密布的人,想想我们的丽姐,或许会有新的改变吧。

心理讲座观后感篇3

期盼已久的六一儿童节终于悄然而来了。为了庆祝这个快乐的节日,学校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帷幕渐渐拉开了,同学们都屏住了呼吸,准备观看丰富多彩的节目。在高高的舞台上,有的班级表演舞蹈,有的班级表演唱歌,还有的班级表演小品……但是台下的同学似乎都不感兴趣,原本安静的同学们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话,有的甚至还互相打闹。我被他们发出的声音搅了兴致,用手捂住耳朵东张西望。就在这时,说说笑笑的声音戛然而止。我不由得把目光转到舞台上。是什么节目让同学们的说话声突然停止了呢?原来新的节目已经开始了,这个节目就是二年级三班的《凳凳龙》。表演节目的同学着装统一,穿的都是既美观又整齐的黄色服装,看着赏心悦目。每个人都提着一条精致古典的枣红色的长方形坐凳,在台上布置起来。呵,表演舞蹈还需要用道具?这样的舞蹈让人们耳目一新。怪不得能抓住同学们的眼球呢。大家都聚精会神地观看这个与众不同的舞蹈,生怕漏掉一个精彩的环节。瞧,他们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动作优美地跳着欢快的舞蹈,迈着复杂而又不混乱的舞步,让人情不自禁地暗暗称赞。舞蹈虽然难度较高,但是他们却能够表演得如此生动有趣,非常出色。在后面的几个高娜度动作中,他们依然做得很到位,真是不容易。表演就要结束了,我不禁思考起来:这个节目演得那么好,应该经过多少次的排练呀?

付出许多汗水和辛苦,才能像《凳凳龙》这个节目一样脱颖而出,比其他班级高出一筹。《凳凳龙》不愧是所以节目中最好的!

?观后感6

影片上映后,不少观众带着孩子前往观影,期望能从孙家宝的故事中让自家孩子阅历一次思维震荡。的确,相当多日子在夸姣家庭的大多数孩子,影片中孙家宝所接受的磨难如同来自另一个世界,它对观众的震慑绝不亚于长盛不衰、极具知名度的品牌公益节目《变形计》,引导观众换位考虑,思索生命的价值和含义。

日前,影片正在持续热映中,而第一时间观看了《唤爱》的观众也纷繁发表了自个的观点。网友“eva”说,想要经过看这部影片“感触下日子能绝望到啥程度”;“夸姣漠然”抱着“了解日子”的态度观看影片;网友“doris_hesy”观影后以为该片非常“接地气”;“有营养的米先森”以为,不幸的家庭布景就像是催化剂,它能使一个人敏捷老练。还有不少网友为影片仗义执言,以为这么一部无论从哪方面都质量过硬的影片不该该被埋没在文娱至上的好莱坞爆米花影片里。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票房的不抱负的确也折射了大家关于此类实在体裁影片的忽略。

曾有影片人这么评议实在体裁影片,“在咱们的影片世界里,‘真人真事’未免太昏暗了”。改编自实在工作的影片八成沉重、悲郁,反思社会框架的缺陷和人道之复杂,而观众大多会寻求影片的文娱性、视效感,忽略影片所带来的教学含义,但“不管实际多沉重,直面才是即是纾解之道,即是向着亮堂那方的眺望”。《唤爱》中的小主人公孙家宝迎来了日子的改动和生命的期望,而作为影片人,咱们的'等待也无非是,“可以在将来某天,把咱们周围那些比影片更像影片的实际,成为影片,用影片警醒实际,乃至改动实际”。

据悉,影片《唤爱》出品公司实在爱心奉献,为了呼唤社会对这些特别集体关怀,出品人在准备该影片时,就许诺本片票房回款即是赔钱也要拿出10%将捐献我国少年孩童文明艺术基金会,实在做到唤爱,也期望观众对本片的支撑。

心理讲座观后感篇4

生活中,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并不一致,有时还截然不同。当人们受到疾病折磨时,认为幸福就是身体健康;当人们陷入贫困时,认为幸福就是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能够吃饱穿暖。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又不够全面,且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更多对幸福的定义来自心理学研究。虽然心理学关于幸福的定义还存在争论,但人们通常认为幸福感是一种满足感或者愉悦感,是根据个体心理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心理学还认为,负面情绪对幸福感影响较大。在一个较封闭的社会,即使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不高,人们也可能有知足常乐的心态,幸福感较强;在一个开放社会,人们有了参照系,即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也可能出现幸福感的削弱。

