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开放式问题的教案,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通过教案的实施,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0的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0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参与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在哪见过?
看,这是教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图
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 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在书上描一描,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 “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文 章
关于0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 探索不同的浸染方法,掌握浸染技能,加深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
2. 感受不同伞面的美,体验美的多样化。
3.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有目的引导幼儿观察不同伞面的颜色、图案。
2. 一幅范画"大伞面",彩色墨水、调色盘、餐巾纸、抹布若干,展览牌一块。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浸染"多彩伞面"的兴趣和愿望,幼儿教案《常识教案-伞》。
⑴出示范画"伞面"。
你喜欢哪个小伞面?
⑵激发幼儿浸染的兴趣。
①出示浸染的小伞面:
你们知道这个小伞面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让幼儿初步了解浸染方法)
②引导幼儿讨论:可以怎样浸染伞面?
2.引导幼儿探索浸染方法,了解有关浸染技能。
⑴幼儿自由探索、尝试浸染方法: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浸染方法:先将纸对边或对角折,然后将边或角分别浸入不同的颜料中进行浸染,而后轻轻打开。
⑵尝试不同的浸染方法。
①引导幼儿探索纸的不同折法与图案形成的关系。
②比较纸浸入颜料中的时间长短与浸染效果的不同。
⑶教师巡回指导:
①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正确掌握浸染方法,注意浸入颜料中的时间不宜过长。
②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运用不同折法创造性的浸染,注意色彩的搭配。
③引导幼儿运用已有技能、方法,点点画画,丰富伞面。
3.师幼共同交流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⑴师幼共同布置展览牌。
⑵幼儿观赏,相互交流浸染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⑶幼儿评价你最喜欢哪一幅伞面?为什么?
⑷教师小结:
①表扬动脑筋、敢于尝试不同浸染方法的幼儿。
②鼓励有进步的幼儿。
4.延伸活动:
利用离园活动,请幼儿邀请家长参观"美丽的小花伞"展览牌,分享快乐。
关于0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另一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 教具 三角尺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
教学难点 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问题1: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些?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二环节 探索活动
活动:
工具:两对长度分别相等的木条。
动手:能否在平面内用这四根笔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思考1.1:你能说明你所摆出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ab=cd. 试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思考1.2:以上活动事实,能用文字语言表达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观察,完成探究活动1,共同得到:
(1)只有将两两相等的木条分别作为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才能得到平行四边形.
(2)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到: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在拼四边形时,能否将相等两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对边;
(2)转动四边形,改变它的形状的过程中,能否观察得到在此过程中它始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3)学生能否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得出正确的证明思路.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
例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1=∠2,∠3=∠4.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2 如图所示,ac=bd=16,ab=cd=ef=15,ce=df=9,图中有哪些互相平行的线段?
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两组对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3)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4)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有两条边相等,并且另外的两条边也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3.如图所示,四个全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找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4.如图:ad是Δabc的边bc边上的中线.
(1)画图: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be,ce;
(2)判断四边形abe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第四环节 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3)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应用 集备意见 个案补充
关于0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领略春是的色彩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段,感悟燕子的可爱、春景的美丽,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挂图、录像,或动画课件。
2.配乐朗读录音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过完了春节,闹完了元宵,春天就来到了。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生自由发言。)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有位画家把它画成了一幅画,请大家欣赏。(出产图或投影展示。)
二、观察图画。
要求:
1.这幅画都画了哪些景物?按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说一说。
2.观察图中燕子的不同形态,小组或同桌之间交流。
3.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图中燕子的不同形态,有的同学还讲了他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燕子。燕子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喜欢燕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散文《燕子》。(板书课题。)
三、学生初读课文,图文对照,看文章写的哪些内容在日上能找出来。
四、解决疑难字词,让学生借助字典或根据上下文自行解决。
jùnqiào cu jùlóng zēngtiān jī ōuěr zhān dàngyàng juàn pǚ fǘ
俊俏 凑 聚拢 增添 唧 偶尔 沾 荡漾 倦 五线谱 音符
五、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播放朗读录音,或者播放音乐,教师随着音乐朗读。
六、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感知其形态的可爱。
(1)投影展示(或挂图)燕子的特写。
(2)结合图形,学生自读课文。
(3)提问:这一段是从几个方面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的?
