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体验到不同文化和观点,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赞赏和批评,分享我们的观点和感受,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论语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篇1
?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大家别以为,孔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因为我想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我从书中得知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他宣扬一宗刚整的人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已成仁。”孔子的思想中的精髓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也应学习古人的精神传扬仁爱,不是吗?
论语读后感篇2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这是他告诉我们如何做人的;“学而时学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他告诉我们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对待朋友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他告诉我们如何去完善自己的……这些都是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育时说出来的,对于生在21世纪的我们,仍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教育意义。
?论语》这部耳熟能详的经典著作,已成为中小学生,乃至成年人阅读的经典书籍。众所周知,《论语》是孔子弟子将孔子的言行举动纪录下来的,通过此收,我们可以了解孔子的为人及其政治主张,礼节思想等等。而我从这字里行间,品味出了不平凡的语言,建立起我的个人坐标。
以前,我遇到不懂的问题,便一天天堆积,直到考试前的那几天,才搬出来“啃”,总是弄得焦头烂额的。《论语》就像学海中的一盏明亮的灯,它告诉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从此我不耻下问、渐渐地消灭难点。
以前,我交的朋友一群一群,有的叫我出去玩,有的叫我学习。《论语》告诉我择友的标准“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我便懂得了朋友不可乱交,要交有礼节、谦逊、诚信的朋友,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以前,我只顾做完作业就休息,虽然这道题会了,但遇到类似的题目,便又去问同学,其实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论语》中说:“举一隅,不以三隅之。”这句话的意思概括起来,便是四个字——“举一反三”,对啊,题海如此之宽,如此之广,要想在题海中解决所有的题目,那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这样可以锻炼大脑,战胜题海,成为题海中的一名优秀“水手”。
当你出门在外时,你是否会孤单,会想念父母,想念家乡,《论语》则告诉我们“四海之内皆兄弟”。因此,你不必难过,不必想念,还有众多兄弟陪伴着你,我们要乐观对待发生在周边的每一件事。
?论语》中的名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乐观,积极。我佩服孔子这位圣在两千多年前说的话,直到今天仍有教育意义。如果说人生是一段旅程,那么,《论语》便是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我前进的道路;如果说,学习是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历程,那么,《论语》便是那扬起的帆,助你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以《论语》为坐标,将会体验出人生的酸苦辣咸,将会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之所在。
论语读后感篇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听,书房里传来一阵悦耳的读书声,这是我在读《论语》。《论语》是古代圣人孔子的学生根据孔子的言行编写成的一本书。
当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就专门设立了一项特别课程——经典导读课。拿到经典导读书后,我就翻阅起来,不经意中我看到了《论语》,那时我只知道有本书叫《论语》,并不知其中的内容。但我们导读书上的《论语》没有解释,我只能似懂非懂地读,还想学校为什么要让我们读那么枯燥的文章呢?可是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突然看到茶几上有一本《论语》,便悄悄把它翻开,咦,书里居然有原文、有注释、有译文,还有圣人的智慧,我能看懂了。从此以后,我开始喜欢读《论语》了。
?论语》这本书里讲了许多道理,比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的同时,有新发现,新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爸爸妈妈和老师们经常对我们说“温故而知新”,让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还要经常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他们大概也是从《论语》中受到的启发吧!再比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学习但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缺乏信心。有时候我遇上了难题,就有了畏难情绪,不想自己思考,老想寻求帮助,还很急躁。每当这时妈妈就会提醒我说“你忘了孔子的话了吗?”一经提醒我会慢慢平静下来,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居然经常会把难题给解开了,每当我解决难题之后都会从心里佩服孔子,怪不得人们会尊称他为“圣人”,他说得可真对呀!孔子还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告诉我们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同学之间往往会因为误解而发生矛盾,我也不例外。但自从我读了这一句以后,与同学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我会常常想提醒自己,可能是我误会别人了,还是不要这么小气吧。就这样,慢慢气就消了,又和同学一起快乐地玩耍了。
?论语》真是一本好书,每句简短的话里却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圣人伟大的智慧!我越来越喜欢读《论语》了,我还要继续读下去!
论语读后感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蔡志忠编绘的《论语》,使我受益匪浅。
比如:第三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应当要恭敬尊长,做事小心,说话诚信。更要爱众而亲德,做完了这些以后,还要用功读书。”这句话让我受益很深,我知道古人认为孝很重要!百善孝当先!孝表现为爱父母、尊重父母并且顺从父母。但我觉得如我为人处事好、学习好、在父母有错时劝一下,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在外面要尊兄重弟,还可以推广到年长的朋友。谨慎处事、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做到对人与事要诚信,不欺人不侮己。爱众,与人善,和有仁德的人交朋友。
读完《论语》这本书后,我脑里经常浮现一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博于文”“君子喻于义”“巧言乱德”等一些仁、义、道、德、信,如:君子说话之前先做到,然后再说,为:先行言而后从之。
?论语》对我写作文非常有好处,譬如:我说谁说大言不惭,实现很难,少说话时,可以讲“其言之不怍,则为之难也”;我写一个人的意志坚定,不可动摇,就又开始运用了:“匹夫之志不可夺也”。
小时观《论语》,呼作益匪浅。做人有帮助,作文益多多!
