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是一种心灵的反应,它让我们更加敏感地触摸到文字背后的情感,读后感是一个个人化的活动,每个人的感受和看法都是独特的,它反映了我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1
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虽勇冠天下,可他有勇无谋,还尽干一些卖主求荣的事。想那时,国贼董卓只用了一匹赤兔马,就收得吕布前来归降,而吕布竟杀死了自己的义父丁原。这正如张飞所骂:“三姓家奴”!
想当初,吕布其实是可以和刘备一起成就一番事业的。可是他骄傲自大,根本听不进军师陈宫的良言劝告,反而一再相信那些小人的谗言,最终被曹操活捉,身首异处。
再看诸葛亮,他才华横溢、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勇有谋的他最终帮助刘备成就帝业,他自己也当上了一国的丞相。
?三国演义》中,周瑜不停地为难诸葛亮,有一次让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羽箭,而诸葛亮凭着智慧,在三天内就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面对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诸葛亮还上演了一出“空城记”,成功击退强敌,凭的同样是胆略和智慧,这正是吕布所欠缺的。
更重要的是,在刘备白帝城黯然去世后,诸葛亮并没有像魏国的司马氏那样越位登顶,而是遵循先帝托孤遗嘱,一心一意辅佐阿斗,先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管最后未能如愿,但他的一腔赤胆忠心,与日月同辉,永远为世人所景仰。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不能像吕布那样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意志软弱、见异思迁。要多学学诸葛亮,胸怀远大理想,凡事都能动脑子,有勇有谋,做好每件事,走好人生每一步。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2
三国,一个烽火连天、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一个扑朔迷离、疑问重重的年代;三国,一个令人神往、轰动几世的年代。三国,它是一段言不尽,说不明的奇幻历史。
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时,我还只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说能看懂许多字,但却不知其意。就这样,一直到了四年级,我再次观赏了这本名著。从前笼罩在心间的浓雾变稀了,文章大意也悟出了许多。如今,我又翻开了这本陈旧的书,打开尘封的记忆,畅谈今之感言。
每每回想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段诗句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三国。或许,这正是三国的一个写照吧。说到《三国演义》,也许有人佩服诸葛孔明的足智多谋,感动关云长的忠心耿耿,感慨桃园三结义的情切。而我却对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_雄”的曹操情有独钟。也许有人不解,认为曹操不过是个_雄、枭雄。而你们却忽视了曹操的不凡才能。曹操门客众多,这无不是表明了他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么?曹操的军队如此之雄大,这难道也不是表明了曹操超人的领导能力么?曹操取冀州,夺荆襄,灭刘表,拥军百万,上将数千,兵精粮足,横扫中原。意气扬扬,踌躇满志,旌麾南指。三国时期,“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然大多旋起旋灭,而后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实力,据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终一统的基础由此而奠定。这怎么不说明曹操的政治手腕与军事能力超乎寻常呢?曹操上任济南相后,罢免了八名依附权贵,贪赃枉法的县级官吏,又下令拆毁祠堂,禁止祭祀。一时使济南的社会风气改变不少。迁都许昌后,曹操立即招募农民,利用荒地屯田,后来又让军士屯田。曹操还大修水利,推广种稻,使中原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不正是体现了曹操的治世本领么?
品淡茶,依坐窗前,手捧一名著,笑谈风云人物,纵观三国之变幻。悠哉!悠哉!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3
说起《三国演义》,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起的是英勇的蜀国五虎将,是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南蛮王孟获。
孟获坚持不懈,与诸葛亮七次斗智斗勇。尽管七次是全败的,但孟获一次又一次反抗,直到最后被诸葛亮所感动而投降。七次啊!这在古代被同一个人捉拿七次是多么耻辱的事!但孟获却每一次屡败屡战、再接再厉,一次次地抗争坚持,誓要把诸葛亮打败为止。孟获凭借自己的顽强,一次又一次地作斗争。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灵魂,才能经得起如此大的考验啊!