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在学生答问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比如“俊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步骤是:指定学生读,师生评读,教师指导。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景的美丽。
(1)学生结合图读课文,观察图中所画的景物。
(2)提示引导:
①“蒙蒙”是什么意思?谈谈你所感受过的`春雨。
②怎样理解第二句?想想:春天来时,最先变绿的是什么树?回忆:贺知章的《咏柳》中哪句诗和这句的描写一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意词语“吹拂”和“吹动”的区别。
③怎样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④文章写小燕子“赶来”,为什么不写“飞来”、“飞回来”?它怎样为春光增添生机? “赶”字将小燕子拟人化了。“赶”字一方面衬托了春景的美丽,另一方面,它又使人觉得小燕子很有生活情趣。它被春景所吸引,好像生怕错过了美好的景色,所以急着赶回来。来到优美的春景中,小燕子别提多高兴了,瞧,它飞上飞下,呢哺声声,使得绿草红花也显得格外的精神,使得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所以说,小燕子的到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教师范读,学生感悟内容。
(4)学生自由朗读、背诵,想象“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画面。
一、出示填空题。
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二、指名让几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激发学生读的激情、兴趣。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燕子的活泼、机灵、可爱。
1.展示燕子飞行的录像(或挂图),学生观察欣赏。
2.课文中怎样描写燕子飞行的?边读边画出主要词句(或你认为写得妙的词句)。
(1)为什么用“掠’不用“飞”,用“沾”不用“点”?
(2)画面上不止一只燕子,作者通过哪个关联调将它们的行动连接起来?请你用这种形式说一段话。(有的……有的……)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声情并貌,表现出燕子飞行时的轻盈、活泼。
4.燕子飞累了,怎么休息呢?将你见到的情景讲出来。
5.看看书上描写的是哪种情景?“五线谱”“音符”分别指什么?怎样理解“几痕细线”的“痕”?和“根”的感觉一样吗?
6.让学生上黑板,画出自己的理解。
7.教师小结:第三自然段,展现的是燕子的动态美。这一段,作者又让我们欣赏到燕子的静态美。你瞧,在蓝蓝的天空衬托下,隐约可见的电线犹如五线谱,远望停歇在线上的燕子,多么像美丽的音符,让人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好像听到了优美的音乐,所以作者说:“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四、播放朗读录音,再次让学生感悟、品味。
五、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文为我们展示了小燕子的活泼机灵,而且为小燕子描画了一个美丽的生活空间,即“光彩夺目的春天”。不过,由于本文的重点是写燕子,所以,对于春天的描写比较少。请大家都来当一回作家,说说你见过的。光彩夺目的春天”。
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讨论、叙说。
七、练习。
写短文,《光彩夺目的春天》。
八、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关于0的教案篇5
托班防溺水教案
活动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事先了解有关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什么季节我们可以穿短袖、短裤了?
2、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你们热了怎么办?可是有些小朋友因为热就悄悄去河里、池塘里洗澡,你们想知道他们去洗澡发生了什么事吗?告诉你们,有好几个小孩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们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老师很伤心,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很伤心。(出示课件)
二、防溺水
1、小朋友们,我们怎样使自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
2、教师先向幼儿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教师小结:
(1)幼儿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幼儿在来园、离园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江游泳。
(3)我们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小朋友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幼儿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3、教师谈谈事例,并由幼儿扮演
几名幼儿到河边钓鱼玩,有两名幼儿不慎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
这几个小朋友做的对不对?我们应该怎么帮他改正过来呢?(幼儿讨论)
4、说一说
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小结:
(1)通过这个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你们通过这个活动,你们要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关于0的教案篇6
1、我在本节教学中最大的收获是:在课前积极的准备下,学生能大胆地到前面为全班小朋友讲故事,并且发现有的小朋友讲的故事思路清晰、语言生动,完全能够吸引全班的小朋友。
2、我在本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及处理方法是:在小组交流讲故事时,有少数小朋友不愿动口讲。于是我鼓励他们说:“只要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哪怕非常短,就几句话,老师也为你加一朵小红花。”这个方法还真挺有效的,有的小朋友在鼓励下终于张开了口。
3、学生对本课的反应(积极或消极的反应及原因):学生非常喜欢上这节课,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讲故事从来都是他们喜爱的一项活动,况且可以把自己最好听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快乐。
4、我在本节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的'得与失:本着教师与学生是教学双主体的原则,这节课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看、学生讲,并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互相交换卡通读物的过程中,小朋友表现出分享快乐的喜悦。
5、本节课我开发的教学资源是:(还有哪些仍可以发?)这节课我让学生自带喜欢的卡通读物,并进行了卡通人物的描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观看音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