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汁教案6篇

时间:2025-04-21 作者:Monody 备课教案

教案中的评价标准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有效的教案设计,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西瓜汁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西瓜汁教案6篇

西瓜汁教案篇1

目的:

能便念儿歌边进行游戏。

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玩法:

指导除一幼儿当"切瓜"者外,其余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扮西瓜。大家沿顺时针方向边走边念儿歌《买西瓜》。儿歌结束时,请"切瓜"者任找一处开始切"西瓜"。"切瓜"者边切边念儿歌《切西瓜》,当儿歌结束时,将自己的手当成刀,切开手拉在一起的两名幼儿。被切开的两个幼儿立即松手,绕圆圈快跑一圈后,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最先跑回原处的'幼儿就当新的"切瓜"者,与原来的"切瓜"者替换位置继续游戏。

附儿歌:

(一)《买西瓜》

买,买,买西瓜,买来一个大西瓜。

(二)《切西瓜》

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一切断。

规则及注意事项在游戏中被切到的两名幼儿影立即松手,绕圆圈快跑一圈后,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最先跑回原处的幼儿就当新的"切瓜"者,与原来的"切瓜"者替换位置继续游戏。

提醒幼儿在跑的时候小心不要摔倒。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在户外进行的课程,小朋友们情绪高涨,能够一边玩一边念儿歌,儿歌掌握得也比较好。但是,有个别幼儿在“切西瓜”的过程中,会切得较为用力,导致其他幼儿手很痛,老师应多提醒幼儿不要用太大力。

这个游戏让小班的孩子明白玩游戏要遵守规则,这对以后小朋友参加其它各项活动都有个前瞻意识,明明白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规则。以后进行其它游戏活动也更顺利。

西瓜汁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阅读中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通过表演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2、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积极参与讲述活动,能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习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通过表演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活动准备

1、课件:绘本及故事发展思维导图。

2、绘本人手一本。

3、表演用道具:可分割的大西瓜;棍子、铁铲等工具 。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西瓜和小蚂蚁画面导入故事,引发兴趣。

1、这是一片怎样的西瓜?

2、谁可能会最早发现这片西瓜?

二、提出猜想问题,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播放绘本 ppt 的 p1 页,幼儿观察讲述画面的内容。

2、出示吃剩下西瓜的画面(p2)提问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展讨论:

(1)蚂蚁们一下子就吃饱了,可还剩那么多西瓜,怎么办呢?

(2)你猜蚂蚁队长在说什么?(幼儿简单讨论,引出搬回家)

3、猜想活动:教师运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幼儿的.猜想。

(1)小蚂蚁们会怎样搬西瓜呢?

(2)蚂蚁的数量太少搬不动怎么办?

(3)如果你是蚂蚁队长看到西瓜搬不动,你会怎么办?

二、幼儿阅读绘本,梳理故事脉络。

1、幼儿人手一本图书快速阅读,教师提醒幼儿在书中寻找猜想问题的答案。

2、帮助幼儿在思维导图的索引下,对比幼儿的猜想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蚂蚁们吃西瓜——剩下的西瓜怎么办——大家一起办搬——叫帮手、用工具——大西瓜切小块——分工行动

三、在表演中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扮演蚂蚁小队长引领幼儿表演故事 2-3 次。

四、观看 ppt 在讨论中赏析故事的结尾。

1、出示西瓜皮图片 p9,幼儿讨论。

2、瓜肉都搬走了,还剩下西瓜皮有用吗?

3、看看蚂蚁们是否和你们想的一样,它们又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呢?

4、出示滑梯图片 p10。蚂蚁把西瓜皮当滑梯,真是太好玩了。

五、学习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及团结的精神。

1、讨论:为什么一开始小蚂蚁搬不动西瓜,后来却成功了?

2、总结:小小的蚂蚁终于搬走了大大的西瓜,我们小朋友只要肯努力、肯动脑筋,

和朋友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以故事情节贯穿始末,在这本书中,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动作和其他蚂蚁都 不同,孩子可以讲出很多好玩的故事。我使用了观察法、迁移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 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关注画面细节,猜测故事情节,并尝试用动作表现,充分发挥了幼 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积极建构,教师只是以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 份参与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 两点。绘本阅读教学中要优先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最终通过绘本阅读活动的开展发展视、听、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及观察等能力。幼儿园应坚持绘本教学不松懈。

西瓜汁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大胆创编故事后部分:蚂蚁会用西瓜做什么

2.能大胆辨析、讨论、讲述,并用绘画形式创编故事情节

3.体验创编乐趣,感受蚂蚁们的做事精神,团结一心

活动准备

1.ppt

2.白纸、勾线笔、蜡笔

3.作画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绘本图片导入引题

师:小朋友们,图片上你们看到了什么?(西瓜、蚂蚁)

师:蚂蚁在干什么呢?(要吃西瓜、要搬西瓜)

