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实践性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优秀的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狐狸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狐狸的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狐狸对乌鸦的三次说话,乌鸦是怎么做的。并理解“谗”,“得意”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从狐狸的好话,乌鸦的受骗上当,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狐狸的三次说话。
重点:
理解狐狸的三次施计和乌鸦的三次反应。
难点:
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边看黑板的图,一边听第一自然的录音。
1、问:通过听和看你知道了什么?
2、再听录音二,三自然段:
边听边想:[ 出示投影片]
1、乌鸦为什么很高兴?
2、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后怎么样了?它心理会想什么?
1、问:乌鸦为什么很高兴?(让一学生读)
2、乌鸦在高兴,得意洋洋的时候,被狐狸看见了,狐狸看见那片肉后它怎么样了?
3、谁能说说“谗”是什么意思?
(读一读该段,读出“嘴谗”的感情)
二、学习四——八自然段
(一)自由朗读四—八自然段,边读边想:
①、狐狸说了几次话?都说了什么?(用“——”划出)
②、乌鸦又是怎么做的?(用“00”划出)
1、问:狐狸说了几次话?三次说话说了什么?
2、听了狐狸的三次说话,乌鸦每次有什么反应?
3、狐狸第一次说话前,“想了想”,它想什么呢?
4、狐狸说话时的表情是怎样的?而且用了“您,亲爱的“表示对乌鸦怎么样?
(二)四人小组讨论,狐狸的三次说话该怎样读并各自在小组中试读。
1、谁来读一读狐狸的第一次说话?这次狐狸要和乌鸦表示友好,骗乌鸦开口,骗到了吗?
于是它接着又想到了什么?
2、所以,狐狸第二次又怎么说?这次成功了吗?
3、狐狸两次都不能骗得乌鸦开口,这次为了能让乌鸦开口,狡猾的狐狸要进一步骗乌鸦,这时狐狸又在想什么?
4、谁来读一读狐狸的第三次说话,是怎样的好听?
(三)生:演示乌鸦的第一次反应
1 、乌鸦怎么做的?它不做声在想什么?
2 、(生演示第二次反应)
3 、乌鸦这次有什么反应?
乌鸦看了狐狸一眼,又会想什么?
4 、(生演示第三次反应)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怎么样了?
“得意极了”可以换成我们学过的哪个词语?
乌鸦一得意,就忘记了什么?
(四)四人小组各自扮演乌鸦和狐狸进行练习。
(自由读)(表演读)
小结:乌鸦听了狐狸一次一次的好话,终于怎样了?
(投影出示:狐狸得手的一刻)
(五)理解寓意:
1 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
2 乌鸦现在心理有什么感受?
3 请大家教训,教训这只爱听好话的乌鸦,帮它改过吧!
(我们做人也一样:贴寓意)
狐狸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了解寓言特点,明白寓意。
3、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语言,理解寓意并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检查预习。
1、听写。
yī suǒ yù yán hú li pú tao zuǐ chán suān tián 伊索 寓言 狐狸 葡萄 嘴馋 酸甜
2、出示课件,学生自查。
二、导入。
1、师述:前面我们学了三则成语故事,还记得是哪三则吗?(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寓言故事,去体会寓言故事的乐趣。(板书课题:12.伊索寓言)
2、介绍伊索:(出示课件)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作家。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等寓言深刻,常被引用
3、介绍寓言:(出示课件)
寓言是用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4、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0页,看图,从上往下看你看到了什么?(紫莹莹的葡萄和直流口水的狐狸)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伊索的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板书:狐狸和葡萄)
5、述:葡萄是水果,你们都吃过吧,还记得什么味?狐狸是一种动物,请同学们看他的介绍。(出示课件)
狐狸,食肉目犬科动物,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狐狸在野生状态下主要以各种老鼠、野兔、小鸟、鱼、蛙、蜥蜴、昆虫和蠕虫等为食,有时也采食一些野果。
三、初读课文。
1、让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标清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狸、萄)
2、出示文本课件,让生读准词语,注意红字(狸、萄)的读音,蓝字(馋、酸)的写法。
3、让生描红。
4、口头完成形近字组词。
5、问题回馈:这则寓言讲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品析感悟。
1、过度:这些葡萄究竟酸不酸?好不好吃?你从哪里看出来?