论语读后感篇5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其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耳熟能祥的,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今天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于丹教授的《论语》分为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七个部分。为我们很好的诠释《论语》的精华。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你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海鸥无法改变大海的宽度,
但它改变了自己翅膀的力度;
雄鹰无法改变天空的高度,
但它却改变了自己振翅的强度;
同样,我们也无法决定人生的长度,
但我们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论语读后感篇6
在寒假里,我读了《论语》这本书。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无穷。
子贡说过:“老师以温、良、恭、俭、让知道了每个国家治理国家的方法。老师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么的高明。
我发现,在《学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讲的是“孝”和“礼”。比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就是说对父母一定要“孝”。如果一个人干了坏事,但是他却孝顺父母,说明他还有悔改的机会;一个人没有干坏事,但是他却不孝敬父母,那么这个人就无可救药了。
在《为政篇第二》中,孔子讲了治理国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从政的。孔子是强力推荐不要以“势”来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来治理百姓的,这样百姓就会心服口服。而且,《弟子规》中也提到:“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难怪,后来有很多国家都请他做官呢!
?论语》让我知道了怎么做人,而且《论语》中的很多词都变成了现代常用的成语,比如“巧言令色”就是从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以仁”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去学习《论语》,并且去深入体会。
论语读后感篇7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读了一部经典:《论语》。《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影响了从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为政篇第二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考而不读书,疑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领先。
八佾篇第四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一定要告诉他们确切的去处。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一定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如果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心。
述而篇第七里说: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奢侈了就会不谦逊,不懂礼节,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不懂礼节,宁可寒酸。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节俭,空调能不开就不开,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冲厕所,用过的纸反面可以用来打草稿……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读一读《论语》,使自己学的更多,成长的更快。
2500多年前,曾有位先哲,他一生命运多舛,但是他的思想却很可贵。他有芸芸数千位弟子,其中又有72贤人。没错,他就是孔子。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直到新文化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儒家思想历经波折。然而,在2500年后的我再打开儒家文化的典籍——《论语》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碰撞呢?
我记得上个星期有位老朋友问我借一本很难买到的书,而我——一个对书籍和电子产品珍爱有加的人,是不会随意出借这两样东西的。更何况那是我5·1节一个人空着肚子挤着公交绕了一大圈才买回来的。我将书双手抱在怀里,站在房里来回踱着步子,时不时亲吻一下它,时而又仰头看着墙壁。经过一番思想较量,我决定将书出借,因为孔子教会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这位朋友比较粗心,所以我在借给他时,反复叮咛他要好好保管,这才放心的把书交到他手里。其实,我觉得这也是在传递一种信任,如果没有信任,又何来“施于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变得慷慨,热情,大方;就是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懂得彼此信任;就是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站得巍峨,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论语》中有许许多多经典的言论,受益终生的句子。它交我的是人生的哲学,而且它以它独有的魅力渲染中华民族,更感染着世界。然而,我要进一言的是:“《论语》毕竟是孔老夫子的一言,也会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仍然是这个例子,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真的不能借给别人吗?如果自己的东西恰恰是别人所需要的呢?自然界的生物链恰恰就是最好的反例:动物的废弃物不是植物最好的肥料吗?
我觉得言行就是我读完《论语》最大感受的体现,而人的感受可能也就那么微妙,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只能依靠行为艺术来传递思想。至于《论语》我就觉得它是我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依照它来“三省吾身”,但也不被幻想蒙蔽,时而也要坚持自我。这就是我的《论语》!
这学期,我们背诵了闻名中外的《论语》。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里面的许多话,都让人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深受启发的是曾子说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够不够尽心呢?与朋友交往够不够诚实呢?老师教的知识够不够熟练呢?
背诵着这句话中,我想到了自己。在老家的时候,佳志哥哥把乒乓球打到门上面去了。他怎么弄都弄不下来,我见了,对他说:“我帮你把乒乓球弄下来吧!”我想了一会儿,便拿起扫把。可是,弄了半天也没把球弄下去,倒把我自己给弄的头晕眼花的。我想:做什么事情不能靠蛮力,要动脑筋想办法。站在地上太低,站在楼梯上不就高了吗?于是,我站在楼梯上,果真一下子就把球给弄了下去。
我不仅能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还很讲诚信。二年级的时候,我背着妈妈,偷偷拿了一块钱,买了个笔。我想:要是被妈妈发现,那不是得挨一顿嚷,而直接对妈妈承认错误,只是被妈妈说两句而已,以后改正错误就可以了。所以,我选择了主动承认错误的方法,果然像我想的那样。
以后,我要像曾子说的那样每天反省两次,这样我会更优秀。我还要继续背《论语》,牢记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论语读后感篇8
曾参说了具体的“三省”,但这句话的核心还是在于一个“省”字。生活中的“省”不止于这三处,然而要真正做到自省往往需要极高的自觉性和很大的勇气。
生活百态,人生复杂,在曲折且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是很容易迷失自我的,例如:当我们略有成就时,就会飘飘然不知自己为何许人也;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又会自怨自艾。只有这世界撤去喧闹,我们冷静下来,愿意正视自己的内心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有什么事做错了?什么事做对了?做错的错在了何处?这才是自省的起点。一个人只有学会自省,并且学会自省,才会正确认识自己,才会找回迷失的自己,拥有更好的心态。所以想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人,就必须时刻自省。
吾人最大之知识,系反躬自省!(贺钰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