从经济学角度定义幸福,是幸福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领域。一般认为经济发展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能带来生活便利,如快捷的交通、便利的通信、多彩的生活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发展虽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但它对幸福的贡献是递减的,即最初的经济发展带给人们的幸福感较强,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它所带来的幸福感就会降低。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从道德维度对幸福作了分析,认为人生的幸福来源于积极生活和有助于他人的行动,懒惰和奢侈都会导致幸福感的降低。

财富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对是否幸福具有重要影响。没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就很难有幸福感可言,特别是对于那些仍然处于贫困状态的人来说,财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财富不是万能的,有钱却不幸福的人比比皆是。还有不少人对财富的理解是片面的,认为金钱就是财富的代名词。其实,财富可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而精神财富则不能。对一个人来说,人生境界、才能、思维能力、意志品行、人格修养等都是精神财富,是难以用金钱换取的,但都可能影响他的幸福感。

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钱买不来幸福,物质财富增加与幸福并不成正比。当然,这不是说物质财富对生活幸福不重要,而是说它是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比较而言,精神财富更为幸福所必需。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不是由物质财富决定的。幸福是人生的目的,而物质财富只是获取幸福的手段。

心理讲座观后感篇5

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但这5天里,让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心理教育职业也有了全新的定位。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治疗,而是抚慰,是疏导,在学生困惑时,为学生点亮的一盏明灯;在学生低沉时,为学生拨开心头的乌云,在学生迷茫时,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

作为一名数学专业的师范生,心理学的知识还停留在大学时期的必修课上,我此时“方恨读书少”,深知与专业心理学老师在知识上的差距,认知的距离。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路才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更加深入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研读专业教材,做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心理讲座观后感篇6

今天我听了讲师xx的心理健康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收获良多。王老师从化解心理压力、自我调整、预防和面对心理问题三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感觉老师讲的贴切实际,很实用。

今天刚好是5月20日,讲座开始,王老师与大家做了热身活动“爱的鼓励”,鼓励学生向自己表白,活跃了全场的气氛。王老师首先从怎么化解心理压力讲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压力过大的情况,压力过大通常表现为失眠,注意力难集中,易怒,紧张等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调整的方式化解这些压力。自我宣泄,情绪转移,爱好减压,运动卫生是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对美好事物的想像等。压力无处不在,有的人被压力击跨,一蹶不振,而有的人过得更有意义,更有效率。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前者消极面对压力,而后者却对压力进行有效的运用。所以,当你心里有压力时,一定要学会自我缓解,释放压力。

怎么预防和面对心理问题呢?首先不能随便复压抑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给自己的坏情绪找到正当的合适释放的渠道。这其中比较恰当的有:找父母倾诉,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等等。其实很多严重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学生不愿意将心中的苦闷发泄出来所导致的,当苦闷遇到孤僻的时候,也就是严重心理问题滋生的时候。其次,活得有自制我,有信心,不随便胡乱比较。这是保持一种健康心态的生活方式。改变自我情绪,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铭或对自己说一些自我肯定的话,以激励自我。只有相信自己,才能笑对人生。

通过听这次讲座我们都从中了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要怎么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一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和谐的人。?

心理讲座观后感篇7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宝六班小朋友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儿童节。五月三十一日上午,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园里到处一片欢歌笑语,孩子们、老师以及家长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节日!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为了庆祝“六一”老师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宝六班节目有绘本剧、舞蹈、唱歌以及实景体验小剧场(其中有水果商店、化妆间、玩具商店、手工坊),孩子玩得兴高采烈,开心至极。看到孩子的表演,我感慨万分,虽然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但凝聚着三位老师的辛勤汗水和孩子的不懈努力,真是印了那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老话。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实景体验小剧场,让孩子们懂得了怎样互相交流和运用礼貌用语,提高了孩子们对美的认识和动手能力等,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学到很多。

孩子们的成长和老师的付出是成正比的,为了宝六班小朋友过一个快乐的节日,王老师、沈老师放弃了和自己孩子一起过节日的机会,她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我们所有家长都为之感动,还有王老师、张老师每晚接完孩子再为表演节目的孩子们加班加点的排练节目,准备道具等点点滴滴都浮现在我的脑海........

参天大树,离不开园丁的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同样离不开幼儿园领导和老师的呵护和关心。在孩子们快乐的节日里,请允许我代表家长们给所有辛勤的园丁们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