小结:正如你们所说,几只小蚂蚁发现了这个又红又大汁又特别多的西瓜,都很想把它搬走拿回去享用。

二、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讨论绘本提问

1.这几只蚂蚁能把西瓜搬回家吗?为什么

(一只蚂蚁、二只蚂蚁、三只蚂蚁、四只蚂蚁,他们用尽了全身力气还是推不动)

2.后面叫来了救兵,西瓜有被成功搬走吗?那你觉得蚂蚁会带来什么工具搬走西瓜呢?(蚂蚁们用木棍和石头做了一个杠杆,可是西瓜还是纹丝不动)

3.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能搬走这个西瓜吗?看看他们是不是跟你们一样的办法

(他们想到了用铲子来挖西瓜肉并把西瓜肉运回去的办法,但是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小了,于是动员了所有的蚂蚁一起来铲肉运输 很快这个西瓜就只剩下一点点了 他们就把剩下的西瓜肉吃了,吃的实在是太饱了)

小结:原来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大家一起团结一心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三、启发续编故事

师:蚂蚁们把西瓜都吃完了就剩下了什么?

(他们用西瓜皮做了一个滑梯,他们坐在树叶上飞快地向下滑,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师:小朋友,如果你们是蚂蚁会想把西瓜皮做成什么呢?

四、示范启发

1、教师示范

2、出示同伴示范画启发幼儿想象

五、幼儿作画

作画要求:

1.大胆想象创编作画,不打扰他人作画

2.听到钢琴声往前坐

3.作画工具整理

六、展示点评

师:谁来说说你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

师:小朋友真棒,都发挥了想象的翅膀把西瓜皮做成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原来我们平时吃完就扔的西瓜皮,在蚂蚁的世界里却是这么有用又好玩的东西。

反思:伴随着紧张的情绪,我的.教研课《蚂蚁和西瓜》终于结束了!每次活动后的反思必不可少,为了让自己更加的进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自我总结能力。

在上课时我是以故事绘本导入的,在看绘本故事时,重点让幼儿细心观察蚂蚁是怎样搬运西瓜的。再请幼儿和老师进行交流,说说小蚂蚁是怎样搬西瓜的?再表达出完整的话。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要让幼儿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团结力量大的精神。可我在将会本图片时速度过快,没有很好的诠释这部分内容。

后半部分主要是让幼儿续编故事,剩下的西瓜皮可以做成什么。这部分我运用了教师示范再到同伴示范,感觉这个环节出现的有点突兀,在下次的活动中是否可以先同伴示范再到教师示范,这也是值得我深思的。 在讲解示范蚂蚁时,蚂蚁画的过小,倒是很多孩子蚂蚁不会画。

西瓜汁教案篇4

设计意图:

西瓜是幼儿经常吃、喜欢吃的瓜果之一,但家长平时入入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西瓜与人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西瓜作为教学内容,是为了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品尝的过程中,发现西瓜的主要特点,了解怎样吃西瓜、为什么吃西瓜、什么样的西瓜更好吃等内容。课题看仅平常却体现了sis教育的精神。

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比较、品尝,体验新品种无籽西瓜的优点。

[评:目标2体现了科技、发明与人们之间关系密切的观点。]

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无籽西瓜若干。

3、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4、课前请幼儿洗净双手。

过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样吃西瓜”的问题[评:以有趣的故事引出课题,既能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又能激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提问:1、猴王是怎样吃西瓜的?2、你们是怎样吃西瓜的?

二、请幼儿在许多瓜果中挑选出西瓜进行观察、品尝

1、这里有许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评: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知道西瓜的多样性,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分析、思考能力。]

2、西瓜是什么样的?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评:每组一个西瓜为每个幼儿直接感知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克服了怕幼儿不会观察、怕纪律难以维持、怕西瓜被打碎等等思想,让幼儿充分观察,从而了解了幼儿的观察方法,感知水平以及参与该活动是否主动、积极等情况。]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小结:有的西瓜是圆圆的;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还有的是带花纹的;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评: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安排了让幼儿表述的环节,这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感知结果,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四、引导幼儿感受无籽西瓜的优点1、请幼儿品尝无籽西瓜,说说它和刚才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特别甜,吃起来特别方便。)2、根据幼儿的讨论作一小结,让幼儿感受科技新产品的优点。

[评:无籽西瓜又沙又甜,吃的时候不需要吐籽,很方便。幼儿通过比较,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好处。]

附 猴王吃西瓜(故事梗概)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一只猴子捡到一个大西瓜,就把它送给了猴王。

可猴王不会吃西瓜,于是它就招来许多猴子问:“谁知道怎么吃西瓜呀?”其中一只小猴就叫道:“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是吃瓤的!”可另一只老猴子却说:“不对,不对好像是吃皮的!”“是吃皮的!”“不对,是吃瓤的!”于是猴子们就争吵起来。

最后,猴王听信了老猴子的话,啃起了西瓜皮,而那些小猴子则吃到了甜甜的瓤。

西瓜汁教案篇5

背景:

民间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贯穿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对幼儿教育有着很大的价值。我们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价值和特点,教给孩子们。这些古老的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点: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人数、幼儿接受能力等的限制,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可以促进幼儿在体能、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案例:

活动在孩子们有序地一个跟着一个“开火车”开始,虽然,不时有个别孩子从后面向前面的队伍中“插队”,这也难免,小班的孩子嘛!基本部分开始了,我要求孩子们手拉手站在大圆圈上,刚刚拉住手的孩子还比较乖,拉好手静静地等待,等让这边拉好后,又去那边帮忙,刚才拉好的孩子等一会儿不耐烦了,开始了他们的游戏,一会儿拉手面向圆心跑,一会儿又向后退,他们自由开心地笑着,随意地跑着,老师心中那个固定的.“大西瓜”在孩子们那儿变成了“流动、翻滚的浪花”。费了好大劲,才把“西瓜”基本拉成,虽然有些部位还在不停地“小动荡”。我开始示范了,孩子们稍稍安静下来。“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圆又大,想吃西瓜切开来”然后让被切开手的幼儿从两个方向跑,看谁先跑到原来的位置上,当第二个人跑回来时,让他重新开始切西瓜,游戏循环进行,这一遍由教师说儿歌做动作示范游戏的玩法。第二次示范由孩子来玩。可总有几个顽皮的孩子不守规则,经常要终止游戏说明规则。玩了好几次幼儿基本上都能遵守规则了,而且玩的也很开心。后来发现玩的时间久了,幼儿每次户外玩切西瓜都不能持续很久,然后我就换了个方式教幼儿玩,就是请个小朋友当切西瓜的人,当被切的没跑到原位上来的小朋友就要被那个切西瓜的小朋友作为西瓜吃掉,然后站在旁边等待,以此循环等到西瓜越来越小被切完再从新开始。

反思:

1.在兴趣游戏中产生主动性

兴趣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动力、组织、创造的功能。兴趣对提高幼儿自主性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那几个顽皮的孩子要善于引导他们对活动发生浓厚兴趣,进而让他们产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创造主动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在本次活动中,既然幼儿还没做好准备拉圆圈,不妨先让他们玩一些四散跑的游戏,再来玩“切西瓜”.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游戏,以自己的方式游戏,心里会没有任何压力,他们不需要任何的”掩饰”与“伪装”。在放松的状态下,他们的行动和语言不由自主地表露出最原始的“本我”。

3.尊重等待,让幼儿真正成为自由的人。

在组织游戏时,既要启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又要根据幼儿实际,为幼儿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幼儿在主动游戏中特别重要的。有时,适时的等待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附:

游戏玩法:

幼儿围成圆圈,选出1人当切西瓜的人,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与此同时,切西瓜的人边走边有节奏地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沿圈向相反方向跑一圈后回到原位。谁没先到达即做切西瓜的人。

西瓜汁教案篇6

1.对目标的反思:本活动制定了三个目标,分别是从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考虑的。在目标的达成性上,第一条、第三条目标基本可以达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个活动内容较多,目标可以适当精简,第二条目标需要适当调整,将尝试用剪贴的方法制作西瓜部分省去,可以放在本次活动的预先活动中完成,将“用简单的形象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应该做为一个知识点,作为第二条的重点目标。

2.活动准备:(1)此活动的开展关键是给幼儿提供充分阅读绘本的.机会,喜欢上故事中的蚂蚁,观察他们不同的神态。(2)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观察蚂蚁的机会。(3)为了更好地控制时间,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来画蚂蚁,西瓜可以在活动前让孩子做好,这个活动作为第二课时进行。提前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好西瓜。

3.教学过程:

从整体环节看,按照教案中的各环节进行活动,环节较清晰。但第四部分的示范西瓜做法可以省去,可以让活动更紧凑,重点围绕绘画动态的蚂蚁展开,在分析动态,添画蚂蚁肢体的环节,采用范画边讲解边画,一只发现西瓜的蚂蚁,一只在吃西瓜的蚂蚁,一只搬西瓜的蚂蚁,很生动,形象,整个画面体现一种构图美,增强艺术表现力。从说、做、画三方面来组织,在请孩子一起来模仿模仿小蚂蚁,老师特别要注意自身的语言、动作暗示,用自己夸张的动作、表情来带动孩子的情绪,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动态形象 ,添画示范”环节,一定要引导注意观察线条符号添加的作用,并鼓励大胆地运用,我们看到幼儿作品中线条符号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如:两只蚂蚁离得很远,怎样能让他们说的话让对方听到呢?我们再添画一些什么就更像了?这样可以染幼儿,激发他们运用线条符号的想法。在点评环节应该把说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来说,自己来发现作品中的亮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幼儿实际绘画水平的提高会很有帮助的。

针对这个活动,我们还需后续的调整,将活动的目标设计得更恰当,贴切,将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到位,将活动环节设计得更科学、合理,相信孩子们在喜欢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的基础上,将创造出更丰富的蚂蚁形象,会大胆地运用线条符号,表现出蚂蚁的动态特征和表情。我相信:幼儿的创作潜能是无穷的,关键是我们老师的挖掘,引导。但愿《蚂蚁和西瓜》的艺术活动会越上越精致吧!