2、问:狐狸想吃吗?你从哪儿知道?(馋得直流口水)
3、为什么狐狸却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因为他想尽了各种办法,还是够不着。)
4、想一想:狐狸都想了些什么办法?(各抒己见)
5、师总结:
a.紫莹莹,水汪汪的葡萄就挂在藤上,散发出阵阵果香,狐狸踮起脚尖,还是够不着葡萄。
b.紫莹莹,水汪汪的葡萄就挂在藤上,散发出阵阵果香,狐狸拿起竹竿去钩,仍然够不着葡萄。
c.紫莹莹,水汪汪的葡萄就挂在藤上,散发出阵阵果香,狐狸爬上楼梯,还是白费劲,够不着。
d.狐狸用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他感到绝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自我解嘲地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6、述:成熟了的葡萄紫莹莹、水汪汪的,散发出阵阵果香,它不是酸的(板书:不是酸的)。狐狸嘴上说葡萄是酸的,但心里却非常想吃,从而可以看出狐狸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口是心非)(板书:口是心非)
7、这则寓言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它讽刺(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五、联系实际拓展。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类似“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的人和事,结合实际说说吧。(现在想不起来没关系,以后要留心观察,遇到了,就把它写成日记记下来。)但是,我们做人一定要踏实、诚恳,不要做那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的人。
六、篇章结构。
1、请看课本60页,这则寓可以分成几个(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2)自然段,讲述了一个故事;第二部分是(第3)自然段,阐明了一个道理。(相应板书:)
2、述:所谓寓言,说得通俗点,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七、总结学法。
我们来总结一下学习这篇寓言的方法。(出示课件)
1.先读课文,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形象。
3.交流寓意。
4.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下节课我们就用这方法学习下两篇寓言。
狐狸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听听想想中,明白狐狸是用说好话(奉承话)的方法骗走了乌鸦的肉。
2.能根据故事的内容,对故事情节作进一步的想象发展。
3.通过故事,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活动操作教具:乌鸦、狐狸的角色及一块肉;
2.表演道具:一棵树;乌鸦、狐狸头饰;一块肉。
活动过程:
1.出示背景图、角色,引出故事的开头。
师: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乌鸦在干什么?(可以丰富词语“叼”)这时,一只狐狸从树下走过,看见肉,狐狸会想什么?
师:狐狸有没有吃到肉(得到肉)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乌鸦和狐狸》。
2.完整听赏故事,了角故事内容。
师:狐狸有没有得到这块肉?是乌鸦给它吃的吗?狐狸是用什么办法得到这块肉的.?可以请幼儿学说狐狸的话,注意语气语调。
3.讨论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师:乌鸦是不是真的“羽毛真漂亮,唱歌真好听”?那么,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乌鸦)?
4.想想说说,发展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再次完整讲一遍故事,然后问:乌鸦看见“狐狸叼着肉,飞快地跑了”,想一想这时候,乌鸦可能会怎么办?幼儿结伴讨论后,教师可请个别幼儿讲述。
活动反思:
师幼共同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 ,师幼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狐狸的教案篇4
【教材说明】
这是一偏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的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直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第六自然段,讲狐狸骗到肉后跑掉了。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教具准备】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谈一谈你对狐狸、乌鸦的了解。狐狸和乌鸦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要求: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自然段。检查:1、出示生词: 一棵 叼着 一片肉 眼珠一转 赔着笑脸 麻雀 差不多 刚一开口馋 漂亮 哇 一溜烟多种方式检查读音。2、指名分段读课文。3、说说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懂课文。1、自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导看图。理解叼和馋得直流口水。2、自读二至五自然段,画出狐狸说的话。⑴指名读狐狸的第一句话,你觉得狐狸怎样?看看狐狸说话时的`表情,你又觉得呢?乌鸦听了有什么表现呢?⑵指名读狐狸说的第二句话,它是怎样说这句话的?指导读这句话。乌鸦听了有什么表现?你可以看出什么?⑶指名读狐狸的第三句话,狐狸说的是真的吗?那它为什么要这样说?读给你的同桌听听。⑷狐狸的目的达到了吗?指名读第五自然段。⑸指名读第六自然段。看图,通过乌鸦的表情,想象乌鸦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此时此刻,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四、课堂小结。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作业:
续编故事:《肉被骗走以后》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表演。
二、学习生字。1、学生交流自学情况。2、重点指导:叼 肉 差3、学生描红。
狐狸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乌鸦与狐狸》
2、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他人合作设计表演方案,并积极的尝试各种角色的表演。
3、通过创编与表演,能对乌鸦的得与失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富有创意地进行童话音乐剧的设计、大胆、自信地参与表演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歌曲
第二课时:童话音乐剧表演
教具准备:
cai课件,乌鸦、狐狸头饰,各种服饰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
1、导入
师:同学们,乌鸦与狐狸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谁来讲一讲呢?