蛮王孟获的坚持不懈让我联想到自己身上,我能够这么坚持地做一件事吗?答案是不能。我曾有一段时间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坐姿端正。确实,我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不久之后就不行了。之后总是好一段,差一段。有时觉得累了,便要趴下不想再坚持,成绩也随之忽上忽下。我若是能像孟获那般坚持不懈,那应该就能完全地改正了。唉,有一股坚持的劲头多好!
还有一次,我因为字总是笔画写错,所以与妈妈约定要一个月改好。前半个多月我一直在努力地改正,眼看就要完全改好了。没想到有三天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放弃了改正,第四天却又再次写错了,需要从零开始改正了,导致这个约定最后不了了之。要是我那三天也坚持改,那么最终就能改好了。啊!坚持是多么的重要!
生活中,坚持是极其重要的一样品格。而你呢?你坚持了吗?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4
最近我读了中国四大 从公元220年——280年的60年时间里,魏、蜀、吴三大强国进行了激烈的战争。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很多身经百战和足智多谋的英雄,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和曹操。
诸葛亮字孔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被请出了茅庐,协助刘备统一天下大事,他有勇有谋,深谋远虑,他的病逝让人十分惋惜、悲叹,他的病逝让蜀国不能统一天下,但是人们铭记他的品德、智慧。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表达出了对诸葛亮深深的追思。
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着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以前我也不喜欢他,但后来我知道了,他贼眉鼠眼是因为他的疑心太重,如果他疑心不重他可能在很早就被杀了。
三国中,最可惜的是昭烈帝刘备,他的手下有当时除吕布之外最强的三个战士:关羽、张飞、赵云和最好的谋士,但他还是得不了天下。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正是《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曲。
我看过电视剧,也读过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一个个英雄人物个性鲜明,阴险狡猾又生性多疑的曹操,野心勃勃的司马懿,仁慈重义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胆小怕事的孙权,勤奋好学的吕蒙,心胸狭隘的周瑜,诚实守信的鲁肃……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国纷争,战乱不断。老百姓苦不堪言。爸爸说:“老看三国,少看西游,你瞎看,看懂啥呀?”我说:“我懂!”其实有些地方也是似懂非懂。
我从书的简介中了解到《三国演义》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战争故事。有:“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败走麦城“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都有一个主人公让我佩服。
整本书里我最佩服的四个人,一个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大将关羽关云长。他刮骨疗毒不怕疼,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几乎是天下无敌。他忠、义、勇、谋令世人敬仰。我想我们人人都像关云长那样,那么共产主义社会早就实现了!
千里走单骑,说的是他的胆量和勇气。华容道义释曹操,讲的是他的义气。他知恩图报,放走了曹操。不是天不灭曹,而是曹操非常爱才,曾放过关云长一命,关云长这次放走曹操也知道后患无穷,也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放曹操一马,足见他多么重情重义!做人就得做他这样的.人,顶天立地,敢作敢当,敢爱敢恨,是条汉子!
关羽的所做作为值得我们去学习。他对主子刘备赤胆忠心。
我佩服的第二个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它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草船借箭……诸葛亮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地方很多,知识丰富,多才多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顾全大局,忠心耿耿。除了关羽的勇、忠、义,诸葛亮的智,本书还告诉我们仁、礼、信、孝、爱等道理。在不同人物中体现出来。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琢磨才懂得。
我佩服的第三个人物是东吴大将吕蒙,他能征善战,但是由于家境贫穷,没念多少书,他主公让他读书,他就读《左转》《史记》《孙子兵法》等,学光武帝刘秀手不释卷。而我们这么优越的条件,不好好读书,缺少的就是他这种痴迷精神。
我佩服的第四个人物是赵云,赵子龙,单枪匹马身背阿斗,冲出重围,身怀绝技,智勇双全。
?三国演义》这本书堪称经典,我不禁佩服作者罗贯中,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不朽之作?他一定也是个书迷吧?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能让人终身受益,我们正处于接受知识,培养个性和人格的阶段,我们只有大量阅读优秀的书籍,才能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吧!感受畅游书海的乐趣吧。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6
等到姜维连夜差人修好栈道后,整顿好军粮兵器后,调遣好船只后。又一次向后主表奏,说他要率军攻打魏国。后主刘禅看表奏之后,表示他很犹豫,不知道该不该让姜维去带兵攻打魏国。每次我看到他决策一件事情,不是被宦官左右,就是各种犹豫不决。从未有过自己的决定,也从未有一个当好君主的模样。真是丢他爹刘备的脸。
谯周给刘禅说,请一定要阻止姜维进军攻打魏国。我夜观天象发现,这次出行很有可能出现大篓子,所以还是不要让姜维打仗的好。后主听了后,就说让姜维试一试,如果打了败仗就再阻止他。谯周听了后,就回家装病不上朝了。我看了这些内容,发现一件事,你们古人都好装病,一旦遇到挫折。你们古人的心灵就那么脆弱,不堪一击吗。不过诸葛亮也装过病,但他装病,是为了让刘备当上皇帝。那个时候,大臣们都想让刘备当皇帝,但刘备就是万般推辞,最后呢,还不是当了。所以说,这种事,推辞的不了,不如直接接受呢。
姜维临出发前,问他的部下廖化说:我现在出师,一定要恢复中原,我应当先攻打哪里?廖化也是个老实人,直言不讳,直接说这仗没法打,我没法决策。姜维听了后生气啊,直接让廖化留守汉中。自己决定去洮阳。廖化啊廖化,你说你,刘禅都说让姜维带兵出去打仗了,你这个时候再说,这仗不好打,我没法决策。任谁都会生气,更别提姜维。
邓艾和司马望(又是你俩)那个时候正在谈兵,听说这件事情后,就派人去打探姜维要去哪里。司马望知道蜀兵都往洮阳去了,就问邓艾,姜维多计,难道是假装攻打洮阳实际上是攻打祁山呢?邓艾这个聪明人,一看就知道,姜维这是要真的攻打洮阳。
司马望知道后,肯定是各种好奇。邓艾就说,每次姜维都出现在咱们有粮食的地方,现在洮阳那里没有粮食,姜维一定料想我们只守祁山,不守洮阳,所以他才攻打照样。如果他得到这座城池,他就可以囤积粮草,联结羌人,缓缓图之。司马望又问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司马望真的是好爱问问题啊。邓艾也是真的喜欢回答问题。邓艾说,咱们可以先撤走这里的军队,兵分两路去救洮阳。距离洮阳有二十五里远的地方,有一座侯河小城,这是洮阳的咽喉之地。你引一军在洮阳埋伏,偃旗息鼓,大开西门。我再引一军埋伏在侯河,这样一定能大获全胜。
他们计划好后,各自按照应定的计划行动。只留下一个不出名的将军留守祁山寨。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篇7
今天我终于看完《三国演义》这本书了!
也许大家不明白,我已经了解了《三国演义》几乎到了彻底的境界了,为什么又要再看这本是呢?我告诉你们吧!
他又加了一个前提:古文版。这可与现在是截然不同的。这一天,我约爸爸到书城买书,爸爸爽快的答应了。到了书城,我一个径直就跑道“四大名著”所居的位子,捧着一本《三国演义》就埋头看了起来,爸爸见我又看《三国演义》,问道:“你这个看了几便了,还要看啊?”我不紧不慢地说:“看!
你看封面!
它是古文版的,我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知道吗?”爸爸无可奈何,就只好付了钱走,我兴奋不已,回到家,我捧着这本书就跑到书房,继续接着往下看。我看得聚精会神,等看完后了才了解到,古文比我们的现代文复杂得多,古代时期的罗贯中以他的崇高学问才写出了这本《三国演义》。我又感受到,起初,当你想了解古文书时,必须先看现代文,再看古文,这样就晓得古文时的哪些词词是与我们现代文意义相同,这样写古文就容易得多了。总而言之,我已经领悟到古文中的奥妙了。按我说的去做,再去写一篇文章,那时你会因你乐此不疲的心情兴奋起来的'。《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仅给我增添了快乐,还教会了我写古文的方法,这次收获可不少呢!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完成,就肯定会有收获的。从这件事中我更加热爱四大名著了。它们像一颗光芒四射的星星,永远的升在我的小学生涯的星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