音乐是怎么讲叙这个故事的呢?我们来听听
2、听赏歌曲《乌鸦与狐狸》
我们也用音乐来说说这个故事
3、第一乐段
重点难点突破:
附点:带读歌词,强调附点,并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要用上附点
前倚音:看乌鸦倚树而立,所以用前倚音
两声部学习:分组唱曲,再唱词,引导学生自己唱时还要学会听另一声部的声音,然后进行调整。
演唱一遍
4、第二乐段
重点难点突破:
变化音:老师范唱,学生听辩,音变与没变的感觉,并区分。可设计听辩游戏,然后再跟音乐唱一唱,加如变化音后音乐形象有什么变化?(狐狸狡猾的形象表现出来了)
换气记号:标有记号的地方必须得换口气
下滑音:气息扩张声音下滑,表示狐狸夸张的`程度大。
整体演唱
5、第三乐段
重点学习后面变化部分,把乌鸦上当,旁观者着急的心态表现出来。
6、表现
a) 整体演唱一遍
b) 分角色演唱
c) 分组唱,评价哪组唱得好
d) 完整表现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师生问好
二、 复习歌曲《乌鸦与狐狸》
通过演唱回忆第一课时学过的内容,进入故事情境
三、 音乐剧设计
1、歌曲分析,了解和感悟角色的个性特征,学生思考、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师:歌曲中乌鸦的得意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演唱相关乐句)
师: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狐狸?它是如何诱惑乌鸦的?(声情并貌的演唱“唱一个吧,唱一个吧”,感悟任务性格,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师:音乐是如何表现乌鸦聆听狐狸甜言蜜语时的神情的?(演唱小乌鸦越听越着迷)
师:小乌鸦终于没有挡住甜言蜜语的进攻,将奶饼“送”入了狐狸的口里,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上当吗?如果小乌鸦在同样的情景下再次遇到狐狸又会怎么样呢?(讨论:狐狸得到了奶饼,可失去了乌鸦对他的信任,教育学生不要欺骗他人)
2、剧情片段表演
师:如果你是狐狸,你还会对乌鸦说些什么样的甜言蜜语呢?(两人一组创编乌鸦与狐狸的对白,同时进行这一片段的表演)
师:除了乌鸦与狐狸,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呢?(想象森林的其他动物并参与进来)
3、 创编
在组长的协调下分组创编,让学生明白当一个演员和当一名合格的观众同样重要。
4、 分组表演
四、 音乐剧表演
1、音乐剧的人物需要
领唱,合唱演员,表演者等等
2、完整表现歌曲
五、 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情况,客观评价自己,并中肯评价他人。
狐狸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对新知识点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是如何进行意义建构的?学生通过小组自学,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狐狸的表情,使学生的表情读得以发展,并且练习“得意极了,直流口水”等词的用法培养逆向思维。
2、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其进行说话练习,练习有感情地读课文,进行创造性想象说话。
3、技能目标 初步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4、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师生间平等、民主;学生间团结、合作、友好、竞争。
教育技术手段
1、电脑动画:利用电脑动画便于学生讨论狐狸的表情与语气。
2、投影仪:利用投影集中归纳问题,练习说话。
教与学过程步骤
课前活动(用词造句)
板书课题:6、狐狸和乌鸦
交代目的:感情读课文,学习词语练习说话。
一、指名读一段
师: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二、指名读二段
师:这时乌鸦会想些什么?(想象说)
三、学习第三段
狐狸看见乌鸦嘴里的肉有什么反应?
词语‘直流口水’---说话练习
四、狐狸为了骗肉怎么做的?乌鸦有什么反应?
生:在书上划出相应的句子。
投影:学生到前面演示自己画的句子。(读)
动画:观察狐狸的表情
分组讨论:狐狸的`话应该怎么读?
指名汇报
表情读训练:狐狸的三次话
1、您好!亲爱的乌鸦!
2、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3、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指名读---》讨论优缺点---》指名读 加动作练习
分组:(练习表演狐狸和乌鸦——》指名表演)
词语‘得意极了’——》
说话练习 分角色读课文
五、想象说话(续尾)
师:狐狸钻到洞里之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小组讨论)
小结作业
1、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什么道理?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6、狐狸和乌鸦
问候乌鸦 不做声
问候孩子 看了一眼
夸羽毛嗓子 得意极了
狐狸的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连贯清楚地语言大胆表述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2)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创造性的运用动作、语言表现故事内容。
(3)丰富词汇:得意。
二、活动准备:
1、狐狸和乌鸦的头饰。
2、《狐狸和乌鸦》课件、故事动画;音乐《去郊游》《小乌鸦爱妈妈》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室外站好,导入:“孩子们,美丽的春天来了,外面的景色多美呀,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听《去郊游》进入活动室。出示课件:大树林
“美丽的树林是小鸟的家,看,飞来飞去的是什么鸟?”出示课件:乌鸦“它的妈妈年纪大了,它飞出来给妈妈找吃的,我们一起帮助它寻找食物好不好?”听《小乌鸦爱妈妈》做热身运动。“它找呀找,终于找到了一块肉,可就在这时,来了一只狡猾的狐狸,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出故事《狐狸和乌鸦》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1遍。提问:乌鸦找到一块肉,心里怎么样?
(高兴)引导幼儿学一学乌鸦高兴的样子。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么高兴的?
3、请幼儿看《狐狸和乌鸦》的.动画。提问: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的肉,会打什么坏主意?(把肉骗到手)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怎么对乌鸦说?乌鸦怎么做的?引导幼儿学说,并想象表现出动作。引导幼儿讨论:狐狸是不是真的想听乌鸦唱歌?你觉得狐狸怎么样?(狡猾)乌鸦为什么会上当?(爱听好话、奉承话、赞美的话)我们能不能学习它?
4、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不能光听好话,以免上当受骗。
5、鼓励幼儿展开想象,将故事改编成《聪明的乌鸦》进行讲述。
6、讲评幼儿活动情况。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表演区分角色表演故事。
狐狸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并能用语言和动作形象地进行表现。
2.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创造性讲述。
3.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乌鸦的外形及嗓音特点。
2.课件、作业纸、故事图片等。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引发兴趣,唤起经验。
提问:图上有什么?狐狸看见了这块肉,想干什么?
狐狸吃到肉了吗,它是怎么得到肉的呢?
2.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幼儿完整欣赏。
提问:狐狸是怎么得到肉的?
3.剖析角色,引导幼儿生动表达、形象表现。
(1)提问:狐狸先说了什么话?乌鸦理它了吗?为什么不理它?
小结:乌鸦想,我一张嘴肉就掉了,我才不理你。
(2)提问:狐狸看乌鸦不理它,又说了什么?它是真的关心乌鸦的孩子吗?狐狸怎么说的?表情怎么样?
小结:乌鸦有点动心了,看了狐狸一眼。
(3)提问:狐狸一看乌鸦有点动心了,马上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动作?
小结:狐狸边说假话边做动作,乌鸦上当了,肉丢了。
(4)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和动作形象地表现角色。
4.激发想象,引导幼儿记录并创造性讲述。
(1)提问:乌鸦的肉就这样白白的被狐狸骗走了,乌鸦能甘心吗?它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乌鸦,你会怎么办?
(2)幼儿记录自己所想的办法。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小结:如果乌鸦像你们一样动脑筋、想办法,一定能把肉要回来。
5.装订成书,共同分享。
教师和幼儿一起将记录的内容装订成书,为书起名,共同欣赏。
附故事:
狐狸和乌鸦一只狐狸来到了树林里,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块又肥又大的肉,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狐狸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只好陪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只好摇了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音真好听,您就唱几句吧!乌鸦一听,就得意地唱了起来,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狐狸叼起肉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